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的徽号在1912年被采用于外交场合,并在1953年被用于呈交联合国。法国政府的标志,头像是贞德,上面的小写字是:自由、平等、博爱。下面的大写字是:法兰西共和国。</b></h1> <h1><b><br></b><b>法国国旗<br></b><b>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br></b><b>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br></b><b><br></b><b><br></b><b>据说,三色旗的起源来自于1789年7月法国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军所戴的帽章。该帽章由革命军总司令拉法叶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设计,它采用的颜色借鉴了巴黎市市徽的红色和蓝色,原本只有红蓝两色,后来拉法叶加入代表王室的白颜色,寓意是期望人民与王室携手合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新国家。</b><br></h1> <h1><b>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法国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法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因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法国亦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八国集团之一和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亦是《申根公约》的成员国。首都巴黎。<br></b><b>基本信息<br></b><b>中文名:法兰西共和国<br></b><b>英文名:The Republic of France<br></b><b>别名:法国<br></b><b>国歌:马赛曲<br></b><b>货币:欧元<br></b><b>国鸟:公鸡<br></b><b>国花:鸢尾花</b><b><br></b><b>地理环境</b><b><br></b><b>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b><br></h1> <h1><b>去过巴黎的人,都会无条件爱上这座城市。世界上没有第二座城市像巴黎一样,住上一辈子也会天天给你惊喜。这里有世界顶级博物馆,美轮美奂的古老教堂、绿意盎然法式园林、世界一流的购物场所。灵动的塞纳河穿过整座城市,流过左岸的风韵与雅致,也流过右岸的活跃与繁华。请试着放慢脚步,在拉丁区街头喝杯咖啡,感受艺术气息,你会明白为什么“巴黎是一场流动盛宴”。</b></h1> <h1><b>6月3号,经过310公里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位于巴黎西南郊外伊芙林省会凡尔赛小镇,参观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凡尔赛宫(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是欧洲最宏大、最豪华的皇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尔赛树林中造的狩猎宫。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建宫,后又经历代王朝的修葺和改建,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历时28年落成。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b></h1> <h1><b>穹顶的油画色彩缤纷,美不胜收</b></h1> <h1><b>鸿宴前厅</b></h1> <h1><b>世界级别的油画令人目不暇接</b></h1> <h1><b>精美的国王的卧榻</b></h1> <h1><b>镜厅(Galerie des glaces):又称镜廊,在战争厅之南,西临花园。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敞廊改建而成。长73米,高12.3米,宽10.5米,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83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了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银打造,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b></h1> <h1><b>后花园:现存面积为100公顷。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 </b></h1> <h1><b>6.4号,开始巴黎市的观光之旅。巴黎是欧洲第二大城市,世界四大国际都市之一(其余三个城市是纽约,伦敦和东京)今天游览的重点是凯旋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艾菲尔铁塔,蒙帕纳斯大厦,夏佑宫观景台,和早已渴望的卢浮宫。首先我们来到了巴黎凯旋门。巴黎凯旋门又叫星形广场凯旋门,又称戴高乐广场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艾菲尔铁塔,星形广场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也是法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凯旋门地处宽阔的星星戴高乐广场。这里是乡赛丽寨大街的尽头,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点。