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三个国家从东向西一字排开,并列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向东飞行,越过阿尔及利亚,就到了突尼斯的迦太基机场,全程两个半小时。<br></h3> <h3>突尼斯属地中海西岸国家,扼守着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要冲,与意大利的撒丁岛和西西里岛成三足鼎立之势,属兵家必争之地,三千年历史也是战火不断,罗马人、日耳曼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法国人都曾统治过这片土地。所有的入侵者只有阿拉伯人来了就不走了,而且最终成为主人。1956年,突尼斯从法国治下获得独立,1957年突尼斯共和国成立。1979年,阿拉伯联盟总部迁到突尼斯。<br></h3><div><br></div><div>突尼斯很小,只有16.4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摩洛哥的三分之一,更悲催的是,如此的弹丸之地居然超过三分之一是沙漠。好在人口也很少,全国不到1千2百万, 9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余为土著柏柏尔人。</div><div>突尼斯这个名字可是高效利用,国家和首都都叫突尼斯,首都所在的省也叫突尼斯,还有突尼斯湖,突尼斯湾,突尼斯海峡。</div><div><br></div><div>一、 迦太基</div><div>说起突尼斯,不得不说腓尼基人。</div><div>腓尼基人生活于3千多年前,他们建立了具有高度文明的城邦制奴隶古国,公元前12-10世纪达到鼎盛。他们擅于织染,精于商贸,更是航海高手,被称为海上民族。他们建立了庞大的船队,依仗高超的航海技术,称霸于地中海,现身于每一个港口码头,沿岸的每一个国家都吃过他们的苦头。他们甚至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闯进大西洋,北到格陵兰岛,南到好望角,都留下了他们活跃的身影。</div><div>而最重要的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英文26个字母中的22个,就是腓尼基人于公元前15世纪从当时的埃及象形文字中演变发明出来的,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批字母。正是有了这些字母,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加速了文明的进程,因此成为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可以说,腓尼基人不论在经济上、航海技术上、还是文化上,都曾经是世界的领先者,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div><div>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来到突尼斯湾,在此建起了迦太基城。从此,他们又被称作迦太基人。</div><div>后来罗马帝国逐渐兴起,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7年,罗马人终于打败了腓尼基人,并烧掉了坚守3年的迦太基城,大火整整烧了17天,灰烬就达1米厚。为解心头之恨,罗马人又在废墟上盖上沙石撒上盐,希望腓尼基人从此寸草不生,可见腓尼基人让罗马人是怎样的恨之入骨。罗马人不仅消灭了腓尼基人,还将腓尼基人的文字记载全部毁灭,这无疑是西方版的焚书坑儒。从此腓尼基人连同他们真实连续的历史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直到今天我们对他们依然所知甚少。不过现代DNA技术已经初步判定腓尼基人就是早先的黎巴嫩人。而在罗马人与迦太基人长达一百多年的争战中,那位令罗马人闻之胆寒的战将汉尼拔,最终成为与亚历山大、凯撒和拿破仑齐名的统军元帅,其指挥的几次著名战役也被写入世界军事经典。</div><div>公元前146年,迦太基成为罗马阿非利加(Africa)行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非洲Africa,曾经只是单指突尼斯。随后,罗马人在迦太基原址上修建了罗马城,如今2千年过去,这片罗马城也早已变成一片废墟。1979年,这片满目苍凉的土地被列为世界遗产。</div><div>来到突尼斯,迦太基城遗址似乎是必游景点,但实际上它却是一块巨大的鸡肋,大到突尼斯的轻轨需要在这片土地上设置6个站。<br></div><div>站在迦太基遗址前,目力所及,一片残垣断柱。