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要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必须去埃及</span></h1> <h1> <b>目 录(上)</b></h1><h1><b>前 言</b></h1><h1><b>(一)埃及简况和景点示意图</b></h1><p class="ql-block"><b> (1)埃及简况</b></p><p class="ql-block"><b> (2)景点示意图</b></p><p class="ql-block"><br></p><h1><b>(二)一枝烛秀的古埃及文明</b></h1><p class="ql-block"><b> (1)两河流域文明为古埃及文明提供</b></p><p class="ql-block"><b> 了发展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2)古埃及文明的掘起与两河流域文</b></p><p class="ql-block"><b> 明的止步不前</b></p><p class="ql-block"><b> (3)古埃及文明的终止</b></p><p class="ql-block"><br></p><h1><b>(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h1><p class="ql-block"><b> (1)金字塔建造史</b></p><p class="ql-block"><b> (2)胡夫金字塔</b></p><p class="ql-block"><b> (3)哈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p><p class="ql-block"><b> (4)孟卡拉金字塔</b></p><p class="ql-block"><br></p><h1><b>(四)古埃及人的多神信仰</b></h1><p class="ql-block"><b> (1)古埃及人信仰多神</b></p><p class="ql-block"><b> (2)没有神不起作用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3)复杂的信仰体系</b></p><p class="ql-block"><b> (4)王权与神权的结合</b></p><p class="ql-block"><b> (5)独特的生死观</b></p><p class="ql-block"><b> (6)主要神衹图</b></p><p class="ql-block"><br></p><h1><b>(五)神庙与方尖碑</b></h1><p class="ql-block"><b> (1) 阿布辛贝神庙</b></p><p class="ql-block"><b> (2)卡尔纳克神庙</b></p><p class="ql-block"> <b>(3)卢克索神庙</b></p><p class="ql-block"><b> (4)哈特谢普苏特神庙</b></p><p class="ql-block"><b> (5)菲莱神庙</b></p><p class="ql-block"><b> (6)爱德福神庙(也称荷鲁斯神庙)</b></p><p class="ql-block"><b> (7)科翁坡双神庙</b></p><p class="ql-block"><b> (8)方尖碑</b></p><p class="ql-block"><br></p><h1><b>(六)帝王谷的传奇</b></h1><h1><br></h1><h1><b>附 录</b></h1><h1><b> 阿布辛贝神庙"太阳奇迹"的真相</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b> 前 言</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为去埃及,作过多少次规划。然而,事到临头,总有各种干扰因素导致未能如愿以偿。这次,我终于踏上了这块想往已久的神奇国土,要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必须去探寻这片土地上凝固的时光与记忆。</p><p class="ql-block"> 埃及少有景色优美的自然风光,去埃及观光旅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了解历史。三千年的古埃及文明史(注),在那里被凝固成了可观看、可触摸、可感受和可体验的历史,这不但是那个年代人类文明最高水平的体现,也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部浩瀚厚重的历史面前,我由惊叹转为深思,更由深思变为心悦诚服,当我们为自己中华文明而自豪的时候,决不能忽略将自己的视野扩展到更为宽广的四方。</p><p class="ql-block"> 在埃及虽有9天行程,但是面对目不暇接的精美文物和气势逼人的一系列古建筑,9天真的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自以为事先还算是做了些功课,搜百度、查资料和读史籍,由于是浅尝辄止,实际证明这远远不够。</p><p class="ql-block"> 当身临现场,面对实物,只有这时你才能体会什么叫博大精深,什么叫知识临到用时方恨少。面对幅幅含义非同凡响的壁画、浮雕和文字,由于无法分辨,只得匆匆而过,失去了细细察看和品味经典文物深刻内涵的机会。临近那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雕像时,由于缺少必要的知识儲备,我的视线也只能略作停留就移向它处,这多少使我感到留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马上"恶补"有关古埃及文明史的知识,以自己的原创图文为主,再加博采众长,编辑制作了本集美篇。我深深地体会到,与其说这是个编辑的过程,还不如说这是个学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美篇我没有按行程的顺序来编写,而是根据我对构成古埃及文明要素相互间逻辑关系的理解,来决定编排上的先后顺序。</p><p class="ql-block"> 在上集有比较长的文字表述,我觉得,尽管只是对一次旅游的回顾,然而由于旅游围绕的是古埃及文明这一富含多种知识的主题,因此,如缺少文字的配合,再精美的照片,它的感染力也会大受影响,所以,这些文字是本美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本美篇能雅俗共赏,对没去过埃及或不熟悉古埃及文明的人士能有所提示。对到过埃及的旅游达人,则是一次深化的重温。</p><p class="ql-block">注:按现在通常的说法,古埃及史从公元前3100年早王国起至公元前332年第三十一王朝止,约三千年。</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采用图上文下的编排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一)埃及简况和景点示意图</b></h1><p class="ql-block"><b> (1)埃及简况</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全境,这是埃及境内唯一的水系,堪称是埃及至关重要的生命河、母亲河。</p><p class="ql-block"> 围绕尼罗河而形成的绿洲仅占国土面积的4%(即上图中的绿色部分),其余96%的国土尽是戈壁与沙漠。生活离不开水,因此这片绿洲聚集了全国99%的人口在此繁衍生息,发展出了以农耕为基础的文明。在古埃及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块土地供养不超过三、四百万人口,今天这里非常拥挤,总人口近亿。</p><p class="ql-block"> 每个国家的历史演变都会受到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古代埃及受到的影响这么大、这么深,以至于有专家说“在古代埃及地理环境决定一切”。</p><p class="ql-block"> 尼罗河是埃及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元素,这个重要性体现为尼罗河每年都会发生有规律的河水泛滥,在别处河水泛滥是灾难,在古埃及却是“没有洪水,就没有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到埃及境内,地势平坦,被金黄色沙海覆盖着的埃及大地,尼罗河犹如一条墨绿色的缎带纵穿而过。在离地中海入海口约200公里处冲积出一片肥沃的绿洲,再加上沿两岸形成的富饶农田都是靠洪水带来的肥沃淤泥滋养而成,因有了这片充满着无限生机的绿洲,那时的埃及由此而被誉为“世界的粮仓”。棉田连绵,稻花飘香,这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p><p class="ql-block"> 尼罗河从阿斯旺到开罗约900公里,落差仅70米,如此小的落差比导致河水流速较为缓慢,从地图上还可以明显看出整个河道相对平坦,因此很利于航行,即使是一叶小舟,靠着一丝微风也可扬帆逆流而上。真是得天独厚,古埃及帝国几乎不必在交通上有多少财力投入,单靠一条尼罗河就可解决迁徙和运输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前提。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尼罗河这条便捷的运输通道,由几百万吨石块构成的金字塔将无法在吉萨拔地而起。 </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埃及只有少数民族科普特人是古埃及人的混血后裔,主体民族已是阿拉伯人。