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r></p><p>西汉时,有一个修道的隐者严遵,他每天挣到一百钱就关上店铺,开始读书或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当地另有一个富人罗冲,他见严遵生活清贫,就想接济他,并给严遵送来钱粮。</p><p><br></p><p>被严遵好言谢绝了,他对罗冲说:贫非贫,富非富。罗冲惊讶地问道:我拥有万金之富,你没有一石粮。严遵说:我曾经去过你家,见你到深夜了还没法休息,日夜的忙碌,即便是这样你还是没有满足。我虽然每天挣一百钱,却有时间读书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里也有几百钱的结余。</p> <p>其实,严遵的一番话是道出了“富与贫”各自不同的判断标准。</p><p><br></p><p>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仍如处天堂一般。人生,心灵满足,内心欢喜更觉得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可以说也是一种贫穷;反之,即便物质生活清贫,也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和满足。知足、知止、自在、轻安的生活,也就成了另一种富足。舍与得全在一念之间。</p><p><br></p><p>往往人生的实相隐藏在追求和拥有底下,是那个让人有所寄托,让人身心轻安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对此有很多论述,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身体少病,心里少事,好友几个,优雅自如生活在尘世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