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东台城

X . J

<h3>东台古属海陵(泰州),其方位在海陵以东,地势高于海陵,故取名"东台"。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设海陵监于东如场。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设西溪镇巡司于东台。</h3><h3> 北宋三相:吕夷简(978--1044)、晏殊(991--1055)、范仲淹(989--1052)曾任西溪盐仓监官。</h3><div>《东台县志》是1817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0月由总纂周佑(东台知县)</div><div>《东台县志》记载年代上起周武王封周章于吴时(约公元前1064年)起,下至清嘉庆年间,其时间跨度纵横追溯数千年。该县志为同页对折线装木刻印本,共十八册(二套),全市连图计四十卷,成书于1817年(清嘉庆二十二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div> <h3>鼓楼——明崇祯五年(1632)由泰州分司湖广人周际明主持修建。楼址位于当时城区中心,(现鼓楼路与东坝路的交接处,与旧县衙相连)时为更鼓安放之处。鼓楼高约25米,宽8米,上下两层,为砖砌单翅阁楼,有南西北三门,东进口为登楼木梯,翅阁楼顶盆为峰火铜所铸,竖有剑头朝上的宝剑三株,楼前有匾额,上嵌“声闻四达”四个金色大字。东台当时曾有“揽胜必登鼓楼,妙在斯楼”之说。</h3> <h3>1939年民国时期 &nbsp;</h3><h3>苏北行营 东台县政府 等老证章</h3> <h3>海春轩塔,江苏第一古塔,故又称为''定海神针''为唐代建筑物,位于距江苏省东台市古镇西溪泰东河北侧。海春轩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塔高20.8米,底层直径7.2米,除底层外,每层均有8位佛像和佛龛,共48位,塔内为空,无楼梯可上。海春轩塔无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屡遭地震和水灾,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称建筑界的奇迹。塔的宝顶原是铜葫芦,用“烽火铜”铸成,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h3><h3> 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由尉迟恭监造,距今已有1380多年历史。</h3><h3><br></h3> <h3>三里路,位于台城大王庙、西溪犁木街之间,串场河、晏溪河畔,建于清朝后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系西溪通往台城的唯一通道。因城市建设,大王庙至海道桥路段已废。现存海道桥至犁木街路段,即晏溪河北路段,长约1000米,宽3--4米,有效路面1.5米,路面结构为小青砖侧铺,路肩较大,有马脊梁之称。</h3><div>西溪早于东台,曾为县治所在地,官府衙署陆续建立于此,且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每逢初一、月半香期,三里路上行人川流不息,晏溪河上小舟云集,颇为繁华。由于路面狭窄,行人多为步行,偶有人力车、独轮木车通行。五十年代后,始有自行车行驶,并常发生相撞之事,且时有连人带车掉下河去,交通很不方便。</div><div>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年修缮,三里路况有所好转。</div> <h3><font color="#010101">东台老城区改造后退出的路街巷</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95—2004年滚动实施五期旧城改造,东台老城区改造面积约占五分之四,重建的鼓楼路、宁树路、海陵路,新建的红兰路、东亭路,以及各个居住小区以内的路道,经纬其间,城市交通环境大为改善。