今日埃及虽包括了古埃及的全部国土,继承了古埃及三千年文明史造就的丰厚物质遗产,但是已使用完全不同于古埃及的语言文字,传统信仰也与古埃及大相径庭,已是一个全新的埃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景点示意图(见黑色字体)</b></p> <p class="ql-block"><b> 卢克索景点:卡尔纳克神庙</b></p><p class="ql-block"><b> 卢克索神庙</b></p><p class="ql-block"><b>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b></p><p class="ql-block"><b> 帝王谷</b></p><p class="ql-block"><b> 阿斯旺景点:阿斯旺大坝</b></p><p class="ql-block"><b> 未完成方尖碑</b></p><p class="ql-block"><b> 菲莱神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二)一枝独秀的古埃及文明</b></h1><p class="ql-block"><b> (公元前3100年~前343年)</b></p> <p class="ql-block"><b>(1)两河流域文明为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发展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 这张复合图片高度概括了构成古埃及文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古埃及文明是那个时代最有气势,最具规模的文明体系。他们创造辉煌文明的时候,大部分别的民族还在茹毛饮血;当古埃及工匠们驾轻就熟在吉萨这块不毛之地建造起无与伦比的金字塔时,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却还依然在刀耕火种之中求生存。同被学界归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为何在人类文明的起源上,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这也就是所有爱追思这个问题的人走进埃及去探寻古埃及文明之迷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不过,当我们翻开任何一本现代版的世界通史时,赫然在目的却是:最早的文明中心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大致相当于现在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p><p class="ql-block"> 这一点没错,苏美尔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很多骄人的第一,无疑也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下列举的是最主要的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最早使用文字;</p><p class="ql-block"> 最早完成以种植和灌溉为标志的农业革命;</p><p class="ql-block"> 最早发明了用于运输工具的车轮;</p><p class="ql-block"> 最早使用犁;在历史学家的眼里,牛拉犁耕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是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体力以外的力量作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说,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p><p class="ql-block"> 最早驯化动物;</p><p class="ql-block"> 最早掌握冶金术提炼出铜;</p><p class="ql-block"> 最早使用铁器;</p><p class="ql-block"> 最早发生社会制度的改变,由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社会转化为城邦社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古埃及文明的掘起与两河流域文明的止步不前</b></p><p class="ql-block"> 在文明起步上,古埃及确实晚于苏美尔约5百年左右,但是古埃及很快就缩小了这个差距。经过多年的反复斗争,约在公元前3100年整个埃及得到了统一,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君主制国家。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人类社会由此才真正进入文明阶段,古埃及接下去的发展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论断,她超时代的创造了一系列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的奇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方尖碑、神庙、木乃伊、图坦卡蒙法老的随葬品等。相比之下,包括苏美尔在内的整个两河流域,在开创了很多人类文明之先河后,则发展缓慢,很快被古埃及赶上,且差距越拉越大。在我的印象中,唯一可圈可点的是产生于公元前1792~前1750年之间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其历史意义的确也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 造成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缓慢的原因,首先是:在这个缺少天然屏障的地域,民族众多,到公元前3000年已有十多个城邦型的小国,为争夺沃土和霸权,彼此战争不断,再加上来自南北方的异族连续不断的入侵和征服,地区政局极不稳定,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几百年,连影响度最大的巴比伦王国也几经沉沦,未能连续执政,公元前539年波斯国王居鲁士大帝入侵巴比伦,巴比伦王国就此彻底灭亡。可以说,在这个地区从未形成过一个统一的长治久安的国家,当我们说到苏美尔文明的时候,这“苏美尔”一词只是指一个地区,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后来索性用完全是地区性的名称“两河流域”来统称发生在这块区域的文明史,这种格局下的历史演变非常不利于文明成果的创建、传承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其次:当地缺少最好的建材——石头,我们千万不能小瞧石头,它在人类文明的创造和传𠄘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承载作用。古埃及的历史镌刻在石头上,古埃及的文明充分用石头来表现,如果忽略了石头的使用,古埃及文明绝对不会象今天那么耀眼。因此,叠加这二个因素,造成了曾经活跃在这个区域的各个族群与国家,几乎没留下什么象样的古建筑,连名声最响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也早已不见踪影。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的藏品,既使排除战乱的损失,它的藏品也远远不能和开罗埃及博物馆的相媲美。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古埃及为人类留下的文明成果远超两河流域文明。</p><p class="ql-block"> 对此,历史学家曾这样总结:"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注:希腊语对两河流域称呼)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印欧入侵者与闪米特入侵者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进行数千年斗争的历史。"一直到今天,这里仍旧是一块灾难深重的土地,战乱不止,发展难续!</p><p class="ql-block"> 人们有理由说:如果没有古埃及文明熠熠生辉的出色表现,那么两河流域文明无疑会名列人类早期文明的榜首,但是现在,毫无争议的只得甘拜下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3)古埃及文明的终止</b></p><p class="ql-block"> 但是,古埃及自身的文明发展在延续了2700多年后,也在公元前343年嘎然而止。这一年,波斯人率领大军入侵埃及,古埃及最后一位土著法老节节败退,波斯人再次统治了埃及。在此之前,埃及虽然也曾有三次被异族占领,但是都没有改变古埃及的传统文化和法老制度,而且被占领的持续时间都不长,最终古埃及人都化险为夷,重登法老的宝座。</p><p class="ql-block"> 这次就完全不一样了,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位土著的埃及人执掌政权的情况。古埃及接连在波斯、希腊和罗马的统治下逐渐被同化,最终全盘接受伊斯兰文化,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一员。原来的文化与传统都变成了历史,甚至连自己的文字也不能识读,大约从公元4世纪末起,人们(包括生活在埃及这块土地上的人)已经不再了解和使用产生于古埃及本土的象形文字,古埃及历史的传承就此彻底终结。那以后的埃及在文化习俗上已不再是原来埃及的继续,古埃及人的文字世界也从此无人能读懂,直到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开象形文字之迷后,璨烂的古埃及历史才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曾经是那样的辉煌,辉煌得盛况空前,靠一国之力撑起了整个人类早期文明至少半壁江山,别国只能望尘莫及,目瞪口呆。但是,面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强势突起,其发展势头,说衰退就衰退,竟然也衰退得毫无还手之力。自古埃及退出历史舞台后的二千多年来,埃及在文化与经济上的发展乏善可陈,除了阿斯旺水坝和苏伊士运河为大家所熟知外,一下子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其它的亮点。今天的埃及已是一个中等偏弱的国家,它之所以能被世人万般注目,竞相前往,完全仰赖于古埃及三千年文明史的璀璨与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h1><p class="ql-block"><b> (1)金字塔建造史</b></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无疑是古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一说起金字塔,大家往往只注意吉萨三座金字塔,且关注点又集中在胡夫金字塔上,原因很明显,因为胡夫金字塔代表了金字塔建造的最高水平,它最大、最高、形态最规整、内部结构最复杂,所有对金字塔的各种分析也围绕它展开。