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外婆生于1893年11月,卒于1980年9月,享年87岁,历经三朝。从富家千金到打工女工,在社会家庭变迁中起伏飘荡。外婆身材瘦弱,内心刚强。青年丧子,中年丧夫,却硬让两个女儿受到良好高等教育。</h3> <h3>外曾祖父,重庆人,经商,小康人家。四儿一女,宝贝小女儿舍不得放人,东挑西拣,直到拖成"大龄青年",19岁才出阁。</h3> <h3>外婆许配给了教书陈先生,好人好家境,原配难产丧身。</h3> <h3>媒妁之言,隐瞒了夫家岁数与婚史。养尊处优,内心刚烈的外婆哪里受得这般委屈?毕竟弱女子,只能无声抗议。按照当时风俗,姑娘嫁人后要做一双鞋送媒人,除去媒人的霉气。经人三番五次传话,外婆就是不理会,不料媒人后来葬身火海,真的印证了晦气说?</h3> <h3>外婆婚后八年才得一宝贝千金,共生育了两女三男,三个男丁都在不到五岁时夭折,仅留下相差十岁的俩女儿。</h3> <h3>教书先生家的女儿,自以知识为重,进新式学校,学习自然科学。</h3> <h3>姐妹俩尚未成人,父亲撒手人寰。留下的家产经不住当卖,一家三口生活难保。媒人上门,游说嫁出年方十八的大女儿。新式教育下的女性不可接受,外婆毅然帮人做零活,进厂当了女工。这张工作证上的照片是最珍贵的文物。</h3> <h3>母亲坚持学业,考进浙江大学。适逢抗战,学校搬迁贵州,抗战时期家人不得团聚,减免了学费,母亲顺利毕业。</h3> <h3>大学时期母亲结识父亲</h3> <h3>抗战结束后,一个新的家庭诞生了。</h3> <h3>家庭慢慢人丁兴旺,七口之家持续三十年</h3> <h3>外公的侄儿,从事教育的舅舅,是新旧文化交替的热血青年,外婆最困难时候的精神支柱与物质支持。外婆爱憎分明,对这个侄儿疼爱有加。</h3> <h3>外婆的小女儿品学兼优,考进免学费的师范大学,留校成为大学教师。</h3> <h3>与陕北来的留苏俊才组成幸福一家</h3> <h3>姐妹俩成都,西安,两个美满家庭。外婆苦尽甘来。最高兴的莫过于两爱女家庭相聚。</h3> <h3>十年文化浩劫中,连婚纱老照片都作为四旧要通通毁掉,经历磨难的外婆,百般不舍,无奈只设法留下了头像。</h3> <h3>十年浩劫过后,为子女,为家庭无私默默奉献一生的外婆晚年生活还算平静幸福。</h3> <h3>时光流逝,外婆老了,享受着该有的天伦之乐。</h3> <h3>1980年9月29日,87岁外婆安然辞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