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4月20日从成都沿317国道经都江堰,汶川,马尔康,炉霍,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江达,昌都,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到达那曲。小休整。</b></span></h1> <h3>新路海</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5日从当雄进入纳木错景区,绕湖后抵达班戈。</b></h1><h3>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2。</h3><h3>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h3><h3>"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h3><h3><br /></h3><h3>冰封纳木错</h3> <h3>巴木错</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6日从班戈一路沿着各种有名字没有名字的各种错一错再错的经尼玛抵达文布南村。</b></h1><h3><br /></h3><h3>色林错,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曾名奇林湖 、色林东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一个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位于</h3><h3>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和班戈县境内</h3><h3>占地面积</h3><h3>2391km2</h3><h3>类别</h3><h3>咸水湖</h3><h3>海拔4530米</h3><h3>色林错地处西藏自治区申扎、班戈和尼玛3县交界处,位于岗底斯山北麓,申扎县以北,位于88°33-89°21E ,31°34-31°51N之间。湖面海拔4530m,形状不规则,长轴呈东西向延伸,长77.7km,最大宽45.5 km,平均宽约 20.95km,面积2391km2</h3><h3><br /></h3> <h3>错鄂</h3> <h3>达则错</h3> <h3>达则错,又名达克次湖、达格济错,藏语意为虎顶湖,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的一个断陷盆地内,北纬31度49分~31度59分、东经87度25分~81度39分,羌塘高原北部。</h3><h3>达则错长21.1公里,最大宽16.9公里,平均宽11.60公里,面积244.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59米,水深31.7米,湖水湛蓝,湖心透明度达7.2米。东西两岸地势平缓开阔,南北岸则山体陡峭。湖岸上分布着多条非常明显的同心古岸堤,最高的一条高于现湖面90米,显示出达则错在冰河时期无论面积、水深均远甚于当前。</h3> <h3>当穹错</h3> <h3>当穹错也作当雄错、当穷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境内,地处尼玛县南部,当惹雍错北部。</h3><h3>湖面海拔4475米,面积54.5平方公里。湖泊西部有一座高出湖面约48米、面积0.4平方公里的小岛。第四纪时期与当惹雍错为一个湖泊。湖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补给。205省道经过湖东北岸。</h3> <h3>当惹雍错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也是西藏第四大湖。当惹雍错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错一起被雍仲本教徒奉为神的圣地。湖边的玉本寺是一座建于悬崖山洞的寺庙,据说为象雄雍仲本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h3><h3>"达尔果"和"当惹"都是古象雄语,意为"雪山"和"湖",它们一个是神山,一个是圣湖, 公元五世纪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经存在一个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古象雄王国。最辉煌的时候,象雄王国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上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中象雄),东至今昌都丁青一带(下象雄),疆域极其辽阔,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而这其中,中象雄的中心就位于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的附近。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可以在这里看到古象雄国王宫的遗址。</h3><h3>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古老的传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作为本教的神山圣湖,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养育了湖畔的人们,是古象雄文明的摇篮。</h3><h3><br /></h3><h3><br /></h3> <h3>当惹雍错是西藏雍仲本教崇拜的最大的圣湖,也是西藏第四大湖。其深度超过210米,而纳木错深度为99米,当惹雍错的水深是其两倍多,是目前已知西藏最深的湖。而我国最深的湖为长白山天池,最深373米,但其为中国与朝鲜的界湖,因此当惹雍错可以被称为全部面积位于我国境内的最深的湖。当惹雍错系发育在近南北向断裂湖盆内的构造湖,呈北东方向延伸,长70公里,宽15~20公里,西岸和东岸为近南北向高达5500~6000米的山地,现代冰川发育。历史时期当惹雍错北与当穷错,南与许如错相连,长可达190公里。后由于气候变干,湖水退缩,当穷错、许如错与当惹雍错分离。当惹雍错湖东南岸和北岸湖积平原广布,湖相阶地发育,多达20级以上。阶地面平缓,宽几十米到几百米,最宽达几公里。当惹雍错地处藏北羌塘高原,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湖水pH值9.12,矿化度9.862克/升,属硫酸盐型咸水湖。</h3><h3><br /></h3><h3>当惹雍错的湖水</h3><h3>当惹雍错位于西藏自治区藏北高原中部,色林错西边,是中国藏北高原断陷湖,也是雍仲本波教徒心目中的神湖。当惹雍错为300万年前形成湖泊,位于一个深陷的湖盆底部,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南北长约80余千米。南部有发源于冈底斯山的达果藏布汇入。湖面比全盛时期低100多米,湖水退缩咸化。湖滨平原广阔,是藏北的主要牧区。</h3><h3>当惹雍错,地处古象雄王国遗址附近,距尼玛县约150公里左右。是西藏著名的三大圣湖之一(另外两个是玛旁雍错和羊卓雍错),也是雍仲本教最重要的神湖。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高原湖泊型风景旅游区。</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7日,从文布南村沿着轨迹路径(其实是只有车辙印)几乎大部分是无人区到达措勤县。</b></h1> <h3>当惹雍错</h3> <h3>扎日南木错</h3> <h3>扎日南木错(Zhari Namco)西藏自治区第3大湖。