但作为历史存在过的一些路街巷,备录如下:</span></div><div><font color="#010101"> 1、部分退出的路道</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公园路 南北走向,起自鼓楼路步行街东首,终至东台人民公园。拓建并入海陵南路。</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东中路 南北走向,起自鼓楼路步行街文化广场(老大街东十字街口),终至向阳河。改建为红兰花园小区干道。</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丁字路(丁字街) 南北走向,起自鼓楼路步行街磊达宾馆(北侧为红兰别墅旧址)大门前,终至向阳河。拓建并入红兰路。</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新桥路 东北、西南走向,起自西湖花园东北角,终至西湖花园东南角。拓建并入宁树路。</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下坝路 东北、西南S型走向(系原东台城往广山方向的主出口),起自北关菜场,经大王庙菜场至海道桥。其中段、南段(工艺美术厂东侧)拓建并入宁树路,仅剩北段属景范小区、西湖花园地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2、部分退出的街道</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县府街 因旧县政府所在地得名。东西走向,西起海陵南路(老东台县署门前),东至东门桥。现属东坝小区地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鼓楼南街 东西走向,起自鼓楼路与东中路交界处(老大街东十字街口),终至茶城花园区域实验小学东(老富庄巷),拓展延伸为玉带街(东起海陵南路,西至鼓楼路)。</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寺街 南北—东西走向,起自鼓楼西路和平大厦门前(老大街中十字街口),终至明清一条街西南侧。大体并入东亭南路。因通往三昧寺而得名。原寺街河东、广济桥河南23-25号为黄逸峰故居。</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关桥街 因在关桥以西,亦称关桥西街,东西走向,起自明清街南侧(原三昧寺西关桥),终至新桥小区南侧。属新桥小区地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竹行街 旧时居民曾以竹器为业,故名。南北走向,起自新桥小区西南角,终至新桥小区内金墩广场西南端。属新桥小区地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土地堂小街 解放前街内有小土地堂,故名。南北走向,起自宁树路北首(老大街西十字街口),终至老坝桥。属市中医院东侧新坝小区地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3、部分退出的巷道(187条)</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1)鼓楼东路以南片区旧城老巷道 该片区东至东窑河,南至陶园新村、东窑路,西至海陵南路,北至鼓楼东路,现为东坝小区。原片区内主要巷道有10条,均为南北向,自东向西分别为魁星楼巷、魁星楼南巷(呈不规则状)、百岁巷、东升楼巷、石头巷、大堂巷、朱家巷、天福堂巷、东仓巷、照壁墙巷。</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2)鼓楼东路以北片区旧城老巷道 该片区东、北至向阳河,西至海陵中路,南至鼓楼东路,现为金地.盛大花园。原片区内主要巷道有10条,其中沿街7条均为南北向,由西往东分别为日晖坝巷、陆家巷、朱进士巷、小桥巷、大桥巷、严家巷、安蔬巷、潘家巷;后巷2条,由西往东为日晖坝东巷、新建巷。