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left;"><b>《作战日志》</b></h5><h5 style="text-align: left;"><b>率部参加援越抗美防空作战的回忆</b></h5><h5><b><br></b></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1篇: 1964年8月6日</b></h1><div><br></div><div> 23时,接到福州军区转总参谋部电令:高炮第63师即速离闽,调往广西中越边境地区集结待命。</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高炮第63师</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1985年“百万大截军”前,我军曾有15个陆军高射炮兵师。抗美援朝初期,最先组建了高炮第61、62、63、64等4个师; 至1965年援越抗美前,先后组建了65、 66、67等3个师; 此后,又陆续组建了68、69、70、71、72、73、74、75等8个师。</div><div> 高炮63师是我军首批成立的4个陆军高炮师之一。该师正式组建于1951年1月,师机关和直属队由担任上海城市防空指挥任务的高炮第3师机关和直属队改编,高3师师部的前身是第三野战军第34军100师师部; 部队主要由首批接收苏式装备的高炮12团改编,该团的前身可追溯到开封战役后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成立的第一个高射机枪班,济南战役后扩编的高射机枪队,淮海战役后扩编的高射机枪营,淞沪战役后再扩编的高炮第8团。</div><div> 高炮63师组建后,即于1951年3月作为首批入朝参战的高炮师,参加了抗美援朝防空作战。全师所属3个团(607、608、609团)共参加战斗2710次,击落美国飞机72架,击伤494架。 在获取不凡战绩的同时,部以也在战斗中快速成长进步。从一支新组建的高炮部队成长为全军野战高射炮兵的主力部队之一。</div><div> 1955年部队从朝鲜回国后,长期在东南沿海执行防空作战任务,先后参加了掩护海军锚地、炮击金门和反敌空中侦察等战斗,一共击落敌机3架,击伤8架。其间,部队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608团作为基干部队,调入新组建的高 炮第67师; 以26、31、36等3个独立高炮营为基础,新组建了627团和628团。两个团虽然是新团,但参与组建的3个营都是抗美援朝的老部队,由于常在一线配属步兵作战,参加战斗的次数和战果并不逊色于主要在战役后方掩护机场和交通线的高炮师、团。例如,参与组建627团的高炮31营参加战斗1246次,共击落敌机64架,击伤189架,还打出了知名的“英雄炮”和“二级对空射击英雄”刘四; 参与组建628团的高炮36营也参加战斗959次,共击落敌机57架,击伤183架。</div><div> 时至1964年7月,高炮63师已经在福建前线驻防了近10年。那时的福建前线,集中了高炮63、64、65等3个陆军高炮师,时刻准备打击美蒋飞机的侦察骚扰。63师作为全军的战备值班师,下辖607、609、627、628共4个团,其中607团为装备苏式85毫米高炮的中高炮团(火炮口径60毫米至100毫米为中高炮,20毫米至59毫米为小高炮,20毫米以下为高射机枪),直辖5个4门制85炮连和1个10挺制14.5四管高射机枪连; 其余3个团为装备苏式单管37毫米高炮的小高炮团,各辖6个4门制37炮连。</div><div> 当时,除628团驻福建永安外,师率其它3个团驻守福建厦门地区。时任师长范振声、政委杜河堤、副师长张建中、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学众、参谋长张锡璞、后勤部长李玉如、后勤部政委郭俊杰、副参谋长苑金山、叶魁、政治部副主任王建国、贾兆样。</div><div> 时任607团团长张翔、政委张绍九; 609团团长程玉山、政委李万安; 627团团长梁志义、政委姜书勤; 628团团长牛志寿、政委闫保金。</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准备离闽赴豫</b></h1><div><br></div><div> 1964年7月13日,总参谋部电令高炮第63师调归武汉军区建制,部队移防至河南省郑州以西陇海铁路沿线地区。此前,虽然听上级首长吹过风,打过招呼,讲过部队即将调防的事,机关和部队的一些同志也隐隐约约听到这方面的传闻。但当命令正式下达时,移防内地还是迅即成为全师上下的热门话题,在干部战士当中产生了热烈反响。</div><div> 我们这些长期处于战争环境,朝鲜停战后又久居前线与敌情打惯交道的一批师团干部,大都不情愿离开福建前线,去基本没有什么敌情、空情的中原地区。加之在福建驻防将近10年,熟悉这里的防空阵地和交通要道,熟悉这里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也热悉福州军区和军区炮兵首长机关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总之,不习惯去当“太平官”,过没有仗打的日子。 </div><div> 和我们想法不大一样的是相对年轻一些的同志,尤其是30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且家庭负担较重的一大批基层干部。当得知调离前线移防内地的消息后,认为从此将转入正常的军政训练和稳定的家庭生活,心中的喜悦和期盼之情油然而生。喜悦也好,期盼也好,我们都能理解。近10年来,部队处在前线,面对金、马、台、澎,又是全军的战备值班师,长期担负紧张而繁重的反侦察、反骚扰任务,各级的战备值班执勤制度异常严格,经常要处理的不是一般的日常事务,往往是突然而至的敌情、空情。