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后沟】古村一日游

PYhh

<h3>  早餐后,指定地点出发,乘车赴中国农耕文化的瑰宝、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示范保护基地--【后沟】古村:游览关帝庙、观音堂、龙王庙、古戏台、完整的排水系统、张家祠堂、龙门神泉、传统作坊(酒、醋的酿造)、农家屋窑中窑等。结束后返回到温馨的家。</h3> <h3>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h3> <h3>  后沟有村谚云:"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h3> <h3>  老子说,小国寡民是最幸福的生活,后沟的人们生活也是平和的。大多数人家白天的家门是不上锁的,人可以随便进入屋内参观。这里的屋舍大多是依山而凿的窑洞,冬暖夏凉。</h3> <h3><br></h3><h3> 窑洞、神庙、排水是古村三大特色和看点。最让老醯儿震撼的是其完整的神庙系统。一个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山村竟然有13座庙,供奉了18位各路神仙。儒道释文化和民间信仰在这里高度融合。<br></h3> <h3>观音堂是这些庙宇中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相对于名山大庙来讲这座乡村小庙确实不起眼,但对于只有75户人家,250多口人的小山村来说,观音堂却是宏伟神圣的。庙中大明天启六年(1626)重修碑记中:“有古刹观音堂一座……年代替远,不知深浅”的记载,在向世人昭示着它傲人的历史,起码在在明代就已经是“古刹一座”了。古树、建筑、神仙是观音堂的三大看点。</h3> <h3>俗话说:“千年的松,万年的柏,返老还童看老槐”。观音堂有古树三棵,山门前槐树已经有800多年的树龄,依然守护在山门口,好似观音堂的护卫者,又似恭候着香客的佛门弟子。庙内东侧古柏已有1200年的历史,也许因为有神的护佑现在依然虬枝纵横、绿叶茂盛。西侧的侧柏也在那里挺立了400余年,它是三棵古树中的年轻人,昂首向上更多地当担起守护神庙的重任</h3> <h3>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上“海岛洞天”的匾额。说来奇怪,观音堂一听就是一座佛教寺院,“海岛洞天”四个字却又是道教的思想。中国民间信仰体系庞杂,儒道释三家已经在民间信仰中融为一体了。</h3> <h3>观音堂是一所坐南朝北的四合院,正殿面阔五间,正中三间,上下厢房。里面正中看到的是一座千佛塔,在佛教中有“塔就是寺,寺就是塔”的说法。观音堂的斗拱木雕为檐板真金贴绘龙纹和钩金龙纹。斗拱木雕上雕的是龙头、凤头。龙凤在古时是为皇家所专用的,出现在一座民间小庙中这也很奇怪的。</h3> <h3>儒释道及民间信仰的各路神仙齐聚观音堂内。正殿面阔五间,中间是观音殿面阔三间,匾额为“慈航普渡”,供奉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右侧配殿是财神殿,匾额为“道即财源”,这座财神殿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左侧配殿是娘娘殿,匾额为“德荫子嗣”,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韦陀殿,供奉的是韦陀菩萨,韦陀菩萨是佛教护法天神。韦陀殿对面的是大王祠,祠中供奉的是赵襄子。这里的神仙有佛教的观音,有道教的财神和送子娘娘,还有佛教的韦陀菩萨,还有山西历史人物赵襄子,所有的这些都告诉我们,民间信仰的泛神论和世俗性。那就是我需要什么神仙保佑我,我就供奉什么神,也不需要区分这些神仙是哪路神仙,这也是民间信仰体系的庞杂,这种现象在很多大的寺庙和道观中并不多见。</h3> <h3>  天地龛 顾名思义,天地龛是用来供奉天地神的地方。 对世代生活在黄土地上普通百姓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后沟村的村民对天地神的信任是一以贯之的。</h3> <h3>  古戏台古称乐楼、乐亭,是酬神娱人的场所。这是一座前棚后殿的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其前后衔接自然和谐,造型稳重大气,吊柱暗悬,斗栏明纹,檐角平缓,耳墙朴实,砖、石、木三雕俱精,卷棚顶弧线极美。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古戏台始建年份不祥,但从其遗存的部分构件工艺看,当不晚于清乾隆朝,清咸丰七年(1857)重修,文革初期"大破四旧"中曾遭部分损坏,2005年5月重修。<br></h3> <h3>耧、犁、砘、耙的原始耕作工具和油坊、醋坊、磨坊、酒坊等生产作坊,展现了古村当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存、生产、生活景象。</h3> <h3>  2002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民俗学家、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先生,民间文化学才向云驹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先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潘鲁生先生,民居摄影家李玉祥先生,民俗摄影师樊宇先生、谭博先生一行来到后沟村,进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地采样考察。他们一致认为,榆次后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浇,这是浓缩保留了千百年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民俗民风,保留了中国,特别是北方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在后沟古村,古朴的农耕文化、纯正的自然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2003年元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h3> <h3>古村排水系统从高处起,经地下暗道,勾连各家各户和拐角,最后排入村外河中。古村之所以保存地如此完好,与这个张家氏族修建的古排水系统有很大关系</h3> <h3>服务标准:</h3><div><br></div><div>1、交通:全程空调旅游大巴车(保证一人一座)</div><div><br></div><div>2、餐:中餐自理</div><div><br></div><div>3、门票:含首道大门票</div><div><br></div><div>4、导服:全程优秀导游陪同服务</div><div><br></div><div>5、保险:旅行社责任险</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