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很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了,也许是自己老了,现在很难找到合适我们这个年龄段观看的影片,我觉得过去那种能影响很多年甚至影响一代人的电影再也看不到了,现在就算是票房很高的所谓“大片”,看过之后,影片里的人物及故事情节,能留在脑海三天已经算是不错的电影了。另外,电影不知从何时起,也已进入高消费行列,在恩城看场电影需50个大圆,所以看电影对我们这些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老人家来说也算是奢侈品,老婆大人戏称,两公婆看场电影够买一天菜了。</h3> <h3> 今年春节期间,有部叫《芳华》的电影特别火、也很买座,电影是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执导。据电影简介,《芳华》讲述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以刘锋为首的一群正值芳华的少男少女在爱情萌发时,经历了残酷战争洗礼,并在时代变革中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因为电影的编剧、导演是我们的同龄人,且都是我喜欢的电影人,而电影讲述的年代,也是自己曾经历过的年代,因而,产生了看场电影的冲动。我是农历正月生日的,夫人原打算送我一件生日礼物,我说免了,我们看场电影回味一下“浪漫”如何?。</h3> <h3> 《芳华》一开头,就是一个火辣辣的画面,一个个洋溢着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镜头扑面而来,练功房内,一群女孩正排练芭蕾舞,修长的身材,美腿、美胸加上铿锵有力的伴奏,翩翩起舞的身姿 ,让人看了顿时心跳加快,鼻子充血,热血沸腾,连影院的空气都好像弥漫着浓浓的青春荷尔蒙味道。随着影片的展开,我们看到了三段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爱情故事,有快乐也有烦恼;有幼稚也有成熟;有坦荡荡的君子也有常戚戚的小人;有光明磊落也有阴险狡猾……,或许人生就是如此。</h3> <h3> 这不是一部轻松的影片,如果你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生活过,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没有经历过文革,没有经历过战争,那你就听不懂影片里人物的对话,影片里的老歌、红歌也无法引起你的联想和回忆。也就是说,与我一起看电影的大多数吃麦当劳、肯德基长大的80后、90后,由于他们没有经过那个时代的大潮,他们是看不懂这部电影的。感谢我的同类冯小刚(注:冯小刚与细D都是1958年生人,属狗),用美如画的场景讲述了一段残酷且伤感的往事,这部电影是拍给我们这群同龄人看的,也只有我们才看得懂和喜欢,50大圆的票总算没有浪费。冯小刚电影的过人之处在于影片的结尾,看他的电影你是看不到传统电影大团圆结局的,电影的结尾也从不用句号,一定会用感叹号或问号,让观众看完电影后感慨万千,并留下思索让你去追寻答案。</h3> <h3> 《芳华》看完后,确实令我感动,且心里又很不是滋味。感动战争中军人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伟大;感慨到人心的险恶,感慨到人性的凶残,片中主人翁刘锋(活雷锋)、何小萍都是善良好人,他们各自的命运虽然不同,但走的都是苦难、艰辛、坎坷的人生道路,善良的人没有圆满的结局,他们对于善良的坚守和选择使我想起了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梅花:</h3><div>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div><div>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div> <h3> 影片还带给观众及社会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善良的好人得不到好报,而丑陋、无耻的人却能升官发财;其次,战斗英雄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应有的尊重,最后穷困潦倒,而官二代和所谓懂得社会潜规则的圆滑之徒却能尽享社会财富;而最令人伤心的是,我国对退伍伤残军人及军属的抚恤太不尽人意。但影片自始至终给人予正能量:芬芳年华善良相伴。 看完电影我也明白了芳华的真正含义。芳华原意是指花草的香气引申为美好的意思,形容处于花季年华的女子,像花一样的美丽。其近义词:青春。