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双膝一弯,跪出了孝的觉醒!行孝,你尽心了吗?

风儿

<h1></h1><h1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不学礼,无以立。</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 ---前言</font></b></div></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孩子本性不坏,</b><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得用传统文化去教育引导</b></h1> <h3>  打开历史的扉页,孝敬父母的传统故事枚不胜举:亲尝汤药、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卧冰求鲤......</h3><div>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div><div>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div><div> 然而,就有这么一位学生名叫王立志,来自安徽阜阳临泉。王立志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尚好的家庭,他母亲做生意多年,父亲是受人敬重的老师。可就在今年五一假期过后,正在上初一的王立志,突然告诉父母:“我不再要去上学了,我要出去打工。”无论父母怎么劝说,老师怎么进家劝学,他就是不回学校,而且以死抗争。</div><div> “孩子的成长遇见了叛逆期,产生了厌学情绪,和几个辍学的孩子玩在了一起,我们做父母的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我们面对孩子的无知和迷茫不能置之不顾,要不然他的后半生就完了,我们做父母的必须负责。”在这个关键时期,面对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王立志的母亲勇敢地站了出来。</div><div> 王立志的父母实在没有办法,后来通过县电视台的一位熟人介绍,便带着他来到了河南省中原孔子书院新蔡分院,让孩子开始学习国学经典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div><div> “孩子的本性善良,人品好,除了厌学,没有其他坏毛病。出现这种状况,在于他爸脾气好,我的心肠软,过度溺爱孩子造成的。我们只想给他最好的生活,期望他有幸福的人生,殊不知我们用做生意的观念和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使孩子在幸福的人生道路上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就这样,王立志在中原孔子学院新蔡分院学习国学,他的父母住在新蔡县城宾馆远观着陪护,开始反思自己。</div> <h3>  “几天的陪儿觉醒,几天国学进校随行,几天的养儿反思,我幡然醒悟,儿子叛逆,问题表现在儿子身上,根源植深在父母的灵魂......从小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告诉他好坏分别,没有讲给他好坏分别,没有讲给他人间大道,只在小事上让他随性认知,以致于他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而不知感恩,学习养性而不知专心奋进,顶撞父母违反纪律而不知悔过,交结混混儿辍学打工还强词夺理,待人接物不知礼仪反而认为理所当然。种种行为,反映他不知道好人坏人的区别在德性,不知道遵循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节俭、礼貌、勤奋是美德,遵守美德是做人的基本......为了欢度春节,正月初一过大年,100元买来一把枪一会玩毁又买一把,栾川旅游,躺倒在地要水枪,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我们到底怎么了?”在新蔡一家宾馆陪护儿子学习的几天时间内,王立志的父亲不断反思着自己,一连写出了9篇反思自己的文章。</h3> <h3>  与此同时,王立志做生意的母亲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想吃啥我就给他做啥,喜欢啥就给他买啥,一切顺着他的要求来办事。上学给他找学校最好的班级,让他没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没有给他讲过道理,没有要求过他去怎么做的才算最好,导致他天不怕地不怕,无知无畏。时至今日,我感觉我作为一位母亲,非常自疚、非常失败。”</h3><div> 5月13日,来新蔡学习8天,王立志有了行为思维上的变化。“5月13,一个我要深深记住的日子,今天我与儿子有了第一次拥抱......第一次亲子拥抱,我的心一片空白,多日的愁云抛到了脑后,亲情、柔情、激情叠合。儿子,我看到了你些许的回头,我双眼含泪!”</div><div> 可是好景不长,5月16日王立志的行为又发生了一个大转弯。他的母亲看他来新蔡几天还没洗澡,就和老师商量带他回新蔡宾馆一次,洗洗澡。