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黎里•话古镇

任建平

<h3><font color="#010101">因为很多年前的一段渊源,之后每次经过G50或318国道的江苏吴江段,总会留意那路边标有“黎里”字样的交通指示牌。对于很多人而言,黎里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人们对于吴江黎里的了解,可能是缘于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铜字标牌生产基地,是远近闻名的“铜字之乡”。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片曾经跻身改革开放前沿,孕育并催生市场经济种子生根发芽的沃土上,至今依然保存着一座具有原汁原味江南水乡风韵的隐世小镇一一黎里古镇。</font></h3> <h3>“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花草有静态,鸟雀亦驯驯。从无夜吠犬,门不设司阍。长廊三里覆,无须垫角巾。家家棹小舟,目不识车轮。勾栏无处访,樗蒲声不闻……”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行游黎里后写下的《黎里行》,诗意则体现了昔日黎里万籁和谐的生态景象和隐世桃源的超然气质。黎里古称梨花村,唐末时为村落,南宋时成为集市,明代弘治年间升格为江南大镇,曾与吴江的同里、吴兴的织里、常熟的古里并称为江南“四里”,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h3> <h3>黎里古镇依河而建,贯通镇区的“丁”字型河道与错落有致的廊棚民宅、古朴厚重的青砖石板、纵横婉延的深弄幽巷、形态各异的河埠石桥,共同构成了一座典型江南古镇的“标配”。古镇至今依然保存着宋代的古桥井眼、元代的棂星石柱、明清的埠头缆石,并留存了一大批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黎里的弄堂堪称江南古镇的一大特色,古镇内现存的弄堂仍有近百条,有双弄,有弄中弄,也有暗弄接明弄而形成的三叉弄,最长的弄堂超过百米。游览弄堂时曾听见一旁有人自言自语:东也弄……西也弄……弄来弄去还是弄……。<br></h3> <h3><font color="#010101">黎里古镇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备商业化条件而非商业化运作的“准原生态”古镇。古镇名气不大,因此平日里格外宁静,即便是节假日,游人也不会很多。来过这里的人或许都能感受得到,这里的一檐一壁、一砖一瓦,似乎都弥散着那种“与世无争”的悠然。与屈指可数的商铺食坊相比,古镇的人文景观却不算少。因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出生于吴江,古镇内建有柳亚子纪念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鸿寿堂、洛雅草堂及端本园、闻诗堂、周宫傅祠堂等三十余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散布于古镇内。可谓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font></h3> <h3>黎里古镇的美食也颇具地方特色。常见的小吃就有辣脚、套肠、多肉馄饨、油墩、老虎豆、麦牙塌饼、酒酿饼等十来种,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辣脚、套肠和多肉馄饨。辣脚就是辣鸡爪,口味酸酸甜甜的,一直以来都很受当地住民的亲睐。套肠是用猪肠套猪肠,卤制后再切成小段食用,是一种很独特的传统地方美食。多肉馄饨,顾名思义,就是馄饨馅子的量会多一些,虽然这名字起得有点直接和”粗暴”,但确实很能夺人眼球。不过,这些当地家喻户晓的小吃,外乡人一般却很少知道。真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实在有点委曲了这些名点美食。<br></h3> <h3>人们喜欢古镇,但选择的游览方式以及各自的目的、取向、心境、感受却不尽相同。有的偏向景观游,有的偏重人文游,有的偏爱购物游,有的偏嗜美食游,还有的则是放空任性游。是的……放空任性游。就是啥都不用管,啥也不去想,什么人文……什么历史……什么什么的……搭啥界呢……就是喜欢来这儿走走,就是喜欢这里的氛围,勿可以吗…… 。当然,喜欢古镇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不过,就休闲观光而言,古镇确实拥有令那些名川大山所难以比拟的独到之处。</h3> <h3>古镇,也许是最适合休闲步游的逸乐之地。游古镇,既无登高冒险之负,亦无长途跋涉之累。不仅路程短、走平路,而且费时少,可谓“短平快”。清闲之时独自或约上三五好友,去就近的古镇兜兜风、喝喝茶、聊聊天,不失为一种很健康和惬意的消遣方式,而古镇的临河茶座和枕水民宿更是人们公认的放空发呆的好地方。难怪有人会说:游古镇是集赏美景、找故事、品美食、辟情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项目。</h3> <h3>古镇,无疑是最富有时尚气息的市井之地。汇聚地方特色的饭馆食府,弥漫小资情调的茶庄酒吧,融和时尚元素的老店新铺,洋溢浪漫气息的民宿客栈,不仅提升了古镇的硬件品质和时尚品味,吸引了四方商贾和八方游客,更是保障了游人喫有所食,啜有所饮,憇有所歇,寝有所居的多元需求。彰显了新形势下的古镇,主动顺应新常态,着力打造新引擎,既抱朴守拙又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h3> <h3>古镇,理应是最蕴籍时代特质的夙旧之地。古镇承载着社会文明的足迹和时代的烙印,并孕化成自身的血脉和灵魂。残垣断壁的古镇,虽有悠远历史,却只能成为考古家的乐园;“浮阁飘瓦”的”古镇”,虽有青砖粉墙,却只能成为购物者的天堂。古镇是有生命的,感性的呵护和理性的修缮,才能焕发其无尽的活力和永恒的光芒;既有历史遗存与时代经典元素的有机融合,才是古镇呈现于当世的最完美状态。<br></h3> <h3>如果说古镇的灵魂在于文化,古镇的生命在于传承,那么,古镇的魅力则应该在于其古旧而不破落,静谧而不萧寂,繁盛而不嘈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