如果这背后沉重而深厚的历史不能打动你,那么所谓的看景不如听景,此地极是也。</div><div>这是迦太基的复原图和遗址局部。</div> <h3>回到突尼斯市区。</h3><h3>以首任总统名字命名的中心大道——布尔吉巴大街</h3> <h3>大街东头是共和国广场,矗立着布尔吉巴总统的骑马铜像<br></h3> <h3>继续往东横跨着一条高架路,路下的每一个基座都画满了画,但是没有广告。<br></h3> <h3>大街西头是独立广场,竖立着突尼斯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卡尔敦的铜像<br></h3> <h3>再往西,是突尼斯老城,1979年被列为世界遗产。<br></h3><div><br></div> <h3><br></h3><div>二、凯鲁万</div><div><br></div><div>凯鲁万位于突尼斯市正南方约155公里处。</div><div><br></div><div>凯鲁万建于670年,曾经是北非的政治商业宗教和文化重镇,它是一座古城,也曾是一座都城,还是一座圣城,它是伊斯兰世界除三大圣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之外的第一座。西部伊斯兰人认为,到凯鲁万朝觐7次就相当于去了麦加,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摩洛哥菲斯的卡拉维因清真寺大学就是以凯鲁万这一名字命名的(音译不同)。1988年,凯鲁万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 </div> <h3>公交车站</h3> <h3>旅游信息中心</h3> <h3>凯鲁万最著名的当属奥克巴清真寺,它是突尼斯保存下来的最珍贵的古代建筑,也是北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被称为“大清真寺”,它是以当初占领此地的阿拉伯远征军统帅奥克巴的名字命名的,凯鲁万也正是因它而成为圣城。奥克巴是凯鲁万的首任总督,文武兼备,他意识到要治理北非这片土地,除了行政统治,还需要宗教的教化,因此,创城之初他就同时修建了总督府和清真寺。</h3><div><br></div><div>奥克巴清真寺</div> <h3>可容纳3千教徒的祈祷大厅,非穆斯林不能入内。<br></h3><div><br></div> <h3>仔细看看这座地位超凡闻名遐迩的大清真寺的柱子吧,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花纹颜色也各式各样。据说这些柱子都是来自迦太基的罗马城废墟。</h3> <h3>角落里还有两节拼凑的</h3> <h3>面对这些柱子该如何解读?是粗制滥造急就章,还是内容重于形式的典范?<br></h3><div><br></div><div>凯鲁万另一个古老遗迹是阿格拉比蓄水池,由阿拉伯的哈里发王朝建于862年,为的是把几十公里之外的泉水引进城内,以解决城市用水短缺的难题。同时修建的蓄水池有15个,如今只保留了2个供人们参观。被称做阿格拉比的蓄水池是当时最大的一个,由一大一小两个水池组成,大水池48边形,直径128米,深5米,可容水6.28万立方米;小水池为17边形,直径34米,深4.8米。引来的泉水先进入小水池沉淀,然后进入大水池以供使用,两池之间有个拱门形的孔洞相连。当年水池上方用牛皮覆盖以挡灰尘。</div> <h3>三、托泽尔<br></h3><div>距凯鲁万西南方向约300公里处的托泽尔,是托泽尔省的省府,也是突尼斯撒哈拉大沙漠的门户。撒哈拉是阿拉伯语“荒漠”的音译。撒哈拉大沙漠可谓大矣,西起大西洋,东至红海,横跨北非5600公里,而南北宽度也达1600公里,覆盖整个非洲大陆几乎三分之一,面积达906万平方公里,颠倒后两位数就是一个中国了。</div><div><br></div><div>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环境恶劣,最不适宜人类和生物生存。而比山东大不了多少的突尼斯被撒哈拉吞噬的地方就达35%—40%,只剩下10万平方公里左右。所以突尼斯地产稀少,除了沙子,拿得出手的只有两样——油橄榄和椰枣。突尼斯的油橄榄产量居世界第四,质量也很好,堪比意大利。至于椰枣,别看长得高高大大,它却是草本植物,树干中不是年轮而是管子,当然这并不妨碍它可以制作各种家具。椰枣树雌雄异株,主要靠人工授粉,奇特的是:如果把雌树根部长出来的新苗移栽别处,将来的果实口味便与母本一样;如果用枣核种植,则口味完全不同。据说突尼斯的椰枣竟有300种口味之多。椰枣全身都是宝,树干做家具,内中管子里的琼浆可引出酿酒,树叶可编织,椰枣自不用说,据说7颗便可保持一天的体力——当然,阿拉伯世界好像特别钟情于7。</div><div><br></div><div>来到托泽尔,我们包了辆越野,开始了撒哈拉大沙漠的体验之旅,不过这里不是三毛写过的摩洛哥那片撒哈拉。