平时如此,逢年过节也不例外,甚至比平日更紧张, 因为利用节假日实施偷袭是美蒋飞机惯用的伎俩。那时的部队,尤其是处在关键岗位的同志,想舒舒服服、无忧无虑的放假过节,只能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br></div><div> 近10年来,全师没有制式的固定营房,随着敌情和任务的变化,部队也在频繁调动,驻地也跟着不断变换。俗话说,搬三次家等于着一把火。一次又一次的调防搬家,单位和个人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当”,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当时,全师的随军家属集中安置在距部队70公里外的漳州和数百公里外的永安,宿舍是临时借用的,面积小,质量差,更谈不上完善的配套设施。干部或者每月回家一次,或者每季度回家一次,与家人聚少离多; 好不容易团聚一次, 短短几天时间,也管不了老,顾不了小,家庭的担子基本压在爱人一人身上。爱人如有正式工作,孩子们只好幼小离家,寄养在内地的父母和亲友处,一年也难见上几次面。临时来队的家属就更苦了,有住房的单位还好一点,那些没有住房的战斗连队只好在荒郊野岭的汽车上搭上篷布,作为一家人短暂团聚的场所。部队如能移防内地,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大家的高兴和期待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div><div>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论有什么样的想法,上级一声令下,就要立即行动。师从接到移防命令之日起,就紧张有序地展开了离闽赴豫的各项准备工作。派出由张建中副师长率领的师团先遣组,提前赴河南勘察部队新的驻地。全师拟于1964年8月20日撤离福建,8月底前全部进驻河南。 </div><div> 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移防计划赶不上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师即将面临的是一场由中原大后方向战争最前沿的大转弯和大考验!</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难忘8月6日</b> </h1><div><br></div><div> 正当移防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时,美帝国主义在北部湾(又称东京湾)蓄意制造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战争挑衅事件。</div><div> 早在1954年,美国就开始替代法国渗入越南南方,扶植西贡傀儡政权,阻挠越南南北统一,企图变越南南方为美国的殖民地。越南南方人民奋起反抗后,美国为消灭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力量,派遣特种部队侵入越南南方,发动了以美国出钱、出武器、出军事顾问,训练武装南越政府军对付南方人民武装力量的“特种战争”。1 964年7月底,美国舰队协同南越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北方领海,次日与越南北方海军交火,击沉了越南北方的鱼雷艇。美国政府迅即发表声明,声称其海军遭到越南北方的挑衅。3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美国舰队将继续在北部湾进行“巡逻”。4日,美国又宣称其舰只再次遭到越南北方鱼雷艇的袭击,并以此为借口,于5日大规模出动空军轰炸越南北方的义安、鸿基、清化等地区。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这一事件是美国推行战争升级,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的重要标志。 </div><div> 1964年8月6日,是一个注定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郑重指出:“越南民主共和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越南人民是中国人民亲如手足的兄弟,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不救。”周总理代表中国党和政府的重要讲话,立刻在国际国内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对于我们高炮63师而言,可以说来得更迅速、更直接。</div><div> 周总理发表讲话的当晚二十三时许,司令部机要科突然收到福州军区转总参谋部的电报,内容是令我师即速离闽,调往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待命。总参8月6日这个电报,虽然没有明确下达入越作战的任务,但其中的含义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我阅看电报后的第一反应是,周总理“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不救”的讲话,既是对美国侵略者的警告,又是对越南党和人民的承诺,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的“预先号令”。</div><div> 美国首先使用空军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援助越南首当其冲的也理应是防空部队。