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中国人民公安大学70年光辉历程史册里,有国际政治学院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独具特色的篇章。团河那片曾经苍凉空旷的土地,留下多少学子热血激荡的青春回忆!在公大70华诞庆典启幕之际,谨将此忆文,献给我魂牵梦萦的母校,献给我真情难忘的校友,感谢恩师的悉心培养,致敬青春,祝福公大,明天更辉煌! </b><b>----题记 </b></h3><div><br></div><h1> <b> 最短暂最隐秘的----警卫安全专业</b> <b style="font-size: 16px;">作者:吴刚 警官大学84级警卫安全专业</b></h1><div><br></div><h3>在警官大学历史上,存续时间最短暂,专业内容最隐秘的,当属1984年设立,仅招收过两级学生的警卫安全专业。因其存续极为短暂,后来的警官大学、公安大学校友对此都不太了解,甚至一无所知。其实,这警卫专业,当年可是享有好多“最”名的:</h3><div><br></div><div><b>设立背景最重大</b></div><div>警卫安全专业的设立,应该从1981年里根遇刺说起。1981年3月30日,美国新任总统罗纳德·里根上任第69天,总统宝座还没坐热乎呢,就在希尔顿酒店门口,突然遭到刺客用转轮手枪连击6枪。幸好美国特勤局保镖们反应敏捷,挺身而出,挡住了最危险的一发子弹,瞬间将里根拥入防弹轿车,一路疾驰,到定点医院紧急手术,才使里根最终幸免于难。 </div><div>刺客这6枪,震惊了美国,轰动了世界,也引起了我国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因为邓小平同志1979年访问美国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及外国贵宾的来访日益增多。公安警卫部门和中央领导层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警卫体制、勤务方式、技术手段和执法水平已经有了直接感受,认为在人人有权持枪的高危社会环境下,美方警卫安全部门的工作水平是比较高的。这次里根遇刺,固然是总统警卫工作有重大疏漏所致;但里根遇险后能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平安归来,则还是直接得益于美方警卫人员的勇敢敏捷和训练有素,以及美方警卫安全体系的专业和高效。里根遇刺之后,美国在场保镖团队和相关急救系统的完美表现和配合,通过电视画面、照片、文字报道在全球不断展示,每天都在刺激着相关人员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能否有效避免类似行刺案,如果遇到类似行刺案,我们的警卫人员是否也能做出同样完美的表现?我们的警卫安全体系是否也能专业高效地运转?</div><div>在上述背景下,有关方面认识到,为了适应国家日益改革开放的形势,保证中外警卫对象的绝对安全,必须尽快培养一批立场坚定、绝对忠诚、英勇顽强、接受高等教育、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技能全面,训练有素的新一代公安警卫干部。经过多方多次研商,终于决定1984年在警官大学设立警卫安全系(六系)和警卫安全专业。为方便管理,将新设立的城市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也纳入警卫安全系。</div><h3><br></h3> <h3>(里根总统遇刺瞬间被警卫簇拥推入防弹轿车)</h3><h3><br></h3><h3><b>招生过程最神秘</b></h3><div>招收警卫专业学生,当时警卫部门和校方那都是高度重视啊。除开北京不说,在天津、山东、河南、河北地区招生,都是由公安部警卫局处级干部带队和北京市局干部及校方(首次招生时以国际政治学院名义)老师共同组成招生小组,在高考前就提前去各地重点中学面试选择高中毕业生,逐一访问目标学生家庭,进行最严格的政治审查,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立即加试体育,对合格考生以最优先顺序录取。按招生老师的说法是:“咱们看上的学生,只要过了(分数)线,各省市招生机构必须无条件调档,提前安排录取。”首次招生时,为了广纳人才,还从武警特种警察学校、地方公安警校、武警部队中根据高考成绩择优招收了部分学生。</div><div><br></div><div><b>培养意识最奇葩</b></div><h3>说奇葩,是笑谈;往职业上说,是说培养与人体本能相反的职业意识和反应。警卫专业的学生,必须培养出“朝着枪口转”、“迎着子弹上”的特殊意识和反应。警卫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警卫人员必须把警卫对象的生命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首位。