</div><div><br></div><div>这是我们的司机,他说自己39岁,可一张久经沙漠吹打的脸刻着深深的皱纹,看起来再加10岁也不算啥。司机长得有点着急,但却很活泼,一路听着歌,时不时手舞足蹈,还不忘给我们做些简单介绍。</div> <h3>穿过沙漠之门就驶入了沙漠公路</h3> <h3>公路边建有防沙带,采用的技术和我国一样——埋植草秸。<br></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沙漠公路只有2车道,带有弯曲箭头的地方可以借道超车。如果箭头与前进方向相同就是可以超车,箭头方向相反就是对方可以超车——简单醒目的好办法。在上坡的弯道处,地面上埋设了很多小灯,在强烈的阳光下熠熠闪光,应该是起警示作用的吧。不能不说突尼斯人够聪明。</font></h3> <h3>撒哈拉大沙漠除了大面积的黄沙还有各种地貌,山丘,盐沼和盐湖。<br></h3> <h3>这一片山丘的两道岩石就像两条眉毛</h3> <h3>沙漠绿洲——歇比克绿洲</h3> <h3>就是这么一条2米高的水流,居然滋养了这么一大片椰枣树。</h3><div><br></div> <h3>用椰枣叶编制的老人</h3> <h3>终于亲眼见到了沙漠玫瑰,这里摊贩架子上的沙漠玫瑰堆得像小山。普普通通的沙石,历经了千万年的风雨切割和温差剧变,终于在这荒漠一隅顽强绽放,一旦盛开,千姿百态,永不凋谢。</h3> <h3>靠近阿尔及利亚边境还有一处米德绿洲,一大片椰枣树同样长得葱葱郁郁,不过这里更吸眼球的是托泽尔大裂谷,长4、5百米,深有十几米。<br></h3> <h3>在这里司机告诉我们,阿尔及利亚人可以娶4个老婆(据说伊斯兰世界都这样),但突尼斯人只能娶一个。我们开玩笑问他有几个,他说他一个都没有。为什么?不喜欢。他说他喜欢唱歌跳舞,不出车的时候就去跳迪斯科,还问我们跳不跳?什么眼神啊,也不看看我们什么年龄?也或许他们的舞厅常见老头老太?<br></h3><div><br></div><div>路上他还说,他公司里能说英语的很少,他因为英语好,所以一有游客公司就派他。他带得多说得多,英语就越来越好。我们说那有朋友过来就还找你,他说那不行,他不能自己接活,必须通过公司。职业操守不错,我们给他竖一个大拇指。</div><div><br></div><div>他还告诉我们,突尼斯人没有护照,但列举了北非几个国家(估计是马格里布联盟成员),在这之间可以随便进出,除此之外哪都不能去。这么一比,我们不是太幸运了吗?</div><div><br></div><div>开进沙漠腹地就没有人工修建的路了,有的地方有车辙轧出来的路,有的地方连这样的路也没有,全凭司机靠经验来判断方向。</div> <h3>路上几次碰到野骆驼群。突尼斯的骆驼是单峰,喝足了可以三个星期不喝水,一旦有充足的水源,可以一口气喝上30升。</h3><div><br></div> <h3>这几个小家伙瞪着好奇的眼神看着我<br></h3> <h3>前边是星球大战的外景地。</h3> <h3>真不知美国佬怎么找到这里,看着一个个沙丘,倒真像是外太空。<br></h3><div><br></div> <h3>当初建的场景已经破旧不堪了<br></h3> <h3>四、苏塞<br></h3><div><br></div><div>看过撒哈拉就往回走吧。</div><div>苏塞位于托泽尔东北方向约360公里,是苏塞省省府,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也是个港口城市。</div><div><br></div><div>苏塞由腓尼基人所建,已有3千多年历史,曾是腓尼基人的著名城市,7世纪毁于战火,后又重建。8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br></div><div><br></div> <h3>变身为餐厅的海盗船</h3> <h3>苏塞的东面隔海300公里处就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地处险要,历史上战火频烧,所以这里就连清真寺也被修成堡垒式的。<br></h3><div><br></div> <h3>这给今天的游客带来了很大便利,只需在堡垒式清真寺登高一望,想去的地方就一目了然。</h3> <h3>街景</h3> <h3>政府机构</h3> <h3>苏塞博物馆。馆内主要陈列的是出土的罗马马赛克制品和艺术品。当年的马赛克只有玉米粒大小,拼成一张图何其不易。距今最久的已有3500年历史。</h3><div><br></div> <h3>一幅马赛克画和用马赛克装潢的浴池</h3> <h3>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太极图,它是何时又是怎样跑到这里来的?还把眼睛跑没了。</h3> <h3>总感觉阿拉伯文字像天书,根本分不成个,通过这两个单词,似乎画起来也不是那么难了,不过别忘了阿拉伯字是从右往左画的。