</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3)鼓楼路步行街、鼓楼西路东段以南片区旧城老巷道 该片区东至海陵南路,南至东窑河、南城河、广济河,西至东亭南路,北至鼓楼路步行街至和平大厦段,现有林城花园、茶城花园、南城花园、和平小区等四个小区。原片区内主要巷道有31条,走向大多为南北向,由东向西分别为古林家桥巷(呈不规则状)、王家巷、宣宁巷、东台浴室巷、南门东巷、南门中巷、南门西巷、南门路(东西向)、西仓巷、葡萄巷、五福楼巷、棋杆巷、富庄巷(东西向)、黄金坝、大华家巷(东西向,周巍峙故居所在地)、小华家巷、码头上(东西向)、轿巷、中堂巷、安民巷、石榴巷、童家巷、小樊家巷、竹牌巷、三元宫巷、南城街(东西向)、城门口巷、三里桥巷、太平巷、丹桂巷、曲江巷。</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4)鼓楼路步行街以北片区旧城老巷道 该片区东至海陵中路,南至鼓楼路步行街至人民桥,西至城河,北至向阳河,现有怡和花园、红兰花园2个小区。原片区主要巷道有12条,大多为南北向,由东向西分别为东台饭店巷(东西向)、傅家巷(东西向)、邑庙巷(后巷)、大圣寺巷(后巷)、寺前巷(东西向)、兰香巷(兰香巷9-11号为戈公振故居)、七弯巷、茶城巷、板桥巷(后巷)、老公安局巷、夏家巷、祝家庄(东西向)。</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5)鼓楼西路中西段、北关路以北片区旧城老巷道 该片区东至城河、光明河,南至鼓楼西路,西至北关路,北至虹河、老坝河,现有东亭小区、望海小区、新坝小区、窦楼小区等4个小区。原片区主要巷道有42条,由东往西临街南北向巷道有人民剧场巷、聚东门巷、天泉巷、缪家巷(东方旅社巷)、张复盛巷、轿巷(北,后东方旅社巷)、夏记巷、苏家巷、咸宁巷、延生庵巷、孙家巷、斡香泉巷、窦家楼巷、吴家巷、顾家巷(东西向)、清一池巷(东西向)、苏家园巷(东西向)、字纸局巷(东西向)、水巷(东西向);后巷由东往西、由南往北有丁家巷(东西向)、汤家园、牛集场南巷、镇海寺东、海曙巷(东西向)、车路口(东西向)、张家祠堂巷、宣家巷、谭家巷、河边小街、八卦阵、蛤蟆垛、万寿宫巷(东西向,现恢复拓建为市教育局门前路道)、万寿宫东、万寿宫西、吴家茶炉巷、马家巷(东西向)、三宫殿后巷(东西向)、杨家坳、蒲塘巷(东西向)、吴家巷(北,东西向)、苏家园、蒲塘边。</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6)鼓楼西路中西段以南、宁树路以东片区旧城老巷道 该片区东至东亭南路,南至丁公桥丶九龙港,西至宁树路,北至鼓楼西路中西段,现为新桥小区。原片区主要巷道有47条,由东往西临街、临河逆时针抱弯排序,分别有刘七巷、同太兴、常家巷、鲍家巷、仿来巷、大兴堂巷、金家墩、三元巷、朝拜巷、裤子裆(磨担巷)、汪家巷、姜家巷、东杨家巷、西杨家巷、文林巷、小夏家巷、柿轩巷、八鲜行、小月塘北巷、小月塘南巷、西格、北格、南格、东格、三昧寺西、吕祖宫巷、三昧寺东、寺街祠山庵巷、坟元头巷、大月塘巷、红土地庙巷、淤泥河;里巷由东往西有洗马池、小堂巷、京江公所、大月塘、虹桥、银锭桥、听雨巷、沈家巷、牌楼巷、牌楼后巷、钱家巷、高家巷(东)、老茶园巷、杏林巷、高家巷(西)。</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7)宁树路北段以西片区旧城老巷道 该片区东至宁树路,南至下坝河,西至下坝路,北至工人文化宫,现有景范小区、西湖花园2个小区。原片区主要巷道有35条,由宁树路东首顺时针抱弯排序,分别有致和堂巷、北关桥巷、火星庙巷、火星庙西山巷、唐家巷、喻家巷、夏家巷、武当行宫、堂子巷、大桑家巷、小桑家巷、西水龙局巷、草庵堂巷、东山巷、大王庙巷、小王庙巷、小郎庙巷、福慧巷、塔院、花沟西、花沟东、夏家巷(西)、下坝、水龙局巷(东)、水码头巷、喻家巷(北)、老鸦塘西边、唐家巷北、老鸦塘东边、火星庙后、洪山堂巷、洪山堂后巷、万缘庵巷、万缘庵巷(北)、浙江会馆巷。</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说明:1、台城老大街最终形成于1965年,东起陆家滩,经东坝路、鼓楼路、人民路、宁树大街、新桥路,西至下坝大王庙,全长约7华里,俗称“七里长街”。