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沈听雪</h3><h3>制作:树 林</h3> <h1> 英名永在,英魂永存!</h1> <h1> 为国牺牲的革命永垂不朽!</h1> <h3>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9个陆军军参加作战,它们是陆军第11军、第13军、第14军、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0军、第54军、第55军,所属及配属总计参战29个陆军师。其中,只有一个陆军师荣立了*体三等功,就是162师,隶属于陆军第54军。</h3> <h3> 陆军第54军是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地区奉命组建的,所属部队系原第四野战军第45军军部、直属队、134师(欠400团)、135师和第44军130师、131师391团等部。合编后由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原第44军130师改编为第54军130师,原第45军134师改编为第54军134师,原第45军135师改编为第54军135师。上述部队都经历过解放战争战火考验,久经沙场,战功卓著,涌现出四战四平的130师、有两个红军团的134师和“猛虎扑羊群”之135师等劲旅。</h3> <div> 1953年1月21日,第54军奉命北上准备入朝参加轮战。2月上旬,130师首先进驻朝鲜铁山半岛,担负抗敌登陆作战任务;军部和134、135师进驻辽东半岛,担负守卫海防和作战训练任务。5月,军部率134、135师入朝,各部先后进至平壤附近地区,接替第39军防务,担负西海岸抗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6月下旬,奉命由西海岸开赴金城前线,配属志愿军第20兵团参加夏季反击战役。7月13日,著名的金城战役打响,除134师*结于洗浦里为兵团预备队外,130师配属第68军向梨实洞、北亭岭之敌发起攻击,135师配属第67军由庆坡山向梨船洞、金城川之敌发起攻击。当日130师即攻占424.4高地及866阵地;135师攻占了梨船洞、芦洞里等地。各部随即转入防御作战,顽强坚守阵地,先后击退联合国军多次反扑,巩固了所攻占的阵地。</div> <h3> 朝鲜停战以后,第54军在西起桥田里,东至北汉江地段担负军事分界线前哨阵地的守卫任务。为防止美军和南朝鲜伪军撕毁停战协定重新挑起战争,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战备施工。经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构筑了大量的坑道、火力点、掩蔽部、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及各种掩体、火炮与坦克阵地、防空洞等,还新修了若干公里的军事公路,使阵地更加巩固,为长期坚守、粉碎敌人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同时,修建了大量的简易营房,改善了部队的生活条件,为战备训练奠定了基础。</h3> <h3> 1954年4月,第54军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将金城地区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部队移防担负守卫东海岸的任务。1955年3月,又将东海岸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调防守备西海岸。1958年5月和7月,第54军奉命分批回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54军共歼敌7000余人,全军涌现出“国际一等功臣连”(135师404团7连)等先进*体和二级战斗英雄麻俊坤等许多英模人物。</h3> <div> 回国后,第54军归隶于成都军区,军部驻四川重庆,所属部队先后赴甘南、青南、西藏参加平叛战斗。1962年,军长丁盛率第54军130师、134师混合炮兵营、135师高炮营等部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取得瓦弄大捷,给印军第11旅以歼灭性打击,共歼灭印军1200多人,涌现出战后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陈代富、周天喜等英模人物和*体。</div> <div> 1968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54军从重庆调往云南大理,转隶昆明军区。1969年10月,第54军又奉命移防河南,编入全军总预备队,转隶武汉军区。1969年12月,全军进行番号调整,第54军所属130师改称160师,134师改称161师,135师改称162师,其下属各步兵团也均相应调整了番号。自此,第54军镇守中原近50年,成为了威风凛凛的“中原猛虎”。</div> <h3> 197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发起时,武汉军区陆军第54军4万余人奉命南下广西边境,作为广州军区预备队参加作战。其时军主要领导干部有军长韩怀智,政委朱志伟,副军长韩玉奎、罗保顺、王英洲,副政委何镇浪、成德禄,参谋长卢政,副参谋长姜显臣等。由于战事紧急,第54军分批长途转运而来,未及休整,广州军区前指即命令该军投入一个师作战。其中162师于2月19日从水口关方向出境, 160师于2月23日从念井方向出境,161师于2月26日从友谊关方向出境,分别投入高平和谅山战场作战。韩怀智军长率领军前指直接随162师行动。</h3> <div> 在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第54军各部出境作战26天,打进越南境内纵深30-80公里(为实际距离),机动作战400余公里,相继转战于复和、高平、河安、茶灵、广渊、脱浪、谅山、重庆等地区,共歼灭越南武装力量4433人(其中毙敌4265人,俘敌168人),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第54军在作战期间伤亡1900余人,是参战9个陆军军中伤亡最少的。<br></div> <h3> 在第54军所属3个陆军师中,162师的表现最为出色。该师从2月19日水口关出境到3月16日岳圩回国,共作战26天,歼敌2085人(其中毙敌2017人,俘敌68人)。由于战场情况紧急,162师先后执行的战斗任务变换多达7次,部队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机动频繁、连续作战,共转战400多公里,战斗纵深80公里,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高平以东地区。部队吃大苦、耐大劳,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向仲华对162师这种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优良作风很满意,特别予以了表扬。战后,162师被中央军委荣记*体三等功,成为了此次自卫还击作战中唯一被记三等功的师级单位。 </h3> <h3> 160师被配属给第41军指挥,2月23日从念井出境,先后执行在高平以西、以北地区清剿、护路及防守高平的任务,3月14日由龙邦回撤入境,共作战20天,歼敌854人(其中毙敌777人,俘敌77人)。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后160师成为了解放军中唯一参加过抗美援朝、对印、对越三次重要对外作战的陆军师。<br></h3> <div> 161师被配属给第55军参加谅山地区作战,担任该军预备队,2月26日从友谊关出境,先后参加了穿插民主山、攻歼540高地之敌和攻占脱浪县城的战斗,3月11日由友谊关回撤入境,共作战14天,歼敌1487人(其中毙敌1464人,俘敌23人)。