<h3> (更多阅读点👆上面蓝色小字)</h3> <h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h3><div>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div><div>这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对惠州博罗的描述与赞美!</div><div><br></div> <h3>博罗,是个千年古县!传说在很久以前,博罗县城是块平地,依江而建。但每逢汛期江水上涨,县城的很多地方就会经常被江水淹没,而使得百姓们灾苦连连。后来在一次大洪水中,神仙铁拐李驾云从此经过,他为了打救在洪水中受灾挣扎人们,抛下了他心爱的宝葫芦,葫芦瞬间化成了博罗城的葫芦岭和九个小高地,在洪水中挣扎的人们得救了。从此博罗城的老百姓们就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br></h3><div><br></div> <h3>我们从小就听阿公辈的老人们讲我们博罗的古仔(故事)。我这里还有一个从小时候听来的《打铁古仔》。今天就不妨讲来给大家听听!</h3> <h3>话说博罗城自从有了葫芦岭以后,这里的人们生活安稳,农林水禽畜业等渐渐兴旺发达起来。城里的居民和周边的农户们对铁制的生产工具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博罗城从外面陆陆续续来了些流动的打铁工匠。</h3><div><br></div> <h3>其中比较早来的是一邦长乐(五华)铁匠队伍,邦主是一位后来深受这里当地百姓高度赞崇的打铁老师傅。当时他是带着一群年轻的少年徒弟来的。由于当时他们是出门人,在外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的地盘和铺子,所以他们带着打铁工具在县内到处流动搭棚打铁,以游业打铁为生。他们每到一个社约(乡镇),都会在往年来过的同一个地方的空地上扎营下来。然后一边搭简易草棚,一边发散徒弟们打着铜锣到处去张罗下,告知当地的百姓知道他们的到来。不用两天,当地的老百姓们就会纷纷赶来,叫铁匠们给他们打造添制新铁具。同时,很多乡亲们往年用旧或损坏的旧铁具也会拿来叫铁匠们修补或入炉重铸。每到一个地方,老师傅带领的小铁匠队伍都会忙得不亦乐乎!等到这一带的铁活都忙得差不多了,他们又会拨帐而起,担担抬抬地又前往下一个社约。但是,他们每年的相同月份都会比较准时地回到博罗县城,在往年搭过棚打铁的地方扎营开炉打铁。</h3> <h3>跟随老师傅出门打铁的这邦少年徒弟们,个个都长得象小牛一样结实。他们个个都勤学苦练,纯朴刚正。打起铁来那个卖力的样子啊,真是小锤嘀嗒敲大锤落咣当,铿铿锵锵,五华阿哥打铁硬打硬,冇得弹!</h3> <h3>他们的老师傅是个很少说话的沉默老头,为人非常谦逊厚实。老师傅有个晚睡的怪习惯,每当下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累了一天的徒弟们都深睡梦中了,老师傅就会独自把白天打好的成品铁具在半夜里都重新煅烧一遍。把全部成品折腾一翻后,才蹒跚入帐休息。年复一年,这邦打铁小阿哥们,就像候鸟一样每年跟随师父的脚印游走在以往走过的重复循环路线上,为博罗这一带的老百姓打制和修补铁具。长期下来,由于他们打造的铁既具美观又好用,所以赢得了人们对他们靠得住的口碑和信赖。</h3> <h3>老师傅的一邦少年弟子当中,有一个才十岁出头的小不点。这是老师傅的小徒弟,听说是老师傅的同村人。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太多,父母又长年疾病缠身,穷得实在养不起了,所以就小小把他托付给老师父来做学徒了!当时这个小不点不像师兄们那么年轻力壮去操大锤打铁,他只能给师兄们拉拉风箱吹吹火打下手。