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繁花相送…找次品磨课体会

孙兆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繁花相送</h3><h3 style="text-align: left;">自3.28日接到市PK课的通知到今天比赛结束,整整50天。感谢于科长给了又一次展示和提高自我的机会。50天感觉像是过了一年,又好像就在昨天,那种盼着比赛快快来临又希望再多给几天磨课的矛盾心理,无法形容。台下十年功,台上40分钟,今天终于完成了这一使命。本该如释重负,好好释放一下这段时间的压抑与疲惫,展示过后,却无法平静,遗憾愧疚相伴,没有把团队反复打磨、最精彩的课堂呈现出来,是我能力有限,深深自责……</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告一段落,是该静下心来深刻反思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忙中有乐</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没有磨课的日子,教务处工作本来就是忙碌的,上级活动一个接一个,工作备忘都排到下一周,因为习惯了充实而忙碌的每一个工作日,每每完成一项大活,很有成就感,为喜欢的工作乐此不疲。本学期单从各科讲课比赛算起,有五个学科县比赛活动(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信息),两个学科迎接下半年市比赛PK,数学和英语。我们教务处人员拼尽全力,不分昼夜跟踪听课、指导,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不知疲倦,浑身充满力量。两个月来,基本没有歇过周末。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所有参加比赛的老师,均取得了一等奖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喜报接连传送,我们兴奋着感动着,并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激励着全校老师。幸福是自己和整个团队奋斗出来的,这种忙碌再多也愿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右兼顾</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当接到自己也要磨课的任务,打乱了整个的工作计划。我必须把握住这难得的机会,所以要把其他事务都推推、向本科室兄弟姐妹们分分。办公室的几位都主动多分担了很多活,让我全身心备课。我历来是低调内敛型,同事的关爱与帮助深深打动着我,虽不言表,那份感谢与感恩埋藏于心。有你们真好!除了教学管理,还代六年级数学,既然负责教学,那么自己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有说服力,从接班以来,保持本班数学成绩位居年级第一,但本次磨课分散了个人的精力,月考调研,班级成绩明显下滑,我着急上火,立即采取一天分两段集中上课,集中磨课的策略,做到上课与磨课两不误,期中考试成绩很快又回升,内心的焦虑才算消除。</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忘时刻</h3><h3> </h3><h3>磨课的过程中有苦也有乐,吕主任一直鼓励、指导我,从确定课题,分析我适合哪种课题开始,就没有放下过。我多年代高年级,首先觉得应该从高年级选,然后再分析哪个课题更适合我,于科长指定的这些广角的课题,每一个都具有挑战性,有难度。前思后想,最终敲定了《找次品》这一课。</h3> <h3> 自己试课:我用三天的时间看教参、搜集关于这一课的资料、视频、论文,以最快的速度先设计了个草案,自己试着讲,找找感觉。开始自己都弄不明白到底怎么找,为什么要分三份,尽量平均分。何况教给学生,他们都蒙圈状态,一节课下来,会的了了无几,我继续学习,研读教参,看懂每个例题的设计意图。边学边上,边上边反思,终于理清了基本思路。</h3> <h3> 小范围试讲:大致整理了一个设计,开始找李进行主任跟听。听完他的第一句话是,找次品真难!但是既然选择了,难也得继续磨下去。我们开始讨论怎样分散教学难点,这节课的本质就是分成三份,怎样让学生体会尽量平均分成3份呢?是通过直接在8的研究对比中体会还是用8和9两个数探究,引起质疑,再体会分成3份才是最优分法。</h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接着是教研组长随听,看学生能否听懂。一遍、两遍……直到发现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可以听明白了,感觉设计有点形了,才敢请教研室吕主任来指导听评。</span> <br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领导听评:清楚地记得吕主任第一次来学校指导,徐校长也跟着听,当时每一次公开讲我激动又紧张,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把思路走了一遍,8和9同时分组探究、展示。除了这个地方有些乱,其他几个环节比较顺畅。吕主任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说提前看了找次品的内容,也亲自尝试如何分,觉得真是无从下手。讲的比她预想的好很多。这一肯定性的评价,让我对此充满了信心,找准了方向。