没想到,孩子洗完澡后又出现了反常情绪,一个劲的要回家,感觉在这里受约束,无论父母怎么说就是不想再去学习,甚至又以跳楼威胁父母,还把宾馆的窗户玻璃给砸烂了。关键时候,中原孔子学院新蔡分院的老师们又用了他们的特殊教育方式,终使孩子又回到了学校。后来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王立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分别给老师、父母下跪。这一跪,让他明白了谁是老师,谁是父母,谁是长辈。也懂得了何为孝,怎么做才算孝。</div><div> 无独有偶。今年16岁的王昱舒,来自山东济宁邹城市。两年前,她的成长也遇见了叛逆期,厌学、早恋等诸多不良行为让父母认识到了问题发展的严重性。后来,她又与社会青年玩在一起,年迈的老奶奶整夜的不瞌睡看着她别跑了,她的母亲一次又一次把她从网吧里找回家。在这种情况下,她的母亲绪娟实在拿她没办法了,就哄骗她:“走,我带你去河南玩,那里可以跳舞,也可以练拳。”就这样,王昱舒在母亲的陪伴下,于几个月前来到了中原孔子学院新蔡分院,开始学习国学经典。</div> <h3>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获得了开明和启示,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学会了孝敬父母。”通过近两年的学习,王昱舒思想认识得到了极大的转变,现在也加入了中华义工队,已经开始为这个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h3> <h3>  “我不求她能学到多深的文化,只求她以后知道爹是爹、娘是娘,知道爷爷奶奶就ok了。进了婆家,省得她的婆家人说我怎么对女儿教育的。孩子成长期间,我把孩子教育成了一个蛀虫,把她推向婆家就会变成大蛀虫,婚后再生个小蛀虫,她的一辈子就完了。所以我现在山东、河南两地跑着,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小闺女需要抚养,开的一家商店也需要经营和照看。”说起王昱舒的变化,她的妈妈绪娟也感到一丝丝欣慰,毕竟孩子慢慢懂事了,懂得以后如何做人与做事了。</h3> <h3>  家住河南滑县老店镇小石庄的石建志,前天专门赶到中原孔子学院新蔡分院,来这里看望女儿石聪慧。今年16岁的石聪慧来这里学习国学经典已经整整一年时间了,她的变化让她的父亲极其欣慰。</h3> <h3>  “石聪慧原来是一位极其不听话的孩子,上到初二不上了,和邻村的几个女孩到处跑着玩,不务正业,光手机就掉了5个。在最后一个手机丢了时,能闹到夜里12点,非要父母给买一部苹果手机。于是,我就骗她说明天带着你去洛阳看牡丹,顺便再给你买个苹果手机。就这样,把她哄到了这里。当开始,才来到这里时,一看不是到洛阳看牡丹,张口就骂我。在这学习一年后,今年过春节回家,也不出去乱跑了,把家里的卫生打扫的可干净,还知道给父母洗脚。刚过了正月初七,她就急着要回这里,说义工团队任务重。”</h3> <h3>  今年17岁的姜俊杰,来自山东济宁邹城。两年前,因为迷恋到网吧上网,而被她的妈妈姜敏带到了河南,来这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孩子才来这里一个月时,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都有一个向善性,都喜欢一个正能量的环境,现在孩子觉得在义工团队里干着非常有意义,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一个人做人都没问题了,其他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令我高兴的是我的孩子已经懂得和知道如何做人了。”</h3> <h3> 就在中原孔子学院新蔡分院,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江苏、黑龙江等地的40多个孩子正在这里学习国学经典,并以中华义工的身份,深入到校园进行传承传统文化。这些孩子以往都是叛逆的,厌学的,在家里不听话的,还有精神上有轻微抑郁的。特别是有轻微抑郁的,来这里学习前提条件是,需要他们的家长陪同10-20天时间,等孩子稳定下来,就可以脱身了。”韩书松老师如是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认准一件事,</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要一生坚持做下去</b></h1> <h3>  说起在中原孔子学院新蔡分院的这些孩子,不得不说新蔡分院的创办人陈玉礼。分院创办四年来,面对着很多人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他在牺牲家庭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已经为这个社会挽救了一些孩子,一些家庭。并组织义工团队深入到学校、社区、农村、企业,把中华孝道以孝道剧场演出的形式传播在新蔡这片热土上。</h3><div> 说起国学经典,陈玉礼说一开始他也不相信学习后会有那么多好处,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与前途、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他说他最初接触国学经典很有偶然性,还是受他爱人熊桂荣的影响和带动。