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897年德占青岛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加强殖民统治和对我国的经济掠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青岛兴建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较为完整的德意志帝国殖民统治体系建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些建筑主导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岛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岛德国建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按其类型、使用性质可分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政性建筑、军事类建筑、公共设施类建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济和文化类建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业娱乐性建筑等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官邸私宅和宗教建筑是其中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要组成部分</h3> <h3><font color="#b04fbb"><i>德国总督官邸</i></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坐落于信号山南麓,始建于1905年</font></h3> <h3>这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由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这种风格的建筑在欧洲已经很难见到。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位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h3><h3>城堡落成百年,先后做过德国总督、日本守备军司令、北洋政府胶澳督办、南京政府特别市长的官邸,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又先后被改作俱乐部、迎宾馆。毛泽东、胡志明、谢胡、西哈努克、希尔等国际名人都曾在此下榻。当年林彪作客时,因怕光、怕风、怕水,住的居然是没有光线直射的管家房。</h3> <h3>这座建筑的“穷奢极欲”是隐性的,没有过多的张扬。经内行人的指点,惊诧那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却是一处处点睛之笔。据说深深的阳台和厚重的石墙,能够挡住信号山上任意角度飞来的子弹。外部西立面墙角以石料凿成帆结作装饰,波浪形檐口上饰有一只呲牙咧嘴向北凝望的诺曼龙,由此引出的锚链环绕着中心的太阳石,上方条石作成光芒四射的图案,东端以一只帆结收住。这个象征性的画面,使建筑西立面极具象征意义:一条向北方靠岸的船,提示了建筑、城市与海的关系。</h3><h3>青岛先后有十任德国总督,他们都是海军上校!其中一位因总督官邸投资过剩而被减薪、最后辞职。</h3> <h3>这座风格独特、气势雄伟的建筑,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其工艺要求极为苛刻,前后有4家青岛公司承接施工,都因技术要求太高而被淘汰。据说,德国监工检查木制护墙板、门窗时,只要接缝处能插上刮胡刀片就算不合格,要用斧子砍去重新制作。如此严苛使百年之后的建筑内没有一处木结构因质量问题出现裂缝和变形,运自德国克虏伯公司(联想到青岛山上的克虏伯大炮)的钢材也没生锈。</h3><h3>为修建该楼和总督府,青岛开辟了几处采石场,还在大鲍岛北部修建了窑场,为建筑提供砖瓦和优质崂山花岗石。现中山路北端的大窑沟正是由此得名。</h3> <h3>官邸花园中的将军椅是世界上三座著名石椅之一,它经人工凿成。总督坐在居高临下的石椅上发号施令,旗手或副官在右边用旗语指挥正前方俾斯麦兵营操场上的士兵操练,显示着总督的威严与权势。</h3> <h3>建筑设计有许多巧妙之处,透露出德国人的诡诈心机。</h3><h3>大厅楼上的空中览阁,看似是个彩色玻璃装饰的看台,实际上装有特殊猫眼。有人来访,仆人就把客人领到大厅楼梯下方窄小会客区等候,总督则在斜上方的空中楼阁里,透过彩色玻璃窗上仅有的一小块无色玻璃来确认下面的访客是不是他此刻想会见的人。</h3> <h3>这个木质枪械柜没有门把手,打开它除了用锁匙外,还要旋转两边的螺线柱,防止小孩贪玩拿出枪枝闯祸。</h3> <h3>花房是青岛第一个钢架结构的玻璃房屋,钢梁上设有气孔,便于通气排湿。</h3> <h3>总督卧房的梳妆镜看似平淡无奇,但整个房间没有它照不到的视觉死角。既为安全又防偷窥的设计。