</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个建筑成果太超前,全方位超越了它所处年代可能达到的知识、技术和可使用的工具设施的水准,而且也没有留下怎样建造的文字记录,因此金字塔究竟如何建成,令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 当正确解释没形成,各种离奇猜想便乘虚而入。在金字塔是如何建成上,就有过将原因归为是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在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是总因没有任何实质性根据,而不为研究主流所接受。提出这样的猜想,只是想走解释上的捷径,逻辑原则还算没有背离。</p><p class="ql-block"> 但是体现在金字塔上明显违背逻辑的荒谬传言却仍层出不穷,甚至正规的出版物也参与其中大肆渲染,起到了负面的引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这是目前流传最广,影响度最大的一个说法:有人提出金字塔内存在"神秘力量",且信誓旦旦地说有事实证明,在金字塔里能够使物质脱水变干;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产生类似医学上的麻醉作用,並推断这些变化的发生,一定有某种"神秘力量"在起作用。还以千里迢迢去埃及金字塔做实验极为不便为由,转而在实验室,按金字塔实体缩小比例做成金字塔模型进行研究。这个思路一打开,研究成果蜂拥而出,宣称在金字塔模型里同样存在"神秘力量",这个"神秘力量"真是无所不能,可以镇痛、防腐、保鲜、除锈、提神、润肤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如果金字塔真存在"神秘力量",那么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中,这个力量一定会反复有所体现,一定会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如果真是那样,古埃及史还会是今天这样的写法吗?</p><p class="ql-block"> 如果金字塔真存在"神秘力量,金字塔还能像今天这样平静地接待游客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我觉得在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史中倒是蕴含了最可靠的启示。在胡夫金字塔之前,短短一百年间古埃及的能工巧匠们连续建造了4座金字塔,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建造水平的不断提高,经验在不断积累,难题被一一解决,否则 ,不可能金字塔一座连着一座地拔地而起。实践出真知,到了要准备建造胡夫金字塔前,可以说,古埃及这些杰出的建造者们已经掌握了一套建造金字塔成熟而有效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可能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正因为如此,胡夫金字塔造好后,才可能又轻而易举地连着建造成同样体量的哈夫拉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 图1是古埃及史上第一座金字塔,座落于埃及古都孟菲斯。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完全用石块修建的陵墓,呈六级阶梯型,高62米,底部东西长140米,南北长128米。建于公元前2630-公元前2611之间,为古埃及第三王朝左赛尔王所建。</p><p class="ql-block">接下去图示的3座金字塔都是胡夫的父亲斯尼夫鲁在位时所建(公元前2575~前2551)</p><p class="ql-block"> 图2被称为美杜姆金字塔,最初按阶梯金字塔式样建造,结果由于设计不合理,首先倾角太大(74度),其次它有一个内核(即照片上显示的),内核的表面又处理得很光滑,再把石材覆盖式堆积起来,势必就无法牢固附着在内核上,很快就纷纷脱落,下面的碎石堆就是脱落的石块造成,这个金字塔因建造的失败而弃用。</p><p class="ql-block"> 图3被称为弯曲金字塔,这是第一座有尖顶且仅存仍大体保留有平整外表的金字塔。高约105米,底部为边长约189米的正方形。一开始以55度倾角向上超过一半高度时,倾角由55度向内变成43.5度,整座金字塔成弯曲型,有内部结构。</p><p class="ql-block"> 图4被称为红色金字塔,因使用淡粉色石材而得名。吸取了弯曲金字塔的失败教训,将倾角改为43度,是第一座形态规整的正四棱锥金字塔,第一座真正的金字塔。边长220米,高104米,体量第三大,高度位居第四,有较为复杂的内部结构,共用了370万立方石材,四万名工人化了十年才完成,现已对外开放,整座建筑的保存堪称完整。</p> <p> 这是阶梯型金字塔墓主左塞尔王雕像,发现于他陵墓旁的一座祭庙里,说明是那个时期的作品,高 145cm。</p><p><br></p><p><b> (2)胡夫金字塔</b></p> <p>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胡夫金字塔。这天,天气有些阴沉,太阳一直不肯露脸,使得拍出的照片显得不那么通透,但游客格外希少,很多场合,周围空无一人,任我默默地仰望那高高在上的塔尖。</p><p> 我非常满足这样的旅游氛围,</p><p> 我抑制不住自己此刻的浮想联翩。</p><p>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都沾满了四千五百多年前劳动者的汗水和辛劳。金字塔能耸立至今,更是古代工匠聪明才智和巧夺天工的辉煌展现。说这是人类早期文明最杰出的成果,无可争辩,实至名归!关于金字塔,我曾读到过给我留下极为深刻印象的报道:有埃及人说"我们不需要宣传,我们就是世界第一。"面对如此淡定的自信和毫不掩饰的骄傲,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丝毫没夸大,一点不勉强。至今,金字塔仍是人类体量最大的建筑,它无愧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一座不朽的丰碑!</p><p> 走进埃及,感受古埃及文明的辉煌,让我们从面对金字塔,目睹它那震撼人心的丰采起步。</p><p> 我按计划从金字塔四条棱的方位:北东、东南、南西、西北依次拍摄了这四张照片,这组照片带有资料性,意图希能全方位展示胡夫金字塔的雄姿,可惜,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还是没拍全。</p><p> 它建于公元前2551-公元前2528之间,建造时高度146.5米,由于风化造成的剥蚀,现在高为137米,四边等长为230米。刚建成时四个立面都被贴上打磨光滑的白色大理石,在太阳照射下发出的耀眼光芒,那观感和现在肯定是大相径庭。公元1301年,开罗发生大地震,大理石贴面被大量震落,当时的统治者索性拆下剩余大理石,将其用于建造开罗清真寺。</p><p> 1963年末,周恩来总理到访过胡夫金字塔。一位埃及运动员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做了登塔表演,周总理对他仅用7分钟就攀上塔顶并返回地面备加赞赏,当即把随身携带的一支"英雄"金笔赠送给这位运动员。</p> <p class="ql-block"> 这是胡夫金字塔正北面,离地17米处可见一个洞口,这是原入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一块大石头给封住了,现在的参观入口在它的下面。</p> <p class="ql-block"> 图1.是现在进入金字塔内部参观的入口处。</p><p class="ql-block"> 图2.皇胡夫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图。</p><p class="ql-block"> 图3.是塔内大通道现状照。这个大通道是一条倾斜26度的向上斜坡,长46米,底宽2米,顶宽仅1米,总高达8米,从离底2.2米高处开始,所砌石块分7层,每层向内伸出7公分,使得这条大通道的顶部呈逐渐合拢状,最终导致顶部仅1米宽,所用石头都光滑平整且巨大。建造难度极大!</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反映胡夫金字塔外立面石块现状的照片,即使考虑到4500多年的风化作用,还是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建造胡夫金字塔最初所用的石块,在大小和厚度上竟是如此的不一致,即使同一层石头,它们的厚度也明显不一样。它们层层叠堆也显得不怎么规整,即使在当年,小缝隙肯定无处不在,並非如有些书所介绍的:"建造金字塔的石块被打磨得非常平整光滑,彼此叠合不用粘合剂,至今仍紧密无隙,插不进一块刀片,一张名片,甚至一根头发。"这种描绘与我实地看到的完全不相符。金字塔伟大不伟大,与用不用粘合剂和是否存在薄如刀片且只能伸入一、二公分的缝隙,一点关系都没有,伟大不伟大只和最终的结果有关。</p><p class="ql-block"> 一座高146.5米,每边长230米,边长和角度都掌控得非常精准的正四棱锥俗称金字塔,被平地堆起,且屹立了4500年以上而不倒,它保持的世界第一建筑高度的记录,直到公元1880年才被打破(那年,高度达157.3米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竣工),这才是伟大所在。</p><p class="ql-block"> 在介绍建造金字塔所用石头的大小时,所有的文字介绍普遍都说,平均每块石头重2.5吨,根据石头的一般比重,换算成体积,约1立方米。然而在实地看到的金字塔外层石头的大小与这种推测明显不符,只有最底下几层的石头比较大,但是它们的高度基本也只到人的腰部,仅有少数能达到或超过1立方米外,大部分石头的体积都远没有这么大,再往上石头就更小了,经目测,三、四个人就能搬动的石头並非少数。</p><p class="ql-block"> 至于金字塔里层 ,注意看那个比较大的洞口,有几块打磨得很平整的大石头被砌成三角形状树立在那里,这实际上已经伸到里层,每块的体积应该有几个立方米,胡夫金字塔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巨大的石头都用在内部结构的建造上,除此之外,里层其它部位石块的大小,如何堆砌,谁都没见过,也许是用更细小的石子来充填都未必。