2、1995—2004年滚动实施五期旧城改造,老城区改造面积约占五分之四。本目所列消失的路街巷仅涉及其改造区域以内部分。3、为阅读方便,本目以“七里长街”为轴线,由东往西切块进行叙述。</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font></div> <h3>图:民国时期建造的东台县政府 正门</h3><h3>二百四十五年前的东台县署</h3><div>&nbsp;东台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县。时县署设在东台场五铺。今东台市区鼓楼路商业步行街东首南侧。</div><div>署址原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御史齐宗道以明真观故址创建的察院,以后圯毁。清乾隆五年(1740)改建为水利同知办公的官舍,三十三年(1768)东台建县时,按原奏请“以东台同知衙门改驻”,由首任知县王玉成扩充改建为县署。典史署在县署右侧,乾隆三十八年(1773)购民房改建,附于县署内。</div><div>县署时有:大门、仪门、二堂、库房各4楹;内宅前寝7楹,厢房3楹,后寝6楹,厢房2楹;寮厅、理事室各4楹;南、北书斋计36楹;左、右从房为屋者17楹;书吏房左、右各7楹;隶舍左、右各10楹;土地祠4楹;囹圄22楹。其建筑规模之大,仅次于设在东台场的盐运泰州分司署。</div><div>清沿明例,行知县制。东台县署设知县1人,掌管全县政务,如判决争讼,断定法刑,劝农赈贫,诛除猾奸,兴办教育,颁布政令。县丞1人,协助县令工作。训导1人,负责科举,教导生员。典史1人,负责缉捕盗贼,查办案件。</div><div>署内设有三班六房,受县令、县丞指挥使用。三班即皂班、壮班、快班,负责警卫、捕盗。六房为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由胥吏承当,承办县内下属人员的任免、升降、考核、调动,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入,礼仪、祭祀、科举,兵役、军械,刑狱,工程、工匠、屯垦等项具体工作。</div><div>&nbsp;</div><h3>早在明清时期,东台城就是水陆交通、商贾云集的苏北经济重镇。建县之前区划为淮南“中十场”(盐场),由于海盐的输出,带来了经济富庶、城市繁荣,形成了十一街、六铺、三坊的城市格局,有名目的街巷205条,遍及城内的大茶馆、零零星星散落着一些小茶馆、荒茶馆,满足东台城各色人等的生活习俗:“早晨皮包水(喝茶),晚上水包皮(沐浴)。”</h3> <h3>图:70年代初建造东台县政府楼</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七日。1988年2月5日,东台撤县建市大会在东台城人民剧场举行,<br></h3> <h3>90年代初建造的东台市政府办公大楼</h3> <h3>2009年新建成的东台市政府办公大楼(人防大楼)</h3> <h3>曾为东台第一街的县府街(全景)</h3><div>&nbsp;县府街,位于东台东坝路南侧50米左右,与东坝路平行,东西向,因靠近县府而取名。</div><div>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拓宽台城老大街时,去弯取直,在县府街北侧建成东坝路。县府街东出口处与东坝路会合,西首为东台旧县署正门,长500米,宽2.5-3.5米,中间用长近1米、宽0.4米长方形条块石铺设,两侧用小青砖侧面铺设,下有下水道。自东坝路建成后,此街日益冷落。七里长街与通榆公路(老204国道)接通后。东坝路人车流量日益增多,每逢堵塞时,行人和车辆则改道从县府街通过。</div><div>古街自有古巷。从巷名就可以看出,县府街的那些古巷很有人文气息。街南自西往东:照壁墙巷,巷口有块“照壁墙”,故名;东仓巷,位于粮食仓库向东,故名;天福堂巷,巷口原开设“天福堂”药店,故名;朱家巷,因姓得名;大堂巷,巷口原有浴室,俗称澡堂,故名;石头巷,巷内的路面是由石头铺成的,故名;东升楼巷,巷口曾有“东升楼茶馆”,故名;百岁巷,巷内有一姓许的老人年过百岁,故名;魁星楼巷,巷内原有一座三层大角楼,供“魁星菩萨”像,故名。