</div> <h3><b>战后,第54军有3个单位、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br></b></h3><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1师482团2连“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1师482团3连“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485团7连“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1师482团3连指导员胡绪清“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485团2连班长朱仁义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485团6连排长王息坤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485团6连班长潘细腊“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 <div><b>有2个单位、6名个人被广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br></b></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485团6连“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炮兵团9连“英雄炮兵连”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0师478团9连战士杨长群“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1师482团2连连长王玉琪“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1师482团3连排长郭永金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484团3营炮兵连连长李开华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486团2连卫生员肖传斌烈士“战地救护模范”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授予陆军第54军162师炮兵团9连副班长王聚华“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 <div><b>中央军委给陆军第54军162师记*体三等功</b><br></div><div><br></div><div> 广州军区给陆军第54军162师485团记*体一等功,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授予“能攻善守,所向无敌”锦旗。</div> <div> 撤军回国后,第54军军长韩怀智北上武昌向武汉军区首长汇报了参加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情况。武汉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战前原是昆明军区司令员,是被临阵换将才到武汉军区的,对自己未能参加很可能是有生的最后一战一直引为憾事。他和军区政委李成芳详细了解了第54军的出征过程,问了很多问题,对该军的表现非常满意,并*扬了全体参战指战员,称第54军是“建国以来打仗最多的部队”,勉励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注意保留战斗骨干,把第54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搞得更好。</div> <div> 1985年6月,武汉军区奉命撤销,陆军第54军改归济南军区管辖。9月,奉命整编为陆军*团军(因调入原陆军第43军127师,故继承了“铁军”的荣誉)。至2013年,陆军第54*团军共辖轻型机械化步兵第127师、摩托步兵第162师、装甲第11旅、机械化步兵第160旅、独立炮兵旅和独立防空旅,为中国陆军三大重装*团军之一。2016年,该*团军改归中部战区管辖。2017年,在“脖子以下”的深化军事改革浪潮中,陆军第54*团军又经受了新的合成整编。<br></div> <h3><b>韩怀智(时任军长)</b></h3><div><br></div><div> 1922年4月21日出生,河北平山县古月镇曹家庄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129师测绘员、班长、参谋、连长、副科长。1941年在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参加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团参谋长、支队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副团长,第4野战军副团长。1950年4月任45军135师405团团长,军文化速成学校校长;1952年任志愿军第12兵团54军副师长,1953年1月任54军130师副师长;1954年4月任135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11月任135师师长,1957年6任54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196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4年11月任54军副军长;1969年6月任54军军长,1980年5月任总参谋长助理兼总参军训部部长;1982年8月任总参谋长助理,1985年5月任副总参谋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阿根廷”友好小组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军学位领导小组组长、《当代中国》丛书军事工作卷和民兵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第6、7、8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10、11、13、14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4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div><div> 韩怀智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测绘员、班长、参谋、连长、副科长等职,参加了反“九路围攻”作战、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冀南区春季反“扫荡”、香城固战斗、太行区夏季反“扫荡”作战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饽罗树、梨树沟、杜家屯、三十家子、金岭寺等战斗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div><div>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团长、副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金城战役。1954年至1980年4月,率部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0年5月以后,协助总参谋长负责全军军事训练、院校教育和兵种军事工作。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他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阿根廷”友好小组副主席。他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军学位领导小组组长、《当代中国》丛书军事工作卷和民兵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为我军军事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div><div> 韩怀智同志是党的第十、十一、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div> <h3><b>朱志伟(时任军政委)</b></h3><h3> </h3><h3> 1924年生,名毅,字士心,曾用名朱志义,河南省洛阳市人。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入伍。参加革命工作以来,曾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4师401团副政委,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4师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62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政委等职。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平而关战斗,广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甘,青,藏南平叛肃反,中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在陕甘宁边区曾被授予模范青年、三等劳动英雄称号。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并荣获3级独立自由勋章、3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上校军衔。</h3><h3> 朱志伟于2016年3月20日上午11时在武汉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2周岁。<br></h3> <h1> 不忘历史,丰碑永驻</h1> <h1> 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