非常巧,英国古埃及研究权威乔安·弗萊彻在其2015年出版的《埃及四千年》(中文版于2019年3月发行)中说到“最近有个研究则揭示出,金字塔内层部分填充物其实是沙子。”</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无比伟大,但是我们在描述它时仍需与真实状况相一致,无依据的夸大这一成果所达到的水准毫无意义,神秘化的宣染更是研究的歧途。</p><p class="ql-block"> 值得我们再思考的是另一种关注,大金字塔现象有一个特点令研究古埃及历史的学者感到无比惊讶:大金字塔的建造成就似乎来得太快。建造时,古埃及的统一,世界上第一个君主制国家才诞生约六百年,总人口仅约一百五十万,它的建成无疑大大超越同时代的普遍水平,把地球上其他所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群体的创造能力都远远抛在后面,可以说大金字塔即使再晚二千年出现都是属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再说,就是在古埃及本土,这一建筑成就从此以后也没有被超越,帝王建造金字塔形的陵墓虽仍延续了几百年,但是基本上高度仅有50~60米。</p> <p> 这尊象牙雕像非常小,只有7.5cm高。上图摄自开罗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目视这具雕像,你完全看不清细节,感觉比照片显示的还要小,下图系翻拍自有关图册。如果告诉你,这尊小小的雕像竟是世界上最雄伟陵墓的主人——赫赫有名的胡夫法老存世的唯一形象,你是否会感到不可思议。</p> <p> 滑翔伞,真不知在上面会看到怎样的壮丽景色。</p><p><br></p><p> <b>(3)哈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b></p> <p> 这是哈夫拉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20-公元前2494之间,哈夫拉是继承了胡夫王位的儿子。原塔高143.5米,现在为136米,底边长215.5米,由于地基稍高的原因,看上去比胡夫金字塔要略高一些。它有个最明显的特征,塔尖戴了顶白色帽子,和胡夫金字塔一样,当初外立面也被贴上白色大理石,只是它没有全部脱落,还保留了最上面一段。 </p><p> </p> <p> 它的最大特点是塔前有个狮身人面像作伴,狮身人面像高21米,长57米(不包括前爪),是埃及最有代表性的古代遗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石雕像,知名度超过哈夫拉金字塔。</p><p> 用人和兽的混合体来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权威,这是古埃及人的创造,在古埃及,狮子是战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征,哈夫拉把自己的形象与狮子混合起来,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威力。</p> <p> 哈夫拉雕像,高168cm,发现于哈夫拉金字塔附近的神庙中,这才象是法老的雕像。</p><p> 这尊坐像现陈列于埃及博物馆内,无疑是古埃及早期雕塑的经典之作。在坚硬的闪绿岩上,工匠精巧地雕刻出了哈夫拉的身躯,对身体各部分的比例掌握得非常准确,清晰的线条勾勒出法老有力的肌肉。难以置信,当时还只有青铜做的刻刀和凿,怎么能在坚硬的闪绿岩上将人像雕刻得如此细腻,与远在其后的古希腊,甚至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像相比也豪不逊色。</p> <h3><br></h3><h3><b> (4)孟卡拉金字塔</b><br></h3> <p><b> </b>这是为胡夫孙子孟卡拉建造的金字塔,塔高仅66.5米,底边长108.5米,比其它二座小很多。</p> <p> 他们正伺机揽客,听介绍,生意好,一头骆驼可以养活一家人。</p><p> 在骆驼群背后有三个高度10米左右的石堆,地处胡夫金字塔的东面,也是陵墓,安葬了胡夫之母和两位王妃。</p> <p> 经常会有的讨价还价</p> <p> 钱到付时方恨少</p> <p> 这是开罗非常有名的米纳豪斯饭店,与三座金字塔仅一街之隔,步行仅需5分钟。1943年11月22日-11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这里讨论通过了二战史上著名的《开罗宣言》。《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p><p><br></p><p><b> (四)古埃及人的多神信仰</b></p><p>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面对一系列自然现象感到非常迷茫。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四季轮替,始终弄不明白怎么会这样循环有序;天气或风调雨顺,但又突遭重重灾害,这一切又显得是如此的风云不测;人世间的禍福旦夕和生老病死也只能听任摆布,逆来顺受;所看到与所碰到的变化,一切都令人无可奈何。更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头顶上是繁星点点的浩瀚天空,环顾四周是脚踏实地的江河山川,这一切又是怎么来的呢?</p><p> 人天生会形成一种潜在的认识,凡变化必有原因,凡存在必有道理,且有意无意都有获取这种解释的需求。在早期人类知识几乎为零的前提下,他们势必只有一种解释可取,那就是所有这些令人惊讶和不可捉摸的现象背后,一定有一股万能和威力无穷的力量在起支配作用,并把这种力量的施展者统称为"神"。这足以促使人们完全出于自愿且无条件地对神给以崇敬和膜拜,碰到或可能碰到的一切苦难只有一条出路——向神祈祷,以取得神的庇佑。早期人类对"神"的信仰由此而生,无一例外,只是各个族群在信仰神灵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不要简单地用否定的口吻说:宗教信仰是麻痹人们思想的精神鸦片,相对更原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进步,说明人开始有了高于觅食求温饱的精神层面上的追求。</p><p> 古埃及人是最早试图回答一些永恒性和终极性问题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绪如:创世纪、生与死、时空的意义、宇宙和人类社会变化的有序等等。这些都是后期人类哲学思考的核心内容,至今未有令人満意的答案。我不信教,但我无法视而不见存在说明一切,几千年来,归属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思想性信仰唯一没有被大众抛弃和颠覆的就是现存的三大宗教,这一现象内含了太多的哲理。</p><p> 古埃及对神灵的信仰与崇拜非常特别,到埃及观光旅游,要想多了解点古埃及文明的辉煌,就必须对他们那种神灵信仰的特点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构成古埃及文明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神庙、金字塔、方尖碑、木乃伊、雕塑和壁画等等,都和他们神灵信仰的诸多特点息息相关,整个社会制度的形成也以此为基础。有人作过如此的总结:你不了解埃及的神,休想了解埃及的人。然而,古埃及的信仰体系实在太过复杂,很难且也没有必要把这个信仰体系的来龙去脉搞得很清楚,作为一般的游客,可以先把握几个主要的特点。</p><p><br></p><p><b> (1)古埃及人信仰多神</b></p><p> 认为天、地、日月星辰,甚至自然环境与气候的各种表象都是神意的表达,都可以用一个甚至多个神来代表,还喜欢将一些动物赋予神的特性,甚至世间万物只要是能和人的生活相关的,在古埃及人的眼里都可以当神来崇拜,由于神的来源如此之广,神的数量多到难以置信,前后出现的有名有姓的神竟有2000位之多。 在神的形象设计上,有直接取人形和动物原貌,但更多的是古埃及人独创的兽首人形。</p><p> 古埃及人在世界观层面上信仰的最大特点是他们认为人和神是处在同一个自然与社会层面中相互影响,没有天上与人间的区分。</p><p><br></p><p><b> (2)没有神不起作用的地方</b></p><p> 神已深入到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认为神无处不在,坚信世界是众神创造。一切都受神的掌控,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神的影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多神信仰的支配,神告诫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古埃及这种多神信仰的覆盖面之广、之深,无他国可比。</p><p> 古埃及人对本地神的崇拜一直延续到公元4世纪末,当占领者罗马帝国强制性推行基督教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且退得非常彻底,除了在埃及以古迹的形式还存在外,在现代人类的宗教信仰系统中已无任何立足之地,如果你去翻一本普通的宗教词典,你几乎找不出有关古埃及多神信仰的单列词目。</p><p><br></p><p><b> (3)复杂的信仰体系</b></p><p> 源于古埃及统一前各地区的各自为政,各地形成了自己的神话系统,既有互相重叠,也有各自独立的地方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归类成三大信仰系统,其中又以赫里奥波里斯九柱神体系影响度最广。下面有个具体介绍九柱神体系的链接,有兴趣者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到百度,点击打开看看。</p><p>https://rk.mbd.baidu.com/yrx3ers?f=cp</p><p><br></p><p><b> (4)王权与神权的结合</b></p><p> 古埃及的统治者开始叫国王,到后来才称呼法老。他们当然也是神的忠实信仰者,只是在执政统治中,他们开始有私利,逐步借助神的威力用尽各种方法大搞个人崇拜。将王权神化,宣称自己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以至于直接在自己的王名前加上带有神意的头衔,比如,"太阳神之子"等,名堂很多。</p><p> 王权的神化使得法老的政令和意愿都成为了神的意志,这势必导致民众对法老的顺从,统治得以稳固,相比之下,古埃及民众的反抗举动相对较少。