电影《芳华》热播后,大家都在社交场合、朋友圈谈论“芳华”,一段时间来,网络、微信这些媒体都把芳华当成各种文工团、宣传队或各种文艺团体的专有名词,也对,这些团体本来就是聚集青春的好地方,那里有施展芬芳年华的大舞台。我也从电影《芳华》联想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属于我们七五大村的“芳华”……。</h3> <h3> 清明节前,我到家姐家串门,见她在整理旧相册,翻找老照片,为她们的同学聚会做准备。(注:家姐郑贞是我们的学姐,73届)我从她找出来的老照片里发现了一张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仔细辨认,照片里有我们九位七五同学,真是太珍贵了,好东西就要大家分享。照片摄于46年前的一九七二年六月,提字为:“恩平一中文艺宣传队合影留念”。九位七五同学是:王豫敏、李宗元、赖坚毅、刘燕芳、冯健萍、岑文敏、谭池金、扬素卿、何丽萍。这就是我们的“芳华”!46年前我们在读初一,那是一个什么时代?打开我们的记忆闸门,我借用冯丹雯同学六年级时某篇作文的一句开头语:“鳌峰山下战鼓急,恩中校园战斗烈!”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那时文革处于正在进行时,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全社会充满着激情,阶级斗争天天讲,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一场又一场的斗争布天盖地,校园也不例外,那时的学生首要任务不是在课堂读书,而是革命!造反!战斗!当时各种战斗队、宣传队五花八门,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宣传队,所以,我们的“芳华”远不止这九个人,随手一抓便能抓到一大把,如:胡天强、岑悦光、冯健平、温泽廷、冯丹雯、吕巧玲、唐芳明、伍坚栋、冯芳铃、伍静霞、关巧仙……等等,还有很多、很多,那时甚至连细D也上过舞台呢。</h3> <h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七十年代是个讲思想、讲进步、讲觉悟的年代,那时,几乎所有人的命运都没有握在自己的手里,没有选择,只有服从,我们都处在一个身不由己的大“江湖”,只能随波逐流,讲得好听一点的话,是我们在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我也时常追忆曾经那么年轻的自己和那段青春岁月,偶尔也感慨时光茌苒,但不管怎样,我也算经历过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经历了就是财富。电影《芳华》基本上是围绕着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爱情来写的,而我们的芳华岁月是不是也有这样一段往事回味呢?我不知道。若非要我回答的话,细D只能用恩平人的经典回答了,就是“牛江广播站”,你懂的!</h3> <h3> 细D不知何德何能,与我们大部分七五的“芳华们”都有不错的交情,这也难怪,因为我们有一段一起走过的日子,有一段终生难忘的共同记忆。记得小学六年级,我们光荣的六(一)班,就曾演出过样板戏《沙家浜》第二场“转移”,并引起轰动,在恩城地区,甚至恩平县都获得无数奖项,很长时间人们都还津津乐道。剧中人物郭指导员饰演者李宗元、沙奶奶饰演者谭池金、叶排长饰演者岑悦光后来都是因为这出戏进入了专业剧团,成为我们七五村民首批职业演员。同样是六(一)班的胡天强、温泽廷,在余福祥老师的精心栽培下,进入佛山杂技团,这是何等的荣耀。何止这些,七五“芳华们”当年活跃在各条战线,我当年知青下乡到大田公社、石山大队,我的农友兼学友伍坚栋、吴秀霞、吴佩玲、容秀萍,他们当时就是公社或大队宣传队的重要骨干,我们的芳华全部贡献在祖国的广阔天地。</h3> <h3>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应明白没有天长地久的芳华,谁的芳华都很美好,谁的芳华都会逝去,但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我们都已到花甲之年,不要以为芳华已离我们远去,现在还有人仍在为我们续写七五芳华。扬素卿同学,一个舞动全球的舞者,从数千里外的太平洋彼岸,带领她的“大妈级”团队,舞入首都北京,我相信,站在北京鸟巢舞台上的扬素卿同学绝对是恩平第一人,美哉!我们七五大村的舞后;吕巧玲同学,老当益壮,挑战高原极限,上月在世界屋脊西藏的班达拉宫前载歌载舞,壮哉!巾帼不让须眉。七五的芳华们,细D向你们致敬了!</h3><div>但愿我们七五大村:芳华常在,善良相伴!</div><div> </div><div> 细D随笔</div><div> 2018-5-18恩城</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