亦称塔热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介于北纬30°44~31°05,东经85°19~85°54,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属东西向构造断陷湖。东西长53.5公里,南北宽26公里,平均宽18公里,面积1023平方公里。海拔4613米,平均水深3.6米,最大水深5.6米,周长183公里。湖水透明度2.45米。pH值9.6,矿化度为13.90克/升,属咸水湖。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地势开阔。东岸湖积平原宽达20公里,沼泽发育;北岸和西岸发育有10道古湖岸线,最高一级高出湖面百米;东南部湖滨地带发育有三级阶地。湖区地处藏北高寒草原地带,气候寒冷、干旱,为纯牧区。扎日南木错流域面积1.643万平方公里,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入湖河流主要有措勤藏布、达龙藏布。措勤藏布发源于冈底斯山,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9930平方公里。</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8日从措勤至阿里首府狮泉河,全天行驶在阿里地区,高原的荒凉壮阔之美。</b></h1> <h3>达瓦错</h3> <h3>物玛错(盐湖)</h3> <h3>达绕错(盐湖)</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9日从狮泉河到达札达,札达土林,古格文明遗址。</b></h1> <h3>卡美特山(Mount Kamet),又名依比冈麦、岗麦雪山,地处305513N,793537E,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境南部,属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段,是中国札达县与印度北阿肯德邦(Uttarakhand)的界山。中印两国以卡美特山脊为界,北面属中国,南面属印度。卡美特冰峰,海拔7756米,为札达县全县海拔最高点。</h3><h3>卡美特山(Mount Kamet),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境南部,属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段。主峰为卡美特冰峰,又称加梅德峰,海拔7756米,排世界第29高峰,为札达县全县最高点。周围簇拥着108座雪山相伴左右,整座雪山群绵延上百公里。卡美特峰有两个峰顶,站在西藏札达土林南望,峰顶犹如一座平顶的巨大金字塔。近观则完全是冰雪的世界,可以感受到他的神秘与雄险。[3]</h3> <h3>札达土林</h3> <h3>古格遗址</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0日从札达经过冈仁波齐,玛旁雍错,帕羊,仲巴到达萨嘎。</b></h1> <h3>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h3><h3>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h3><h3>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h3><h3>冈仁波齐(Kangrinboqe)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雍仲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h3><h3><br /></h3><h3>冈仁波齐</h3><h3>冈仁波齐,位于东经81.3°,北纬31°(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北部,巴嘎乡也是转山的起点和终点)。海拔6638米(另说海拔6714米),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h3><h3>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h3><h3>追溯历史</h3><h3>涵义</h3><h3>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雍仲苯教更是发源于此。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h3><h3><br /></h3><h3>据雍仲本教经典描述: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湖。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h3><h3>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圣队伍,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绵延了几千年。</h3> <h3>玛旁雍措(Lake Manasarovar)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h3><h3>古象雄佛法 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经,俱舍论》中所记载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措。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玛旁雍措"--"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藏语里"玛旁"就是不败,无不胜的意思。</h3><h3>玛旁雍措最早名为"玛垂",或"玛垂措",是雍仲本教中广财龙王的名字。佛教经典说四大神湖中原有四大龙王,起初他们总是兴风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显神通,收服了四大龙王,使他们皈依佛法,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四大护法神。从此"玛垂措"也易名为"玛旁雍措",有时写作"玛法木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h3><h3>据说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是胜乐大尊赐与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她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她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印度教说它是湿婆神的住所。</h3><h3>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h3><h3>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泊和第二大蓄水量天然淡水湖。藏语意为"不败、胜利",有"神湖"之称。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内。玛旁雍措亦称马法木措,曾称玛垂措。曾与拉昂措相通,后由洪积,冰水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内流湖。湖泊呈"鸭梨"形,北宽南窄,长轴方向长26公里,短轴长21公里。湖面海拔4588米。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14米。