我师部队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首批成立的防空部队,是全军首批装备苏式高炮的5个团队之一,师机关和直属队的前身高3师是全军首批组建的三个师级防空指挥机构之一,我师正式组建后又是首批参加抗美援朝的4个野战高炮师之一。有前面的“4个首批”,就一定会有下一个新的“首批”。 </div><div> 想到这里,我坚信这次任务突变,令我师由移防河南改为进驻广西,是军委总部对我们的高度信任,高炮63师将可能再一次作为首批参战部队被赋子新的使命,使用于新的战场。我们全师部队有理由为军委总部“首战用我” 而感到光荣和自豪!</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皮定均副司令深情送行</b></h1><div><br></div><div> 总参电报属绝密等级,仅限于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以上的几位师的领导同志传阅。我们几位同志阅后一致认为,我师任务的变动源自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全师指战员绝不能辜负上级的信任和期望,要加倍努力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首先抓好转移机动,而后抓好广西备战。</div><div> 按照电报的要求,师定于8月7日解除厦门和永安地区的防务,8月10日就要发出第一个军列。这样算起来,我们的准备时间仅有短短3天。3个昼夜,要完成全师部队的跨区大转移、大搬家,可谓时间紧、头绪多、任务重。好在部队在福建虽然待了10个年头,但“家当”并不多, 不像现在有大量的营具、电器等笨重物品,从师团机关到战斗连队基本都处于轻装状态。更有利的是,我师长期作为一线战备值班部队,战备水平较高,战备教育、战备训练、战备制度和战备演练均落实较好,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完整的战备秩序。例如,要求一个整团接令后5个小时内能够全员全装出动,全师接令后12个小时内全员全装出动,并且在经常性的拉动中得以落实。这些平时累积的过硬功夫,在紧急状态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iv><div> 福州军区和军区炮兵对我师离闽执行新任务非常重视,不但急速解决部队输送机动中的各种问题,而且从军区各部队抽调了520名老兵补充给我们,保证全师齐装满员离闽赴桂。部队临近出发时,福州军区皮定均副司令员在军区炮兵刘禄长司令员、佘积德政委陪同下,专程从福州来到厦门,代表福州军区党委机关和韩先楚司令员、刘培善政委为全师官兵送行。</div><div> 皮副司令员是安徽金寨县人,1929年年仅15岁就参加了红四方面军,是身经百战、享誉全军、颇有传奇色彩的杰出战将。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看了《水浒传》中潘金莲伙同西门庆毒害武大郎的故事,由此产生联想。为了夺取鬼子炮楼,他让人做通敌人伙伕的工作,将耗子药放入饭菜之中,结果把鬼子、汉奸全部放倒,不费一枪一弹,兵不血刃地全歼了敌人。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知道后,出于对外影响的考虑,叮嘱此事不宜外传,但对皮定均肯动脑筋、酷爱学习、学以致用的好习惯多次予以表扬。解放战争初期, 身为中原军区第1旅旅长的皮定均,在掩护军区主力突围后,声西击东,剑走偏锋,面对敌人的主要攻击方向实施逆袭突围,把完整建制的1个旅带到了华东解放区,因此有了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关于“铁骑旅,皮有功,少进中”(少将改中将)的著名批示。</div> <h3><b>陪同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刘禄长(右1)视察部队,左1为师长范振声,左2为福州军区炮兵司令部高炮处长王文轩</b></h3> <h3> 皮副司令员在军区分管作战事务,经常来我师检查战备工作。他要求部队很严,训起人来不讲情面,既严肃又严厉,即使是交待任务,也是狠劲十足。有一次,他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乘吉普车从福州直开厦门,突然抵达607团1连的炮阵地,检查连队战备落实情况。该连连长不认识他,又没见师团首长陪同,就没把他当回事,对其问话也爱理不理。直到随行人员亮出首长身份,连队才赶紧向上报告。我听说后,马上前往陪同,皮副司令见到我就说:“你们这个连长很牛啊!不怎么搭理我。”我解释说:“他不认识你,也不知道你要来,不然不会这样对待首长。“他笑了笑,大概因为“突然袭击”所看到的真实情况令他满意。所以既没有批评我们师团领导,也没有为难这个连长。可见,皮副司令员检查工作实而又严,但并非言而无理乱训人。</h3><div> 这次代表军区来送行,充分体现了皮副司令员对我师部队深情关爱的一面。他和军区炮兵首长在厦门华侨旅行社召集全师营以上干部开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平时很少表扬人,这次讲话却用很大篇幅肯定了高炮63师的光荣历史,以及在福建前线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并对我师前期的移防工作予以好评。提希望要求时,他区分不同场合讲了两样话: 对团以下干部侧重提出了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按时出发,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的要求; 对我们少数几个知情的师领导,则要求做好出国作战的思想准备,一旦入越参战,就要以“首战必胜”的战绩为福州军区争光!