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5月16日,我校教科改中心组织召开了各学科教研组新课程标准学习讲座。</h3> <h3>讲座由教科改中心付伟荣主任主持召开。</h3> <h3>此次活动随着历史组名师丁志红老师的动情的演说而顺利的拉开了帷幕!</h3> <h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h3><h3>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h3><h3>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h3><h3>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h3><h3>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h3><h3>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h3><h3>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h3> <h3>丁老师激情演说中。</h3> <h3>丁老师通过巧妙设计和有效指导由学习者自我建构 。</h3> <h3>基于历史主题的能力表现。<br>(1)学习理解<br>(2)实践应用<br>(3)创新迁移</h3> <h3>实践探索:<br>丁老师以“福利国家”为课题,创新式筹划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论会!</h3> <h3>辩论会策划。</h3> <h3>辩论会实录。</h3> <h3>福利国家辩论赛。</h3> <h3>学生辩论会。</h3> <h3>学生辩论会。</h3> <h3>学生辩论会。</h3> <h3>学生辩论会。</h3> <h3>学生全员参与辩论原稿。</h3> <h3>学生反思总结。</h3> <h3>基于历史主题的能力表现。</h3> <h3>辩论会活动说明。</h3> <h3>骨干教师积极聆听、记录。</h3> <h3>丁老师积极为年轻教师出谋划策,提出珍贵意见。</h3> <h3>丁老师最新“灵感来源”!</h3> <h3>丁老师最新“灵感来源”!</h3> <h3>丁老师最新“灵感来源”!</h3> <h3>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通过丁志红老师的深情演说有以下感触:(1)学科基础。青年教师首先应夯实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前提。(2)老师定位。课改是大势所趋,学生是课堂主体这毋庸置疑,但最应该改变的应当是“老师”本身!老师不改变,不能与时俱进课改毫无意义!(3)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无关年龄,丁老师都能一直在不断学习,而且还可以从“孩子”、“动画片”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吸取养分不断摸索,充实自己,所以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去抱怨!(4)换位思考。丁老师从自己多年教学的经典案例中忠告青年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换位思考,寻找自己的不足,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解决很多困惑(5)积极反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教学中“教”的部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教学,反而将科学的“反思”思想忽略以至于学生不会学习,不爱学习,老师累而学生更累。(6)格局。丁老师在讲座中提及到,尽管在外界看来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却做着特别伟大的事!我们一定要以“教育家”的身份来要求自己!老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如何能教育出我们口中的那些所谓的有“思想”、知“感恩”、懂“情怀”的学生呢! 改变生活从我做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