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来到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生长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现场。上午储冬生老师的《认识负数》及分享,下午何丽洁老师《认识分数》的说课和互动都很精彩。一天的学习给予我的不单是一天的幸福感受,还有影响深刻的指引作用。</h3> <h3> 我们学校前段时间做课堂常规,储老师对这一细节的关注就先让我心中一亮。赶紧记录下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也要慢慢渗透和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倾听习惯。</h3> <h3> 几位孩子的不同表述和特别的表达让我们这些听课老师自然而然的感到赞叹。第一个学生在画负一楼,负二楼的时候纸上有条细细的线隐喻地平线。后两位同学的表示也更为精彩(有录视频)。算式,画图,学生在这节课堂依托来自以往学习和生活中的经验生成的知识和技能生动且深刻。</h3> <h3> 储老师设计的练习,“把数按从小往大排”自然而然的生成“负的越少,负数越大。负的越多,负数越小”</h3> <h3> 课堂最后的练习,逐级拓展,慢慢延伸。在春风化雨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标准不同,表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储老师通过外观的辨认,意义的探究,大小的比较,标准的拓展这几个步骤,给学生建立了一个负数学习的可视化思维脉络。</h3> <h3> 在《找寻数学教学的“另一种可能”》交流中,储老师提到现今教育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首先把概念认真琢磨。如几个版本里到负数教学,都有温度计的设计。但温度计的0摄氏度以上和以下,是人造意义的相反,区别于自然状态的意义相反。</h3> <h3> 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读《数学史》、读《种子课》、读张奠宙老师的书,用心思考。储老师说,数学这门学科天生具有内伸性的。我们教师要在知识起始的地方琢磨透,多学习,把知识以适合的方式教给适合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