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一张照片里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农业学大寨”是毛主席亲自号召的,是我国六七十年代震惊中外的一场难忘的农民运动。就在那个年代我的家乡原平县白石公社刘家庄大队干部在公社统一组织下于一九六八年五月初由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队一行10人首次赴大寨参观学习而留下了这张年近半百的老照片。照片中那张张熟悉的面孔,有我的哥哥党支部书记尚全,在中间手拿毛主席像,有我在公社时的同事同村的公社干部建华,还有大队会计文成和六个生产队队长万年、白均、拴成、上富、拴庭、所堂以及时任大队妇联主任我的妻子福鱼。个个面带笑容,手捧“红宝书”整齐地排列在那大寨标志建筑前留下了一瞬间的合影。“向英雄的大寨人民学习”和一行“大寨参观留念、阳泉文革照相、1968”的小字,紧随参观者记载下那难忘的岁月。这张无声胜有声的照片仿佛在诉说那从前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一九六八年是我国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推向深入发展的一年。而农村没有像工厂学校那样停工、停产、停课,全国串联搞武斗、闹革命。是农民因不种地无法生活,还是出门凭粮票而无法出门或是另有什么原因,个个像磁铁吸住似的坚守在祖辈们给营造的家园。也许是“农业学大寨”的吸引力把农民牢系在自己的家乡。是的,是“农业学大寨”的那股强大动力留住了乡亲们,也开始改变了家乡面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从照片中可看到那被太阳晒得像漆了似的张张红脸,就会想到从春到冬,面迎黄土背朝天的家乡父老乡亲。照片中10人是全村几百村民的代表。尽管当年每人每年四尺五布票,穿得困难,而10人个个都像走亲戚似的脱下农装换了“喜装”踏上参观学习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当参观队伍来到大寨的那天,正值国家有关领导陪同国外元首在虎头山上参观。当时心情无比激动,多想插翅飞上虎头山。虽然没有近距离看到陈永贵,郭凤莲等大寨领导。当上了虎头山远眺近望,大寨人的杰作就展现在眼前。七沟八梁一面坡,层层梯田平整整……参观者都感受到大寨人战天斗地的精神,使每个人无不为之感动。“一条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大寨就在这山下边……”美啊!壮啊!真是人间奇迹。愿不得大寨成为六七十年代国家领导和外国元首去的最多的地方。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又看到了全国农业学大寨那火热动人的场面,又听到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一支支歌声。“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大寨精神记心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势把山河重安排,学大寨人,走大寨路,大寨红花遍地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是在一九七二年七月我当兵五年首次探亲,从援老抗美前线的老挝战场回到家中时看到的。当时妻子有趣地问,“你看照片中有几人?”我左数右算是10人,我不解地抬头望了望妻子。她那含情脉脉的双眼瞟了正在午休的儿子一眼,我突然明白了,说11人。在当年我那没有出世的儿子在他妈的肚子里,随自己的母亲也去了大寨,上了虎头山,去了国家领导和外国元首们去过的地方。我激动了,情不自禁地亲了妻子一口,谁知这一口亲出了麻烦,她给吱吱唔唔哭了,我问这是为什么?她擦了擦眼角的泪,又不由自主地笑了一笑,不好意思地说:“你当兵从援越抗美到援老抗美,五年了,你知五年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我想……我盼……盼你能早点回来……谁知我每当看打仗的电影时就心慌不由地咚咚跳,我就怕……怕见不到你。儿子已五岁了,还没有见过他的爸爸,从小指着照片说爸爸,儿子到了三岁还不懂,好像照片就是爸爸,爸爸就是那张戴着军帽的照片。今天你回来了,人家是高兴的哭了。……”当我听了妻子这番心窝里的话,我才开始真正懂得了一个军嫂的心声,也明白了她在照片中穿军绿色衣服的用意,这些都使我印象很深,也无形将这张照片永远记在我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七二年我首次探家更使我难忘的还有家乡的巨大变化,也许是赴大寨参观学习的效应。在大小队干部一任接一任,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垛起了数千米的大石坝,新淤水地几百亩,也和大寨一样层层梯田平整整,果树枣树核桃树栽满坡。我深感在那层层梯田和大坝中有父辈们千千万万个辛苦的脚印,渗透着一代家乡人那多少无私奉献的汗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当听了这张老照片里的故事,让我重读了农业学大寨的那个年代。也许现在对农业学大寨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我愿为农业学大寨精神而歌,让千秋万代永远记住我国曾有过一场难忘的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也将永远载入人类战天斗地的史册。</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