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爱海洋 · 爱厦门”万元摄影大赛之寻摄白海豚之旅5月19日正式启航</h3><div> </div><div> </div><div>由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主办,厦门市海洋摄影协会承办,福建省旅游摄影协会指导的“爱海洋、爱厦门”万元摄影大赛5月19上午在西堤公务码头正式启动,福建省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张晋,厦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职工摄影协会会长李储全,厦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黄劲,厦门市职工摄影协会秘书长刘剑颖,厦门市海洋摄影协会会长林瑞通,厦门市海洋摄影协会秘书长洪向阳等20多位摄影家参加启动并进行海上白海豚拍摄活动。</div> <h3>上午九点零八分在厦船重工海域发现白海豚🐬!开启了一个半小时的“机关枪”扫摄模式📷🎞📽🎥</h3> <h3>鱼跃豚口</h3> <h3>一条小鱼🐟入豚口,可惜太远看不清</h3> <h3>最精彩的也就这个瞬间了,一条小鱼🐟吞入豚口</h3> <h3>在海沧大桥至宝珠屿海域的一个半小时里,发现了大概六、七头海豚,有老有少,但较少同时跃出水面,且船距较远,更有唯一的一次全身跃出水面的画面,大家都未拍到,深感遗憾啊😭。 想起多年前拍摄过几次,回家翻箱倒柜整理了一下,弥补一下本次的不足。</h3> <h3>2010年1月8日,摄于厦门西海域。</h3> <h3>2009年1月8日,摄于厦门西海域。</h3> <h3>这里同时出现七头海豚🐬</h3> <h3>2009年1月7日,摄于厦门西海域。</h3> <h3>从跃起到入海的四个瞬间</h3> <h3>2008年12月11日,厦门五缘湾海域。</h3> <h3>有小鱼🐟贴身哦</h3> <h3>有小鱼🐟贴身哦</h3> <h3>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由Osbeck于1765年命名),又称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种鲸类品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中国东海。</h3><div>中国最早的发现中华白海豚的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中华白海豚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div><div>虽然名为“白海豚”,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黑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会呈粉红色。中华白海豚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div><div> </div><div>2017年12月5日,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在福建厦门举行启动仪式,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也宣告成立。</div><div>农业部制定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简称《计划》)提出了具体目标安排,从近期到2021年,重点区域中华白海豚种群的衰退趋势要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华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远期到2026年,我国中华白海豚要得到切实保护,90%以上的中华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div><div>这份《计划》还详细陈述了中华白海豚当前面临的栖息地不断萎缩、水域污染加剧的严峻现实,并规划了针对中华白海豚保护的6项重点工作和16项重要行动。</div><div> </div><div>来自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消息:2018年5月,厦门、漳州、泉州三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建立中华白海豚及栖息地保护合作机制协议书,在观测和保护等方面展开三地协作。</div><div>据介绍,三市将建立中华白海豚及栖息地观测监测协作机制,统筹开展中华白海豚观测及栖息地生境监测,协作布设中华白海豚观测站位,协调相邻区域生境监测站位,共同开展评价,建立数据共享,为中华白海豚及栖息地管理提供技术依据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