</p><p><br></p><p><b> (5)独特的生死观</b></p><p> 从普遍性的视角去观察人类,人类是恋生怕死的,各种宗教信仰对生与死的说教都具有给人以慰藉,给人以希望的特点。没有这一点,很可能做不到信众自愿的持久跟随。</p><p> 古埃及人在他们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人类信仰史上最为独特与极端的生死观,坚信生只是短暂的过渡,死后的存在才是永久的。人由二部分组成:身体与灵魂,身体只是灵魂的居所,人死后,灵魂依旧存在,必须保留死后的躯体,神会让灵魂回归躯体,获得再生。这种来世观深入人心,为民众所普遍接受,且根深蒂固。</p><p> 在这样生死观的支配下,人们都把冥世看得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死高于生,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精心为死作准备。真的死到临头,一整套丧葬礼仪之复杂更是令人乍舌。可以说,古埃及社会的绝大部份资源都耗在了这个上面,因此古埃及在公共类建筑上就鲜有令人瞩目的成果。</p><p> 特别的生死观,造就了特别的社会文明成果,金字塔的诞生,神庙的造就,丧葬礼仪的形成及木乃伊制作的出现,都和这种生死观密切相关。</p><p><br></p><p><b> (6)主要神祇图</b></p> <p> 这是我在旅途中买的关于介绍古埃及主要神衹的图片,尽管从内容到印刷都制作得比较粗糙,不过,一般看看,还是可以使我们对古埃及的多神信仰有个大致的了解。</p><p><br></p><p><b> (五)神庙与方尖碑</b></p><p><b> (1)《阿布辛贝神庙》</b></p><p> 今天要去阿布辛贝神庙了,从阿斯旺过去有280公里路程,按贯例都是天不亮就要开车,3:30人在朦朦胧胧中被叫醒,4:30在一辆警车的护送下起程上路(最近几年在埃及袭击游客事件还时有发生),每人发一份盒餐充当早饭在路上享用。虽然几天累积的疲劳还没有恢复,今天又是在还没睡醒的情况下出发,但是内心却是无比的兴奋,古埃及建造了不少人类历史上他人无法企及的伟大建筑,今天我们要去的阿布辛贝神庙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我梦寐以求的想往。</p><p> 这是古埃及最负盛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精心之作,建于公元前1300年~前1233年之间(这是在位年份,在所有法老中在位时间最长,活得也最长,活了91年)。从公元前6世纪始被埋于沙土之下,直到19世纪初才重见天日,由于沙土的保护致使神庙能以较为完整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所处的年代相当于我国商朝中期,对比之下,我们只有心服口服。</p><p> 阿布辛贝神庙由一大一小二座神庙组成,大神庙供奉着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自己,再加另外三神。小庙是献给女神哈托尔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夫人奈菲尔塔瑞王后(他至少有8位皇后和难以计数的嫔妃)。</p> <p> 座落在原址时的阿布辛贝神庙,该神庙地处偏僻,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吸引人们千里迢迢到此一游呢?</p><p> 原因之一:凿山建庙。</p><p> 神庙由整座山岩开凿而成,没有用一块外来的建材,包括门前的巨大雕像、神庙内部所有空间结构、起支撑作用的立柱等等,全部都是工匠们手工凿成,再加上做到如此规模,其艰难程度令人无法想象,自古至今,仅此一处。不仅工程量非常巨大,而且还要熟知多种知识。</p><p> 这是古埃及文明又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p> <p> 原因之二:整体搬迁</p><p> 上世纪五十年代,埃及准备在尼罗河上建造阿斯旺水坝,六十年代初正式开工,这样就要淹没水坝上游的大片土地。阿布辛贝神庙的所在地就处在被淹没的范围内,如何拯救神庙,迫在眉睫。埃及政府向全球发出求援,几十个国家争相呼应,出谋划策,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主持下,经反复比较,决定采纳瑞典专家提出的切割拆卸搬迁到新址重新装配法。</p><p> 新址以原址为基点后退180米(有说200米),升高60米,以远离大坝建成后会被河水淹没的区域。搬迁后复建的神庙朝向与原来的保持一致。1964年开始动土,工程施工以精密测量和精确计算为基础,严格按操作程序步步深入。在新址先用水泥建造一个内芯,然后切割原神庙的外露部分,分割成严密编号的2000块,然后在新址对号入座复原如初。历时四年竣工,耗资4000万美元,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p><p> 在网上找到了这几张反映当时搬迁工程的资料照片,很难得,使人有一目了然之感。</p> <p> 大神庙门前四座巨大的拉美西斯坐像高达20米,这是古埃及最高的人物雕像,威严的气势足以使每一个前来仰望雕像的人过目难忘,不亲临现场,你决不会有这种真切的感受。身后塔门高约32米,宽36米,跨过塔门中间的一扇小门(注意这扇小门,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太阳奇迹"与此密切相关,下面我将单独述及)就进入了神庙的大厅堂。</p> <p> 原因之三:"太阳奇迹"</p><p> 见上图,进入神庙,面前就是60多米长的通道,它穿过三进厅堂,把神庙门与圣殿成一轴线相连。两侧对称排列着八尊化身奥里西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守护着通往圣殿的这条通道。</p><p> 见下图,圣殿里迎面靠墙是四尊坐姿状的神像,从左到右依次是冥界之神普塔赫、主神阿蒙-拉、被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太阳升起之神拉-哈拉赫梯。如不打灯光,圣殿里将一片漆黑,现在装了射灯,但只照亮除冥界之神外的其他三神,这是在模仿所谓的"太阳奇迹"发生时的光照效果。</p><p> 那么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发生在阿布辛贝大神庙里的"太阳奇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p><p> 这个广为流传的"奇迹",在各种叙述古埃及的历史书和数量更繁多的游记中都会被绘声绘色地提到,比较多是这样描述:每年只有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10月21日他的登基日的清晨,日出的一缕阳光都会非常神奇的准时穿过神庙门和60多米长的通道只照射在阿蒙-拉、拉美西斯二世、拉-哈垃赫梯三尊神像上,这几尊神像被沭浴在阳光下的时间维持20分钟,而最南面的冥界之神一直处于黑暗之中,照不到阳光。</p><p> 这一现象被人们以"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而广为赞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把这一现象冠为"太阳奇迹",在旅游圈争相传播。如果你光看那些大加宣染的溢美之词,那可真是个奇迹,怎么这么巧?一年中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二个重要纪念日,太阳光才照射进神庙,且只照亮四尊中的三尊神像,怎么回事?古埃及人难道有指挥太阳升、落的特异能力?更给这个"太阳奇迹"之说增光添彩的是,据说神庙搬迁后,虽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专家们反复计算,太阳照射进神庙的日子还是延迟了一天,变成2月22日和10月22日,被大家评论为,"在这一点上,古代人打败了现代人。"</p><p> 这个所谓的"太阳奇迹"真是一个奇迹吗?我在附录里专门就此奇迹作了分析,结论是:NO!</p> <p> 这是献给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夫人的小神庙</p> <h3> 二座神庙的整体照</h3> <p> 上述前二组照片是大神庙内的壁画,第三组照片是小神庙内的壁画。</p><p> 大、小神庙内大厅两侧还开凿出一些小的厅室,神庙里的墙和柱子上都刻满壁画和铭文,每座古埃及神庙都是如此,只是相比其它神庙,由于阿布辛贝神庙的厅堂是建在开凿出来的山崖里,后又被沙土淹埋,所以这里壁画和铭文不但集中,保存得也比较完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观摩与欣赏之地。但是光买了门票是不能拍照的,要拍照须另付380埃镑/人(约135元人民币)。</p><p> 雕刻画的内容不外乎:关于神的故事、各种宗教礼仪、法老向诸神敬献祭品、神则赐于他们圣器和平安符以代表王权神授、描绘国王率军打仗和节日庆典的场面。象形文字则多数是歌功颂德、大搞个人崇拜、记录重要事件、各种祷告词和符咒等。这是古埃及神庙的一大特色。既起到了极具视觉感染力的装饰作用,更是一本永不合页的历史书,供人考察研究。</p><p><br></p><p> <b>(2)《卡尔纳克神庙》</b></p><p> 是埃及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到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加速扩建,先后共有50多位法老参加建造,最终形成为拥有10座门楼、20余座神庙和4座方尖碑的建筑群,不过到今天神庙毁坏已很严重。卡尔纳克神庙的建造,奠定了古埃及神庙的基本结构和布局。</p><p> 先是门前广场,迎面是由左右梯形塔楼相连而成的塔门,进入塔门便是内院,四周有三面柱廊相围,朝前走过几级台阶即是石柱大厅,再深入走过前室就是供奉主神的中殿,中殿两傍一般还会有供奉主神妻儿等神像的侧殿,主要建筑依中轴线纵深排列,大多取南北走向。</p><p> 接下去介绍的几座神庙就基本符合这样的布局。</p> <p> 这是卡尔纳克神庙全景模型</p> <p> 神庙第一座塔门高44米,宽131米,门前走道两边各有一排狮身公羊石像,狮身公羊在传说中是阿蒙神的象征,公羊头下都站立着比例大为缩小的拉美西二世雕像,寓意被神所庇佑。</p> <p> 进入塔门,眼前是个大庭院,原来在中央走道两边立有10根大柱,现仅剩下右前方那一根(见上图),这是古埃及建造的第二高石柱。</p><p> 下图中迎面二排是大柱厅中12根最高大的石柱。</p> <p> 又是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倒处树碑立传。