</h3> <h3>三楼走廊天花板上像平常摆设一样的三盏吊灯,它的灯罩不是染色玻璃也不是琉璃,是用未经雕琢的天然宝石拼成的,它不会向天花板反射彩色光影。那个壁炉浑身镶嵌着绿色玉石。城堡还有一架产于1876年的德国博兰斯勒三角架钢琴,琴键全部由象牙制成(江青弹奏过),镶嵌着水晶的酒柜和家具,一吨重的水晶和紫铜打造的舞厅吊灯等等,哪一件都价值连城。</h3> <h3>1957年7月,毛泽东携妻女下榻这座“青岛第一楼”,一住就是一个月。他的《一九五七年夏季形势》在这儿写成,经过10次讨论修改,最终完稿印发,中国的反右运动由此开始。至今,迎宾馆还保留着毛主席下榻期间房间的原貌――定做的加长床铺、写字台和椅子等。家具朴实无华,散发着历史的气息。</h3> <h3><font color="#b04fbb"><i>胶澳总督助理官邸</i></font></h3><h3>位于江苏路12号,建于1908年</h3> <h3>建筑上原有的鹰徽不知道哪年飞走了</h3> <h3><font color="#b04fbb"><i>总督副官官邸</i></font></h3><h3>位于小鱼山东南麓,始建于1899年</h3> <h3>德国总督副官弗莱海顿•利利恩可龙官阶海军上尉,小小上尉住此豪宅你怎么看?好在当时为官员打造别墅是德国政府财政拨款。另外,德军很讲血统出身,能充任总督副官者非富即贵。</h3> <h3>1923年,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购得此宅,1927年3月在寓所仙逝。末代皇帝溥仪曾赐康有为堂名"天游堂",故康有为将此堂取名为"天游园"。</h3> <h3><font color="#b04fbb"><i>总督牧师宅邸</i></font></h3><h3>位于德县路3号,建于1901年</h3> <h3>有材料证明,直到1914年德国人离开青岛之前,历任总督都和教会保有良好的关系。对于当局而言,一心侍奉上帝的牧师是无须自己花钱置办物业的,总督会替他打理这些俗务。总督牧师官邸有很大的敞开式外廊,透露了主人开放的姿态。不在教堂侍奉上帝时,这位官方牧师还可以透过二楼窗户眺望前海。</h3> <h3><font color="#b04fbb"><i>德国神甫姬宝璐宅第</i></font></h3><h3>位于广西路5号,建于1914年</h3> <h3>有关姬宝璐的史料多涉及他1949年参与在天主教内组织圣母军。因圣母军散布对新成立的人民政权不利的谣言,并利用宗教阻止青年学生参加进步组织,同时破坏教会内的革新运动,1951年8月被青岛市军管会公告取缔,其骨干或逮捕或驱逐,但姬宝璐的行踪失去记录。</h3> <h3><font color="#b04fbb" style="font-style: italic;">盖尔普克亲王别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位于沂水路3号,建于1898年</font></h3> <h3>宅邸曾有两位德国主人,第一个是德国法官保罗·格尔皮克,他的工作是帮助德国海军的青岛殖民政府建立基本法律。第二个是科尼希医生,他是总督府野战医院院长(今青医附院)。据说德国一位亲王也在此居住过,因此,称之为盖尔普克亲王别墅。</h3> <h3><font color="#b04fbb"><i>英国驻青岛领事馆</i></font></h3><h3>位于沂水路14号,建于1910年</h3> <h3>原房主是不到30岁就来到青岛的律师和公证人齐默尔曼,他还担任福柏医院的董事会主席和登山、狩猎等多个民间协会的负责人。他为自己建造的这座办公兼住宅楼,可以称得上青岛最早的律师楼。日德战争中他成了日本人的战俘。 日占时期英国驻青岛领事馆迁入。</h3> <h3><font color="#b04fbb"><i>胶海关税务司官邸</i></font></h3><h3>位于鱼山路1号乙,建于1899年</h3> <h3>1898年9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私人秘书阿里文奉调来青岛筹办胶海关并出任税务司,就是他拟定了《青岛设关征税办法》,规定青岛海关税务司由德国人充任,来往文函均用德文。任期中他在大港筹建了新海关大楼。</h3><h3></h3><h3>阿里文对建筑设计也颇为擅长,北京在义和团起义之前建造的欧洲海关大楼,北京的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公使馆均出自他手。作为北京俱乐部和北京赛马俱乐部的创建者之一,他还先后修筑了北京和青岛的跑马道。</h3><h3>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前夕,时年67岁的阿里文带着大量中国瓷器返回德国,宝贝现收藏于其家乡希尔德斯海姆博物馆。</h3> <h3><font color="#b04fbb"><i>胶海关副税司官邸</i></font>位于鱼山路2号</h3> <h3></h3><h3>税务司阿里文住在鱼山路1号,副税司艾瑞时的住宅就盖在了路对面,建造时间估计差不太多,设计师也许就是对门的阿里文,因为阿里文的官邸就是阿里文自己设计的。</h3><h3>1912年,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司安格联买下了这栋住宅用作度假别墅。</h3><h3>现在它是青岛海底世界的办公大楼。