</div><div>街北自东往西:陆家滩,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海滩,住着六户人家而得名;潘家巷,因姓得名;安疏巷,原名“王家棺材店”,解放后改为安疏巷;大桥巷,巷内有座砖桥,故名;小桥巷,比大桥巷短些,故名;严家巷,因姓得名;朱进士巷,明朝时巷内有一朱姓考取进士,故名;陆家巷,因姓得名;日辉坝巷,因有“日晖坝”得名。</div><div>2003年至2005年实施五期旧城改造,县府街退出,原街南现为新坝小区,街北现为金地.盛大花园居民住宅小区,原东坝路则合并于新的鼓楼东路。</div> <p class="ql-block">图:鼓楼东路,右上角楼房为陶园新村,原址为东台陶瓷厂。(现东坝新村)</p><p class="ql-block">“鼓楼路”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东台自明隆庆三年(1569年)筑土城以来,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也就形成了众多街巷。现今的鼓楼路便是台城老市区的主街道。</p><p class="ql-block">古鼓楼路,位于台城泰州分司署东,明崇祯五年(1632年)兴建,跨越丁字形街口,建造上下两层,砖木结构,单翅阁楼一座;下层有南、西、北三门为街巷通行要道,东边进口处置有木梯,可登楼一览街景,楼上有风火铜顶,为贵重文物,民国20年(1931年)被盗后换瓷顶。新中国成立后拓宽街道时拆除。</p><p class="ql-block">古鼓楼路仅是台城主街道其中的一段。整个主街道东起陆家滩,西至大王庙,长3.5公里,俗称“七里长街”,由东向西分成12条街,即迎春门街、县府街、武庙街、鼓楼街、下马牌街、新坝街、彩衣街、毓秀街、土地堂街、宁树街、便民街、新盛街,街幅只有3米~4米,行人车辆常常堵塞,“彩衣街上人碰人”是当时的写照。主街道中间用1米长的麻石架空铺排(下为下水道总干道),两侧辅以小青砖。由于年代久远,路面常处于破旧状态。民国时期出版的《江苏省政述要》载:民国23~25年(1934~1936),东台城曾对部分街道进行翻修,彩衣街、毓秀街于民国23年8月(1934年)翻修完工,支销经费612.74元;土地堂街、宁树街于民国25年5月(1936年)翻修完工,支销经费1112.82元。</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台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11月成立以生产建设科科长夏锦圣为主任、城区区长王骥为副主任的台城街道拓宽委员会,筹划台城街道拓宽事宜。从1953年起,先后拓宽了鼓楼路(包括原武庙街、鼓楼街、下马牌街)、人民路(包括原新坝街、彩衣街、毓秀街)、东坝路(包括原迎春门街、县府街)以及宁树路东段(即原土地堂街)。街幅均拓至11米,中间车行道7米,初为砂石路面,1970年后逐步翻建为沥青路面;两侧人行道各2米,用小青砖辅成。其中,1953年秋,台城开始第一次拓宽街道,东至陆家滩,西至新东桥,长850米,从原3米宽拓为11米宽,中间车道7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路面质地为砂石,1990年鼓楼小吃部至新东桥段改建混凝土路面; 1958年拓建人民路段,起至新东桥,终至西十字街,长660米,1990年改建混凝土路面;1962年拓建宁树路东段,起至西十字街,终至火星庙巷,长300米,1984年改建混凝土路面; 1980年新建东坝路段,西至东门桥,东至公园路(现海陵路),长395米,1990年改建混凝土路面。至此,老大街分别由东坝路、鼓楼路、人民路、北关路、宁树路等5条路组成。</p><p class="ql-block">1995年至2004年,东台老城区进行大规模改造。1999年,对老大街亦进行全线拓宽。2007年12月18日《东台日报》公布:原东门路、东坝路、鼓楼路、人民路整合更名为鼓楼路,全长2750米,步行街为鼓楼中路,步行街东、西路段命名为鼓楼东路、鼓楼西路。新命名的鼓楼路,因此地旧时有一座鼓楼而得名。