危急关头,必须坚毅勇敢、不怕牺牲!这个必须有,必须有,必须有!(连说三遍也不多。)也就是说,看到枪口、看到炸弹、听到枪响、听到爆炸声,警卫人员必须把自己的血肉之躯当作最后一面盾牌,抵挡危险,保护警卫对象的安全和撤离。必须把人类看见枪口、炸弹,听到枪响、炸弹响“躲枪口”、“躲子弹”、“躲炸弹”的下意识本能反应,训练调整成见枪就上、有子弹就挡的“挡子弹”职业反应。所以,警卫专业的学生,入学之初,被强调培养的专业意识之一就是:“迎着枪口上”、“用身体阻挡子弹”、“用身体遮盖警卫对象”。当然啦,“挡子弹”是最后一招了。前面所有的,所有的,所有的警卫工作目标,都是让它不能打响,不能炸响。行内说得好,响了,警卫工作就算失败(一大半)了。</h3> <h3>(里根总统遇刺后现场警卫紧急戒备)<br></h3><h3><b><br></b></h3><h3><b>各级领导最重视</b></h3><h3>1984年10月,警官大学和公安大学一起举行开学典礼,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习仲勋同志除了宏观论述外,谈及公安具体专业工作时,仅举了一例,就是说到警卫工作的形式需要改进。可见警卫工作和警卫专业在当时的受重视程度。</h3><h3>警卫系首位系主任,由公安部警卫局原副局长孟宪嘉出任,他对警卫系的专业发展贡献良多,居功甚伟。孟主任积极争取、多方协调,校方和警卫系统各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警卫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生活照料等方面都得到了特殊照顾。曾记得,警卫专业学生每人每月的餐费补贴都有好几十块人民币哦。在当时,这标准比一个普通教职工的月工资还高呢。每学期,警卫专业还发放各季运动衣和运动鞋,其他专业的同学们,那是艳羡不已啊。 </h3><h3><br></h3><h3><b>学习科目最广泛</b></h3><h3>本着眼界开阔、技能全面的原则,新设的警卫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充实、调整学习科目,摸着石头过河呗。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法学、外语、公安业务基础等课程外,先后尝试开设了无线电通讯、实用电工、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营养与保健、食品(毒物)检测、警卫业务、防爆安检、摄影、涉外礼仪等多项课程,以及擒拿格斗、射击、驾驶、游泳等技术性训练课程。在短期讲座和介绍中,还涉及防范射线伤害、生化伤害、反窃听窃照以及相关特殊专业工作等内容。</h3><h3><br></h3><h3><b>教学用车最充足</b></h3><h3>为专业教学使用,警卫系当时配备了“大红旗”轿车、进口品牌轿车、大卡车、警用摩托车等二十余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算得上是全国高等院校系级最强悍的机动车配备了,绝对高大上啊。校内检阅时,总是警卫系的阵容最为强大,车流滚滚,浩浩荡荡。后来才得知,上专训课时,警卫专业同学们反复使用的那辆黑色“大红旗”轿车,竟然曾经是某位历史著名人物的专用座驾,携带着特殊时代的风云故事。1971年9月13日夜晚,就是那辆车,闯过层层拦截,在夜色中冲向山海关机场,车身上其实还暗藏着弹痕呢。</h3><h3><br></h3><h3><b>武林高手最集中</b></h3><h3>为提高警卫专业学生的擒拿格斗水平,警卫系设立了擒拿格斗教研室,初期汇集的教师有:军警擒敌技术界元老杜仲勋,梅花桩拳传人韩建中及其弟子魏巍、安家臣,八卦掌传人及赵氏擒拿掌门人赵大元,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的散打高手董金明、通臂拳侠女侯晓冬,前国家柔道队名将李彤等等,可以说是门派荟萃,精英云集。各位老师都摒弃门户之见,扬长避短,齐心钻研,教授警卫专用身体控制技术和擒拿格斗技术。</h3><h3>严师门下出高徒,在各位武林精英的精心训练下,警卫专业的学生,成为警大擒拿格斗战斗力最强的队伍。1986年春天,警卫专业同学组队代表警大参加了北京市散打精英赛。在来自武警、公安、体育院校、地方武协等系统的几十只参赛队伍中,警官大学散打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武警部队特种警察学校(国家反恐主力队“猎鹰突击队”前身,当时处于全天侯、高强度实训和作战值班状态),多位同学取得优胜成绩。</h3><h3><br></h3><h3><b>专业课程最保密</b></h3><h3>警卫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警卫专业课程的高度机密性。