</h3> <h3><font color="#b04fbb"><i>建筑师毕娄哈住宅</i></font>位于太平路13号</h3> <h3></h3><h3>青年毕娄哈初到青岛时和打扫烟囱的O.Meyer合开个货运公司,后在建筑公司当泥瓦匠工头直到有了自己的公司。毕娄哈和青岛天主教会之间有过多次设计合作,疗养院,印刷所,女子中学。圣心修道院都有他的心血。1931年圣弥爱尔大教堂开始施工,设计师本是一德国传教士,谁料开工伊始他突染恶疾病逝,于是毕娄哈得以介入这所著名教堂的建设。</h3><h3>日德战争爆发时,毕娄哈参加了青岛城市保卫战。德国投降后成为战俘,从1914年至1920年被关押在日本,之后被遣返回德国,1926年他重回青岛直到1947年去世,终生未婚。<br></h3><h3></h3><h3>相比于其它作品的繁复华丽,毕娄哈为自己设计的私宅,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但他可能并不是这座别墅的业主,在一份1945年7月统计的所有在青岛有房产的德国人名单里面,没有毕娄哈的名字。</h3> <h3><font color="#b04fbb"><i>安娜别墅</i></font>位于浙江路26号,建于1901年</h3> <h3>跟随德国海军的脚步,德国商人罗伯特和他的儿子汉斯-卡普勒来到青岛,在大窑沟海滩上经营起了卡普勒砖瓦厂,约在1899年投入生产,成了青岛第一代机械化生产的建筑砖瓦商。两年后他们为新建的家命名“安娜别墅”,以表达对在德国的女儿安娜的爱意。别墅建成时,对面浙江路上还没有天主教堂。多年间,南面二层以上的阳台和窗户,还可以看到大海。</h3><h3></h3><h3>1918年,青岛首富刘子山花大钱成了“安娜别墅”的新主人。<br></h3> <h3><font color="#b04fbb"><i>天主教主教公寓</i></font></h3><h3>位于湖南路8号,建于1899年</h3> <h3>主教安治泰的住宅是一幢拼连式的公寓,即建筑的内部是两套相对独立的住宅。圣言会曾把公寓分别出租给了德华银行青岛分行的首位董事霍曼和德华山东矿业公司的首位董事米彻里斯。总督府教育委员会也曾在此。</h3> <h3><font color="#b04fbb"><i>顺和洋行董事私宅</i></font></h3><h3>位于江苏路8号,建于1900</h3> <h3><font color="#010101">江苏路8号由后来参与了总督府、帝国法院以及胶海关等重要公共建筑施工的F.H施密特公司建造完成。</font></h3><h3>早期业主罗兰德·贝恩曾担任顺和洋行董事,他为这家1850年成立于香港的古老贸易公司创办了其在青岛的分支机构。后来,贝恩将这座住宅卖给了在津浦铁路征地筑路的过程中,私自倒卖土地而暴富的铁路总办李德顺。1946年又转到时任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名下。<br></h3> <h3><font color="#b04fbb"><i>德县路23号</i></font></h3> <h3>112岁的老别墅带有鲜明的德式风格,岩石基座,淡黄色的山墙,形状多变的木制窗户,红瓦尖尖的屋顶。这栋别墅藏身花园中心,距离海边步行只需5分钟,“地脚” 无敌。</h3> <h3><font color="#b04fbb"><i>湖南路22号</i></font></h3> <h3>德国公寓旧址或魏斯住宅,1903年由德国人建造。两翼设计为巴洛克式花墙,中间嵌有“1903”字样,中部檐下有向日葵石刻花饰,为罗马式建筑。</h3> <h3><font color="#b04fbb"><i>基督教青年会旧址</i></font></h3><h3>位于浙江路9号,建于1911年</h3> <h3>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众多的城市都有基督教青年会这个组织。它不属于基督教任何一个“教派”,是独立的组织。虽然它称作“基督教”青年会,但是它没有牧师,不做礼拜,不进行宗教活动,实质上是一个青年文化俱乐部性质的组织,我国战略情报专家阎宝航先生就曾出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h3><h3>该建筑后来被“辫帅”张勋买下。</h3> <h3><font color="#b04fbb"><i>广西路7号</i></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i>广西路9号</i></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i>观海一路15号</i></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i>沂水路7号</i></font></h3> <h3></h3><h3>青岛德国建筑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市北区等十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如中山路(斐迭里街)、沂水路(地利街)、太平路(威廉街)、广西路(亨利亲王街)、河南路(汉堡街)、曲阜路(柏林街)、湖南路(太子街)江苏路(俾斯麦大街)等。