</p> <p> 神庙内现存的二座方尖碑,都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造,一座稍低的献给她的父王图特摩斯一世,另一座则是为自己树碑立传,上有铭文记载,建造方尖碑历时7个月。</p> <p> 最具吸引力的无疑是雄伟壮观的大柱厅,一部曾经流传甚广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在此取景,离奇的情节设计更是使得这些巨大石柱名声大振。大厅面积102米X53米,共有134根巨大石柱,中间两排共12根,最高大,高23米,站在柱子底部外面,约十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住,其余高21米,虽直径略小,也足以气势逼人。这些石柱並非建筑结构所需,我觉得设计者只有一个用意:尽力显示神的高大与威严来表示世俗凡人的敬畏与顺从。</p><p> 这个大柱厅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父亲塞提一世在位时主持建造的顶峰之作。</p> <p> 一阵人流高潮过后,整个大厅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环顾四周,由于密集巨柱的层层阻档,你见不到一个人,映入你眼帘的全是几千年前的景象,看不到一丝一毫现代的踪迹,古朴高大的石柱令人只能以无比崇敬的目光去叹而望之,圆柱上丰富多彩的浮雕画、铭文,以及横樑上的彩绘都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感。所有这些构成的一个融合古今气息的神秘氛围,会使人瞬间忘掉了时间上的差距,自己似乎走进了历史,但此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p> <p><br></p><p> 但是我马上发现,我不是一个人游荡在历史之中,不远处居然有二位年轻女性优闲自得,面对面坐在柱子底座上享受着几千年历史遗迹所营造出的特有宁静,这使我略感意外,跟团游,一般都是行色匆匆。</p><p><br></p><p> <b>(3) 《卢克索神庙》</b></p><p> 卢克索神庙远比卡尔纳克神庙要小,主要由阿蒙霍特普三世,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在位38年,大约是公元前1391年~前1353年)和拉美西斯二世建成。</p><p> 它有一个其它神庙都没有的特别之处:"神庙之上有清真寺,神庙之内有教堂。"进神庙大门后,在左边墙基5米之上有坐清真寺,之所以会造在5米之上,那是因为在建造时,神庙已埋于5米深的土下,一直朝前走,在神庙里还有一处建于罗马统治时代祭奉皇帝的神坛,神坛两边有二排古罗马风格的科林斯廊柱。古埃及文化传统在公元后的进一步衰退,在这座神庙里也得到了充分体现。</p> <h3> 门前原来有二座方尖碑,另一座在1829年,被当时的埃及总督阿里(原藉阿尔巴尼亚人)为了感谢法国考古学家商博良揭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送给了法国,现立于巴黎协和广场。</h3> <h3> 狮身人面像大道</h3> <p> 照片左边是清真寺原址</p> <p> 照片最远处是罗马式教堂的所在地。</p> <p> 照片左边可见清真寺尖塔,有序堆放的石块将用于修复。</p> <p> 当年西方的考古人员也忍不住在神庙的墙壁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p><p><br></p><p> <b>(4)《哈特谢普苏特神庙》</b></p><p> 这是一座非常特别的陵寝式神庙。</p><p> 首先在于它样式结构的别具一格,完全突破了传统。它前面是一片开阔地,背靠陡峭的山崖,整座建筑处于山岩的怀抱之中。借助山的高度,建了三层,然而只有第三层才是实质性的神庙。有多种历史性原因导致损毁严重,今天看到的模样是经过在波兰和英国的援助下重建后的结果。环顾四周,还有许多石头被有序地堆放着,重建仍在进行中。</p><p> 其次,在于这座陵寝式神庙的主人是非同一般的人物——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479年~前1458年在位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以下简称哈)。她是古埃及历史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统治全国的女性之一,她跌宕起伏的一生集聚了多种古埃及历史的典型内容,可以看成是古埃及历史的缩影,对此略加叙述,有助于加深对古埃及历史的了解。</p><p> 哈是古埃及历史上首位实质性掌权的女法老。她是她父亲图特摩斯一世和王后唯一的女儿,图特摩斯一世一手奠定了十八王朝的繁盛,成为古埃及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他也是第一个下葬于帝王谷的法老。公元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去世,其长子(他与王妃所生)继位,由于血统不够纯粹,而与同父异母的妹妹哈特谢普苏特结婚(这在古埃及司空见惯),以使他的统治地位更具合法化,称为二世。二世体弱多病,无心治国,这促使有政治天赋又不缺胆略的哈开始萌发实施亲掌王权的计谋。二世继位不久,大权果然就落入了哈特谢普苏特之手,几年后,二世病死,她觉得自己的根基尚未站稳,并未冒然直接上位。她安排了二世与妃子所生的一个10岁男孩与自己的女儿完婚(又是同父异母兄妹成婚)后继位,称号图特摩斯三世(以下简称图三世),自己则以摄政王身份全权管理朝政。</p><p> 三世慢慢长大表现出心怀雄心,不愿当傀儡的志向。哈就赶在三世成年正式亲政之前,将他流放到偏远地区,也有说是将三世安排去当一名普通的祭师,究竟具体怎样处置并不重要,可确定的是她最终做到了将三世远离朝廷。</p><p> 此后,哈又为了打破女性无法上朝执政的传统,先编造身世,联合祭司广为宣扬,声称"自己是太阳神阿蒙之女,太阳神为了让自己的后代统治埃及,化身图一世与王后产下一女,如今,这位女子已历经磨难,可以成为统治埃及的法老了。"并把这一内容雕刻在神庙墙壁上制造影响。</p><p> 接着在神庙石碑顶部放置许多金盘反射太阳光芒,以向世人证明她与太阳神的亲密关系。然后她开始女扮男装,戴假胡须,束胸宽衣,手执权杖,一副法老的气派,这成了哈一贯的装束,极少有人见过她真容,同时下令所有人用男性名称呼她。</p><p> 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扎实,最终她如愿成为了埃及首位女法老。</p><p> 但是命运没有让她善始善终,还是给她带来了人生的曲折。变故发生在哈执政的第22年,图三世已32岁,各方面都己非常成熟老练,他突然重返王位,哈也在这年突然不知去向,同时失踪的还有她的情人和女儿。史学家至今还无法解释哈究竟是如何失去王位,也说不清死因,其实这已无关紧要,因为历史更关注确定性的因素。</p><p> 有太多确定性原因会促使图三世必定重返王位,他年轻,精力旺盛,刚三十出头,雄才大略已初露端倪,与其相比,这个时候的哈已全面落入下风,图三世重返王位,势在必然。</p><p> 图三世掌权后功绩显赫,攻城略地,经历17场战役无一败北且毫发无损,使古埃及在他手里疆域最广,国力最盛,他是古埃及历史上一位极重要的标杆性法老。</p><p> 事实显示,他没有消除心中对嫡母哈特谢普苏特长期霸占本该属于他的王位而积下的怨恨,只是没有按通常的做法立即下手实施报复,而是过了20年才着手行动,尽可能清除哈留下的痕迹:摧毁她的神庙、破坏雕像、铲除壁画、凿去方尖碑上的文字。尽管最后没有做到"斩尽杀绝",哈还是成为古埃及历史上留下资料较少的重要人物之一。</p><p> 正因为如此,当她的木乃伊在2015年用现代化检测手段被重新确认后,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会隆重表示,"哈特谢普苏特木乃伊是埃及历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p><p> 她人生经历的曲折,连她留下的神庙也不太平,在1997年11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惨遭恐怖袭击。</p><p> 这天,在神庙入口处,6名隐藏在山洞中的阿拉伯原教旨主义分子冲下山,用冲锋枪向游客疯狂扫射,当场死亡56名外国游客、4名埃及保安,20多人受伤,凶手在驾车逃窜时被全部击毙。此事的发生震惊世界,埃及旅游业因此一落千丈,过了好几年才慢慢有所恢复。</p> <p> 神庙背靠屏障般的悬崖峭壁,庙前则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翻跃过这道屏障则是64位法老的葬身之地——帝王谷。</p> <p> 哈特谢普苏特巨型头像,头像表面奇迹般地保留着原来的颜色,肤色表现为男性石像的传统褐色。通过脸部的优美线条、眼睛周围涂有的浓厚眼线、瞳孔流露出富有魅力的目光和嘴角显出的一种难掩微笑,女法老的神韵都被刻画得维妙维肖。</p> <p> 按男性化塑造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雕像</p> <p><br></p><p><b> (5)《菲莱神庙》</b></p><p> 是留存至今保存较好的三座古埃及庙宇之一,供奉着古埃及神话中司掌生育的伊西斯女神和爱神哈特尔,伊西斯是古埃及最有名的女神。始建于古埃及最后一位本土法老尼克塔尼布,托勒密二世作了扩建,是古埃及人一生中至少要来一次的圣地。</p><p>神庙内一面墙上刻有一段简单的象形文字铭文,意义不在于其内容而纯粹在于它的刻写时间,刻于公元394年8月24日,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后书写的象形文字。</p><p> 基督教开始被埃及人接受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是唯一可以让古埃及祭司进行传统祭祀之地。到公元535年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下令永久关闭神庙。庙内有多处浮雕被基督徒破坏,有的还刻上十字标记。</p><p> 阿斯旺大坝建成后,菲莱神庙被淹没。为了拯救这座珍贵的古迹,埃及政府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帮助下展开抢救工作。用铁板将岛与河水隔开,抽干围堰内积水后,将整做神庙切割成数万块石头转移在附近一座安全小岛,按原样重建,1979年竣工,1980年3月10日开放。</p> <p> 从渡船上远望菲莱神庙</p> <p> 菲莱神庙第一座塔门、门前广场、左右两边廊柱。</p> <h3> 第二座塔门</h3> <h3> 第二座塔门内的廊柱</h3> <h3> 圣坛</h3> <p> 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小神庙</p><p><br></p><p><b>(6)《爱德福神庙》(也称荷鲁斯神庙)</b></p><p> 最后一座按古埃及传统建造的神庙,祭祀被誉为法老守护神的鹰神荷鲁斯。