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 读了大嫚的美篇【美厨娘】后感触颇深。我十分赞成大嫚在文章中的观点:“</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乐于为家人下厨的女人是最美的,不管她的面目漂亮与否,皆是应该被人称许的‘美厨娘’!一日三餐,一年四季,这才是尘世间的爱啊!”</b><b>。</b></h1><h1> 人的一生中,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是有限的,多数时间都是自己的独立生活。如何把自己的婚姻经营的温馨和谐,让自己与家人的生活过得津津有味,与一日三餐关系十分密切。</h1><h1> 曾几何时,有人沾沾自喜的向别人炫耀自己嫁了一个好男人,伺候自己和孩子的一日三餐,自己则成为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两手不沾阳春水一辈子不近油烟的小资</b><b>”。如此逍遥了几十年,大半辈子该玩弄厨艺的时候享受着别人的“伺候”,耽误了做“美厨娘”的大好时光,几十年来没有能够锁住自己男人的胃口。到老来这老伴一走,自己一个人过的时候,不会下厨房,六、七十岁的人竟不知如何生活了,真是可悲可叹!</b></h1><h1> 固然现在女子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与以往不能同日而语,女子与男人一样也肩负建设国家的重任,但同时也肩负着经营好自己家庭,相夫教子的重任。每个家庭都是整个社会的一分子,家庭和谐了,整个社会也就增加了稳定。</h1><h1> 记得我小时候,我的父母就教育我:你将来饭可以不做,但是不可以“不会做”。父亲给我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我的奶奶只有两个儿子,我的父亲和我的叔叔,自小对他们宠爱有加,父亲打小就没有学过做饭,而且旧社会男人一般都是不下厨房做饭的。父亲在烟台资本家的店铺里打工,正碰上战事,老板带着家人和细软逃到乡下躲起来了,留下我父亲和另外一个师兄弟给老板看家。老板走后,他们两个人都不会做饭,也不敢开门出去买饭吃,他们两人瞪着眼睛看着生米生面,就是不知道如何把生米生面做成熟饭。饿的难受时,只好生吞米面充饥。</h1><h1> 所以从小父母就让我学着做饭做菜,一是替母亲负担家务,再就是在劳动中学会做饭。我母亲上班,我从七、八岁开始就参与了家庭主妇的工作。一直以来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做饭是一种负担,如果能做出一桌别人品尝后赞不绝口的饭菜,心里的兴奋是难以形容的,比自己吃一顿美餐都兴奋啊!</h1><h1> 我们年轻的时候,在工作之余,同事们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在家做的美味,回家以后,就按照别人的做法如法泡制。学会了,好吃了就继续做下去。记得1982年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单位经常分一些刀鱼,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冰箱,有时候吃不了,就容易坏了。正巧有个同事会用小刀鱼做“鱼松”,据他说多么多么好做、多么多么好吃、酥脆、有营养,没有刺,有利于小小孩子吃等等,吸引的我口水直流,于是我回家就按照他的方法一步一步去复制了,还好做的虽然不算太好,但是在那个年代,能吃上那样的“鱼松”已经是比较上等的美味了。以后我每做一次都总结经验,多年以后把鱼松做的既好吃又好看,我儿子从小吃着我做的鱼松,现在我的孙子孙女也非常爱吃我做的美味鱼松。</h1><h1> 其实我觉得现在要想做点什么名吃或是地方小吃并不难,因为有了网络,只要你能知道地名和菜名,到网上一找,图文并茂。我按照网上的名厨的做法做过红烧肉、新疆大盘鸡、梅菜扣肉……,做好以后请家人们品尝,儿子高兴的一边吃一边说:妈还会做这样的名吃啊!</h1><p class="ql-block"><br></p> <h1><b>新鲜的刀鱼段</b></h1> <h1><b>刀鱼段加上作料:盐,料酒,醋,大葱,鲜姜上锅蒸10分钟。</b></h1> <h1><b>笼屉上蒸十分钟,蒸好后冷却,再去掉调料。</b></h1> <h1><b>去除大骨。</b></h1> <h1><b>用刀碾碎。</b></h1> <h1><b>不粘锅里少许油(约5-10毫升),加入鱼泥小火炒约20分钟。</b></h1> <h1><b>金黄色的鱼松出锅了!</b></h1> <h1><b>虽然看上去还有些小小的鱼刺,可是您尝尝,小小的鱼刺嘎嘣酥脆,既好吃又补钙。</b></h1> <h1><b>就着喝稀饭,吃馒头,没有事空口慢慢的嚼。太棒了!</b></h1>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我有个同事是浙江人,她包的粽子又漂亮又劲道好吃,每年到了五月端午节的时候,她都包上好些粽子,拿给我们吃。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兴趣。于是就请她到我家教我包,一开始比较难,我包的不太漂亮,不过有句老话叫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难包,架不住年年重复年年包,三十多年了,现在我已经能迅速的包好了,而且年年变着花样包着粽子,除了给自己一家人吃,还送给左邻右舍,送给老朋友大家一起分享。看着别人品尝着我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2014年我曾经参加了淄博电视台都市频道举办的第一届粽子大赛,我包的博山火腿馅粽子取得了粽子味道第一名的好成绩。</b></h1><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作为一个现代女性,能把自己锻炼的“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正如大嫚美篇里说的:“</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再多的情话也抵不上有人为你下厨作羹汤,踏踏实实地共同分担家务才是婚姻保鲜的长久密码……,为我所爱的家人点燃缕缕温暖的人间烟火……</b><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多么美妙的话语多么深刻的总结啊!这样的女人经营的爱情、家庭怎么能不耀眼,不温馨?</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一个邻居小脚老太太,六十岁了,伺候小女儿月子,由于心疼女儿,担心小女儿不会做饭,放弃了自己晚年的安逸生活,从此就跟着女儿一起生活了。据说老太太的厨艺非常好,烹炒煎炸无一不精。她从60岁到90岁去世,30年的时间无怨无悔的伺候着女儿、女婿、外孙和外孙媳妇,直到最后躺在病床上,看着外孙媳肚子里的重外孙出世,才合上了眼睛。老太太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她做出的一件事情却让我刮目相看:既然女儿女婿不会做饭,在漫长岁月里老太太就从小外孙身上下手,她把一生的厨艺烹、炒、煎、炸都教会了小外孙,后来她在病中,都是小外孙伺候她。而且她死后,她的外孙一直给他的爸爸妈妈做饭。我狭隘的想:她也可能出于对自己身后女儿生活的担心?不管老太太出于什么用心,她把美厨娘的吃苦耐劳,创造美食的传统隔代传给了孩子,这种传承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愿我们的子女,我们的孙辈都能有“美厨娘”、“美厨爷”的吃苦耐劳、创造美食、创造新生活的精神 。借用大嫚的话:“</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日三餐里有多少辛苦,就有多少心意;有多少麻烦,就有多少甜蜜;有多少花样,就有多少爱恋</b><b style="color: rgb(1, 1, 1);">”。</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 color="#ff8a00">经过泡发的优质糯米</font></b></h1> <h1><b>包粽子用的粽叶和苇叶</b></h1> <h1><b>包好的粽子</b></h1> <h1><b>放在锅里待煮的粽子。</b></h1> <h1><b>已经在锅里刚刚煮好的粽子,一点都没有破损和漏米,煮好了粽子,水还是清清的。</b></h1> <h1><b>出锅的粽子,吃粽子了!</b></h1> <h1><b>2014年淄博首届包粽子大会在高青召开,我包的粽子荣获粽子味道第一名,这是在颁奖台上接受记者的采访。</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