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刘备,字玄德,蜀汉开国皇帝。《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刘玄德有一个基本评价,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这句评价中的“折而不挠”,让我为之动容。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赞颂玄德!那么,刘玄德为何被万世敬仰?为何能成帝业?其中的原因甚多,但我想着重论述:刘玄德之坚韧是其成帝业的关键因素。</h3><h3> 我们不妨先谈谈梅。我每次赏梅归来,时常夙夜忧叹:苦寒之于梅,确属世道的不公,更是命运的不济。但是梅却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梅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时,不惧,不退,不屈,不弃,仍然无怨无悔地傲雪凌霜,绽放自己的世界,开出自己的一片天。梅是在苦寒的时期,扎根、生长、开花,同时也恰恰是因为苦寒,才使它蓄满成长的动力,才使得它在万花丛中终能独树一帜。因此,苦寒之于梅,或许是上天特殊的眷顾!</h3><div> 玄德又何尝不像梅一般命运多舛而又矢志不渝!</div><div> 纵观刘玄德一生,跌宕起伏,着实坎坷,可谓苦之于玄德。</div><div> 刘玄德的成功史就是一个草根英雄艰辛的创业史。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乱世中,最终能够壁立千仞是曹刘孙。其中,我认为最伟大,最令人敬佩的是刘玄德。为何呢?我们可以将三者的“创业资本”进行对比。曹操与孙权的家族实力雄厚: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养子,宦官在东汉末期可以说是的顶级权利阶层,因此曹操出身公卿,家族资产丰厚,至少是首都的“公务员”。当初就是曹操父亲资助曹操起兵;孙权家族世为江东富豪,饶有郡产,父亲孙坚便是一方诸侯,其兄孙策有江东小霸王之称,史书明言孙权是“承父兄之基业”;可以看得出,曹操孙权都是权贵之子,身份显赫。</div><div> 而刘玄德则不然,他出身寒微,其父早逝,孤儿寡母只能靠织席贩履来维持生计,家境着实落魄。虽托名汉室宗亲,实则渺远难追,事实上当时人对刘玄德的“汉室宗亲”是嗤之以鼻的。可以说,刘玄德文不如卧龙凤雏,武不如关张赵马黄,权财不如曹操孙权,但他竟能以如此卑微的出身,成就一番帝业,着实不易,其中真的有说不尽的辛酸与困苦。 </div><div> 刘玄德起兵二十余年,命运戏耍他的次数多得都已经数不清。他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他多次被迫寄人篱下,戎马一生,胜少败多,命悬一线。转眼间,他已经年过四十。在这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可谓手无寸土,流离四方。直至年过半百,玄德才有自己的基业。记忆犹新的一幕:曹操与刘玄德煮酒论英雄,玄德被曹操的话惊出一身冷汗,但所幸玄德以自己的智慧逃过一劫,并让曹操派他去攻打袁术。他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他输得底朝天,输得干脆利落:关张兄弟与妻儿与他失散,无兵无卒,他只能只身去投奔袁绍,着实凄惨。类似的磨难不计其数,他的前半生用颠沛流离形容最为合适。</div><div> 真的很难想象,刘玄德,一个年过半百的而又一事无成的人,是如何保持那种不甘居于人后的雄心?试想,一般人,年轻时会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到四十余岁仍无所成就的话,可能会认命。普通人坚持一阵子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吃了几次苦,遭了几次失败,听别人说了几句闲言碎语,可能就难以为继,即使仍然坚持,也很难像刚开始时一般满怀激情。但是,刘玄德不一样,他不改初衷,没有忘记年少时的志向,没有因为四处辗转流离而垂头丧气,更没有像其他失意之人一样:"在深夜里,饮酒,杯子碰在一起,只听到梦想破碎的声音。”</div><div> 像玄德一般能坚持初心的着实少见,真乃折而不挠。所谓的强者,有远大抱负,并且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不能受的苦,并仍咬牙前进的人。故空有志向者多,能成大事者少。正如苏轼的一句名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玄德凭借特有的坚韧,坚守自己志向——振兴汉室,最终他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乱世中闯出自己的天下,三分天下,成其帝业,名垂青史。 </div><div>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玄德能在乱世中活下来,熬下来,并最终走向成功,着实不易,他配得上“英雄”二字。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一句真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我心里,刘玄德是一位真正的王者,值得被万古敬仰歌颂。</div><div> 三国时代一晃就已经过去数千年,曾经的辉煌灿烂、波澜壮阔,个人荣辱都归于平淡,成败都已湮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但是,这些划时代人物的品质应该在我们血液里流淌,深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的精神脊梁。历史已经证明,将来更会证明:时代永远眷顾和拥抱那些屡遭挫折而又矢志不渝的人。</div><div> 本文作者:王军福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