鼓楼东路西至海陵南路,东至范公南路(老204国道),长1300米,宽15米,路面质地水泥,道路等级三级;鼓楼中路(现步行街)西至鼓楼西路,东至海陵南路,长650米,宽18米,路面质地大理石,道路等级二级;鼓楼西路东至鼓楼中路,西至宁树路,长800米,宽15米,路面质地水泥,道路等级三级。至此,宁树街、北关路已不在鼓楼路的范围以内。</p><p class="ql-block">注:鼓楼街——泰州分司署(人民大会堂)至西屏门。</p><p class="ql-block">彩衣街——聚东门(今人民剧场)至窦家楼巷。</p><p class="ql-block">毓秀街——窦家楼巷至火星庙。</p><p class="ql-block">便民街(又称宁树街)——火星庙至便民门。</p><p class="ql-block">新胜街——便民桥至大王庙。</p> <h3>县府街 因旧县政府所在地得名。东西走向,西起海陵南路(老东台县署门前),东至东门桥。现属东坝小区地域。</h3> <p class="ql-block">原县府街</p> <h3>县府街 西段</h3> <p class="ql-block">县府街 西段 公园路囗</p><p class="ql-block">原老县署大门对面照壁墙处,工商部门80年代搭建最早的鼓楼菜市场大棚。</p><p class="ql-block">前面为:公安局后砌的宿舍大楼</p> <h3>鼓楼东路 公园路口 (原老县政府八字墙)潘家小楼</h3> <h3>照壁墙巷</h3> <h3>县府街 中段</h3> <h3>县府街 东段(百岁巷东)</h3> <h3>石头巷——位于旧县府街中段,巷为东北至西南向,以巷内地势较高、铺设石板、过路人雨天行走不湿脚而著称,成形于清乾隆时期。石头巷居民善花卉,从政、经商者居多,巷道狭长幽静,似小家碧玉,庭院深深,居民生活悠闲自得。</h3> <h3>陆家滩</h3><div> 东台河是东台的母亲河。有不少人以为该河西起谢家湾。其实,历史上的东台河西起台城的陆家滩头。</div><div>1955年11月10日至12月中旬,建设东台河工程,共挖土方438.8万立方米,途经东台、城东、四灶、六灶、曹丿、新曹、八里、新曹农场等乡镇场,东至弶港蹲门口海堤,全长52.2公里。由于工程浩大,动用了东台、大丰、盐城三县民工7万人。</div><div>1956年3月20日,东台至蹲门口轮船通航。</div><div>1958年11月至1959年2月,开挖完成南北向通榆运河东半河(称“半拉子”工程)。轮船码头便由陆家滩头移至谢家湾(老化肥厂旁边)。后人亦误解为东台河西起谢家湾。</div><div>1957年起建设地方国营造纸厂,原东台河陆家滩头至通榆运河段成为该厂排放废水河,九十年代后逐步被填平,并建成新的城区</div> <h3><font color="#010101">鼓楼东路 余家小木楼</font></h3> <h3>天福堂巷 南段</h3> <h3>天福堂巷 北段</h3> <h3>1967年天福堂巷4号 徐宅</h3> <h3>天福堂巷 中段</h3> <h3>1982年县府街天福巷4号 翻建后 徐宅</h3><h3>后左:东台劳动局办公楼;</h3><h3>后右:鼓楼大厦。</h3> <h3>1999.03.04 拆迁通知</h3> <h3>1999.03.11拆迁交房</h3><h3>图:在天福堂巷8号北门居委会门口交钥匙。</h3> <h3>1999.03.13 东台日报 第一版刊登 县府街搬迁,徐鹤森:搬迁交钥匙第一人</h3> <h3>天福堂巷4号门口</h3> <h3>天福堂巷 余宅</h3> <h3>天福堂巷14号 潘宅</h3> <h3>天福堂巷 杨宅</h3> <h3>鼓楼路牌</h3> <h3>1999年东坝(鼓楼东路),县府街拆迁全图</h3><h3>原东台市人民法院大楼</h3> <h3><font color="#010101">中间的小楼为:1979年10月后重建东台检察院时的三层办公小楼。1986年转让给计划生育委员会,检察院搬至新民南路9号,现在北海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后边左起:东台一招宾馆楼、卫生局宿舍楼、烟草公司宿舍楼</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下面红瓦屋面为原东台镇儿童服装厂。