从戴高乐广场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条大道。宏伟、壮丽的凯旋门就耸立在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这座拱门是在拿破仑时期1806年由夏尔格兰负责动工建筑的。根据拿破仑的命令,它被用来纪念法国大军。凯旋门建成于1836年。它只有一个拱洞,上为桶形穹窿,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康斯坦丁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凯旋门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于面向乡塞丽寨大街一面右下侧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这一名作取名《马赛曲》。拿破仑大捷庆祝仪式的场面则被刻在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顶端的盾形饰物上刻有每场战役的名称。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处“无名战士墓”,每到傍晚,这里便燃起不灭的火焰。建筑物里还有一座小开支的纪念馆,馆内记载着这座纪念性建筑物的历史,在那里,游人可以看到558位将军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划着线,那是因这些人都是在战斗中阵亡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à Paris)是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的一个大广场,面积约8.4万平方米,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是一个由护城河环绕的八角形广场,介于西面的香榭丽舍大街和东面的杜伊勒里宫之间。广场上充满了雕塑和喷泉,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b></h1> <h1><b>香榭丽舍大道(法语: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或les Champs-Élysées)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一条大道,位于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区。它被誉为巴黎最美丽的街道。“香榭丽舍”原意是希腊神话中圣人及英雄灵魂居住的冥界(Elysium)。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之魂,大街的东半部分是700米长的林荫大道。西段长1100米,原是贵族住宅区,后来资产阶级兴起,逐渐发展成为向国内外富翁开放的商业区。其中CHAMPS(香)意为田园,ELYSEES(爱丽舍)之意为“极乐世界”或“乐土”。因此,有人戏称这条街是“围墙”加“乐土”的大街,法国人则形容她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b></h1> <h1><b>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Eiffel Tower)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也是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也是巴黎最高建筑物,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于1889年建成,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典礼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因为法国巴黎是浪漫之都,建筑物也都是低矮而且富有情调的,但是在市中心突然耸立起这个丑陋的、突兀的钢铁庞然大物,让巴黎市民很气愤,曾多次想拆除埃菲尔铁塔,认为它是影响巴黎市容,是巴黎最糟糕、最失败的建筑物,而现在却成了法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吸金的建筑地标,2011年约有698万人参观,在2010年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二亿五千万人,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巴黎人民也接受了它,并把埃菲尔铁塔当做法国的象征。 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br></b><b>中文名称:埃菲尔铁塔<br></b><b>外文名称:Eiffel Tower(英文) La tour Eiffel(法文)</b></h1><div><br></div> <h1><b>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 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 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b></h1> <h1><b>大家请看这就是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br></b><b>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b></h1> <h1><b>雕塑馆内,各种雕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加入了古希腊神话色彩,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向往</b></h1> <h1><b>“马力的骏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是作者为路易十四而做</b></h1> <h1><b>胜利女神<br></b><b>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胜利女神)<br></b><b>女神的形象表现出古典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构成了人体美的宇宙,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 