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久久一一沈阳黄金学院选矿89一15班师生相识29年聚会

季长生

<h3>  我在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担任沈阳黄金学院选矿89一15班的班主任,我与班级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18年3月4日,在杭州工作的该班同学叶群英,出差到沈阳来我家看望,她和我谈起毕业30年同学聚会事宜,当得知我身体有恙,十分关切。她在选矿89一15班微信群里聊天时,谈到来沈阳情况,于是,同学们关心我身体健康状况的电话、微信不断,他们决定将毕业30年的聚会提前安排到今年举办。</h3> <h3>  2018年3月25日组建了同学聚会筹备组。班长祝晓健与我联系,定于5月13日母亲节回母校聚会。</h3> <h3>  筹备组成立后建立了聚会筹备组微信群,通过电话、微信与同学们多次沟通,制定了聚会日程方案,就聚会事宜不断地反复商讨。</h3> <h3><font color="#010101">筹备组对聚会服装(文化衫)的用料、款式、颜色、标识等设计了十几个方案,最后确定了红色、胸前印有蓝色“情牵29载沈阳黄金学院选矿89一15班”、2018沈阳、袖头LOG0为黄金学院建院40周年纪念徽的文化衫,并根据同学们(包括我家成员)自报型码进行量身定制。</font></h3> <h3>  筹备组委托在沈阳工作的同学考察食宿及聚会期间的参观游览项目。</h3> <h3>  回母校见老师是聚会必不可少的内容,杨承瑞、叶群英提及了42位老师名单,由我负责代他们沟通,于是我请肖殿刚老师帮我实现同学心愿。</h3> <h3>  聚会活动需要的照像师、录像师以及活动用车等由常有会负责落实。</h3> <h3>  王明华将搜集到的同学照片,不辞辛苦地制作成PPT。</h3> <h3>  常有会同学把他制作好的条幅与杨玮、任允超一起悬挂在原黄金学院校门口,以迎接同学们的到来。</h3> <h3>  聚会活动中许多同学都各尽所能地做出了无私奉献。</h3> <h3>  2018年5月11日,同学们从天山脚下、东海之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异国他乡,为了一个目标汇集沈阳,相聚时刻,紧握双手,热烈拥抱,互致问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h3> <h3>  自从得知同学们回母校聚会的消息以来,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打开保存了29年的选矿89一15班工作手册,浮想联翩。再翻读学生家长及学生毕业后的来信,师生共处、教学相长的诸多故事历历在目。见到同学格外高兴的喜悦之情,不意间被刘瑞强用镜头记录了下来。</h3> <h3>  应先来报到同学的要求,我和他们留下了聚会的第一张合影。</h3> <h3>  同学们聚会的第一项内容是到我家拜访。报到第二天早八点,同学们手捧鲜花,带着礼物列队来到了我家住宅楼下,季长生赶紧下楼到单元门口迎接贵客。</h3> <h3>我接过鲜花将同学们让入屋内。</h3> <h3>  录像师、摄影师和同学们的相机、手机忙乎不停地留下了在我家的美好瞬间。</h3> <h3>  外孙子李季原也被珍藏在美好瞬间里。想当初,我女儿季然在29年前与同学们合影时,还没有我外孙子现在的年龄大。</h3> <h3>  应同学们要求,我们全家五口人穿上聚会的文化衫,留下一张全家福。</h3> <h3>同学们与我一家五口人合影。</h3> <h3>  在我家大厅里摆拍了"29"造型,寓意师生情谊爱之久久。</h3> <h3>  5月12日上午同学们到当初在沈阳读书时尚未开放的沈阳张氏帅府参观。</h3><h3>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民国初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h3><h3> 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h3><div> </div> <h3>  採青砖建造的大青楼是张氏帅府标志性的仿罗马式建筑。该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时的重要办公场所。</h3> <h3>  同学们再次来到了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原名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小学校。1910年至1913年,少年周恩来曾在这里读书,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br></h3><div>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同学们。</div> <h3>  5月12日下午一点,同学们回到了阔别26年的母校一一原沈阳黄金学院。