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阳光明媚的五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小学英语"真语境.真语用"课堂教学国际峰会。作为一名年轻青年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在这四天时间里,我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教学优质课,收益匪浅,感触颇多。</h3> <h3> 首先是龚亚夫教授给我们带来的关于"真实性"任务设计原则的小讲座,这也是龚教授创编《新维度英语》的设计思路。</h3> <h3> 欧敏、胡晶和曹娟三位老师给大家带来三节《新维度英语》的展示课。这三堂课都是基于生活话题内容,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老师们的课堂设计让我重新认识英语教育的价值:通过语言学习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及锻炼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h3> <h3> 来自人大附属中学的杨阳老师呈现的《Good leaders wanted》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很好的话题,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小组合作的时候,都是让学生先自己完成,再与组员进行分享与交流,进行思维碰撞。把学生的自主放在合作之前,能使得合作更为有效。</h3> <h3> 这是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三位老师呈现的同课异构《Our dreams》。三位老师的课堂都有着这样的共性:遵循规律,生本课堂,努力打造人文课堂,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香港罗一宸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h3> <h3> 接下来由广东省教研员张荣干和三位老师一起精彩的进行同课异构辩课。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学习,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太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h3> <h3> 全国外语名师田湘军和王超带来两堂精彩的绘本和语音教学课。两位老师在导课部分都是由歌曲和chant的语篇切入绘本,并且都是基于篇章下做词汇处理。田老师侧重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以read为主要目标;而王老师侧重明明白白我的心,让学生明明白白知道学到了什么,以read out为目标。两位大师的教学探索精神和对学生发展规律的遵循都值得我们学习。</h3> <h3> 饱食两位大师的精神大餐后,紧接着两名外教给我们带来的是两节简简单单的原生态课程。没有精美的课件和板书,但不影响语言简洁,课堂有序,和思维渐进发展。这让我们反思,现代课堂越来越追求各种技,越来越离不开课件,是否过于依赖?是否应该偶尔返璞归真?</h3> <h3> 周诗杰、夏谷鸣、夏春娥三位专家精彩的圆桌论坛:建构与探索真实的语言素材。</h3> <h3> 所谓真实,源于生活,源于学生。培养学生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去传递真正的想法和信息,如何整合、整理信息,是我们最关心的。</h3> <h3> 周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国外各种广告语及各种标志,吸睛、简洁、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引人深思,可灵活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h3> <h3> 来自北京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的主维山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绘本课《The color monster》。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主老师的英语课堂当中着实是件幸福的事情,主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扎实的灵活的教学教法,都非常值得我学习。40分钟的课程丝毫未尽兴便已结束。课堂轻松愉快,没有太多语音、语调、语法这些"重要"的东西,做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老师高素质地引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h3> <h3> 紧接着是北师大褚金丽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邓亚峤等专家带来的精彩且实用的语音培育圆桌论坛。论坛主要关于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语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h3> <h3>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调动一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语言运用的体验中,让他们能够敢于开口乐于表达并全方位提升语音语感的语言能力,在真实语境中达到真正的语用是在当前英语教学改革中,受到广大英语教师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h3> <h3> 论坛中,专家们为老师诠释了语音能力所包含的能力以及语音能力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性以提升与意识和与教学理念。并详细介绍《课标》二级对语音知识和教学技能标准的描述,介绍达标必备的语音知识和教学技能,使我们通过语音意识和教学理念的提升以及对语言教学原则的了解和教学技能的掌握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与教学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h3> <h3> 北外"女神"邓老师用实例给大家示范语音中的各种微技能:如重读、连读、弱读、同化等。</h3> <h3>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需要吸纳。" </h3><h3> 通过这几天的听课学习, 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的宗旨"真语境、真语用"。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潜力很强。而我们平时总在不停追求各种现代课堂的炫技,逐渐远离了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原生态课堂。精美课件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该有脱离课件也能上出一堂扎实、精美的课的能力。</h3><h3><br /></h3><h3> 另外,印象较深的是其中几位男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自我探索发现,学生透过思考用英语描述出来自己所想,学生自主讨论完成任务等等,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反思我们的课堂,总希望把整节课掌控在自己手里,不去放手也不敢放手,怕学生说不出来 ,怕学生犯错,怕学生出现分歧,更怕他们提出老师预设之外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真正走进孩子心里,他们整堂课都会乖乖坐着听讲,跟着老师repeat,repeat之后再赶着完成各项活动。这仿佛符合很多专家给我们做的报告:我们要基于这样那样的目标,基于这样那样的角度,设计这样那样的活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步骤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等等。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学生是否有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是否只是流于形式?讨论是否有成效?老师们也因此今天尝试这种做法,明天尝试那种做法,为上一堂"好课"而上课,为活动而活动。却忘记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h3><h3> 把课堂还给学生,知易行难。提醒自己向观摩课优秀教师学习,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时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大舞台。</h3><h3><br /></h3><h3> 最后,就是关于语音能力的培养。诚如许国璋大师所言:"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于朗读,朗读的突破口在于语音语调,语音语调的突破口在于模仿。"可见语音是听说的基础,要想扫除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障碍,必须重抓语音能力的培养和听说微技能的训练。在此之前,老师必须先提高自身语音能力和各项听说微技能。再者,引导孩子对课文的不断模仿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低年级时的引导。</h3><h3><br /></h3><h3> 我十分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它让我有了心灵上的思考,让我有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并且我们还肩负着教学的责任。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怎样让学生真正更成为课堂主体?我会以此次观摩课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研究学生,向优秀的老师们学习,增进自我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h3><h3><br /></h3> <h3> (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语音专家邓亚峤的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