胜利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br></b><br></h1> <h1><b>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维纳斯)<br></b><b>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 </b><br></h1> <h1><b>阿波罗长廊</b></h1> <h1><b>绘画馆观众比肩接踵,盛况空前。从大幅的宗教故事描写,到帝王将相百姓人家的生活,以及传说之中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br></b><b>蒙娜丽莎<br></b><b>达·芬奇油画,77×53厘米。 蒙娜丽莎<br></b><b>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b></h1> <h1><b>不可忽视的是金碧辉煌,美丽绝伦的穹顶壁画,令人眼花缭乱</b></h1> <h1><b>《大宫女》画面描绘了一个裸体的东方土耳其宫女形象。画土耳其女性裸体形象,是当时法国上层流行的审美趣味。画中的土耳其宫女,背朝画面躺在柔软的绵垫子上。她把左腿放在右腿上,面朝画外,头上裹着土耳其式头巾,五官端庄优美,眼睛中有一丝温柔而贤淑的神色,是通常印象中标准的东方美人脸庞。她的肌肤光滑而富有弹性,身材丰满、修长,滚圆的右胳膊放在身上,右手拿着一把古典的孔雀毛扇子。画中大宫女身下蓝色的枕头、白黄色的床布与她黄色的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b></h1> <h1><b><br></b><b>油画“荷拉斯,兄弟之誓”这个故事大意是:古罗马时代阿尔贝城和罗马城是姻亲邦,因为发生 了纷争,双方商定为了避免更多的亲人陷入仇杀,各选三名勇士来格斗,最后以胜者一方执掌两城的领导权。罗马城派出了荷拉斯三兄弟,阿尔贝城选出了古利亚斯三兄弟。格斗开始后,荷拉斯两长兄先后战死,最小的弟弟历尽凶险才以巧妙的战术获胜,因此被誉为全罗马的民族英雄。</b><b><br></b><b>画面上,在多立安式圆柱构成的沉实厚重的拱门前,神情刚毅的老父稳立当中,左手握着三把刀剑,右手上扬,正在引导儿子们起誓。画面左边的三个儿子跨步挺腰、右臂前伸,显得大义凛然。画面右边的女眷及子女虽显得忧戚悲沉,但没有阻止勇士的迹象。此画采用了金字塔构图,突出了悲壮主题。此画在沙龙展出时,又得到民众称赞,它正好与革命前夕民众跃跃欲试的情绪相吻合。</b></h1> <h1><b>《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国画家达雅克·路易·大卫(又译“达维特”、简称“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巴黎卢浮宫,它是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b></h1><div><b>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b></div><div><b>由于这幅画有一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饰,姿态和表情,复杂的环境和众多人物所应该有的光影效果和复杂色彩层次的把握,是一幅世界著名的高难度巨幅人物组油画。</b></div> <h1><b><br></b><b>卢浮宫里的经典油画《自由引导人民》。油画史上无法忽略的经典作品。画家德拉克洛瓦没有把共和国表现成一个象征性的形象而表现成一个真实的女子</b></h1> <h1><b><br></b><b>卢浮宫里的经典油画《加纳的婚礼》局部。此巨幅油画曾用于装饰威尼斯的圣乔治•马乔雷修道院。本画作中,世纪威尼斯画家委罗内赛表现的是《新约》中所记载的基督完成的第一个圣迹:基督、他的门徒们和他的母亲玛利亚受邀参加伽那城的一场婚礼。婚礼上,酒不够了,基督请人将酒坛子灌满水,然后让人把坛子送到主人面前:水变成了酒</b></h1> <h1><b>《梅杜莎之筏》作品描绘的是1816年皇家海军“梅杜萨”号在塞内加尔海域 发生的海难。由于缺少救生艇,149人挤在一个木筏上在大西洋上漂流了12天;只有十几人逃过残杀、疯狂和同类相食活了下来!在这震撼人心的故事里,人类是唯一的主人公。</b></h1><div><br></div> <h1><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首部比较完美的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的瑰宝</b></h1> <h1><b>波斯彩墙与弓箭手</b></h1> <h1><b>带翅人面牛身像把守的门</b></h1> <h1><b>约1190年,正值中世纪,当时的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为防止由西面而来的入侵而在巴黎的城墙外建造了一座堡垒:卢浮宫就这样诞生了。这座城堡长78米,宽72米,四周有壕沟围绕,并建有多座圆柱形高塔以保障每一面的防御,中心建有一座巨大的城堡主塔。当时的巴黎城区比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巴黎要小很多。150多年后的十四世纪,在查理五世统治时期,巴黎城区开始向防御城墙以外扩展,因此必须修建第二道城墙来防护新扩展的市区:这样一来卢浮宫就位于巴黎城墙以内,也就失去了防御堡垒的作用。于是,卢浮宫成为了舒适的王室住所。您在城壕遗迹入口处看到的大型模型反映的就是处于第二个时期的卢浮宫。带有吊桥的一面是城堡的东门,沿城壕遗迹向前走,在尽头右转就可看到。吊桥的桥墩得以保存下来,而旁边的四方形塔是在查理五世(Charles V)时期补建的——塔下方的豁口曾是厕所的沟,污物则排放到护城河中。