</font></h3> <h3>公安局楼 三里桥派出所 朝阳百货商店</h3><h3>对面为五金公司门市部</h3> <h3>政府宿舍大门</h3> <h3>鼓楼东路</h3> <h3>鼓楼中路</h3> <h3>人民大会堂</h3> <h3>鼓楼路 丁字街</h3> <h3>鼓楼路 丁字路口(老广播站二层小楼)</h3> <h3>丁字街口(向北体育场)</h3> <h3>红兰别墅酒楼</h3> <h3>葡萄巷</h3> <h3>电影院</h3> <h3>电影院出口处</h3> <h3>童家巷</h3> <h3>新东桥 </h3><h3>桥东右边树荫里的大楼:原东台国营印刷厂</h3> <h3>人民剧场</h3> <h3>东台(东风)照相馆</h3> <h3>三八理发店</h3> <h3>中十字街 五金公司</h3> <h3>原中国人民银行 中十字街</h3> <h3>人民西路(鼓楼西路)</h3> <h3>方来巷 东台剧场对面</h3> <h3>西十字街口</h3> <h3>土地堂</h3> <h3>西十字街</h3><h3>二层小楼原为:永泰祥布店</h3> <h3>东台镇幼儿园</h3> <h3>宁树路(东台镇政府对面)</h3> <h3>三元酒家 饭店</h3> <h3>东台磨担巷,原东台镇医院</h3> <h3><font color="#010101">宁树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工人(俱乐部)文化宫</font></h3> <h3>新桥路</h3> <h3>金家墩——位于宁树路东侧、彩衣街南侧,是东台城有名的古文化区及富商聚集地。巷内一律黄麻条石铺砌,住户有金、汪、张、鲍、徐、童等富商,仅汪氏一家就有七个串堂三进,并建有汪氏家祠,从明代延续至今生生不息。各大户住房精雕细作,气势非凡,为东台民宅之精品,堪称“古民居博物馆”。</h3> <h3>金墩牌楼巷</h3> <h3>金墩鲍家巷</h3> <h3>金墩老茶园巷</h3> <h3>文庙巷</h3> <h3>新桥河边</h3> <h3><font color="#010101">大王庙(海河边)</font></h3> <h3>80年代向阳桥南东,东台排涝抗旱指挥部(水利局)、大禹商店</h3> <h3>丽都商场</h3> <p class="ql-block">东台体育场</p><p class="ql-block">1968年10月25日,东台县革委会和各公社革委会相继成立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县知识青年下乡和城镇居民下放以及安置等工作,当年全县共动员1403名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落户。图为“东台县动员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东台体育场主席台。</p> <h3>东台体育场</h3> <h3>东台中学南大门</h3> <h3>东台中学教学楼</h3> <p class="ql-block">1979年东台师范</p> <h3>老干部活动室 大楼</h3> <h3>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h3> <h3>中医院</h3> <h3>供销商场</h3> <h3>电信微波塔</h3> <h3>东台电视塔</h3> <h3>望海桥西</h3> <h3>东亭南路</h3> <h3>新东西路</h3> <h3>新东东路</h3><h3>图:东台清管所洒水车</h3><h3>左:东台新东饭店楼;</h3><h3>右:东台粮食局办公楼;</h3> <h3>东亭桥</h3> <h3>东台車站</h3> <h3>70年代东台轮船码头 拖驳船队</h3> <h3>新东东路全景</h3> <h3>1985年8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东台县为彰显新四军的丰功伟绩,弘扬铁军精神,决定在城区东进广场中央竖立一座“新四军东进” 雕塑,作者吴为山。</h3><h3>号称:东台大马</h3><h3>现搬至三仓烈士陵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