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生活忙碌,疲于奔命,有趣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投入,对困难的一种豁达。我并不是一个很崇尚技巧的人,就像一个无聊的人即便会讲再多段子,在我看来依然是一个无聊的人……我对有趣的人的定义是:有丰富生活经历的,有故事的人。我一直相信让人成长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经历得越多越有可能智慧的看待生活,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这就像如何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样,技巧或许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结果。就是你不断的努力让自己更优秀,不断的完成一个又一个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从而不断的得到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于是自信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伪装是没有用的,一个有阅历的人从你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真相,改变还是由内而外比较好。</h3> <h3> 那么怎样成为有趣的人呢?我觉得首先要多经历,遇事勇敢点,不要太瞻前顾后的。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而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追求安逸与舒适,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他们输不起却想过一种精彩的生活。殊不知风险和回报永远是成正比的,我认识的有趣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勇敢的,敢作敢为的人。其次,多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和他们聊天你或许会对生命有新的感悟。他们可以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而很多事情都是像滚雪球一样,你越有趣了,越是吸引有趣的人,两个人的智慧摩擦出火花,然后你就愈发的有趣,愈发的能吸引到更多有趣的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史湘云)</h3> <h3> 要说怎么有趣,先要知道什么是有趣。我们能清晰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却很少能明确定义到底什么叫做有趣。以妹子最多的红楼梦为例: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公认黛玉湘云是有趣的,探春王熙凤是有趣的;相对迎春宝钗就不那么有趣一点。有趣的人里头,黛玉史湘云是有小脾气的,探春是有大脾气的,王熙凤是有暴脾气的,后两个都是没脾气的。前四个有趣的,是书里最讨老太太喜欢的——而老太太是书里第一人精。我们仔细想想这四个人都有趣在哪儿了。林黛玉:葬花,一般人想不出这个玩法。史湘云:豪迈,喝醉酒大石头上就躺着睡着了,拿铁架子大块烤肉,被人说乞丐一样还理直气壮反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贾探春)</h3> <h3> 贾探春:玩具收藏癖,红泥做的小火炉什么,求宝玉给他买好玩的。贾贵妃也知道,生日都给她送玩具。脾气大,发怒了能一个大嘴巴呼上去。王熙凤:会说笑话,嘴快人爽。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她们其实都算不上是符合时代标准的大家闺秀、公府小姐/媳妇的形象。而她们有趣的那个点,恰恰就是不符合她们身份的那个点。本质上,“有趣”是一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惊喜。它首先是一种意外。他认为你本应该是这样的,而你不是。我们对贵族小姐的想象是温柔贞静,从容绣花的。偏偏她们不是。她们吵架骂人还打人,她们烤肉喝酒还喝醉,她们也能挽了袖子,跐着门槛子一边挖耳朵一边吹过堂风。——啊,原来是这样啊,跟我想的不一样呢!这种欣喜让我感到了“有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王熙凤)</h3> <h3> 而那个温柔贞静,从容绣花的迎春二小姐,从不给我这样的机会。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读者意料之中的。这种“意外感”大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带来愉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有趣”;一种是带来不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愤怒。(对的,愤怒是一场不快的意外,我有机会细说,先谈有趣)带来愉快的“意外感”也可以分两种。一、我不知道你原来是这样啊。举例林黛玉:我不知道贵族小姐原来可以这么话多还嘴贱。这种有趣是横向的,开拓了对方对我了解的广度。二、我知道你原来是这样,但是我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林黛玉)</h3> <h3> 还是举例林黛玉:我知道探花的女儿敏感细腻伤春悲秋,但是我真不知道你能伤春悲秋到这个程度。这种有趣是纵向的,开拓了对方对我了解的深度。其实男女都一样,考虑到这里女生多一点,我就用女性视角写吧。蓝圈里是他对你的想象,他预期你是这样一个人。红圈里是他对你的观察,他发现你是这样一个人。观察和想象大多重叠的,这代表他了解的你和观察到的你大多一致,但是有一部分偏离。</h3> <h3> 做一个有趣的人有多难?或许您会觉得需要闲情逸致,或许您会说我没有那份心,或许还会说我不会装。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时而顺利,时而会为身边的一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生活有时会给你一个巧克力,让你有充满探索的惊喜;可是有时候会给你一副很差的牌,你是选择打下去,还是甩牌转头就走呢?然而,生活不易之时,选择沉沦,只会让自己身心受到更严重的伤害,而选择积极面对,一切事情总会过去,生活的苦难也会终究离你而去。时间就是一副很好的药,治愈旧往的痛和泪。</h3> <h3> 而我们只能是在中间取得平衡,在平淡的日子里努力做一个有趣的事,读有趣的书,见有趣的人,最终遇到那个与自己频率相同、读懂你的喜怒哀乐的人。有趣的人,需要哪种技能?我认为王小波就是一个有趣的人。从民国时代到当代的知识分子,从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有两个文学家是我比较喜欢的。除了鲁迅的杂文,到了当代文学范畴,莫过于最爱王小波的散文了。他的文章情感真挚又幽默风趣,又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和理解,既有北京京片儿语言的能说能侃的段子,还有哲学的切入,仿佛是一顿富有层次的大餐,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还让您有美的享受。