2012年的一天,熊桂荣心情不好,便跟着去买新房的表妹来到驻马店,就这样碰到了一位讲国学的老师。通过看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碟片之后,熊桂荣觉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件行善积德的好事,就回到新蔡放碟片让陈玉礼看。2014年4月18日,驻马店国学会在天中广场举行传统文化国学论坛,熊桂荣就多要了一张票,让陈玉礼也前来参加论坛大会。当陈玉礼听了9位老师讲的孝道、家道论坛后,想到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从驻马店回来后,他就给母亲洗脚。后来,通过参加多次的国学论坛,陈玉礼便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于是,2015年他申请加入了河南省国学会,2016年加入河南省中原孔子学院,成立了新蔡分院。近几年来,他带着学校校长先后去商丘永城、信阳平桥、周口文昌等地,参加国学经典的听讲与学习。</div> <h3>  也是在一次论坛会上,陈玉礼认识了河南省国学会中华义工队的韩书松老师。今年69岁的韩书松,原是泌阳县一中教师。成立义工队后,他专门负责组织、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论坛会议形式培训义工和讲师。韩书松原来在泌阳专门负责义工的培训,2017年重阳节正式落地新蔡。</h3><div> “我和陈玉礼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根亲文化,陈玉礼在新蔡做的很好,他是一个有远见、有抱负,事业心、爱心特别强的人。做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没有团队的话,他做起来会有些难,有个团队共同做,力量会大一些,效果会好一些。他提供基地和驻地,我们中华义工队在这里驻扎,一起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主要是想让国学更好地落地新蔡。”韩书松坦言,他准备带领中华义工队在新蔡干出一番名堂。</div><div>“让国学进校园、进课堂,是一个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渠道与方式。”于是,他们很快在新蔡促成国学经典进校园之事,九校联盟得以成立。</div><div> 精准扶贫需要对村民加强孝道教育。他们精心创作出《懒汉脱贫》《娘》《孝心》《家和万事兴》《天下百姓》《感恩的心》《过年》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目前,围绕让65岁以上的老人吃一顿孝道大餐,为老人们演出一场孝道节目的目标,他们成立的孝道剧场已在新蔡县演出4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6万人以上。</div> <h3>  母亲节那天,他们举行给母亲包饺子、洗脚活动。吃上儿女们为自己包的饺子,幸福的享受着儿女们洗脚的孝心,一对对母子相拥而泣。孝,瞬间在那一对对母子之间变得生动起来。喜极而泣的泪,现场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不遗余力,</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要把新蔡打造成一个国学示范县</b></h1> <h3>  问起以后的打算和目标,陈玉礼说,要让新蔡成为国学经典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要把新蔡打造成一个国学示范县。“通过家风、家道、家教,孝道,经典的传承,去改变更多叛逆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轻微抑郁的孩子,要让更多的孩子走向幸福的人生,让有问题孩子的家庭变得更加和谐幸福。”</h3><div> “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父母如敬天。”为了更好地传播孝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陈玉礼一直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创办中原孔子学院新蔡分院。“目前,在宋岗乡已新建新址,要把中原孔子学院新蔡分院建成豫东南一个花园式的国学经典学习场所,要开办棋琴书画等多个课业课程,力求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蔡这片大地更好地开花结果。</div> <h1><b>作品版权:</b></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新蔡县追风摄影团队</h3>

新蔡

国学

孩子

王立志

陈玉礼

义工

分院

父母

学习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