但他非常聪明可爱,师父教师兄们的活艺他能全部记下并背诵出来,还常常给师兄们表演“耍猴戏”,经常逗得大家笑到肚子痛。</h3><h3>小徒弟打小就非常孝顺师父,只要师父一坐下来,他碗里的茶水就会端到师父面前,跟着就站在师父后面帮师父敲背按摩。他可是师兄们的开心果,更是老师傅的贴心肉哦!</h3> <h3>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老师傅的徒弟们个个都长成了身雄猛壮的成年人,当年的小不点也长成了虎背熊腰的正青年了。一邦师兄弟也都把师父手把手悉心传教的打铁技艺练得出神入化,个个都成为了铁艺高超的大师傅。而老师傅呢,也已年越古稀,显得有些老态龙钟和力不从心了。打从这以后,他的徒弟们也一个个先后逐渐离开了老师傅,到外面各自谋营生去了。后来就只剩下老师傅和这位年纪尚轻的小徒弟相依为命了。有一年冬,老师傅师徒俩在博罗城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在当地的葫芦岭脚下找了块空地,用茅草搭建了两间窝棚,让他们住了下来。</h3><div><br></div> <h3>就这样,一愰时间又过了两年。有一天,小徒弟的老家托人来报口信。来人说小徒弟的家老病重,快不行了,唤小徒弟速速回乡为家老尽孝送终。老师傅赶忙给小徒弟备足盘缠,命小徒弟速随来人返长乐(五华)老家尽孝。小徒弟这一走啊,年迈力衰的老师傅往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打铁的大锤早已经轮不起来了,新铁具也就打不动了。老师傅就只能靠平时开开小炉,用小锤子帮当地的百姓们修补些旧铁具之类的,以换点糊口生活的米粮和柴炭,生活过得非常惨淡!</h3> <h3>但过不久,却有不少乡亲百姓陆续从邻镇、有的甚至从邻县纷纷拿来他们的新铁具,来博罗城葫芦岭脚找老师傅给他们修补。从外面来的客人大多都说这些铁具是老师傅的徒弟们在外面各乡约打造的。件件看起来是非常精美,但用起来就很不好用了。很多铁具用一段时间就很快弯曲变形了,也很快会裂开裂口,刚磨锋的刀也砍切不了多久就又钝了……等等。于是老师傅很诚恳乐意地帮这些百姓们免费修补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变形、裂口等新铁具。</h3> <h3>说来也神奇,这些从外面拿来中看不中用的铁具在老师傅这里放过一夜之后,第二天经他手拿出来就会变得强韧坚硬无比。就会变成既中看又中用的好家伙了。于是有很多人索性把从外面新打制的铁具在还没开始使用前就直接拿来给老师傅重新弄一翻,在他这放上一两夜,第二天来取回去后就都会变成既中看又中用的好铁具了!这下可好,老师傅的生意又红火起来了,但老师傅看得出哪这些铁具的模样是他的徒弟们打的,所以不收加工费,只收些木炭和少量米盐。奇怪的是,人们从此后只在夜间里时不时会听到从老师傅的工棚里传出拉风箱生火的声音,却没听到过老师傅的打铁声音。但第二天经他手拿重新出来的铁具什么模样都没改变,而硬韧度却又都变得扛扛的。老师傅的这些本事渐渐被人们传神了,外面都说他会“打铁神功”,而他在外面却被人称为“打铁神匠”。【打铁神匠】这个美誉很快传到了相邻几个县。而老师傅的身体却被累得一天不如一天,一下子又苍老虚弱了许多……。</h3> <h3>这一年春节后,老师傅的那邦徒弟们都陆续回来探望师父,几十平米的打铁窝棚里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同期回来的还有一位是师父令他返乡尽孝的那位小徒弟。徒弟们聚在一起七嘴八舌为不热闹,他们一再要求老师傅给他们传授“打铁神功”绝招,但这个时候的老师傅却已虚病得快不行了。于是徒弟们就天天守在这里陪伴照顾师父,给师父买好吃的,给师父讲好听的。其实他们更希望的是师父临终前能把打铁的“神功”绝招传授给他们……。</h3><div>而小师弟却变得沉默寡言,他天天细心地侍候师父饮食、帮师父擦身、把屎把尿、帮师父换洗脏衣物……,啥也不提!