警卫专业在进行教学时,经常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的在职负责人分类讲课,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的住地、随身、现场、路线、会议、专机、专列等各类警卫工作,其中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工作原则、工作形式、处置措施、工作方案、技术手段、典型案例等均属高度机密,保密要求在警官大学各专业中是最高的。</h3> <h3>(作者毕业后的警卫工作照,长者为前国家主席杨尚昆)</h3><h3><br></h3><h3><b>警卫专业的点滴记趣</b><br></h3><div><br></div><div><b>警卫专业的基本要求(戏说):</b></div><div>上(汽)车能开,下水会游(泳);掏枪能打(中);出手会(擒)拿;穿制服要够挺(拔),换便衣要会(伪)装;能喝(酒)不醉,会跳(舞)不晕;小环境不紧张,大场面不怵头。</div><div>有老师建议同学们适当喝点酒,能有点酒量更好。必要时,能为警卫对象代喝两杯啊。酒精考验,历来很重要啊。</div><div>老师还鼓励同学们学习交谊舞。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交谊舞盛行,警卫对象也大多会跳交谊舞,警卫人员也不能太木讷是不是?不会跳舞,不了解跳舞,不便于现场工作啊。</div><div>话说工作之后,本人还真是曾经西装革履、暗带武器、翩翩起舞,执行特殊场合警卫工作。回想起来,满满都是对警卫课的爱啊。</div><div><br></div><div><b>“你是几系的?”</b></div><div>警大校园,青春之地,激情洋溢,充满火气。纪律再严格,同学之间仍然难免吵个嘴,闹点儿肢体冲突。因为警卫专业学生威猛名声在外,即便是女生,也很唬人哦。当年学生中风传笑谈,若两位不相识的同学发生冲突,剑拔弩张,擦枪将要走火,武戏将要开演之际,有人会问,“你是几系的?”若对方答“六系的”,这场战斗很可能就打不起来了。因为全校同学们都知道,跟警卫专业的同学动手拉拉扯扯,打打闹闹的,风险太大,胜算太小。</div><h3>哈哈,据说,当年还有其他系的男生,假冒六系同学,借用警卫专业的威名,有效震慑了对手,顺利止战,暗自沾了些光呢。</h3> <h3> (警卫安全系部分领导和老师合影)</h3><h3><br></h3><h3><b>警卫英雄的杀敌练胆和神枪绝技</b><br></h3><h3>原警卫局局长、老红军警卫英雄李树槐曾为警卫专业讲课。老局长身材高大,精神矍铄。他说,战争年代对警卫官兵要求也很高,要忠诚可靠、胆大心细,能使双枪,枪法要好。有时新编入的警卫战士会被派遣单人带刀(不带枪)执行一次杀敌任务。能顺利完成才证明足够勇敢果断。还强调说,警卫干部应当保持警惕性,要常年训练,随时备战。讲课时,他已六十多岁,眼睛已花,打枪瞄准看不清;若去瞄准射击,可能就脱靶;但若不瞄准,左右手同持双枪,抬手就打,打就命中。当时同学们都赞叹不已。</h3><h3><br></h3><h3><b>杜仲勋:文武兼备的“跤王”教授
</b></h3><h3>杜仲勋老师,青年时曾获自由式摔跤全国冠军,堪称一代“跤王”,他直接参与组建警卫专业并任擒拿格斗教研室主任。杜老师虎背熊腰,狮鼻鹰目,眼神深沉犀利,粗犷中不缺精细,威猛中不乏智谋,在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体育学院跨界获得力学和武术两个专业的学位。杜老师深研擒敌搏击之术多年,其首部专著《防卫术》,率先以科学方式总结解读技术动作,开创中国军警界实用擒拿格斗技术理论体系先河。 杜老师谈武论技时,忽而温和儒雅,循循善诱,忽而金刚怒目,咄咄逼人。他虽面相威猛,对待学生和教课却仁慈宽厚,勤恳专注,喜欢亲身示范,巧拨玄机。他兴之所至,也会与学生交手互搏,藉以传道解惑,指点迷津。杜老师虽然精通“四两拨千斤”的摔跤擒拿技巧,却也非常重视“一力降十会”的客观现实,强调绝对力量的重要作用。时过多年,有些同学回忆起杜老师监督负重练习的场景,仍不由自主地“呲牙咧嘴”,可见杜老师的教学严苛影响之深。<br></h3><h3><br></h3><h3><b>先进的散打理念</b></h3><div>董金明老师,身形精瘦,为人谦和、幽默风趣。他从国际政治学院时代即在校任教,据传曾表演“油锤贯顶”、“胸开大石”等“神功绝技”。尽管同学们多次请董老师重演“神功”,他都推辞不演,笑称“那都是走江湖卖艺用的。警卫专业,要学真功夫。”董老师作为中国武术散打格斗的领先实践者和研究者,重视引入西方先进的训练理念及方法,强调专项素质和对抗性训练的重要性,以有效实战为目标,培养警卫专业同学的综合格斗能力,在传统武术套路漫天、神话风行的八十年代,尤显难能可贵。</div><div><br></div><div><b>擒拿大师的秘诀真传</b></div><div>赵大元老师,骨骼清奇,典雅斯文,深研擒拿之术颇有心得。