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文:巴山情歌</h3> <h3> </h3><h3><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 </font></b><b><font color="#010101">很早以前,我对贵州几乎是陌生的,所有的印象仅仅维持在对“夜郎自大”的鄙视和“黔驴技穷”的嘲讽中,当然,世界著名的大瀑布黄果树、国酒茅台和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也常常让我对贵州肃然起敬。后来,对贵州的了解逐渐多了起来,那里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古老而又绚烂的少数民族、流传千古的历史,都令人向往。去年,贵州“黔东南”与车城“十堰”同时登上盈科旅游与央视联合打造的“魅力中国城”的巅峰,2018年央视春晚的分会场也放在黔东南的“肇兴”,令世界注目,美媒称贵州是中国最有前途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黔东南被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为全球“返扑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是的,那美不胜收的少数民族风情,还有那“高山流水”般的热情好客......让我对多彩贵州充满了期待。——题记</font></b></h3> <h1> 和一个美丽的地方相遇或许是缘分。2018年“五.一”刚过,盈科旅游就不失时机地选择从十堰直开火车专列游黔东南,原计划700人的名额很快爆满。我与竹溪的几位朋友有幸加入了火车专列游贵州的大队伍。五月二日晚,十堰火车站广场人声鼎沸,洋溢着热烈的气氛,700多人分成18个团,在导游的带领下,整装待发。</h1> <h1> 哐当哐当,火车从十堰出发,穿武当,过襄阳,跨宜昌,越湘西。走走停停,一路风景如画,次日下午六时许,终于抵达了云贵高原东部的凯里市。</h1><h3><br></h3> <h1>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的说法总让人将贵州视为光岭秃山、穷乡僻壤的一个省份。而今,“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早已成为过往,只有那大自然赐予的“天无三日晴”终究无法改变,迎接我们的就是一个细雨雾蒙的天气。这似乎给贵州罩上了一层神秘,让我更加急切地想走近贵州、认识贵州、了解贵州。</h1> <h3><b>第一站:清水江明珠——下司古镇</b></h3> <h1> 到达黔东南的次日一早,我们首先来到了凯里市西南的下司古镇,这里曾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世界优秀、亚洲最好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这里。</h1> <h1> 站在连接古镇两岸的大桥上,注视那流淌着千年历史的沧桑的清水江从桥下缓缓流过,竹筏穿梭而行在江面上,依然是细雨蒙蒙,远处青山隐隐,让人浮想翩翩。</h1> <h1> 河对岸就是下司古镇,只见一排排苗家的吊脚楼竖立在江边,古老的雕梁、布满青苔的石巷、青瓦木楼的老屋、斑斑点点的石板,携带着古镇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h1> <h1> 从前的下司古镇是一个商埠码头,有很多生意人来往。所以以前被叫做“小上海”,这里乍看是一个苗侗的风情寨子,其实里面不尽相同。既有苗家的吊脚楼,也有侗家的鼓楼,还穿插着江南的徽派建筑,流连于这样的古镇里仿佛置身于一个多元的空间,让人不禁沉迷。</h1> <h1> 下司古镇有名的去处有芦笙广场、禹王宫、古戏台、土地庙、1808文艺街等,我们受制于时间限制,仅仅一个芦笙广场和古戏台就用去了大半的时间,全国各地涌来的“苗女”纷纷在古戏台前、鼓楼下盛装拍照,场面宏大,让人目不暇接。</h1> <h3> 看尽世间繁华似锦,当我们的目光继续回到古镇上苗族建筑风格的吊脚楼,以银器为装点的别具一格的彩色服饰,塔楼、古戏台的雕梁画栋以及当地风情民俗表演等等,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繁荣的商埠时代,依稀再现当年无数在茶马古道的他乡异客穿梭在这个与世无争的小镇上。</h3> <h3><b>第二站:西江千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b></h3> <h1> 游完下司古镇,我们乘车翻山越岭,慕名来到西江千户苗寨,在这里虽只停留了半天的时间,但独具特色的苗寨建筑群、婀娜多姿的苗族风情、纯净秀美的山水,高山流水般的长桌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难以释怀。</h1> <h1> 西江千户苗寨——中国最壮观的村落之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余秋雨赞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说:“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h1> <h1> 说到西江苗寨的历史,就得追溯到汉朝,那时称为“鸡江”,清朝雍正建置后称“鸡讲”,后在民国时期当地的绅士觉得鸡讲这个名称不够雅观,因而改称“西江”。</h1> <h1> 走进西江,迎接我们的首先是一群穿着民族盛装、头戴银角的苗家妇女,她们载歌载舞,几位苗家男人吹着芦笙为她们伴奏着,很多游客除了与她们拍照合影外,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她们当中,手牵着手,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铜鼓舞。