</h3> <h3>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王小波自由切换,毫无危机感,他笔下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自由出入,信手拈来,又能人让读懂。我在想王小波是读了多少书?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思考,有干货,经过多少次写作和修改,才成就一篇好文章。王小波对于有趣的定义,是“有道理而且新奇”。趣味是感觉这个世界美好的前提。在王小波看来,最不幸的就是这种有趣被扼杀抹掉——没有地方给你讲道理。反过来,也就是说王小波要通过他能驾驭的文字来说道理。说道理有很多种,像他这种自由的,不是以上压下地讲道理,是容易被世人所接受的。话语权的变迁,体现着时代的艰辛变迁。从粗暴的灌输到平等而平和的的对话,体现政治、社会、话语三者之间关系的互相结构的过程。</h3> <h3> 他无聊的时候最爱干的事情是做《吉米多维奇习题集》。据介绍,这是一本很难很,变态的习题集);他在大学教书时,别的老师都在升职称、评教授,他热衷于不务正业,正在钻研金庸、梁羽生;当年流行武功热,为了练习铁砂掌,他整天神神叨叨,打坐练功,最后弄断了自己的尾指骨。他的小说被指“涉黄”、“格调低下”,但是读者看起来就直呼真实、过瘾。文学的魅力从来就是霸气侧漏。众所周知,他后来和李银河在一起了。我们今天仍然能从《爱你就像爱生命》、他们的通信中读到那丰富而有趣的对话。我想说的是,王小波告诉我们,生活还可以这样,没有很多的物质和欲念,一样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没有案牍之劳形和外在的束缚,一样可以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h3> <h3> 我们再从王小波的简历来看,这位有趣之人是这样的。出生在北京一个革命分子家庭,从小热爱写作,作文经常在广播里朗读,先后当过知青、民办老师和工人。上过大学,学过经济、化学、数学,出过国。还自学c语言,懂得编程。会写诗歌、小说和书简,当然还少不了写给李银河的情话。他是文学界的边缘人。很多评论家和作家似乎都没有把他当作一回事。就像当年李白这样的公众号大V,随便写一首诗都有10w+的关注和阅读量。但是谁去关注杜甫这种屌丝小公众号呢。结果等到杜甫去世,这个号才火起来。这就是后世所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h3> <h3> 他可以和主流保持距离,始终坚持着天性里的天真、朴实和浪漫。始终保持着慎思、辩疑的独立精神。《一只独立特性的猪》也可以说王小波独立精神的宣言。这样的人如此有趣,放在那个崇尚文学、诗歌、文艺的刚解禁的年代。哪个女孩子不喜欢?王小波说,“人生太孤单,我们要找个有趣的人一起过。”,李银河是幸福的,谁还能找到比王小波更有趣的人?所以,做个有趣的人,本身他也是有趣的。最终和李银河结为伉俪。两个人在一起时,是何其快乐。从王小波那里,我们看到,做一个有趣之人,要保持一个纯真的心,善于不断跳出身份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物。</h3> <h3> 做一个有趣的人,以慎思、辩疑之独立精神去探索,去探索就要首先要有好奇之心为基础,以童真的眼光去观察,以打破常规的眼光看待问题。有趣的人,应该是读过很多书,知识面很广的人。有趣的人,应该是一个改变思维模式,继而改变语言模式的人。有趣的人,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有嘲讽自我能力的人。有趣的人,应该是一个不在乎功利,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的人。我有一个女性同事,三十而立,在我的眼里,她就是一个文艺范的女性。就算父母怎么催,她都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来生活。她也去接受朋友介绍对象给她。她也会去看。觉得不合适也会告诉对方。</h3> <h3> 她喜欢旅游、书法、阅读、喜欢去玩、尚佛、弹古筝等。她跟我说,她知道自己已经三十出头,心里也想找个人结婚,但是她不着急。在我看来,她的种种经历,正在把她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她自己觉得有趣就不会闷。我问过她想找一个怎样的男人,她说,想找一个大叔,一个有趣的人。而我在想,她始终会找到她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和那个有趣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遇到有趣的人其实不难。能玩在一块的,一见面相见恨晚。玩不到一块的,话不投机半句多。强扭的瓜不甜。就算强拉到一个群里,有的人还是一言不合就拉黑退群。有趣的人善于改变思维和语言模式,在群里聊得很嗨。有趣的人开启的是新的心智模式。而无趣之人往往沉闷、无趣,遭人嫌弃和厌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李清照)</h3> <h3> 有趣的人,当如互相扶持、启发和进步:李清照18岁时便和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婚后,两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砥钟鼎碑石。经常会有新奇感悟和发现。虽然当时夫妻俩人家境都较宽裕,但是为了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他们“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用现代文翻译就是,他们为了省钱买这些“爆款”心头好收藏品,开始实行简约主义生活方式,少吃肉,吃饱就行,防止三高。不穿名贵的衣服,不穿戴名贵的首饰,简单大方得体就好,家里房子也不装修,够住就好。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两人总要到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市场上去淘宝,去寻访金石书画,然后倾囊买回家里。如此几年,积少成多,他们的书斋“归来堂”,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有两千卷之多。如果按现在的说法,赵李夫妇就是现在的“剁手”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清照)</h3> <h3> 在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给予丈夫全力支持,凭借广博的见识,出众的记忆力,每当丈夫对材料出处有所遗忘疑惑时,李清照总能很快说出出处。长此以往,夫妻之间就以谁说得准、说得快决胜负,确定饮茶先后,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致使茶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有趣的人,能促进感情交流和家庭和谐。有趣的人,互相帮扶、鼓励和进步。请相信自己,做一个有趣的人,终究也会遇到有趣的人。只要你耐心积极地等待,在等待中提升自己,活出自己生活的趣味和美学,冥冥中就会遇到和你对味的人。</h3> <h3> 作者:杨玉珍(上图),生于1960年3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本科,当兵时在28军84师宣传队,后到84师医院工作,从部队回地方后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