在这里我们结束了卢浮宫的浮光掠影的匆匆一览</b></h1> <h1><b>下午,我们乘坐游船,观赏塞纳河两岸风光。游船大哟航行一个小时,穿梭在塞纳河上,途径25座桥梁,14处历史遗迹。塞纳河的两岸,都种植着繁茂的梧桐树,从船上看过去,蓊蓊郁郁。树林的后面,就是庄严的建筑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b></h1> <h1><b>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80公里(485英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30,400平方里)。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首先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巴黎位于塞纳河流域的富庶中心地区——法兰西岛,这是法兰西君主国的摇篮和不断扩大中的法兰西民族国家的核心,现在仍是法国的中心地带和大都会区域。</b></h1> <h1><b>蒙帕纳斯大厦建于1972年,共59层,高209米,是巴黎市区除埃菲尔铁塔外最高的建筑,也是市区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b></h1> <h1><b>在蒙帕纳斯大厦观景台俯瞰巴黎风光</b></h1> <h1><b>巴黎—夏悠宫(PalaisdeChaillot)又翻译为:夏乐宫;夏约宫夏悠宫与艾菲尔铁塔建于同一年代,是1889年世界博览会的产物。接近黄昏,我们登上了夏佑宫的观景台,在这里是欣赏艾菲尔铁塔的最佳位置之一</b></h1> <h1><b>艾菲尔铁塔见证下的美好爱情💑</b></h1> <h1><b>荣军院(L’Hotel des Invalides)建于“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当时的法国皇室盛极一时,法国军队横扫欧洲,无数军士应征入伍为国而战,导致的结局就是大批的伤员需要被安置,荣军院也由此而诞生。荣军院中设置有荣军医院、养老院以及教堂,另外还有一座军事博物馆对外开放,陈列有法国各历史时期的军装、兵器和作战设施,甚至还有清政府八旗军的盔甲。而来到此间最重要的也是亲眼看一看拿破仑家族的墓葬,这里长眠了拿破仑,他的两个兄弟和他的儿子。</b></h1> <h1><b><br></b><b>6.5号,我们去著名的老佛爷百货公司为家人和朋友精心挑选礼物。位于巴黎市中心奥斯曼大街上的老佛爷旗舰店,是欧洲最大的百货公司,面积超过70000平方米,汇集3500多个国际品牌,这里不仅是时尚界最大的男女服饰及儿童服饰中心,同时也汇集了各类家居生活艺术产品、世界各地美食及种类丰富的顶级藏酒…,老佛爷百货多元化的定位,使之成为一个人们享受生活及品味生活的时尚场所。</b><b><br></b><b>主馆内建于1912年的新拜占庭式巨型镂金彩绘雕花穹顶,是巴黎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它在见证時尚潮流更替变迁的同时, 也见证了老佛爷对创新、时尚和设计的热情,不断地推陈出新,适应新的流行趋势及新的生活方式,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变迁,老佛爷始终在巴黎及世界时尚界闪耀无限光彩,向世人展示着道地的巴黎风情。</b><b><br></b></h1><div><br></div> <h1><b>巴黎歌剧院雄伟壮观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塑,令人叹为观止</b></h1> <h1><b>告别了美丽的巴黎,驱车300公里,我们来到了法国第戎市。第戎是法国的历史名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戎市区被严重损毁。二战结束后,第戎市长菲利克斯·基尔(Félix Kir)先生大兴土木,重新规划街道和建筑,重建第戎火车站,并在市区西侧修建了大型人工湖(即基尔湖,Lac de Kir)。第戎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法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当晚我们住在利贝尔连锁酒店,明天会奔赴风景如画的瑞士</b></h1> <h1><b>瑞士(Switzerland),全称瑞士联邦(德语: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为中欧国家之一,划分为26个州。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中立的历史相当悠久,是一个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以后从未被卷入过包括一战和二战在内任何大小的局部与国际战争。但同时也参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瑞士也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 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b></h1> <h1><b>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底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年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底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b></h1> <h1><b>6.6号告别了法国的第戎,驱车300公里,我们已经到了瑞士的因特拉肯</b></h1> <h1><b>瑞士中部城镇,因特拉肯(又译烟特勒根、茵特拉根、因特内肯,英语:Interlaken)是少女峰山脚下的一个瑞士小镇,也是瑞士著名的度假胜地,以一年四季风景醉人著称。作为前往少女峰的重要门户之一。拉丁文的原意即是“两湖之间”,位于图恩湖(LakeThun)及布里恩茨湖(LakeBrienz)之间,又名湖间镇,是一个标准因观光而兴起的小镇。在伯尔尼东南。