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沿河支教D12——苦难浇灌的鲜花更美丽

小白

<h3>2018年5月17日,星期四,支教第十二天。</h3><h3>我和张校长早就想以党小组的名义,慰问走访一下沿河地区的贫困学生。经过思源实验学校安校长的推荐,我和张校长购买了一些慰问品,决定今天下午,走访三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h3><h3>小A,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家住板场镇,听到我们的到来,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远远的跑来迎接。到了家里,她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完全没有学生见到老师的胆怯和羞涩。</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满墙的奖状,记录了小A在学校的不凡表现。面对我们的夸奖,刚才还落落大方的小A,竟有点不好意思起来。</font></h3> <h3>我们很是好奇,怎么不见她的父母?经过询问原来她的母亲到贵阳治病去了,已经去了一个多星期。他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几天。家里还有个妹妹,因为比较小,被阿姨接回家去了。现在小A独自住在家自己照顾自己,可却依然积极乐观。想到和小A年纪相仿,在家里不开灯都不敢走到卫生间的女儿,我不禁感叹!</h3> <h3>小B,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板场镇人。住的离小A家不远。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奶奶住在一起,典型的留守儿童兼隔代监护,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h3> <h3><font color="#010101">小B马上就要参加中考,所以他还在学校没有回来。他的奶奶跑来迎接我们,老人家身体矫健,从我们手中接过了沉重的慰问品,却还能健步如飞,引导着我们来到了她的家里。</font></h3> <h3>于是,我们看到了只有在电视剧里才能见到的建筑,小B的爷爷,木讷的从半米高的门槛里探出半个身子,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h3> <h3>家里的客厅是这样的</h3> <h3>家里的厨房是这样的</h3> <h3>虽然小B不在家,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和这家人合了影。临走时老奶奶突然想起了什么,飞快的跑回厨房,在一个乌黑的瓦罐里抓了一把腌的乌黑的洋姜,用塑料袋装好后塞给了张校长,“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这个是自己腌的,带着尝尝吧!”老人的质朴与热情,我们已不好拒绝。</h3> 小C,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家住沙子街道。经过询问我们终于找到了小c的家,贴满喜字的一楼空荡荡的没有一样物件,遍地尘土,充满异味儿。上到二楼,破旧的沙发,凌乱的茶几是家里唯一的像样家具,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小c和她的母亲。<div>小C的母亲九年前因脑血栓导致偏瘫,语言功能丧失,行动不便,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经询问小C告诉我们,她爸爸9年前就患了糖尿病,现在到重庆去看病了,已经去了快一个月。</div> <h3>糖尿病没有多严重吧?我想。但茶几上一张的照片却吓到了我,小C告诉我这拍的是他爸爸的一只脚。</h3> <h3>也许发现小C家来了人,小C的三伯过来查看。这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满裤腿的泥巴告诉我们,他刚从地里回来。他告诉我们,小C家姐妹四个,大姐三个月前刚嫁了出去,二姐在贵阳读医学院,三姐在沙子中学读初三,姐妹四个读书都很用功,成绩都很优秀。可老天不开眼,却把灾难降临在了这个家庭,小C的爸爸、妈妈看病已花去了30多万,家里已经是负债累累,全家现在只靠政府的低保金硬撑着过活。二姐姐读大学的费用全是贷的款。</h3><h3>也许三伯的述说触痛了小C的内心,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咬着嘴唇一声不吭。我和张校长内心无比沉重,许久默默无言。</h3><h3>离别时回头望去,小C的母亲无法言语,却拖着不便的身体,挣扎着来到阳台,目送我们离去。看着她那复杂而绝望的眼神,那一刻,我竟没有勇气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