</h1><h3><br></h3> <h1> 跨进西江千户苗寨的寨门,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白水河两岸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也许是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山边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吊脚楼从山上一直蔓延到山脚,铺天盖地,徐徐展开。就如同一颗黑色的宝石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拥着藏不住的美。</h1> <h1> 登高苗寨览风情,千户依坡满目星。如果乘坐电瓶车或步行上到西岸山间的观景台上,俯瞰西江,入眼的便是层层叠叠的青瓦屋顶,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蜿蜒盘旋,层峦叠嶂,蔚为壮观。房前屋后有翠竹和其他绿色植物点缀。一转身就有一道的风景,恰如大师笔下的水墨丹青,那千余户具有苗家特色的吊脚楼,无不在诉说着苗族人民几千年的厚重历史。也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这一古老建筑的古韵之美。</h1> <h1> 苗族的吊脚楼很有特色,都是三层结构,最下层用来关牲口或当堆放物品,上层通风、防潮,用作客厅和居室。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这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h1><h3><br></h3> <h1> 初遇苗寨的好印象,当然不仅只是吊脚楼哦,还有美丽的苗族姑娘!无论在山上的观景台,还是在清澈的白水河边,到处都散落着穿着华丽、长相甜美的苗族姑娘,她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苗女,答案不得而知,当地的苗女又怎会站在那里任由摄影师摆拍呢!</h1> <h1> 其实西江也是出美女的,这里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西江是由四个行政村寨组成的,而四个寨中是互不通婚的,寨上规定女儿必须外嫁,媳妇必须是其它地方接过来的,否则,男女都会受到家庭的惩罚,他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优生优育的这个道理了,从这个角度看,苗族也是一个聪明并美丽的民族少数,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千户苗寨已体现的淋漓尽致。</h1><h3><br></h3> <h1> 当然,传统的苗族服饰和配饰都给姑娘们增色不少。银饰就是苗族女子不可缺少的饰物,苗族银饰工艺精巧,造型古朴,纹理细密。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服饰、银饰、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如果你在西江见到一身黑色装饰的姑娘,那一定就是正宗的苗女。</h1> <h1> 说到苗族另一种特色的建筑,那就是风雨桥了。西江苗寨的风雨桥,它区别于侗族风雨桥一贯的宝葫芦顶,更彰显苗族建筑的特色。两边都架有长椅,这样的建筑形式不但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还可以坐在上面休闲纳凉。当你坐在这里,一边陶醉于山水田园中,一边享受着民族历史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可想,这也是一种心灵休憩,在世外桃源中过慢生活的一种方式。</h1><h3><br></h3> <h1> 随意游走在千户苗寨就如同游走在水墨丹青的画卷里,与山水呢喃,邀斜风细雨缠绵,芦笙悠扬,山歌嘹亮,美丽裙摆舞出苗家儿女的豪迈,渴了品一碗醇香米酒,饿了尝一口香甜糍粑,灵魂似在纯粹里荡涤,胸怀也变得古朴宽广。</h1><h3><br></h3> <h1> 这个“美丽回答一切”的雕像,仿佛就在告诉你,置身在一个以“美丽”为主题的村落,那是多么的美好!</h1><h3><br></h3> <h1> 在千户苗寨,最有意思的经历,莫过于和游客共品长桌宴。苗家的“长桌宴”风俗历史悠久,起源是苗家接亲嫁女、外寨来访贵客的联谊,后来逐渐发展为苗家过年的一种喜庆方式。</h1> <h1> 旁晚时分,我们去到一家苗宅,那里早已是芦笙奏起,几位苗家姑娘端着甜米酒在门口迎候这客人。几口拦路酒下肚,心间的情愫转眼间激发开了,我们由身着盛装的村民紧紧簇拥着,笙筒浑厚之音久久回响,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即使怀揣喧嚣与纠结,也会在这份浓情氛围中悄然释怀。</h1><h3><br></h3> <h1> 她们一边倒酒一边歌唱:“欢迎你到苗寨来,醇香米酒迎接你,你喜欢来一杯,不喜欢喝两杯,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三杯……”还有那高山流水般的敬酒方式,让我们美美地享受着苗家地道的长桌宴又醉在长桌宴,游人、歌声、芦笙、美食、酸汤味,在扑朔迷离的灯影间,构成了西江的绝美景致。</h1><h3><br></h3> <h1> 在我看来西江千户苗寨依然是一座宁静朴素的古村落,是一个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是一幅美丽古朴的水墨画。那份神秘、古朴、厚重、自然和宁静,令人不愿离去,我不知道这里和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谁更漂亮,但是我知道,这里也一定是一方理想中的家园。