沈阳黄金学院在1997年1月23 日成建制地并入东北大学,至今已21年,学院名称更换了四次。我与同学们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校友关系,每来一次校园都有一种亲切和眷恋地感觉。</h3> <h3>  同学们上学时的花坛还依然如故。喷泉银珠飘洒,恰似同学们心花怒放。</h3> <h3>  知识的殿堂使同学们在这里汲取了知识和力量。</h3> <h3>  毕业时始建而未启用的体育馆,直到今天才得饱眼福。</h3> <h3>  科学宫里的操作实验奠定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h3> <h3>  当年住过的第二学生宿舍,好像永远也不会从心中被拆除。虽然青春年华悄然离去,但同学们活泼依旧。多少往事都是那么美好.……</h3> <h3>  当年的第三学生宿舍是女生宿舍楼,我上学时也曾在这个楼住了几年。岁月沉淀了我们太多的思念,一辈同学三辈亲,同窗友谊别样深。</h3> <h3>  再次漫步母校的校园,寻找昔日足迹。青春的记忆恍如昨日,难以忘怀。</h3> <h3>  上学时就喜欢老食堂前的雄鹰展翅雕塑,26年后见到仍感亲切。</h3> <h3>  这些校园建筑虽然有的已标注危房,但仍是那么熟悉、那么吸引眼球。</h3> <h3>  下午两点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师生座谈会。想见的老师中,有的已不在世,有的身体欠安行动不变,有的已去异国他乡,有的在外地为子女服务,有的返聘在外地工作,有的出差在外,我和同学们都感到遗憾。</h3><h3> 同学们见到了当时任院长助理的杨立教授,可亲可敬。</h3> <h3>  时任学生工作部部长、年近80岁的王玉坤老师还是那样精神抖擞。陈刚教授笑容满面。</h3> <h3>  马龙秋教授还像讲重选课时那样严谨、风趣,他还是同学心中的运动健将。见到当年讲冶金概论的路殿坤教授格外亲切。</h3> <h3>  座谈会上,每位同学在发言中都讲述了自己以不同方式、方法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及生活经历。老师们在讲话中对学生的成就、成长给予充分肯定与赞赏,鼓励同学们在今后工作、生活路上不忘初心、不懈努力、再接再励、再创辉煌!</h3> <h3>  接过同学们赠予我的、通过"千图成像"技术专门为我精心制作的照片激动万分。</h3><h3> 为将全班同学照片都嵌入其中的创意点赞!</h3> <h3>座谈会后师生在会标上签名留念。</h3> <h3>  体现浓浓师生情的合影照,令人回味,永久珍藏。</h3> <h3>  5月12日的晚宴在鑫湖园酒店举行,是我们全家为师生相聚专门安排的。季长生在祝酒辞中说:在这师生欢聚的美好夜晚,特用珍藏了十年的剑南春酒来款待大家,以表真诚。这杯酒既是欢迎酒也是践行酒。对于原黄金学院今后如何变迁,还不得而知,但有老师在,有我家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家就是老师,我家就是宿舍,我家就是母校。同学们来沈阳就到我家坐客。但愿同学们常回家看看。</h3> <h3>  我女儿季然和女婿李宇为大家敬上一杯亲密酒。</h3> <h3>同学为老师们敬上一杯祝福酒。</h3> <h3>  宴席间大家推杯换盏、谈笑风声,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登台表演,于军自编的将师生名字串连成诵的诗文,女同学的小合唱、罗强夫妇、李召亮、任允超、王宏、刘瑞强、杨承瑞、李明灿等同学的独唱博得大家喝彩。</h3> <h3>  王明华邀请季然共同朗诵了表达师生深情的诗歌《难忘》,更是饶有持色、别具一格。</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师们也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一显身手,有说有唱,颇有一番风味。</font></h3> <h3>  毕业留校工作的校友釆矿89一18班李钊应邀也来参加聚会活动。</h3> <h3>5日13日上午同学们游览了南湖公园。</h3> <h3>南湖公园的卧波桥比当年上学时变宽变长了。</h3> <h3>  历时三天的师生相识29年聚会短暂而宝贵,相见时难别亦难,含泪送行,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h3> <h3>  分手时泪洒衣衫,回首同窗生涯,不仅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友谊。</h3> <h3>千言万语化作眼泪留在心底。</h3> <h3>  含泪挥手,道声珍重!祝福你,同学!今日离别何日再见?!</h3> <h3>  今生能与选矿89一15班同学相识是天赐的缘份,能得到同学们的爱戴是我的福份。</h3><h3> 同窗情深,师生义重。情牵义连,瞬间永恒。</h3><h3> 这次聚会结束也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企盼着、期待着、渴望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