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团

又见花红

<h3>青春,永恒的话题,时隔30年,相聚怎么样?</h3> <h3>1982年,21岁大学毕业,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分配哦,我荣幸地进入了在城市中心、离家10分钟路程的国有大企业——湖南橡胶厂,一个化工部的重点企业,它是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树立的全国五面红旗企业之一,很🐂哦,相当现在的万科、华为。</h3> <h3>我学的专业叫化工机械,在炼胶车间的维修班、电工班实习、工作了两年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浪潮,需要四有新人(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还有一个忘了),我被调入厂团委,一干就是5年多时间。</h3><h3><br /></h3><h3>今天五.四青年节,我偶然回到家乡,突发奇想,把久违的思念变成现实——我们聚聚吧。</h3><h3><br /></h3> <h3>那时的我们,只要想到的,都会立马去干。</h3> <h3>1984年厂团代会选出的团委委员,以及团委干事一起,在烈士公园留影。</h3> <h3>今天再聚首,外焦里嫩,虽然头发少了,身体胖了,但那颗青春的心还在嘣嘣直跳。</h3> <h3>我的前任团委书记熊定邦,那时在组织团市委在我厂举办的&quot;青工五小智慧杯&quot;展览。</h3> <h3>今天,他在组织中学同学48周年聚会,热情不减当年。</h3> <h3>这是各团总支、支部书记的一次户外活动,已记不清在哪里了。</h3> <h3>当年的他们,你找找看。只是六车间和基建办的两位书记已打前站,到天堂建立青年组织去了。</h3> <h3>这次聚会,轮胎团总支的历届书记到的最齐,仅差在外出差的曾树,因为通知太晚,把他急坏了。</h3><h3><br /></h3><h3>看看这强大的阵容,建议下次由你们组织一次,应该大家会赞同。</h3> <h3>有人提供了那时青涩的照片,看着都可爱。</h3> <h3>两张照片上站在边上和前面的女孩为同一人,超前的奇装异服却又内涵丰富,那时人见人爱,后来居然是审计局领导,我现在都难以置信。</h3> <h3>原机修动力车间的部分团干部,如果把历届的联系上,那阵容不输轮胎。</h3> <h3>你看看,当年他们组织的机修团支部活动声势浩荡。</h3> <h3>有一次骑单车去效区活动,据说,那次活动后成就了两对。</h3> <h3>这是曾经在机关团支部范围内工作的人员,有团委常务人员、工会、总办、保卫处等各处室工作人员,在一栋楼内上班,又是团的专职或兼职工作者,亲密无间。</h3> <h3>有人找来了机关团支部的一张户外活动照片,青春的模样是那么的美好,可惜不知各散何方?</h3> <h3>不会忘记各团支部书记在张家界吧?</h3> <h3>不会忘记厂优秀团干部和全厂十佳青工在桂林吧。</h3> <h3>最记得前面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叫张艳,是成型车间女工,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厂十佳青工,她每年的产量、质量在有500多工人的车间匀名列第一名,而且出勤率最高。三项硬指标匀列第一,真令人惊叹。她还有一幅甜美的歌喉,一双大大的眼睛加外一对迷人的酒窝。</h3> <h3>第一次代表厂团委参加子弟学校少工团支部组织的在岳麓山活动,这是在进行穿衣服比赛。</h3> <h3>活动结束后,在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留下我与先生今生第一张合影。</h3> <h3>30年前后,岁月这把刀太锋利了。</h3> <h3>那时的我,现在多么想要回这时光。</h3> <h3>今天的我,自恋为&quot;与时俱进&quot;,玩玩无人机自嗨。</h3> <h3>那时的我刻苦学习,努力工作。</h3> <h3>现在的我,背包游走在江河边、旷野上。</h3> <h3>那时的我在团代会上作最后一次工作报告,准备离开团的工作岗位。</h3> <h3>今天的我,把离别30年后的思念化成现实。</h3> <h3>还记得吗,</h3><h3>每年团委都要组织一场庆五.四汇演,3000多青工除上班的以外,都会去欢聚一堂,因为那时没有什么社会活动,一个企业自成一体便成一个小社会,共青团便是在育教于乐中带领青年进步的组织。</h3> <h3>30年前的你我她。</h3> <h3>按照原版,再拍一张。</h3> <h3>酒喝多了点,摆不出原来的样子了。</h3> <h3>高中同学、后来同事、同时为厂团委委员,如今她已是旅游局领导,而我只是个背包客,差距咋那么大呢。</h3> <h3>左边团委专干,早10年前就是三一重工董事长秘书,后来的高管;右边的苹果脸,现在已是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真搞得我既自豪又汗颜。</h3> <h3>再次相聚,我希望所有团干部都是&quot;异日相蓬常把自夸&quot;,值得骄傲的湖橡团干部。</h3> <h3>第二次优秀青工和团干部去了桂林。</h3> <h3>今天欢聚,30年第一次。</h3> <h3>还认得出自已吗?那次停电,爬上长沙市第一栋20多层的高楼的20层,也没感觉累。</h3> <h3>应该终身难忘,1988年五.四青年节,厂团委组织的一场别开生面的10对新人集体婚礼。</h3> <h3>走在第一排的李宋夫妻如今幸福美满。我们同时参加,30年后的今天合影一张,遗憾的是李夫人不是团干,今天未出席活动,下次一定要补照。</h3> <h3>那时团委专职人员。</h3> <h3>今天已面目全非,30年的洗礼,沉淀了豁达与从容。</h3> <h3>不变的是那份热情和执着。</h3> <h3>去K歌一场,惊喜的发现,湖南橡胶厂倒闭了,但一批歌手崛起,我不由得想组织一个团干合唱团,但可能独唱演员多了,缺合唱队员。</h3> <h3>30年前靠卖处理鞋赚团的活动经费,那些往事沥沥在目。30年后聚会,再不要精打细算了。</h3> <h3>大家举杯畅饮,有讲不完的话,忆不完的青春。</h3> <h3>在湖橡一起读书长大,又同事的人合影。</h3> <h3>在深圳一起拼博过的人合影。</h3> <h3>最高兴的是邀请到原团市委副书记、现在是上市公司高管的厉农帆及夫人(我的高中好友)参加了这次聚会。</h3> <h3>那时青涩的我们,眼睛中透出的光泽都是纯洁无暇。我想买回昔日的青春,现在花多少钱,甚至倾尽所有,我都愿意。</h3> <h3>最珍贵的是,这次聚会还邀请到了原厂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常炳林,他是一位最愿意提携年轻人、平易近人的楷模。他是老一辈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厂政工干部队伍中最可敬可爱的人之一。看见他,我就想起了黎新元书记、方厂长、刘振科、曾永廉、陈天柱等老一辈厂领导,他们那种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h3> <h3>30年前,她的着装就是吸引眼球的,如今的她,整个一个潮字,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h3> <h3>喝完洒后,人已不能自控,拍了几张,仍有人亢奋乱动,算了。</h3> <h3>今天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天真浪漫了一天。</h3><h3><br /></h3><h3>先生这辈子喝醉了一次,就在今天。可能是因为团工作,使我们在30年前的今天结缘;可能是团工作,使我们有了日后的工作作风;可能是团工作,使我们的青春锦上添花。</h3> <h3>我的青春在湖橡度过,我的心里已深深烙上了共青团的印记,30年未曾忘记,一辈子不会忘记。</h3><h3><br></h3><h3> 2018.5.4</h3> <h3>上面是2018年五.四所写,一年又过去了,再次翻开看看,仍然余味无穷。</h3><h3><br></h3><h3> 2019.5.4于深圳</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