</p><p> 公元前237年托勒密三世开始在原有小神庙的基础上改扩建,完工于公元前57年托勒密十二世。</p><p>规模仅次于卡尔纳克神庙,为古埃及第二大神庙,保存最完好,唯一仍留有完整屋顶的庙宇建筑(从照片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p><p> 能保存到这个程度得益于二个原因:1.最晚造好。2.埃及被古罗马统治后,全面禁止古埃及传统的多神信仰,大力推崇基督教,埃德福神庙无奈只得关闭弃用,之后就逐渐被沙尘掩埋,间接保护了神庙不受进一步损毁。直到1798年被拿破仑远征军的随军专家发现,才开始被外界关注,到1860年由法国的埃及学家完成发掘,神庙得以重见天日。</p> <h3> 塔门</h3> <p> 英国水彩画家大卫·罗伯兹1838年到埃及旅行作画,留下了一批极为珍贵的反映当时埃及风貌的作品,这是其中二幅,爱德福神庙被沙土覆盖的情景跃然纸上。</p> <h3> 塔门内广场,三面围有柱廊。</h3> <p> 鹰神荷鲁斯雕像,人们都会争相在此拍照留念。</p> <h3> 有完好屋顶的柱子大厅</h3> <h3> 双重围墙</h3> <h3> 精美的浅浮雕壁画</h3> <p> 太阳光穿过小孔似一道神光照亮原本漆黑一片的墙面</p><p><br></p><p><b> (7)《科翁坡双神庙》</b></p><p> 是古埃及唯一同时供奉两个神(鹰神和鳄鱼神)的庙宇,俗称"双神庙"。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从游船上看到的就是这座神庙。</p><p> 由于离尼罗河很近,阿斯旺水坝建成前每年要受到河水泛滥的侵蚀,日积月累,它的损坏程度因此比其它不受河水泛滥影响的神庙要严重得多,看上去几乎没有保存得比较完整的部分,都有明显的残缺。尽管如此,这座神庙还是因它的独特,成为埃及游的必到之处。</p><p> 首先,因为是一座双神庙,所以它的建筑结构与众不同,左右完全对称,布局、大小和规格一模一样,你在别处看不到这种样式,更感受不到这种建筑风格的魅力。</p><p> 第二,现在我们看到的,即便已是断墙残柱,那也是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前30年)在旧神庙基础上重建而成。托勒密是希腊人,做了埃及法老,虽然基本保留了古埃及原有的传统,埃及人似乎也承认历代托勒密君王是他们尊崇的法老。但是各代托勒密法老在重建这座神庙中还是用上了带有希腊特色的元素,最明显的是柱子的制式,太像希腊风格了,这在另二座托勒密修建的神庙中也有同样的体现,在20元埃镑的正面就印上了这种样式柱子的最上面部分。</p> <p> 第三,神庙的墙壁上有二幅很有意思的浅浮雕画。</p><p> 图1是用古埃及的历法排出的一幅送祭品的日程表(很多游记都把这幅壁画说成是"日历",这不能算日历,日历是将历法规则具体到以"天"为单位后,每天一页的汇总),列出每天该送的祭品种类和数量,向神献祭品是古埃及人一项重要的日常生活内容,反映这部分内容的壁画当然很有历史意义。然而更有历史价值的是,这幅日程表还显示出了当时历法的特点。古埃及人的历法是从观测天狼星得到的,他们发现尼罗河泛滥与太阳、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同时发生,他们把这个现象两次发生的时间区间定为一年,共365天。分12个月,每个月3个星期,一星期是10天,一年3季,分成种植季、收割季和尼罗河泛滥季,另有5天节庆日放在年未,相加后共365天,与现代的一年仅相差1/4天。</p><p> 图2描绘出了整系列的手术用器具,粗看上去和我们目前还在用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术器具真的还蛮像。说明至少二千多年前,这里已经常规化地在做外科手术了,很令人惊讶。旁边还刻了古埃及人认为的最佳分娩姿势,先不说是否真有道理,至少表明在二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在医学上已经很有自己的见解。这座神庙在当年还发挥过类似现在医院的作用,为人看病治疗。</p> <p> 第四,在庭院里还残留着一口古井,据说井底与尼罗河相通,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是通过井中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尼罗河洪峰的到来以及泛滥的状况。至少这是一口有年代的古井。</p> <p> 在参观过程中,意外遭遇到凶猛的沙尘暴。虽然提前已发现远处的天空有黑压压的一片沙尘正朝我们席卷而来,由于从没经历过,倒也没什么惊慌。但是当狂风夹着沙尘和雨滴扑面而至时,在细小沙粒的冲击下,脸上有一阵阵的刺痛感,眼睛则根本无法全睁开,只能眯着朝前走,全身衣服和裸露的肌肤瞬间沾滿沙尘,这时才有些慌乱。还好离游船码头不远,全队匆匆逃离神庙,一上游船才深深地松了口气,真有到家的感觉。进房间一照镜子,一副从未有过的狼狈相,简直不堪入目。</p><p><br></p><p><b> (8)《方尖碑》</b></p><p> 方尖碑在埃及是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因此碑文总要写上类似"奉献太阳神"的敬语。然而,更具实用价值的是为法老树碑立传,或庆祝加冕、或炫耀胜利、或歌功颂德以显示权威。它是最具有古埃及文明特色的象征物之一。</p><p> 所有方尖碑都采用整块石材,外形呈尖顶柱状,四个碑面大多刻有象形文字,从底部挺拔向上,边长逐渐缩小,顶端成金字塔形,常用金、铜包裹,在太阳光照射下,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p><p> 方尖碑造型虽非常简洁,但是,它作为一座纪念碑的非凡效果却赢得了最为普遍的美学认可。因此,千百年来,方尖碑成了西方列强或明或暗争相攫取的对象。产自埃及的方尖碑共留世29座,埃及本地仅有9座,意大利惊人的有11座,英国4座,美国、法国、土耳其、波兰和以色列各一座。</p><p> 美国为纪念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884年建成了"华盛顿纪念碑",这是美国极为重要的国家级纪念碑,最后选择了方尖碑造型,方尖碑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p> <p> 这是一个古埃及的采石场遗址,地处阿斯旺附近。这里专门生产一种浅粉色花岗岩,据说古埃及的石料都是从这里开采后通过水路运输到各地的。</p> <p> 这块被称为"未完成方尖碑开建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由于石头顶部出现裂缝,就停止碑刻。如完好,则是埃及最大的方尖碑,长41米。</p> <p class="ql-block"> 图1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无字方尖碑</p><p class="ql-block"> 图2意大利罗马共和国广场上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 图3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 图4美国纽约中央公园里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六)《帝王谷的传奇》</b></p><p class="ql-block"> 帝王谷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至今还无人能说清它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再坚固的陵墓也经不住改朝换代风暴的洗涤,再隐秘的选址也难躲盗墓贼的贪婪。当古埃及进入新王国时期(大约公元前1539年~1075年,有几种估算,会上下差几十年),法老们终于意识到建在地表上目标明显的陵墓太容易受到盗墓者的威胁,于是凿山挖洞将墓穴埋于山岩深处,处心积虑设置了种种防盗机关,墓门被层层隐匿,神殿庙宇远离墓地。</p><p class="ql-block"> 从第十七王朝开始,这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开始成为了法老和王族成员精心营造自己死后葬身之地的一个主要区域,俗称帝王谷。现在共发现63个陵墓,埋葬着从17王朝~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和六世合葬一墓)。</p><p class="ql-block"> 法老们为了防止盗墓,才在这人迹罕至的荒山秃岭凿岩开洞修建陵墓,然而,这怎能躲过盗墓贼的敏锐嗅觉,帝王谷仍旧成为了盗墓贼的天堂。三千多年来,63个陵墓中仅有一座王陵幸运地逃脱了盗墓贼的洗劫,那就是震惊全世界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9岁登基,19岁突然身故(公元前1341年~1323年)。由于在位时间短,年纪小,名不见经传,但是,他在历史上的默默无闻,到了1900年左右开始被改变。这时,几乎所有帝王谷里的陵墓都被发现了,唯独传说中的图坦卡蒙陵寝一直没有下落。英国考古学家霍徳华·卡特以他的专业敏感对寻找图坦卡蒙之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完全不意味着卡特对墓葬品有什么特别的预期,他只是想找到所有埋葬在帝王谷的法老陵墓。从1903年起,他带领助手在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上仔细搜寻,经过19年的不懈努力,总于在1922年11月5日打开了图坦卡蒙的墓门,这一时刻的到来,导致卡特造就了世界考古发掘史上的惊人一幕。</p><p class="ql-block"> 陵墓从建造规格上来说,极其普通,甚至还比不上有些大祭司的墓,墓内东西摆放杂乱,连壁画上的污垢都没有清除干净。这一切完全与法老的身份不相称,背后一定隐藏有阴暗的秘密,经考古学家详细考证,才揭开事实真相。原来图坦卡蒙是他所属家族的最后一根独苗,他的死意味着无同血统的家族成员来继位,只得挑选一位他信得过的名为阿伊的老臣,被王室指定继承王位。</p><p class="ql-block"> 其实,图坦卡蒙早已准备好自己的豪华陵墓,没想到却被刚上位的阿伊霸占于己用,把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和陪葬品硬塞进现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陵墓内,草草下葬。