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州博物馆漫笔

是否🐑

<h3><font color="#010101">今春的一天,我来到了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这座由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虽然已建成十二年了,但每天仍吸引着无数的人从四面八方来一睹其风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博物馆位于苏州东北街,这里有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与拙政园相邻的是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忠玉府,南面是狮子林。这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博物馆的建筑怎样完美地契合于周边的史迹名园?好奇心驱使我来一探究竟。</font></div> <h3>走进博物馆,眼前的景色带给你清新雅洁的感觉。</h3><h3><br></h3><div>博物馆的园艺造景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色。</div><div><br></div><div>池塘、创意假山、小桥、亭台、竹林与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十分融合。置身在这园林之中你会感到简洁大气和极其的静谧。</div><div><br></div><div>中央庭园中最为人赞誉的是"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带有山水画意境的片山假石。这组假山精彩在似一幅山水画,它使全园景色皆活。正如曾经拯救了大批苏州园林的陈从周教授所言:"江南园林叠山,每以粉墙衬托,宜觉山石紧凑峥嵘,此粉墙画本也。"</div> <h3><br></h3><div>贝聿铭是苏州人,狮子林曾经是他的家。我想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了他,造就了他会在现代建筑中延续中国建筑的文脉,创作了既有现代风格、又具中国文化气息的苏州博物馆。</div> <h3>苏州博物馆与古典建筑的不同之处是其几何特征相当明显,为了体现几何形式的纯洁性,去尽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曲线。如古建筑中常用的挑檐。虽然挑檐代表了东方哲学中的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包容与调和关系,但苏博呈现给我们的是几何线条的直白、大气和简洁美。</h3><h3><br></h3><div>中国文化的表现是含蓄而内向,园林、建筑的设计都是开门不望见前院,几重院落之间视线不直通,有曲径通幽、庭院深深之感。而苏州博物馆这座现代园林建筑给我们的是"直接",一改我们的审美观念。</div><div><br></div><div>一进苏博大门,最后面的片石假山便可一览无余,也许我们会觉得太过直接,这犹如看一部戏,才开口就告诉你故事的结尾一样。再如紫藤院,这个庭园中除了一株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以外,仅有四壁。这紫藤园的名称也毫无回味之处,好似将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称为"梅花亭"般的。这时你也许会想到,偌大的苏州城,不乏文人雅士,怎么不为其吟出一个文采斐然的名字呢?</div> <h3>建筑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是中国建筑风格、建筑艺术形成的渊薮,但人类文明进步又要求人们不能泥古而不化,贝先生将中国文化的精华融于现代建筑之中是时代进步的体现。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风格是时代性的,所以我们的固有观念不应成为发展认知的障碍。</h3> <h3>最后,感谢农夫老师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谢谢!</h3><h3><br></h3><h3>美篇完成于18年5月20号</h3><h3>本照片大部分为自拍,少数选自网络。</h3><h3>音乐采自笛子独奏《姑苏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