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儿时,父亲拿来灵飞经、多宝塔、玄秘塔、柳公权……、芥子园残卷让我在课余临摹书法和绘画。 我总是 玩的够够的,才匆匆回家急就章备检。及至父亲下班回来便主动倒水、端饭、讨好般的挠痒痒。因为父亲已累的缘故便早早歇息了,常常免去了检查功课这一难以过关的项目,不禁常有逃过责罚一劫的窃喜。 </h3> <h3> 当然也常有过不去关隘的时候,此时朱耷老先生的画便成了很实用的挡箭牌之一。我翻到朱耷先生被刻版在芥子画画谱中的鸟和鱼指着说:你看他鸟画的那么丑……还有瞪着眼睛的鱼……,父亲看看一会儿,好像也觉得也是,便会去指派另一作业,当天也就算过关了。至今想起这些父子对话,已经身为人父的我理解了对一个懵懂少年能说什么呢?但少年的我也确认朱耷的画确实是丑,也绝非可拿来仅作搪塞、敷衍实用。</h3> <h3> 随着一场破四旧、立四新的政治文化的持久运动,临古人帖、临古人画、读古人诗词歌赋的家庭作业淡出了我的成长生话。王羲之、颜真卿、孙过庭……朱耷、髡残、石涛、扬州八怪……诗词歌赋除推荐的以外必须渐渐淡忘。从此在放弃、接受、再放弃、再接受中成长。</h3> <h3> 白雲悠悠,山河逐被新装。四季如常,依旧红了樱桃,熟了芭蕉。</h3> <h3> 前几年得了闲暇,也许是少年留下的残忆片段不经意的闪烁,也许是吃清蒸鲈鱼时爆起的眼睛,竟清晰的想起当年临朱耷画的情景。便十分想去看看这位多年前被定为"野怪乱黑鼻祖"的画坛巨人,看看画作真迹。在画前说一声"对不起!当年说你丑的只是一个狗屁不通的毛孩子"。于是,刻意去了江西梅湖定山桥畔青云浦(观)朱耷博物馆。</h3> <h3> 青云观现名为八大山人博物馆。据了解原建筑的格局也无太多变故。观内殿阁楼亭、丹桂碧池,曲径奇石,相得益彰。佈局、氛围构成幽幽清修之地。还有很多景致典籍无意去看,径去了真赏楼。</h3> <h3> 先在展厅环视了一下八大山人的展出真品,用惊观二字记忆感受毫不为过!尔后在每幅作品前驻足凝目,踟蹰思索。</h3> <h3> 大家可能都知道辫子清代是怎样建立的,初主中原时靠杀戮暴力、血腥掠夺的手段,之后又大兴文字獄。朱耷作为前朝的皇室贵裔,只能削发为僧,苟全性命于乱世。</h3><h3> 我想此时饱读史、诗书的他何曾不会用李煜的词来解读他的心境,"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注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注2)。</h3><h3> 朱家王朝如不腐败;如不愚民掩弊;如不忠奸不分;如不横征暴敛;如不国力凋敝;如不饿殍遍野;如何有李自成;如不冤杀袁崇焕;何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此时期的他只能看大江东去,空留愤懑、无奈。 </h3><h3> 虽然削发为僧隐身,也时时有"有吏夜捉人"(注3)的危悚,避人缄 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注4)"思绪万千,"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注5)。</h3><h3> 悲怆归悲怆,孤寂归孤寂,日子总是要过的。</h3> <h3> 梦醒时分泪沾衣,寻思许久握毫锥。</h3><h3> 多画禽鸟绘山水,寡作文字躲讼獄。</h3><h3> 少年纵观名字画,塗鸦換来柴米资。</h3><h3> 亦笑亦哭亦随境,八大山人号相随。</h3> <h3> 非是惜墨写其余,画中物景唯孤静。</h3><h3> 塗得寒鸦噪夜长,画条鱼儿瞪眼干。</h3><h3> 形写意写皆是意,淡浓墨色畅泼墨。</h3><h3> 枯毫润毫游画理,点线皴擦入神境。</h3> <h3> 少年不识先生苦,才疏浅狂美作丑。</h3><h3> 古今方家皆有境,得来画作各不同。</h3><h3> 江河湖海各有道,中西名作乾坤别,</h3><h3> 老来更觉见识浅,无为缄口四海游。</h3> <h3> 神游离于画间,联想很多很多……,不觉到了闭馆时间。真有"白驹过隙赏不够,恨己不是馆邻人"之慨!出馆仰视真赏楼"高山仰止"横匾,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慕深度的直感!</h3> <h3> 安吉作于2018年5月19日</h3> <h3> 注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阙</h3><h3> 五代 · 李煜南唐后主</h3><h3> 注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阙</h3><h3> 五代 · 李煜南唐后主</h3><h3> 注3:五言古诗 石壕史</h3><h3> 唐代 . 杜甫</h3><h3> 注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h3><h3> 五代. 李煜南唐后主</h3><h3> 注5:清平乐.别来春半</h3><h3> 五代.李煜南唐后主</h3> <h3>除注1一注5其余的诗句和诗作均为本人拙作!献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