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我国古城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整座古城于1997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iv><div><br></div><div> 平遥古城最早可以追朔到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历经时代变迁和战乱兵灾两千余年,至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建,据说古城布局由刘伯温谋划为龟字形风水风貌,建筑结构严谨,主次分明。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又筑了四面大城楼,外观封闭,内城院深,自此至今,平遥古城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格局。 </div><div><br></div><div> 平遥古城其实就是一本古书,把沧桑岁月不动声色地记录在字里行间。而且古城更有其厚重的封面,那就是我眼前矗立的雄伟城楼和足下站立的青灰色厚砖砌成的墩实城墙。</div><div><br></div><div> 此刻的我在岁月的长河里,面对这本凝墨泛黄的古书,倏然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足道。脚下的城墙似乎在告诉我:从明朝洪武以来的600多年时间里,有多少风霜雨雪,刀箭烟火,战事延绵,灾祸累连。李自成闯王农民军的兵锋掠身,清八旗铁蹄的踏城而过,民国军阀枪炮的响声不绝,日本倭寇侵华的刺刀溅血,还有才过去不久的“文革”腥风血雨的摧击。然而,巍峨壮严的城墙没有碎裂,没有坍塌,更没有倒下;至今,依然英姿勃发、昂首挺立,这就是它一一平遥古城墙!</div><div><br></div><div> 在这座古城洪亮的历史回音中,我更感念和崇敬那些历代为发展、守护古城的志士仁人,以及生死于斯的默默无闻却爱城如子的子民百姓!<br></div> <h3><br></h3><h3> 我穿过古城雄浑而厚重的城门,走进城内古老的街巷,一股悠久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传奇故事;饱经沧桑的楼宇,陈旧斑驳的墙体;精美雅致的砖雕木刻,内涵丰富的宅门楹联……。如同一轴历史画卷,在我眼前次第展开,这浓浓淡淡的墨迹,明明浅浅的印鉴,清清幽幽的书香,我被吸引着、迷恋着,更被兴奋着,激动着。</h3><h3><br></h3><div> 在我看来,平遥古城值得称道和可爱之处,现在仍然住着众多的居民,依然散发着人间鲜活的食粮烟火,逼仄狭窄的街巷墙院里尚存着明清的遗风与余温。这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也是那些一味为某种理念打造而毫无生气的所谓古城景点,所无法企及和不可同日而语的。</div><div><br></div><div> 据说,平遥的地方政府正在考虑把古城内居住的约五万居民绝大部分迁移出城,只留少数人穿戴装扮成明清人士的模样,以此来招徕国内外游客。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试想一下明朝男子蓄发挽髻,着宽松衣;清代男子剃发留长辫子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箭衣,整天逛荡古城之街巷;时值21世纪的今天,岂不滑天下之大稽!</div><div><br></div><div> 闲话至此,顺便提一句,我们那天在古城协同庆钱庄见到装扮的职员(伙计),头戴西瓜皮帽、脑后拖着一根长辫,身穿宽袖长衫,足蹬船型布鞋。看到他辫子发型是清朝的,服饰鞋帽是民国的,朝代穿越、时空转换,张冠李戴、不伦不类,你说滑稽滑稽?</div><div><br></div><div> 既然说了,干脆再放几声臭屁,现在古城内所谓的“明清一条街”,两边店铺形象上花枝招展,披红挂绿,灯笼挂悬,喜庆一片;可是,有些店铺实质上货物次差脏乱,低劣俗丑,吆喝哄闹,顾客无几。这种过度过滥无序的商业化气氛正在逐渐败坏古城原有的典雅神韵。我甚为古城感到心痛和婉惜。</div><div><br></div><div> 倒是那些街巷里面静处的宅院,恰如其份地挥洒着往昔的风采,有些房屋院门前的词丽意深的楹联,散发着文雅的书香,吐纳着古朴而又清新的气息,似乎还存有明清时期的敦厚且温婉的神韵。</div><div><br></div><div> </div> <h3><br></h3><h3> 昔日曾经繁荣辉煌的晋商票号,是平遥古城这本古书正册中最绚丽多彩最至关重要的几页,尤其是中国第一票号之称的日升昌(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曾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而闻名。你到平遥若不去日升昌,如同到厦门不去鼓浪屿、到北京不去故宫,等于没去;所以是游客必去之地。</h3><div><br></div><div> 日升昌票号位于古城西大街,创建于道光三年(1823年)。清代中叶,由于商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日升昌票号开办,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可谓“一纸风行”,开创中国民族银行之先河。日升昌票号历经风雨,百年沧桑,分号遍布全国30多座城市,远及俄罗斯、欧美、朝日、东南亚等国。其经营业绩辉煌时期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日升昌票号真乃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div><div><br></div><div> 此刻,日升昌票号旧址就在我的眼前,门面不大,黑色的院门古朴,且近斑驳,沿街两边厚排门,檐下木刻雕琢精致。上方高悬一块店名横匾:“日升昌记”,日升昌三字拆开读则是一副绝佳的联句:“日日升,升日日”,令人既感慨又称妙。我进入屋院,顿有一种外朴内秀、面简里实之感。穿过小明堂,便见第二进门前廊柱上醒目的楹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确切地概括了票号鼎盛时期的风光。再走过花厅,抬头又见正房厅柱一副楹联:“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横匾:“丽日凝辉”。文工句切,词贴意深。后进楼门前还有一块闻名金融商界的牌匾:“汇通天下”。</div> <h3><br></h3><h3> 日升昌不愧为中国第一票号,气魄的晋商,豪迈的晋商,传奇的晋商,富可敌国的晋商。平遥古城当时是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全国票号十七家,平遥人有七家。除了老大日升昌,还有“南通北达、两盛两协”等六家票号,其总号均设在平遥,分号遍布全中国。</h3><h3><br></h3><h3> 时至今日, 尽管平遥古城的日升昌和其他几家票号早已衰落,小小的院落也无法与现代银行的高楼大厦相比;但是,他们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哺育了现代金融业,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我国现代银行的母亲!</h3><h3> </h3><h3> 我们在翻阅平遥古城这本古书时,在追寻平遥古城的历史印记中,从平遥古城曾经的晋商身上,看到了山西人穷则思变,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走西口,出外蒙,走南闯北的拼博精神,领略了他们在闭关锁国的艰难时局下,沉稳中运筹帷幄,进取中谋篇布局的中华民族的智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