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

杨琴

<h1>西藏,一生中一定要去的地方。 </h1><h1><br></h1><h1>不知何时起,西藏就成为一个结,一道坎,一个情愫,一个梦想,驻足在心里,时间越长,扎根越深,密不可分。 </h1><h1><br></h1><h1> 或许是仓央嘉措的情诗,300多年前,为了一个人,舍弃一座城;或许是2006年香格里拉,第一次听说西藏,往西一直走,就可抵达天堂;或许是2015九寨沟山脚下,杨丽萍导演藏戏《朝圣》,一位白发苍苍老奶奶拉了一头小羊,大雪纷飞中,一步一叩首从家乡去朝拜布达拉宫,掀起了对信仰的敬畏…… 2017年6月电影《冈仁波齐》,更贴近了藏族人的生活。还有那无处不在日夜嘹缭的青藏高原歌曲…… </h1><h1><br></h1><h1>日日夜夜,不曾放下;与之呼吸,心向往之 。 </h1><h1><br></h1><h1>2017年8月,终于有一个机会,洋河酒订货5万,可以奖励一个去西藏旅游名额,如溺水者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毫不犹豫抓住 了。 :</h1><h1><br></h1><h1>我同去的是同行,同岁,儒雅如学者的夏茹,有一双清亮有神的眼睛。初见一惊:弱不禁风的身子,一阵大风可以吹跑了。面色苍白,声音弱弱,明显中气不足。从她谈话中,果然是一个奇葩。刚刚因重度贫血,住了一个星期医院,自己偷偷地跑回来了。古时有玄奘去印度舍身求法,今日有夏菇 "舍命去藏”。身体柔弱,说话却干脆果敢,有大侠风范。连我这个身体壮如小牛,还因为传说中的“高原反应“吓得忐忑不安,战战兢兢呢!还有一个不要命的!嘘一一长叹一声,彻底服了气。为同伴身体暗暗捏了把冷汗,提醒自己:肩上责任更重了。出人意料的是:一路上,病恹恹的,凡事慢三拍的她,反过来安慰我这个走路就连蹦带跳,一点不舒服就敏感的一惊一乍的,不遵守过来人经验的唐突人 ,还穿的美体衣,在唐古拉山口,5100多米,下去快走了几步,差一点一口气上不来,心蹦到嗓子眼,快窒息了。只狠没有剪刀,一下从下至上剪破美体内衣。。她语不惊人死不休地悠悠地说:天天处在难受中,偶尔的不舒服,已麻木了。关键是:听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副得道的高僧样儿。 </h1><h1><br></h1><h1>火车进入陕西境内,满眼的黄土高坡。 </h1><h1><br></h1><h1> 在西宁换上加氧气的火车。风景迥然不同:印入眼帘的是湛蓝的天空,白闪闪的高原,光秃秃的高山绵延不绝,偶尔有一片湖,湛蓝纯净,大朵大朵的白云如棉花糖,指手可摘,轻盈,洁白倒映在湖中。成群的牦牛在悠闲地吃草,三三二二的毡房,青烟缭绕……时不时有养护工看到火车,就行军礼,一直目送火车驶出视线,眼泪一次次涌出眼眶。人烟稀少,他们看到人,也感亲切吧?一眼是风景,两眼是平常,两天两夜,如出一辙,一模一样,没有了新意,竟生出一种荒凉感一一。 </h1><h1><br></h1><h1>在几近50小时的火车旅途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把西藏作为毕业旅行的大学生;有和我们一样迷茫,希望净化心灵,得到解脱,找到答案的中年人;有一群“只争朝夕"的圆梦老年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中年男人,48岁左右,除了睡觉,就坐在过道小茶几旁,用手托腮,神色凝重。偶然听他讲,这次来西藏,也是下了好大一个决定,只为自己的心。处在人生十字路口,在深圳奋斗十几年,有房,有两辆岀租车。面临转行,去新疆做市政绿化,要投资100多万。彷徨中,希望来西藏后,有个答案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上不去,下不来,夹心层,肩扛一家生活负担,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一个男人的苦衷。 </h1><h1><br></h1><h1>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第二天早上凌晨五点坐车去纳木措。I4小时,由于高反,第一晚上未入睡,缺氧。怕晕车,导游说:谁第一个坐位置,以后不变了。我和夏菇赶紧第一个上去。那一群武汉老人在一个团,其中一中年女的,50左右,长了一副可恶古怪不各人相,霸道地站在我们家面前,就是不让。我体谅夏菇的身体,坚定的站在她这一方。嘴里还带脏字,夏菇要求她道歉。最后还是第二排老人让了我们,我们让了她。 </h1><h1><br></h1><h1>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旅行。不是因为来了西藏,就立马变得有信仰,圣洁了。 </h1><h1><br></h1><h1> 整整十二天的旅行,我用心,用眼睛,用触觉,用脚步,怀着一颗虔诚而膜拜的心感悟这片净土,雪白的山峦,清澈的湖泊,炙热的太阳,贫脊的荒原。每个景点都需要耗上16小时,500多公里跋山涉水,只为过那半小时的眼瘾。如同生活中,哪一样的享受不是辛勤劳作的犒赏呢? </h1><h1><br></h1><h1>布达拉宫雄伟壮观,叹为观止。藏民的生活核心却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转经,每晚九点还络绎不绝。城中之城。 </h1><h1><br></h1><h1>回来的火车上,一四川妇人带了两个孙子,大的5岁,小的1岁2个月。来那曲四,五年了,做铝合金门窗生意。这次回去是小儿子媳妇要生了。买了一个中铺,小孙子不停哭,要妈妈。半夜醒来,看到妇人蜷缩身子,大半身悬空。可恶的大媳妇为了不便宜她,带两个。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h1><h1><br></h1><h1>不知是体谅妇人的不易,还是经过一趟西藏之行的洗礼,一车厢,没有一点异样的声音。更令人敬重的是:妇人出奇的好脾气,从始至终,没有大声呵斥,没有打两个孩子一下。这难道不是一种修行?千万里寻找佛,佛就是人,佛就在身边! </h1><h1><br></h1><h1>上上铺,是一对拉萨父子。父亲是典型的藏族汉子,又黑又壮。儿子是一名高高瘦瘦,身高183阳光帅气的男孩,一说一口笑,而且是爽朗的大笑,男版迪丽热巴,帅呆了!父亲送儿子去南昌上大学。我和夏菇迫切地想更走进藏族人,心领神会,当然不会放过机会。父亲听不懂汉语,儿子做翻译。他说为什么内地人为什么得精神病的人那么多?就是因想东西想的太多了,什么都想要。我们西藏人下午就去茶馆喝茶(酥油茶)没事儿就念经,问:每天念多少遍经?答:十万次。如果有人打岔,数数打断了,怎么为?答:从新开始。 </h1><h1><br></h1><h1>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 </h1><h1><br></h1><h1>何曾不是? </h1><h1><br></h1><h1>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心如城市,到处是挖坑刨路,暴土扬烟地奔向小康和现代化。生怕掉队,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最浮躁的是媒体和评论。电脑和电视。绑架思维,吞噬闲散时间。 </h1><h1><br></h1><h1>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成熟的思想。人云亦云,失去了自己的判断与思维,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会比较,会患得患失,会有得失心,乱了方阵。 </h1><h1><br></h1><h1>余生很长,凡事按着自己的节奏,别慌张,别失望。 </h1><h1><br></h1><h1>心是富足的,哪里都是天堂。 </h1><h1><br></h1><h1>西藏,一个人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