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乡情

Steve

当今的重庆名吃众多,如果最著名是火锅,那第二位则非小面莫属。重庆小面,可谓历史悠久,制作精细,色彩鲜艳,香味独特。据说四百年前重庆人巳经有吃面习惯,但具体何时开始现在尚无法考证。走上重庆街头,就能看见数不清的小面馆,其店名更是五花八门。有以店主家乡或店铺所在地为名的,如土湾面馆,朝天门面馆,万州面馆。也有以店主姓名,长相,辈份相关的店名,如王胖子,张二嫂,朱眼镜面馆。当然还有些怀旧,追时尚的店名,如知青,平民,重庆故事,又一春面馆,但是每个小面馆赖以生存的无一不是自己的独特手艺。面条,一定是店家自制或定制的新鲜碱水面。高汤,要用猪筒子骨熬成。佐料,必须有当天炒制的油辣子,新鲜蒜姜汁,花辣粉,小青葱,酱油,醋,糖,花生米,榨菜粒,芽菜,猪油,香油和味精。食客可要求煮面的时间长短,也可选择各种佐料的多少。可选择素面,也可选择不同的浇头,得到榨菜肉丝面,排骨面,红烧肉面,牛肉面,鸡汤面,肥肠面,豌杂面,猪蹄面等等。店家在端上一大碗色香味俱全的面之前,还会亲切的问你,是否要加个煎鸡蛋或多点青菜。 每次回重庆探亲,吃小面是我每天的重头戏。早早起床,匆忙洗涮之后便奔向早已看中的面馆。多年来我对豌杂面情有独钟,进店总是点二两,少辣多汤。白色或青花瓷面碗上桌,透过细濛濛的热气,先看见的是淡黄色的面条伏卧在红色的汤中,绿色的葱花点缀在面上,还有那靠在碗边尚未融化的猪油,令人胃口大开。轻轻一闻,碱面混合着青葱熟肉香味喷鼻而入,你会立刻安静下来,对周围世界的视听感觉都迟钝了。顺时针方向把面和佐料拌均匀,挑几根面送入口中,豆粉肉末的鲜香立刻充满味蕾,随后葱蒜麻辣味跟进,慢慢嚼碎揉软但劲道的面体,微甜的回味更把这种身心的愉悦推向高潮。一碗小面下肚,走出店门,前额的微汗相遇凉凉的晨风,环顾已经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大街,心里就只剩下二个字,“巴适“。 我的小面情结开始于八十年代。那时在武汉学习工作,每次回家都乘武昌到成都的绿皮硬坐列车。傍晚在武昌火车站上车,夜过荆楚大地,早晨到襄樊十堰,下午穿万源达县,晚上到重庆。当到达成渝铁路线上的邮亭小站,已经是凌晨一点左右,我要再等几小时才能乘早班长途车到厂区大门。下火车时,我经常是满身疲惫,汗臭连天,睡意朦胧,饥肠辘辘。深夜的小站,没有路过的客车,所以非常清静。站内没有水和食品卖,站外的国营餐馆旅馆早已关门。唯一能充饥的地方,就是路边几个小面摊。几片红蓝白相间的编织袋围出个仅能遮雨的塑料棚,摆三,四个破烂的小方桌,配七,八把塑料小凳,昏暗的蜡烛灯下,店家烧着一锅滚水,等待着像我这样的夜归异乡客。那时候的小面,远远没有现代生活的奢华,面摊上只卖素面,放几根藤藤(空心)菜,加一点点味精。粗瓷土碗上桌,似有似无的几滴猪油花漂在汤上,但是家乡正宗的浓烈麻辣香味扑面而来。四两下肚,口舌麻木,胃肠热络,大汗淋漓,浑身舒爽,所有的感觉告诉自己,我到家了! 我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吃过无数不同口味的小面,然而重庆小面仍然是最爱。它不仅色鲜味美,朴实低调,而且尽显真诚。能邀请你坐在一起,慢慢享用一碗小面的,不是家人,就是挚友,而在大酒楼美味佳肴席间同桌的经常都非同路人。有年回乡正逢同学在重庆大足石刻聚会,酒足饭饱后又通宵聊天打牌,清晨大家走出宾馆去吃早餐。十几个人坐在了小面馆内,清汤,麻辣,榨菜,肉丝,鸡蛋各种小面,点了一桌。吃完后大家正准备争付账单时,店主笑吟道,前面一个先生已经将这一桌全部付了,因为他认识我们的一个同学。小面,常常就是传递这样一种内在的合睦,亲切和信任, 就像一个笑脸,一杯清茶,或者一则短信。 小面馆的早晨最是忙碌,入座的男女老少客人大多数就在附近居住工作。有办公室白领,农民工兄弟,满腹才华教授,和肩背书包学生。有着毛衣羽绒外套步态迟缓的老奶奶,也有穿紧身皮衣短裙的时尚女。店家穿梭于餐桌间,忙于招呼客人,收拾清洁,收款结账,一张脸笑得稀烂,有如初升的太阳。小面馆是了解社会,观察性格的好地方。有人趁美食上桌前的几分钟刷手机看报纸,安静等待。有人眼珠不离师傅的手和锅,担心自己的面煮得不尽人意。吃面时,有人左手端碗,右手握筷,三下五除二,风卷残云,碗起汤尽。有人如正襟危坐,垂目轻拌,细嚼慢咽,心无旁骛。小面馆里,没有名利身份,没有虚伪掩饰,所以也是相亲打望的好地方。据我多年亲身调研,面馆的食客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胖子不多,美女不少。重庆人耿直乐观,口辣心软非常可能就与小面有关。 如果说人生是面,那么社会就是碗,而岁月就是各种各样佐料,时间越长,能品出的味道越多。当年离开家乡时一角钱一碗的素面如今已涨价几十倍。几年前六元一碗的豌杂面,最近回乡发现又涨了一倍,比房价上浮还快,而牛肉面价格已接近卅元了。房子可以不买,但刚需的小面怎能不吃?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普通退休职工,每月收入仅三,四千元,如果每天吃一碗小面,其花费相当于每月收入的10%,再加上中晚正餐,房租水电,手机交通和正常社交消费,日子可是相当窘迫。有一年家父生病我每天去医院陪伴,早餐中餐多在街头小面馆解决,在郁闷的心情和寒冷的天气里,我品尝出小面热烈后那淡淡的酸楚和无奈。 无数次从重庆带回正宗原料在家制作小面,多少回慕名品尝川渝烹饪大师在海外推出的家乡小面,结果总是令人失望。二十多年过去,我总算明白了,一碗简简单单的重庆小面其实也是家乡山水灵气的结晶,而也只有在故乡的人文氛围下享用,才能得到真正的身心满足。长长的面似条条柔软的黄丝带,一端在家乡,一端在我的心头,距离越远,思念越长。乡情源于生活,而生活又因乡情而散发缕缕幽香。人生之乐,是我有小面乡情伴行于天涯海角。 作者Steve早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和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现在美国宾州行医。 鸣谢:谢谢好友钟申摄影作品“晩霞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