</span><br />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改了又改</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磨课过程中,尝试各种版本的设计,开始从3.5.8.9的研究,感觉同时解决8和9.有点混乱,层次不清,商量后决定把9去掉,放在方法出来之后,用来验证,再解决81.又讲过多遍后感觉梯度太小,课堂引领的多,探究不够充分,应该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3之后就抛出问题合作探究8.可是找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试过后,发现太难,学生没掌握方法,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去研究,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不到一半,立即否了!再回来尝试其他思路……就这样好几个版本我都准备好,在比较,思考中找到了适合全体同学的思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取经之路</h3><h3>接下来就是跟着她到各个学校一遍一遍磨,全县数学PK研讨会上我跟着展示、一实小、二实小、四实小、一小、二小等各个学校带着我到处讲,都是她亲自联系各位主任,安排骨干参与听评。每次讲一节评两节,一说就是半天。最后听到没感觉,得先问第一次听课的老师什么感觉,亮点、问题分别提出来,再研讨。就这样一遍一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修改。讲课期间有欣喜有失落,老师的状态和学生的整体情况都会影响课堂效果,有时一堂下来淋漓尽致,酣畅的感觉真是爽,但有时思路不清、语无论次,想展示的几种分法根本找不到,课堂上硬拽着学生往前赶的被动学习又让我十分的失落。最失败的一次是在四实小,当时两位校长都十分重视,我校徐校长和四实小的刘校长亲自助阵,偏偏这节课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次,学生从始至终不说不动,课堂沉闷到极点,都有上不下去,想中途停止的冲动,但是下面坐了领导还有邀请的几位骨干都抽出时间来帮忙,怎么也得挺住。40分钟的煎熬与忍耐,终于下课了。接下来陷入沉思,静默时刻。好像觉得设计哪里都有问题,从谈话,到引入 ,到各环节,都不对。大家辩论,找问题,两位校长甚至对最后的板书互相争论,推理到底什么时候呈现,板书放在哪个位置,亲自上台演示怎么放,怎么说。有种群英荟萃,华山论剑的场景。这一次挫败,回到家后,我不停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夜未眠,第二天继续试讲,想验证到底是设计有问题还是客观原因,发现用四年级的孩子上完,效果也比昨天强。事后,我说一夜未眠,吕健主任也说出心里话,说她一夜做梦,挖坑填坑,找不到出路,足以看出对这节课的用心与担忧,我当时热泪盈眶,想上好一节课,真的很难。作为教研员,她其实比我本人更想好,因为我,就是她的荣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细微之处</h3><h3>最后一次磨课,前面所有的语言都固定了,就在8的展示汇报之后,对比优化这个难点之处,她还觉得不是很清晰,最后让我反复说要提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重复说给她听。我都倒背如流,问题一:先看这两种分法,你觉得找次品用的次数的多少会和什么有关?(分的份数)问题二:同样是分成3份,为什么用的次数又不一样? 问题三:为什么尽量平均分,用的次数就最少呢?连续追问,揭示问题本质,找次品最终目的是为了缩小次品所在的范围。细微之处见真功,吕主任的这种细腻,我曾在观看省德育课例评比中郑玲玲主任获省一等奖第一名时,采访她们的视频中感受过,当时于科长谈起磨课过程,说一天至少一遍,白天上课,晚上修改,第二天再上。这种契而不舍的研究精神,更值得我去学习。</h3><h3>背后支持</h3><h3>有时在讲课中语言随意,没有规范表达,她在下面急的直跺脚,嘴里一直唠叨,这种滋味我感同身受,当看到自己的队员在上面展示时,那种激动坐不住,心跳到嗓子眼,唯恐出一点点差错,比当事人还要紧张。所以,我装着压力不表现,也想给他们一个安慰。他们能不紧张吗?只不过不说而已!</h3><h3>比赛的舞台上,看似展示的是我个人,其实幕后是一个伟大的团队,他们付出的比我还要多,还要累。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有你们的陪伴,经历再多的风雨,都不怕。爱你们,我的团队,我的家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感谢有你们</h3><h3>今天,这一阶段的PK告一段落,有收获,也有遗憾。我一直很坚强,平时所谓的女汉子,大大咧咧,不善表达,属于隐忍型。但是今晚,提笔写这段磨课历程时,我泪流不止,不是委屈,不是伤感,是为这种感动,这份大爱,这份对工作的执着,不屈不挠向上的精神!不管结果如何,我会继续向上生长,向下一个高峰攀登,不服输,不卑不亢,逆流而上!</h3><h3>正如在会议结束时于科长意味深长地总结:展示一堂课,成长一个团队!一个人可以走得很远,一群人会走得更远!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h3><h3>我们砥砺前行,永攀高峰!</h3><h3>昨天,难忘的磨课历程永远不忘</h3><h3>今天,竞争的环境中我追随而上</h3><h3>明天,灿烂的阳光终将你我照亮!</h3><h3>这篇随笔特此献给付出数日为我指导十多次的吕健主任,临沭骨干团队和所有关注,支持,帮助我的领导、朋友和亲人!感谢有你们!</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