</div><div> 会后,皮副司令员和军区炮兵首长设宴为我们饯行,宴席虽然简朴,气氛却很热烈。首长们一桌一桌的敬酒,充满感情和希望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这种上下级之间真挚纯朴的关系,至今想起来依然让人十分留恋!</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神秘而活跃的军列</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8月8日,师参谋长张锡璞率先遣组出发。大部队临行前,我师留在福州军区的一些老同志, 包括高炮64师政委李钦夫(原63师政委)、高炮64师副师长卢康民(原608团团长)、高炮64师参谋长王凯(原607团团长)、福州军区炮司高炮处长王文轩(原627团团长)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我师调离福建表达了留恋和送别之情。王凯同志专门给我打来电话,在羡慕我们执行新任务之时,还希望能调回老部队,一起上战场。</div><div> 8月10日至13日,全师共17个军列按时从厦门角美和永安车站发车。福州军区炮兵高咏欣参谋长受军区和军区炮兵首长委托,带工作组具体帮助指导部队的装载输送,并送行至福州战区境内最后一个停靠站鹰潭火车站后,才依依不舍与我们握手告别。</div><div> 高炮部队对铁路输送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这次千里输送却带上了特殊而神秘的色彩。由于备战广西属高层机密,知真情者甚少,连师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和后勤部正副部长都全然不知,其它人员就更不知道军列的真实去向了,仍以为是出福建,走江西,经两湖,到河南。对内如此,对外就更加保密了。出发前,我们规定了严格的保密纪律,例如不得与地方领导和友邻部队搞告别活动; 不得向亲属及无关人员泄露部队行动情况; 私人通信不得涉及移防问题; 车辆号码在列车装载后一律彻底清除; 输送途中保持无线电静默等。在福建前线,小股敌特经常登陆骚扰,部队的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也相应强一 些,“敌特就在附近,保密就是保护自己,就是保证胜利”的道理一点就通、一讲就明。因此,保密规定在整个输送过程中得到了百分之百的落实,全师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失泄密事件, 军列停靠家门而不入,看到亲人而不见的事例屡见不鲜。正如有的同志事后说。这次保密工作真是保到家了。</div><div> 严格保密也带来另一个问题, 即广西备战的艰巨任务与多数人以为转移内地而放松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不好,部队一到广西势必因转弯过急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影响后续任务的完成。怎么解决这问题?628团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该团是师的第一梯队,到达江西境内时,为了让指战员及时了解形势,他们在停靠车站统一购买《江西日报》发至每节车厢,由车厢长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并打算在后面的各停靠站都坚持这一做法,把形势任务教育贯穿于铁路输送的全过程。因不能使用电台,该团就把书面报告交车站军代表转给我们。我和杜政委阅后,认为628团的经验有助于干部战士了解国内外的动态新闻,包括“北部湾事件”后的局势发展变化,绷紧时刻准备打仗这根弦,适应即将到来的大转弯和大考验。于是,我和杜政委联名写了封信,推广628团的经验做法。然后交由组织科干事陈世培,在鹰潭车站向后续梯队领导逐个传达。各单位随之召开党委、支部会议,学习师的指示和628团的经验,使神秘的军列又增添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鼓舞斗志的活跃气氛。</div><div> 8月14日至17日,全师行程2400余公里,顺利抵达广西边境地区。师部率607团和609团驻防宁明; 627 团和628团在凭祥至夏石铁路沿线展开。广州军区政治部和广州军区炮兵首长在宁明迎接我们,转达了广州军区党委首长对我师全体官兵的热烈欢迎!</div><div> 广州军区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我和杜河堤政委在解放战争时曾在四野工作,现在部队暂归广州军区领导指挥,我们都有一种回家的心情。时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欧致富原是48军142师的老师长,我和杜政委在改编高炮部队之前,同为142师的团级干部(杜河堤曾任142师426团政委)。欧司令员得知我们率高炮63师到了广西,就尽地主之谊,把我俩邀请到广西自治区首府南宁,一边吃饭,一边叙旧, 相聚甚欢。欧司令员还说,你们师在前方打仗,广西就是你们的大后方,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广西军区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们。 老首长一番话,暖在了我们心里。 此前,我们离开福州军区时的怀念和难舍之情,在广西前线很快得到了舒缓。</div> <h3><b>《作战日志》作者:范振声</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