</h3><h3>这些街道现在基本保持着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建筑格局和原有的历史风貌。两侧的德国建筑,其平面布局、立面设计都呈现出明显的德意志民族风格特征。</h3> <h3>“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的八字怡人风光,碧海蓝天是自有的,绿化自德占始,红瓦也是舶来品。17年时间,德国人用老家样式的筒瓦、鱼鳞瓦、牛舌瓦为新兴的海滨城市定下了鲜明的色彩特征。</h3> <h3><font color="#b04fbb" style="font-style: italic;">圣弥厄尔教堂</font><font color="#010101">位于浙江路15号的高岗上</font></h3><h3>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h3> <h3></h3><h3>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设计,计划筹建的教堂高百米,外形高大壮丽,内部装饰豪华,教堂的一座园亭和瞭望台,可以眺望青岛的山海风光,属东方一流。资金主要来源在德国募集。但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不得已将原设计修改成现状,使建筑外观看上去比较简朴。</h3> <h3>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塔身高56米,是建国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h3> <h3>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可容纳教徒千人,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h3> <h3>光线透过玫瑰窗,在教堂内营造出一种温热、光明的气氛,使人们一走进教堂便沉醉其中。玫瑰窗上彩绘的圣经故事,默默讲述着基督教的传说和教义,“为不识字而无法阅读《圣经》的普通人,描述信仰的真谛”。</h3> <h3>教堂在文革中被破坏,而后经德国捐助重建。但教堂原有的一架亚洲最大的管风琴则失不再来,它有2400多个音调,相当于一支乐队。</h3> <h3>2018年1月31日晚,教堂上空的红月亮。</h3> <h3>天主教堂门口是一片广场,左右建筑均与天主教会有关系,有明德小学(现德县路小学)、圣功女中(现青岛七中)、天主教医院、天主教印刷所等。</h3><h3>照片(上)斯泰尔修会圣言会会馆旧址,位于教堂东侧。道路交汇处建有两个造型各异的塔楼,外墙一层是灰砖砌筑的中式清水墙,二层的风格却是纯欧式的。</h3><h3>照片(下)圣心修道院及圣灵女修道院旧址,位于教堂西侧。平面呈马蹄形,两个对称的巴洛克风格角楼,使得这个转角的立面丰富多彩。 这里是修女院,也是一处欧洲人寄宿学院,附设幼儿园,教学受德国总督府监督,由修女任教。初期只招收德国女孩,总督府给予补助。</h3> <h3><font color="#b04fbb"><i>青岛基督教堂</i></font>位于江苏路15号内小山丘上,始建于1908年</h3> <h3>教堂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建设,初为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故有"德国礼拜堂"之称。1925年其全部教产转让给美国基督教信义会协会,于是基督教堂遂成为众多外国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故后来又称为"国际礼拜堂"。</h3><h3>据传按此图纸修建的教堂在德国还有一处。<br></h3> <h3>钟楼上巨型钟表的机械结构仍是原来的,历经100余年仍能可靠工作,准确报时,给原本肃穆的教堂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h3> <h3>礼堂宽敞明亮,可容千人之众。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装饰十分精美典雅,置身其中给人以神圣之感。</h3> <h3>2010年教堂建成百年庆典之前,一架德国制造的管风琴运到了这里,安装在大厅二楼,与三四十年前消失的管风琴一模一样的悠扬琴声,又飘荡在城堡里。</h3> <h3>花窗上的图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欧洲童话故事。</h3> <h3>教堂用厚重的花岗岩垒砌的墙基凝重粗犷,使整个教堂的轮廓清晰简洁,给人一种宗教建筑特有的美感。</h3> <h3><font color="#b04fbb"><i>基督教信义会路德堂</i></font></h3><h3>位于清和路42号,始建于1900年</h3> <h3>这是德国柏林教会在青岛的第二座礼拜堂,由德国传教士昆祚创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陷于枯竭,遂将山东所有的德国教堂出让给美国,美国支付了2万美金。1925年,该座教堂改名为青岛基督教中华信义会清和路教会。1940年,得到美国信义协会青年团国外布道会的捐助,由洋建筑师艾慕尔·尤力甫设计,将原址旧房拆除,改建为中国宫殿式的大礼拜堂。