</h1><h3><br></h3> <h1> 离开西江千户苗寨我带走了对它的几许感慨、一份牵挂,却带不走一丝云彩......</h1><h3><br></h3> <h3><b>第三站:凯里民族文化宫,古老的记忆!</b></h3> <h1> 黔东南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有“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而这些在凯里民族文化宫都可以一一领略。</h1> <h1> 雨后初晴的凯里,风轻云淡,一大早,我们穿过山城凯里市区,来到湖水相伴,侗寨相拥的凯里民族文化宫。</h1> <h1> 凯里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 ,凯里民族文化宫是介绍凯里少数民族人文文化、民族风情的展览馆。馆内展出了大量民间失传数百年的家具、器皿、农具、银饰等浓缩少数民族精华的物件,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饰物积淀了千百年的历史,记载着秦汉古韵,唐宋风骚,明清习俗,特别是苗侗民族服饰彰显着浪漫的古典诗意与浓厚的乡土气息。</h1> <h1> 凯里民族文化宫门前碧水微澜,湖光山色,垂柳婆娑,鼓楼高耸在山间,构成了一幅“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的美丽景致。</h1><h3><br></h3> <h3><b>第四站:肇兴千年侗寨,温柔了时光岁月!</b></h3> <h1> 寻找一处静匿之地,放慢生活节奏,品味悠闲的时光,屏蔽杂乱的噪音,抹去蔽眼的乌云,找寻那最初的梦想。建议你去肇兴侗寨,这里有千年的历史,有古老的侗寨,有人们向往的原始天然美。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人类诗意的栖息地!之美誉,一个被称为与丽江相媲美的侗族村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h1> <h1> 从凯里乘车两小时就到了黔东南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2018年央视春晚的分会场。几座象征侗寨的高大鼓楼像宝塔一样,飞阁重檐,气势雄伟,直冲云霄。大年30,肇兴侗寨分会场的演出,艺术化地将民族特色与时代新风融为一体,呈现出各族人民迈进新时代的自豪感和获得感。</h1><h3><br></h3> <h1> 从春晚分会场乘坐电瓶车几分钟就到了侗寨中心区域,肇兴侗寨不大,在山谷里,但寨内拥有国内最多最密集的鼓楼、风雨桥建筑群,肇兴侗寨是唯一一个鼓楼和风雨桥人气同时兴旺的侗寨。</h1> <h1> 走进寨门,扑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干栏式吊脚楼。侗寨中央或寨边拔地而起、巍峨壮观的建筑,就是侗寨建筑的独特标志鼓楼,大多侗寨的鼓楼与戏台、芦笙坪三者一体,是村民集会、娱乐、议事的重要场所。</h1><h3><br></h3> <h1> 在侗寨建筑中,侗族民居吊脚楼很有特色,它既保留古越人“干栏”式建筑风格,又吸引中原建筑的特点。在严格对称的原则下,各个建筑物之间有机相联,形成多样变化、均衡统一的整体,整个村寨的民居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紧密相连,豪华大气,天人合一的壮丽画卷。</h1> <h1> 我们到达肇兴侗寨时,刚刚下过了雨,空气湿润而清馨,熙熙攘攘的游客在寨子里惬意地散步、驻足、拍照。林林总总的店铺、旅馆分布在青石铺就的道路两旁。一些上了年纪的绣娘还拿出自己的纯手工侗绣出售,引来了许多游客的目光。</h1> <h1> 路旁的特色小吃也非常受游人的青睐,这位来自十堰的美女,穿着苗族服饰,品尝着侗族小吃,不仅吸引了游人的注目,也聚焦了摄影人士的目光。</h1> <h1> 一条小河在寨中缓缓流淌,每隔一小段就筑有小水坝,流水经此跳跃翻腾,平添出不少生气。小河之上前前后后横卧着五座风格统一、大小不同的风雨桥,一式长廊阁宇、飞檐亭盖。桥廊里设有长凳,供人歇息、凭眺。花桥不仅便利行走,还是侗家人欢唱歌舞、吹笙弹琴、娱宾迎客的地方。</h1> <h1> 清澈的河水带着春天的气息,静静地流过古寨,两岸的木楼也静静地立着,穿过原住民的小巷,孩子在愉快玩耍,老人们也闲闲地坐着,安适地享受着微风的柔情。不时能看见楼上木栏上挂着淀染的土布,还可以听到街头用木锤锤打土布的声音,让人回味着已经逝去了久远的乡村遗音。不远处,就有侗家女正蹲在河边,低着头洗着长长的发丝,顿时使眼前的景色都生动了起来。</h1> <h1> 顺着河边,从去时未走过的小路返回,水车吱吱,不时回头看一看肇兴,古寨的楼就在绿树中时隐时现,尤其是那尖尖的五座鼓楼,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再向左右看去,是一层层的梯田,梯田都灌上了水,白亮亮的,如一块块镜子镶嵌在一起。就如一幅画一样。<br> </h1> <h1> 旅游改变了肇兴,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变得美丽富饶。但不变的是,肇兴人的生活依然是那么惬意、舒适和慢节奏。游走在肇兴就像在翠绿山峦中起舞,在潺潺溪流边歌唱,在古老村落里寻幽,在风雨桥上听雨……</h1> <h1> 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块神秘古朴、风情婀娜的地方,总有风物不经意地打动人的心扉。黔东南的美,美在迷人的民族风情;黔东南的美,美在精巧的民族工艺;黔东南的美,美在民族文化这座“天然博物馆”。感受黔东南,犹如翻开一部活的民族文化大辞典,异彩流光,魅力无穷,让人迷恋,令人陶醉……。</h1><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