</div> <h3>终于有一天,老师傅叫小徒弟把他搀扶到炉子跟前,并唤齐其他徒弟来到面前。徒弟们怕他站不稳,在他后面给他端了把椅子。只见他坚难地喘着气对徒弟们说:“教你们打了一辈子铁,好像……是还有一招从未教过你们……,那要看你们的……缘分了”!然后,他抖着手夹起一件徒弟们新打的小刀具放在炉子上,叫徒弟们生火把它煅红。久违的风箱又响起来了,瞬间炉子里冒出红红短短的火苗,很快就把这件小刀具煅得红通通的。老师傅在徒弟们的搀扶下,很吃力地自己拿着铁钳,抖擞地把煅红的小刀具从炉子上钳了出来。一边钳嘴里一边喘着说:“什么招…都教过你们了。要打一件好铁具,首先是要千锤百练,这些你们都做到了!现在,就剩这招没教过你们了……”。然后他又指着这块烧红的铁具,又说“烧红的铁……,千万别用手……直接捻(拿)……,这是会烫伤人的……”。这时候他又咳喘了一会,等他回过神来他手上钳的那块煅红的刀具颜色已没那么鲜红了,色泽开始色变得有点暗红暗灰的。这时他钳着这块刀具渐渐放入旁边的水缸里,水缸里的水立刻发出喳喳喳的声音,冒出了一阵阵白色蒸气。又等了一会,声音没了,烟气也没了,老师傅很艰难地缓缓抬起手,把铁具钳起来,并用另一只发抖的手去掂拿着这件铁具。嘴里接着呻吟地说道:“这下子……冷了……,就可以用手拿了……”!话音刚落,这块被煅红又被降了温的小刀具叮当一声冷冷地掉落在了地上,老师傅突然倒在了他后面的椅子上。一邦徒弟们见状,不约而同地猛然跪倒在地上!打铁神匠老师傅,从此安祥地闭上了他那双慈祥的眼晴……!</h3> <h3>一邦徒弟们在葫芦岭悲伤地安葬完他们师父之后,一连几天大家都在讨论师父临终前教的“绝招”问题。有的说,大概是师父病糊涂了,怎么会教连几岁小孩都明白的小常识呢,哪个不知道烧红的铁烫人呢……?有的却认为,他老人家还有话没有说完,父师和我们大家一样都不识字,更不会留下有秘笈书本,所以师傅的绝招已经成为永远的秘密了。于是大家都很快就对师父的“神功”绝招神话失去了信心,不几天就都各自回去继续做他们的营生了。</h3> <h3>一邦师兄弟当中,只有从长乐老家到回来的小师弟是没处去的,所以他决定暂时留下来为师父守孝。告别完一帮师兄之后,悲伤之余,小师弟并未闲着。他先是捡起师傅临终前煅过的那件刀具来研究。结果发现,刀口坚钢无比,刀身坚韧抗折,刀背硬韧抗拉。整把刀全身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合理作用强度。顿感师父的“神功”绝招不是神话,一定有其微妙的道理。</h3> <h3>于是,小师弟又到处走访了周围的百姓乡亲们,了解在他离师返家那段时间,他师父生活作息的一些信息。他天天苦思冥想到深夜,时常跑到师父坟前,一坐就是下半夜。有时甚至在师父坟前睡着到天亮!终于有一天夜深,他在师父坟睡着了,梦境中竞清楚地重显出师父在临终前把煅过的铁具放入水中的全过程。并且梦见师父是很开心地笑着做这些事的,还梦见师父微笑地对他点了点头,不一会师父就消失在空中了……!“师父,师父……”喊了几句,小师弟从梦中醒来,满头大汗。他立马又向师父的石碑磕了几个响头……!</h3> <h3>下山后,小师弟天天回忆感悟师父临终前煅铁、又把铁放入水中冷却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天天照着师父的做法反复搞练习和试验。这一搞啊,竞让他恍然大悟。经过一段时间试验摸索之后,他煅出来的铁虽然达不到师父煅的刚坚韧合理分布,然而竞比没煅之前要刚硬数倍。这下子他终于开悟了,他找到了师父留给他的“神功”探索方向!这下子他的信心就足了,他每试验进步成功一次,就会立马跑上山去,在师父坟前连磕几个响头!照着师父临终前的方法,和留下的样版标本,经过很长一段时反复试验,练习总结,总结又练习!小师弟终于练就了与他师父不相上下的打铁“神功”!</h3> <h3>从此以后,这位小师傅就在博罗葫芦岭下定居下来,正式接管经营他师父留下的打铁工棚。凭着师父生前创下的“打轶神匠”美誉,和他自己过关的精湛铁艺,配合纯补虔诚的态度精神。