</h3> <h3>尤力甫一直尝试将西方宗教进行本土化、平民化融合,让中国的老百姓更易于接受西方宗教。因此,他在建筑大型上采用中式庙宇风格,在建筑细部上加以基督教式的装饰,包括外墙上的十字架浮雕。百姓称其为“台东大庙”。</h3><h3>“另类”教堂在国内并非孤本。此前,将教堂建筑设计成中式风格的例子已有出现,如北京王府井救世军教堂、北京中华圣公会、宁夏银川天主教堂等。<br></h3> <h3><font color="#b04fbb"><i>柏林传教会</i></font>位于城阳路5号,建于1899年</h3> <h3>天主教柏林传教会沿用自古以来的传教方式开展教务活动。传教士通过个人交往和慈善事业如学校、医院来努力深入人心。而青岛柏林传教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德租界和临近的几个县建立一个基督教区。</h3> <h3><font color="#b04fbb"><i>礼贤书院(前名德华神学校)</i></font></h3><h3>建于1901年。1903年迁至上海路</h3> <h3>德国占领胶澳之后,出于长期霸占目的,于1898年成立总督府教育委员会,相继创办了26个蒙养学堂。魏玛传教会传教士卫礼贤随后在胶州路因陋就简办起了德华神学校(礼贤书院前身),为蒙养学堂培养师资,卫礼贤夫妇自任德文教师,经费由同善会负担。颇得当局赞赏。</h3><h3><br></h3><h3>礼贤书院是早期的新型学堂,也是青岛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在这里,青岛人第一次听到了“数学”这个名词,由此引发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大讨论,也使这家学校名声大噪。校内藏书楼藏有国学典籍及外文图书约三万册,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均可借阅,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图书馆之一。<br></h3><h3><br></h3><h3>小说《官场现形记》有一回描写了山东巡抚周馥1902年底的胶澳之行。正是这回参观礼贤书院后,周馥授予该校学生参加山东大学堂考试的资格。<br></h3><h3><br></h3><h3>1906年,德国与清政府采纳卫礼贤意见,又开办了青岛特别高等学校(亦称德华大学)。1914年该校迁往上海并入同济大学。 有人指出:“卫礼贤在青岛办教育,与德帝国主义统治者的根本目的有一定区别。曾培养出一批新式知识分子,既向中国介绍了西方,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h3> <h3>青岛建城仅仅100多年,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众多的德占日占时期的优秀老建筑承载着历史文化。它们或宁静或活泼,掩映在绿树之中,构成了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特色。</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5h5bv2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冬游青岛(1)37公里滨海画廊</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5n7l6j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冬游青岛(2)海港 码头 舰船</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5qrr1m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冬游青岛(3)山头公园的风景故事</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6443yz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冬游青岛(4)展馆 城市记忆</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b6uk65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冬游青岛(5)生长在德国要塞的城市</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bqngh1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冬游青岛(7)似水流年 名人遗踪</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c05kzv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冬游青岛(8)特色街区的历史文化</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