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距市区很近,围绕着岱山林场景点也多。川岩山、川岩洞已经去过好几次了,从地图上看出岱山林场大坳工区就在川岩山的背面,每次在川岩山就向往着去山的那边看看。<div><br></div><div> 实际上那时还不知道大坳工区,只知道娘娘石,还知道娘娘石那里还有个照妖镜,据说妖精变的人会在照妖镜前现出原形。这更加激起了大家的兴趣。</div> <h3> 我们选在520出行并不是故意的。</h3><h3><br></h3><h3> 最近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邵阳地方文化图书馆编的《邵阳籍作家著作目录》(暂名)上,忙得辛苦,恰巧我们绿云深处家庭户外群也好久没有组织出游了,无意中就撞上了520。</h3> <h3> 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到达汽车的终点站,这里应该还属于白水村,这个居民点只有几户人家,上去就没有村民居住点了,我们将从这里步行,直达岱山林场大坳工区的职工居住点。</h3> <h3> 出发前大家在古樟树下拍照留念。</h3> <h3> 上去不远就是一条小渠道,小渠中溪水清澈见底,水流潺潺,一种山溪中特有的红色螃蟹在水边草丛中出没。</h3> <h3><font color="#010101"> 山民告诉我们这是药螃蟹,不能吃,吃了会肚子疼,对跌打损伤有奇效,在过去是土匪和小偷必备的良药。</font></h3> <h3> 我们沿路抓了不少,但在下山之前还是把它们放生了。</h3> <h3> 途中经过一座已经废弃的房子,不知道是山民的还是林场的。</h3> <h3> 在这谧静的山野中突然见到一座房子,感觉很亲近,因为这是人为的痕迹,有人类的气息。</h3> <h3> 这一路风景不错,周围是原始次森林,风光秀美,沿途都有树枝遮阴,即便是在这样的艳阳天里,太阳也很少晒到我们。</h3> <h3>大家一路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渠道的终点,这是一条小溪,溪水在奇石中穿行。</h3> <h3>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跳入水中,用戏水的方式阐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h3> <h3>沿途还见到不少奇异花草,差点忘记夏枯草花的颜色,可是没有见到我想采集的野荆芥。</h3> <h3> 而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茶叶上。</h3><h3> 一个月前在川岩山采茶时别人告诉我,娘娘石这边有很多野生茶叶,今天我的目的是采多点茶叶,做点红茶。</h3> <h3> 而这里的茶叶品种明显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叶面很大,长出的嫩芽叶片长长的,尖尖的。还有大面积的紫色茶叶。</h3> <h3> 这使我想起了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专门介绍邵阳名优土特产的书来,里面特意提到了一种茶叶,它生长在新邵资江沿岸高山上,名称好像叫陡岭茶,是一种小品种茶,我一直奇怪在陡岭周围采过这么多次的茶,怎么就没有见过,今天见到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种茶,下次找机会落实一下。</h3> <h3> 可惜茶叶都很老了,不过茶叶品质好,相信以自己的水平还是可以做出好茶的。</h3> <h3> 除了两个采茶的,大部队已经先行到达林场,做好了午饭,我只能急匆匆往上赶。</h3> <h3> 结果被偷拍了。</h3> <h3> 还调侃我,说我像乡干部。</h3> <h3> 匆忙中忘记带筷子了,胖子婆砍下小竹子做成纯绿色天然的卫生筷。</h3> <h3> 用这种筷子夹菜,吃起来有股清香味,闻一闻就醉了。</h3> <h3> 饭后的茶是我和实泉老弟一个月前去在川岩山采的。先品我制的,次饮实泉老弟做的,都是红茶。</h3><h3> 实泉是晾几天以后炒的,有点香味,但甘味不足。</h3><h3> 我的是太阳杀青以后,再用太阳晒干的,回甘很快并且持久,缺点是茶味不够。</h3><h3> 最后品尝的是李大哥在马家采的,也制成了红茶,喝之前闻着我就知道杀青不够,喝之果然,并且还有涩味。除了茶本身的品质以外,估计是晒的时间不够,然后揉得太久,揉的手法太重的缘故。</h3> <h3> 大家在林场合影以后下山,胖子婆还赶着上晚班呢!</h3><h3><br></h3><h3> 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朋友们和我一起期待着明天的红茶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