很快,他的打铁功夫被老百姓坚起了大拇指来称赞!甚至有人称他为“小神匠”!消息很快传遍邻近几县,从外面慕名而来的客人不断增加。这生意红火得啊,硬是把小师傅忙得三头六臂了!</h3><div><br></div> <h3>有一天,小师傅的窝棚里来了一邦人。这邦不是别人,正是小师傅的师兄们。他们听说小师傅得到了师父打铁神匠的“神功”真传,一邦人特意回来讨要师父留下的打铁“绝招”。</h3> <h3>聪明善良的小师傅干脆将计就计,反正这里的活自己长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不如答应他们,让他们留下来帮忙打铁,再慢慢教他们!就这样,师兄们都留了下来。他们一边勤垦地帮助师弟打铁,一边学习师弟从师父那感悟出来的“打铁神工”。小神匠也毫不保留地把他从师父那里感悟到,又经过自己反复摸索试验出来的“打铁神功”耐心地传授给每一位师兄。</h3><div>后来兄师们都团结在小神匠师弟的统一领导下,一家人一条心地兢兢业业为当地老百姓服务。过了不几年,他们用辛苦打铁攒下的钱在这里买了地建了房,娶妻生子。若干年后,葫芦岭脚下竞然形成了一条打铁小街巷,生意逐渐扩大到省城和珠三角一带。这里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博罗打铁街!</div> <h3>因为打铁神匠老师傅和徒弟们都不识字,导至师父一生的打铁经验和煅铁绝艺几乎失传,幸好有小师弟的长期孝悌与聪明虔诚感动了神匠师父的在天之灵,而使得“打铁神功”得以传继和发展。打铁神匠的传人们吸取了先辈没文化的教训,他们在葫芦岭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以后,在这条打铁街上建了个书院,让子孙后代们读书识字,知书达理!</h3><h3><br></h3><h3>时过境迁,千百年过去了。如今博罗老城的打铁巷已再没听到打铁的声音,但钢铁的气息味道却永感染着这里的人们仁孝、坚强、勤恳、智慧、朴实、虔诚!取代这里旧书院的,是一所历史与风尚都受人崇敬的小学,和附近两所校风严明远近闻名又威名远播的中学!从这几所学校出来的学子们,身上无不带着钢铁般的坚韧气质!经过千百年来的铁味传承,打铁后人蔓延遍布南粤大地!客家人纯补善良、智慧刚毅的钢铁气质,永远铿铿锵锵,铿铿锵锵……传承不息!</h3> <h3>故事讲完了,故事的精神永远在延续……!</h3><h3>想问您三个问题!</h3><h3><br></h3><div>第一个问题是,你知道故事中打铁神匠老师傅和小师傅他们练的“打铁神功”是什么吗?</div><div>让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现代打铁人用的“淬火”工艺。铁经过炭火反复煅红和趁热反复击打后能让使铁里面增加碳元素,这个千锤百炼的过程能把铁的含碳量升高。只有千锤百练才不会“恨铁不成钢”,高碳钢就是含碳量较高的铁,一种非常坚韧的材料。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钢铁再通过高温低温反度变化的淬火工艺和回火工艺后,就能使钢铁增加坚硬度和强韧度(即现代的布氏硬度和抗拉强度)!这对于古代铸铁业来说是非常伟大的科学探索与发现!</div><div><br></div> <h3>第二个问题是,你来过博罗城吗?</h3><div>你若第一次来,或下次再来,请你务必到博罗老城的葫芦岭走走。在葫芦岭山脚下你会找到故事里的那老街。到时你就知道这条巷子叫啥名字了!</div> <h3>第三个问题是,你从上面的打铁故事中感悟和感叹到什么了?别忘了在本文下方留言告诉我哦!<br></h3> <h3>祖先的故事,客家人铁味的传承!</h3><h3><br></h3><h3>微信号:1353923003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