</p><p class="ql-block">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p><p class="ql-block"> 阿伊这一连串利欲熏心的不良举动反倒使这位年轻法老的陵墓得以保存,数千年后才被发现,成就了一段奇迹般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卡特一见到那些虽摆放杂乱的陪葬品时,件件都使他大感意外,大惊失色,他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绝伦的器物,每件都是无价之宝。出土文物超过5000件,卡特花费三年时间把它们全部清理完毕运出墓室。埃及政府又花费10年把它们运往开罗,这些无与伦比的文物问世,是至今为止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开罗埃及博物馆之前的所有藏名都因此黯然失色,图坦卡蒙仅仅靠着这批随葬品成为了名声最大的古埃及法老而载入史册,而精心打造出这批珍宝的工匠们则无一人为人们所知晓。所以,对“历史是谁创造的?”的问题不要去作教条式的解说。</p><p class="ql-block"> 为此事殴心历血耗尽半生精力的霍华徳·卡特,曾无比感叹地说过一句话:"图坦卡蒙一生唯一出色的成绩,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话说得看似"不通人情",实际却点出了事件本质,唯有卡特有资格这么说。</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霍徳华·卡特的人像照,眉宇间透露出的英国绅士气派充满了整张照片。人像照下面是图坦卡蒙墓的位置图,正好处于拉美西斯五世和六世墓的下面,墓的规模确实与法老的身份极不相称。</p> <p> 帝王谷入口处,鹅黄色的景区专车正等待着接游客进景区参观。</p> <p> 帝王谷墓区两侧光脱脱的山坡,寸草不生。</p> <p> 上面这四张照片摄于拉美西斯六世(公元前1145年~1137年在位)陵墓内,需另买参观门票。它最大的特点是沿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精美绝伦,一扫陵墓的阴沉。我不明白,都是三千多年前的画作,怎么还能保持如此的艳丽夺目?同行者中有人不解地问"会不会重新着色?"这绝无可能,因为这无异于是破坏。</p><p> 这座陵墓曾经是为拉美西斯五世准备的,后来安葬了五世和六世两位法老。这座陵墓在法老下葬后20年即被盗,随后两位法老的木乃伊都被转移到阿蒙霍特普二世的陵墓中。身故后的法老远没有活着时安全。</p><p> 令人最感意外的是,赫赫有名的图坦卡蒙墓的空间位置,竟处于六世墓的下面,很显然由于没人会想到这一点,所以图坦卡蒙墓才能逃过疯狂盗墓者洗劫。</p> <p class="ql-block"> 上面四张照片摄于拉美西斯三世(公元前1219年~约1155年,在位32年)陵墓,此墓是帝王谷中最大墓之一。墓道长125米,是帝王谷中墓道最长的一个陵墓。与拉美西斯六世陵墓一样,墙上布满了壁画,除色彩明显不如六世墓的鲜艳,壁画内容仍丰富多样,既有描述神灵,又有刻画世俗场景。</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三世的木乃伊被保存在开罗埃及博物馆中,法老的石棺在法国卢浮宫内,棺盖则远在剑桥的费兹威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继承者,他的第14子美楞普塔(Merenptah)法老的陵墓。由于拉美西斯二世的长寿,有13个儿子先于他离世,第14子继承他的王位时也已是一位老人了。</p> <p class="ql-block"> 原是该陵墓内的装饰画,现在却成了大英博物馆的藏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附《 阿布辛⻉神庙"太阳奇迹"的真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b>其实所描述的现象一点都不神奇,它只是由地球特有的自转加公转所必然会产生的一个普通现象,而且实际产生的照射效果没有像传说的那么完美。</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可以帮助理解我在下文所作的解释。</p><p class="ql-block"> 记得相关的知识在高中的地理课上学习过(在这里只能简述):当我们说:太阳每天从东 方升起,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实际上,一年中,太阳日出的方位和照射地球的⻆度是在一 个范围内有规律地在变化,并非每天都从同一个方位升起。</p><p class="ql-block"> 为了说清问题,需要讲到24节气。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道)划分成24等份, 每一等份就是一个节气。这24个节气是和太阳日出方位的变化规律完全一一对应,每年不变, 比如每年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二天太阳完全从正东方升起,正⻄方落下。春分以后太阳日出开始 偏北变成从东北方升起,到夏至这天日出最偏北,所以朝南的房子在夏天就可以避开烈日的照 射,接着开始回头,日出方位朝正东方移动,秋分这天又变回从正东方升起,接下来向南偏, 变成从东南方升起,到冬至这天日出最偏南,所以朝南的房子在冬天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随 后又要开始回头朝东移动,到春分又是从正东方日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规律,使得一年中 除掉夏至和冬至这二天,其它日期中任一天的日出方位,必定有另一天与其最接近的相同,但 是这另一天不是你自由可选,它由规律决定。</p><p class="ql-block"> 在阿布辛⻉神庙,要使太阳光能穿过60多米⻓的水平通道,照亮座落在圣殿里一个小区 域的三尊神像,只有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发射出的阳光,因与通道平行,才能穿过通道照亮神 像。</p><p class="ql-block"> 这就决定神庙的选址必须确保其正面能看到日出,这只能在从东北方到东南方一个狭小的 范围里作选择,具体确定哪个方位,取决于建造者需要哪天出现上述的照射效果,我相信当年 是先定2月21日这天需要日出的太阳光能直接照射到神像。</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古埃及的能工巧匠们再聪明也决不可能通过纯计算得到方位数值,其实也没 有这个必要,这完全可以用简单的观察通过选址和定向来达到目的。选址必须前方视野开阔没 有阻挡物,然后,在2月21日这天直接看日出的方位并做好方位的标记,这个方位,就是建造 神庙时,神庙⻔的平面和神像所在立面的中轴线必须采取的方位。</p><p class="ql-block"> 确定了这天后,一年中必定还有另一天太阳会以基本相同的方位升起,产生同样的照射效 果,这另一天经计算确实在10月21日左右。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不是可以人为选择的。如果 这一天正好是拉美⻄斯二世的登基日,那么这完全是巧合,要说这里有什么奇迹,这个奇迹就 体现在拉美⻄斯二世的运气上,他运气怎么会这么好。但是,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这个所谓 的登基日是后人的有意编造(由于缺少史料的支持,没有看到有史书说这一天是拉美⻄斯二世 的登基日),以期营造一个神奇氛围,而且真正的光照效果还没有传说的那么完美。</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阳历一年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365.2422天,但是年历必须 算整天,所以一般一年都是365天,这样每年会有约1/4天的误差出现,过几年就要增加一天, 变成一年366天。这就必然造成阳历上的日期和太阳日出的方位并不严格的一一对应,比如我 们去查春分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结果是3月20日~22日。春分日这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 但体现在阳历上却并不固定是某月某日,但有确定的范围,总是上述范围中的某一天。</p><p class="ql-block"> 当大家冿津乐道的太阳奇迹般照射效果的出现,並不固定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 (先以神庙在原址的日期为例),而是在一个2~3天的区间内有规律的变动(究竟是哪2、3 天,这要精确计算后才可知道,2月21日和2月22日、10月21日和10月22日应在这个范围 内)。这多少有些令人沮丧,因为这意味着"太阳奇迹"最主要的特征——固定在某月某日准时 出现,被彻底否定,这个所谓的奇迹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嘲笑现代专家不如古代人也变得毫 无根据。</p><p class="ql-block"> 那么,为什么⻓年来没发觉这里有问题呢?首先,因为实际发生的变化很小,不管哪一年 的2月21日(其它日期类同)与最理想的照射效果最多也就偏移左右约各30公分这么个范围, 对游览观赏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把这个现象宣染得神乎其神的精确就与事实不符了。其 次,尽管大家都认可这个"太阳奇迹",但是可以肯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真正看到过这个 现象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少有人能做到,天不亮就赶到现场等日出,还要说服神庙管理人为你 开⻔,这就导致不易产生质疑。</p><p class="ql-block"> 至于要做到这天太阳光只照射到其中三尊神像,这完全可以通过人为调节⻔的大小和左右 的偏移及神像的摆放位置来达到。太阳光在神像上停留多⻓时间,既取决于太阳移动的速度, 也取决于通道的⻓度和圣殿⻔洞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个所谓的“太阳奇迹”仅仅是对地球特有的自转与围绕太阳公转规律的巧妙利用而已,当然这里饱含的古埃及工匠的聪明才智足以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请继续看下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