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

差不多小姐

<h3>  许久不见。</h3><h3><br /></h3><h3> 已经进入到夏季,连续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忙碌。若问我在忙些什么,却好像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在这样一个天气闷热的午后,想写点什么。不需要多生动精彩,只希望若干年后重读这篇文字时,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情愫。</h3><h3><br /></h3> <h3>  四月开始的时候,请了几天假,回了一次老家。老家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应该是一个会让你常常说要回去但实际根本回不去了的地方。</h3> <h3>  想找寻些曾经的记忆,可眼前的模糊与陌生瞬间将你打回了原形。我想,我是真的再也回不来了。这个认知很悲伤,却也无可奈何。</h3><h3>  于是常窝在家里,陪妈妈说说话,偶尔站在阳台上对着蓝天发呆。</h3> <h3>  清明节那天回了一趟乡下,上山看望了下奶奶。多久了呢?不忍去想,土里那么黑、那么冷、那么孤独;而奶奶是那般的慈祥。</h3> <h3>  只得安慰自己,有一种怀念,叫永远在心里,永远。</h3> <h3>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记得《南极之恋》那时火了一阵,不断的看到有人去了这地球的最南端。而我,并不艳羡。因为我有东极之约,一个美丽的梦。美到我不愿从梦里醒来,而梦醒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恍惚其中。</h3> <h3>  就如那时更新的一句心情“一派纯真,撞上南墙;一生热爱,回头太难”。很多时候,你在意的不是那个地方,不是眼前的风景,而是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 </h3> <h3>  四月结束的时候,去了趟海南。那个我以为再不会踏足的城市。带着希望跟姐欣然前往,换来一条鱼的记忆,只愿有七秒。</h3> <h3>  恰碰上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上映,一个人坐在电影院的最后一排,哭到不能自已。明明没有任何类似的桥段故事,却感动到无以复加。我想刘若英的故事是说给有故事的人听的。</h3> <h3>  就让四月的风停在四月底,见面的人留在见面里。</h3> <h3>  老韩说我们已经“渐行渐远”,这好像是第一次被他人感慨,我以为只有我才会这么矫情的表现。老韩是在去腾格里沙漠徒步路上认识的,一次又一次的带给我们惊喜。每次疲惫之后总给我们带来甘甜的享受;在深夜里,认真的给我们讲夜空中的星座、银河系;更受触动的是这个北方汉子对腾格里沙漠的那份执着和热爱。</h3> <h3>  我以为我们只是他众多客人中微不足道的一位,走过便散。毕竟这种在路上的一次遇见,再相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在他心里,我们并非是过客,为他的这份“矫情”而动容,这种感觉应该被称作为“温暖”吧。虽然在这三十八度的高温下,说“温暖”会让人觉得更加炎热,但真的喜欢。</h3> <h3>  很多时候,你并未多上心的人却带给你诸多感动和希望。只希望有生之年,还可以多一些关于彼此的记忆,关于老韩,关于肖队,关于哈图大哥,关于所有陪我走过春夏秋冬、迈过高山深海、相伴一路走来的小伙伴们。</h3> <h3>  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对他的记忆始终停留在那一年夏天里最明亮的少年。不过才几年的光阴,已变成很多人眼里的中年人,应该再加上时下兴起的那个词"油腻"。但这些背后的辛酸又岂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呢!相比较而言,我仍如当初的样子。守着所谓的情怀,却忘了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躲在自己设定的牢笼里停滞不前,漫不经心所以造就了如今的不着调。一转身,才发现彼此离的有多远。</h3> <h3>  总要学着向现实低头,在这般尴尬的年纪。终究是不喜欢能一眼望到头的日子,而明天又将是怎样的颠沛流离呢?<h3>  致七年之痒!</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