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话扇子

小乔

<h1>扇子又叫凉友,在我国使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作为礼仪仪仗,遮阳避沙之用,出身在帝王家,随着历史的演变,早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纳凉之物。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赋予了小小的扇子浓浓的文化底蕴。<br>  </h1> <h1> <br>小时候,炎炎夏日里无论谁家都要有几把扇子,我们经常见的有,竹骨纸面的折扇,扇面上印有各种各样的字画图案,虽然不是名人真迹,但看着也是文化气息浓郁,男性和年龄大的人,一般会选择白底,竹子,山水,风景等淡雅大方的字画图案,记得我们后院的一个老爷爷,夏天手里经常摇着一把黑底金边,上面题金字的扇子,书写的内容不得而知,他摇着这样一把扇子坐在门洞里纳凉,让我感到很威严,女性姑娘们常常会选择,花卉仕女等图案,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姐姐的同学拿着的一把镂空花,檀香木折扇,打开来有淡淡的檀香味,那个姐姐摇着它,看上去相得益彰,美美的!<br>  </h1> <h1>我小时候最喜欢折扇,拿在手里,拇指食指一捻,哗的一声打开,学着电影里戏曲里的人物,轻轻摇着,觉得很潇洒。</h1> <h1>那时常见的还有——芭蕉扇也叫蒲扇,这种扇子由蒲葵的叶、柄制成,扇面大风大,老人们选择的较多,在我们的时代里(俺是七零后),无论乡村还是城市,树荫下,大杂院的门洞,小街巷的阴凉处,都能看到摇着蒲扇,坐在马扎上惬意的聊天,打瞌睡的老人,这样的画面,在我的夏日记忆里犹在眼前。<br> <br>蒲扇,我小时候是不太喜欢的,觉得它太重了,摇着很费力,再说它的样子,也不符合我小女孩的审美。<br> <br>现在如果和孩子们说芭蕉扇蒲扇,他们一定马上想到《西游记》里铁扇公主的灭火神器芭蕉扇,他们不会想到芭蕉扇曾是我们的纳凉主力军。<br>  </h1> <h1>后来还有一种草编的,染成鲜亮颜色,手柄是两片打磨光滑的竹片相对,铁钉钉成,扇面较蒲扇小,而且有心形,椭圆……各种形状,经常是南方人模样的人,挑担沿街售卖,因为它颜色鲜艳我也很喜欢,这种扇子也为我们一家人纳凉,引来了不少凉风。<br>  <br>说起扇子,不能不提的是小时候夏天看电影,每每知道要去看电影,我便早早到家附近的人民市场,五毛钱买上一把喜欢的折扇,那时有了卡通图案的折扇,是我的最爱,大人用的有一元,和一元五角的,同时提醒带我去看电影的二姐也带上扇子,早早来到电影院就坐,那时电影院没有空调电扇,夏天看电影几乎人手一把扇子,银幕里放着中外影片,底下的观众哗哗的扇着扇子,电影院大大的穹顶下也是一个风景!</h1> <h1>后来先是有了电扇,电扇分落地台式,摇头和不摇头的,那时还有一个笑话,说老王买回了电扇,电扇是没摇头功能的,于是老王打开电扇站在前面摇头晃脑,人们说,你这是干啥,老王说,我这是摇头电扇啊!虽然是个笑话,也说明当时人们对电扇的新鲜程度。<br> <br>现如今各式空调,电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物件,家庭里,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无一不吹着徐徐的凉风,小小的扇子已淡出纳凉的舞台。<br>  <br>这一首小时候唱过的扇子谣“扇子扇,有凉风,天天在手中;有人问我借,等到明年冬。”炎炎夏日里,依然回响在我耳边!</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