</h3> <h3>杰姆斗兽场,建于公元3世纪,三层36米高,可容纳3.5万人观看,是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斗兽场,奥斯卡影片《角斗士》就是在这里取景。如今它除了供人参观,夏天还可以用来开音乐会。</h3> <h3>场地围墙3米高,中间带孔的铁盖子便于给关在下面的人和兽通气。<br></h3><div><br></div> <h3>斗兽的人有3种情况:1、奴隶,结局必死无疑;2、死刑犯,可以自己选择,或者接受死刑或者斗兽,赢了可以获释,结局九死一生;3、经过训练的斗兽士,他们自信满满,被尊为英雄,但结局难料。为了增加刺激性,斗兽前饿兽三天,临上场还要让它闻血。野蛮吗?残忍吗?这就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明进程从来就伴随着野蛮和残忍,直到今天,野性也许已慢慢退去,但残忍不过披了件文明的外衣。人有成熟期,人类有吗?如果有,五千年够不够?不够,需要多久?<br></h3><div><br></div><div>1979年,杰姆斗兽场被列入世界遗产。</div> <h3>五、哈马马特</h3><div><br></div><div>哈马马特位于苏塞正北约100公里处,它也是腓尼基人所建的一座古城,如今成为著名的海滨小城,现代化的旅游度假区。</div> <h3>老城区每家门口的墙上都画着鱼,意思是企盼富裕,希望家中总是有鱼,这不是和我们的年年有鱼(余)如出一辙吗?<br></h3> <h3>湛蓝的地中海</h3> <h3>六、蓝白小镇</h3><div><br></div><div>从哈马马特向西北开行65公里,就又回到了突尼斯。</div><div><br></div><div>越过迦太基遗址再往前,就是世界闻名的蓝白小镇——西迪·布塞义德(sidi bousaid)。</div><div><br></div><div>自从1881年法国占领了突尼斯,突尼斯的建筑就有了法兰西色彩,蓝白小镇就是法国殖民地的典型代表,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建在海边山上的小镇很美。</div><div><br></div> <h3>声名远播的草席咖啡馆,成为蓝白小镇的标志性建筑,也常常作为突尼斯旅游书刊的封面。之所以咖啡馆冠名草席,是因为长条座椅上铺着草席。</h3> <h3>这里还有一家超级好吃的甜甜圈,就连我这个在外面几乎从不碰油炸食品的人,也是一个不过瘾,再来一个!</h3> <h3>七、萨拉姆(salam)</h3><div><br></div><div>萨拉姆不是个地名,而是一句祝福,意思是和平、平安、吉祥。每当我们对突尼斯人说一声谢谢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用英语说不客气,总是回一句萨拉姆。</div><div><br></div><div>相比于摩洛哥,突尼斯人开放得多,也热情得多。在景区,我们会频繁地碰到主动和我们打招呼的人,要求被拍或是合影也是屡见不鲜。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还有那猝不及防的女孩之吻,真是让人每当回忆起来都备感温暖。</div> <h3>有时,我们也会请求给他们拍照,而他们永远都是欣然接受。<br></h3><div>两个小男孩的父亲高兴地“出让”了自己的孩子,微笑着站在一旁。</div> <h3>这是正在执勤的警察</h3> <h3>既然知道他们不反对,我们也会远远地把相机对准他们。<br></h3> <h3>只要他们发现了,就会立刻满面带笑地配合。</h3> <h3>他们并不富裕,没有光鲜的衣着,也没有华丽的建筑,即便首都看起来也只相当于我们的二、三线城市。我随身带的普普通通的不锈钢保温杯也在不同的地方几次受到夸赞,有一次他们以为里面装着咖啡,一听说是水,竟惊讶得张大嘴巴——这么漂亮的保温杯就只是用来装水?在蓝白小镇还碰到一个年轻的姑娘,给我们指引草席咖啡店位置时顺带说里面一杯咖啡要6个第纳尔(16元人民币),太贵了!接着还补充了一句:哦,对我来说太贵了。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猜测他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他们的热情和善意却是挂在脸上,洋溢在眼睛里,让你一下子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br></h3><div><br></div><div>用时8天的突尼斯之旅结束了,可那一部厚重的历史,那一个微笑一声祝福,却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div><div><br></div><div>别了,突尼斯,曾经的迦太基,永远的萨拉姆! </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