曾记得他亲授擒拿技术课,一再强调,这整天教你们的都是擒拿关节、卸骨脱臼、戳眼击裆、锁喉拧脖的生死搏斗关键技术,必须练好,但千万不能滥用啊。</div><div>赵老师传授的“偏四分”等擒拿诀窍,阐明了擒拿技术的科学原理和运用之窍。研习之后,得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至今难忘,终身受用。</div><div><br></div><div><b>潇洒女侠侯晓冬</b></div><div>侯晓冬老师,典型的北京大妞,时尚潇洒、精明干练,是警官大学当年唯一的女性格斗教练。她常负责向女生亲传暗授防身御敌的独门武技,是校园里的传奇女子。有外宾来访时,曾见她表演通背拳,虎虎生风,激情豪迈,巾帼不让须眉,大有力压群雄,气吞山河之势。</div><div><br></div><div><b>雷教官的“先敌开火”忠告</b> </div><h3>射击课雷教官,身材干瘦矮小,神情机敏灵活,参加过抗美援朝,实战经验丰富。毕业前最后一节射击课,他郑重提醒:“危急时刻、先敌开火!”强调作为警卫人员,面临刺客,千钧一发之际,不要拘谨是否已精确瞄准,一定要抢先开枪,连续开枪,首发即便未能命中,也能以枪声震慑对方,打乱其刺杀计划。这都是鲜血换来的真知灼见啊。当时闻听此语,大有茅塞顿开之感。</h3> <h3>(警卫安全专业部分同学与招生组成员北京市局警卫处李俊丽女士合影)</h3><div><br></div><div><b>刘辛局长防爆课帮助躲过一劫</b></div><div>防爆安检课,由公安部首席防爆检查专家刘辛局长主讲。刘局长常年随团出访,巡行各国,学识渊博,行事精细谨慎,授课风趣幽默,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也大大强化了我本人对爆炸物的防范意识。毕业后实习期间,有人曾送到我所在基层单位一个铝制大饭盒,后借故离去。正是因为有了防爆课养成的防范意识,才让我路过值班室时“多看了它一眼”,然后,瞬间怀疑!很可能是个拉发式伪装炸弹!随后疾速上报,调动专业排爆队到场勘查。最后查明,确实是一个极易引爆、难以破拆的(掀盖引爆式)自制爆炸物,且内装炸药份量较多,若轻举妄动不慎引爆,危害甚大。为避免意外,排爆队最终也没冒险做人工拆解,直接使用遥控水炮将其击毁,避免了一次严重伤害。</div><div>感谢您,刘辛局长!</div><div><br></div><div><b>上学还拍了部电视片</b></div><div>上学期间,散打教师董金明编写导演,警卫专业男女同学参演示范,警大电教部拍摄制作了一部擒拿格斗电视教学片。外景分别在香山植物园和清东陵拍摄。尤其是在清东陵的封闭式拍摄,也是一部正经警匪片电视剧的规格啊。</div><div>剧情之一:美女同学郊游,遭遇一群流氓歹徒调戏羞辱,我们人民警察驾驶摩托车疾驰而来,歹徒闻风落荒而逃,我们从大殿高台上飞身跃下,迅猛出手,一招制敌,完美擒获。华丽丽的影视新星的节奏。</div><div>据说这教学片曾向全国公安保卫系统发行,数量还挺大。遗憾的是,警大电教部自存的母带后来似乎因翻录过多,已经损坏,今日已难觅踪迹。只好,在记忆中回味当年激情时刻。</div><div><br></div><div><b>短暂警卫,永远青春!</b></div><div>因为警卫工作隶属管辖变更等原因,警卫专业仅仅在警官大学存续了五年,仅招收培养了两级学生。</div><div>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警卫安全系已经变成了交通管理工程系,当年的警卫系主任、政委,担任过警大和公大的校领导后也早已退休颐养天年;当年的警卫专业辅导员,已经成长为公安大学的校级领导;当年的警卫专业同学,有的仍活跃在警卫战线,担负着保卫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的重要使命,时常闪现在新闻联播电视画面里;有的在公安战线其他部门无私奉献,共同维护公共安全;还有的同学已经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就。但无论现在是否从事警卫工作,警官大学警卫专业的同学们,都对警大独具特色的生活岁月难以忘怀。</div><div><br></div><div>警卫专业存留短暂,青春豪情激荡永远!</div><div>谨以此文追忆分享团河的青春岁月。</div><div>青春万岁!</div> <h3>(作者与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合影)</h3><h3><br></h3><h3>2016年7月10日信手记于北京昆玉河畔,2018年5月11日稍作增删补正。</h3><div>(作者:吴刚,84级警卫安全系 警卫安全专业,毕业后曾在警卫系统工作。)</div> <h3> (作者校园留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