人口5,700(2006)。因处在东面的布里恩茨湖和西面的图恩湖之间的平原上而得名。工业主要有纺织、手表制造、印刷等。瑞士最古老的旅游和疗养地之一。东南面有宏伟壮观的少女峰,是瑞士阿尔卑斯山旅游的起点。有许多中世纪的建筑(十一至十四世纪)和堡垒(建于1750年)等。就如策马特因马特洪峰身价不凡,因特拉肯也因为是前往少女峰(Jungfraujoch)的必经之地,因此成为了欧洲著名的度假胜地。</b><b><br></b><b>在镇中心的何维克街(Hoheweg)上,一片名为Hohematte的宽广绿地上,可以清楚的远望美丽的少女峰身影,不论你何时从这片绿地擦身而过,都可以随时与少女峰的美丽相遇。这片草地为昔日修道院的庭园,现今则禁止兴建任何建物,以防止破坏这片美丽的景观。这儿整年气候温和,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最适合各种消闲的活动与运动。同时因特拉肯也是有名的维多利亚式度假胜地;就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她已是向往湖光山色的人士所倾心的一个城镇了。那氛围是十分古老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无论乘火车,汽车还是船艇,经过连绵不断的高山湖泊,游客会深感突兀地进入一片低地,因特拉肯便展现在面前。在城市的两边是汇积晶莹山水的布里恩茨湖(LakeBrienz)与图恩湖(LakeThun);瑞士最壮丽的峰峦与冰川好像都受着这两湖之水的孕育滋养,得以在四周拔地而起。</b><b><br></b><b><br></b><b>布里恩茨湖的水是瑞士最洁净的水,晶莹剔透,放眼湖边,都是碧绿的森林,陡峭的山崖,气势骇人的瀑布。游览风景如画的图恩湖则给人以另外的完全不同的感受,非常美,非常迷人,能彻底地松弛身心。</b></h1> <h1><b> 金色山口列车</b><b><br></b><b> 这条迷人的线路将瑞士中部和日内瓦连接了起来。乘坐金色山口全景观列车从历史悠久的琉森(卢塞恩)出发,穿越Brünig山口到达因特拉肯,沿途欣赏鲜花丛中古老的牧人小屋。从因特拉肯继续前进即可到达名人贵族的乐园格施塔德。然后,列车沿山坡向下到达蒙特勒,穿越美丽的葡萄园和宁静的乡村,最后到达波光粼粼的日内瓦湖。<br></b><b> </b></h1> <h1><b>我们坐上欧洲久负盛名的观光列车,前往琉森。列车窗外风景如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五彩缤纷的各色建筑,丝绸一般的湖面,真像已经置身与童话世界,美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b></h1> <h1><b>琉森又名卢塞恩,卢塞恩在多语言的瑞士、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的asd拼写是Lucerna,法语和英语的拼写是Lucerne。号称是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也是最受瑞士人喜爱的瑞士度假地。琉森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和写作。</b></h1> <h1><b>狮子纪念碑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雕刻在整块的崖壁上的石像,是由丹麦的雕刻家特尔巴尔森设计的。这是为了纪念在1792年8月10日,为保护法国国王路易16世家族的安全,而全部牺牲的786名瑞士雇佣兵。</b></h1> <h1><br></h1><h1><h1><b><br></b></h1><h1><b>1792年法国大革命,暴民攻击法国巴黎杜伊勒利王宫时,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王后,786名瑞士雇佣兵无论军官士兵皆全体战死。在那群瑞士雇佣兵中就有许多卢塞恩人,因此,凿刻在山麓岩石上的这尊狮子纪念碑又被称作“卢塞恩之狮”。</b></h1><b>雕像刻在一个浅穴里,一头濒死的雄狮带着哀伤和痛苦,无力地匍匐在地,一支锐利的长箭深深地刺入背脊,边上还有一些折断的枪和带有瑞士十字的盾牌。</b><b><br></b><b>整座纪念碑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为“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雕”。</b></h1> <h1><b>挂满鲜花全长200米的卡佩尔廊桥横跨罗伊斯河面,贯通卢塞恩南北两岸的新区与古城,我们站在这座欧洲最古老的木桥上,感觉时光仿佛在倒流</b></h1> <h1><b>廊桥的顶部有120幅历史宗教画作,更加增加了我们的无限遐想</b></h1> <h1><b>6.7号,我们前往游览著名的铁力士雪山。铁力士雪山,又称铁力士峰(Titlis),是阿尔卑斯山著名的风景区,海拔3238米,属瑞士阿尔卑斯山脉部份的山峰。在瑞士上瓦尔登 州(Obwalden)中部,距离恩格尔贝格村落(Engelberg)大约1.5小时车程。</b></h1> <h1><b>在铁力士雪山脚下,我们坐电缆车往山顶进军</b></h1> <h1><b>来自印度和中国的旅游团比较多。据说印度的一个著名电影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缆车下车处的一幅汉字广告说明国人来到这里的规模。希望将来广告内容有所变化,国富民强,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该与时俱进了</b></h1> <h1><b>在车厢内俯瞰山下,风景如画</b></h1> <h1><b>铁力士雪山下的冰洞别有天地</b></h1> <h1><b>在瑞士因特拉肯和卢塞恩的随拍</b></h1> <h1><b>卢塞恩火车站的地面上清晰的大字“更上层楼”。法国,瑞士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每一天都沉浸在惊奇的探索,新奇的欣喜之中,就要开启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之旅啦,“更上一层楼”更美的风景已经在召唤</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