</h3> <h3>那木纳尼峰和拉昂错</h3><h3>西藏阿里普兰县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纳木那尼峰方圆约200平方公里,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h3><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5月1日号从萨嘎到吉隆县吉隆镇,中尼口岸,这里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95公里。</b></h1> <h3>吉隆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境内。严格地说,吉隆沟长度为93公里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底部是吉隆口岸。</h3><h3>吉隆沟是在吉隆县城吉隆口岸的吉隆藏布一带,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位于希夏帮玛峰下,佩姑错旁,藏语意为"舒适村,快乐村"。</h3><h3>吉隆口岸是216国道(新疆西藏)的终点。</h3><h3>该县所属的大部分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县城所在地叫宗嘎镇。由县城往南70公里是吉隆镇,也就是吉隆沟的核心区了。如果没有县城北部20公里外马拉山的凸起和阻挡,喜马拉雅山很可能会被吉隆沟彻底"切穿"。在喜马拉雅山的峰群中,马拉山的海拔并不算突出,但它却成了吉隆沟北面的起点。从此往南,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徘徊徜徉的亚热带地盘;从此往北,是青藏高原的高寒世界。</h3><h3><br /></h3><h3>交通</h3><h3>如今去吉隆沟,比早些年要方便很多。沿着318国道,在希夏邦马峰大本营的岔道口下道,走希夏邦马峰山前大走廊120公里,翻越马拉山后,还有不到20公里就是宗嘎镇。从这里行73公里就到了吉隆镇,再向前行23公里,便可抵达一个只有6户人家的村子热索村。一路上,海拔飞速下降,从县城的4300米直降为1800米。从热索村向南望去,就是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了。</h3><h3><br /></h3><h3>地理</h3><h3>吉隆沟是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从这里往西,印度洋暖湿气流愈发稀少,无力沿着山谷挺进,因此由此往西,沟也就是山谷并不罕见,但像吉隆沟这样温暖湿润的地方却不见了。4000多万年前,这一带地壳的变迁是以"撕裂"的形式完成的,吉隆沟恰到好处地发育在断层中。在喜马拉雅山被"撕裂"的山体中,吉隆沟是一条又深又长的沟。这条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划过,两侧的山坡就是其翻开的岩浆土石堆砌而成,其边沿至今还保持着锋利的"刃"。蜷曲的底层、锋利的切线、狰狞的地貌,处处显露着山体的"痛苦表情"。</h3><h3><br /></h3><h3>吉隆地貌十分独特,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由喜玛拉雅山脉分隔为南坡和北坡两部,地势北高南低。北坡属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区,平均海拔4800米,山峰较平缓,有开阔的草原,高差在1000米左右。</h3><h3>南坡属于高山峡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较陡峭,高差在3000米左右,许多山峰海拔在6000米以上,终年积雪。</h3><h3><br /></h3><h3>吉隆沟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惊讶于造物的神奇,竟然会让四季并存在这么狭小的一个山谷里。峡谷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叶松昂首云天,亭亭玉立;长叶云杉干形通直、小枝柔细如同垂柳。恬静的村庄被绿树环抱着,不远处能清楚地看见若隐若现的雪山。</h3><h3>这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原始自然生态保持完好,走进吉隆,如同来到世外桃源。这里的雪山、冰川、草原、湖泊,可将人的魂魄勾去,使人在超然物外的胜境中飘飘欲仙,物我皆忘。</h3> <h3>很多尼泊尔的货车,印度塔塔牌的</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号从吉隆县出发经过希夏邦马定日到达珠峰大本营,晚上住拉孜。</b></h1> <h3>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处东经85.7°,北纬28.3°,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公里,是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聂拉木县)境内8000米以上的高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著名的高峰之一。世界8000米独立山峰中排名第14位。希夏邦马峰,藏语是"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之意。海拔801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在西藏聂拉木县境内,东南距珠穆朗玛峰120公里,是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以上高峰。它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处,分别有8008米7966米的两个峰尖。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海拔5000~5800米之间的冰塔区,长达几千米,景象形态甚是奇异,宛若 "冰晶园林",但其上又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藏族人民有许多神话和歌谣称颂其为吉祥的神山。希夏邦马峰(Xixabangma Peak,亦作Xixiabangma Peak,Gosainthan,Hsi-hsia-pang-ma Feng,Xixiabangma Feng,藏语作Shisha Pangma)</h3><h3>希夏邦马峰(东经854655,北纬282107),旧称高僧赞峰,喜马拉雅山脉中段高峰之一。 位于中国西藏南部尼泊尔边界附近,海拔高度8,012米(26,286英尺),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希夏邦马峰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以上山峰,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公里,是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聂拉木县)境内8000米以上的高峰。</h3><h3>希夏邦马峰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整个枯岗日山脉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希夏邦马峰周围。北坡横对着13.5公里长的野博康加勒冰川,与它平行的是达曲冰川。北山脊以东是格牙冰川,南坡有16公里长的富曲冰川,其末端一直降到4550米的灌木林带。最引人入胜的是海拔5000~5800米之间的冰塔区,长这几千米,景象形态甚是奇异,宛若活生生的"冰晶园林"。但其上又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种种困难。</h3><h3><br /></h3><h3>主峰以东3千米处为希夏邦马东峰(摩拉门青峰)7703米。摩拉门青独特的峰形似乎比希夏邦马峰更加抢镜头。在当地的传说中,希夏邦马峰是一位性格冷酷的女神,摩拉门青是她的丈夫,北侧一座山顶平平的山则是她的情人。摩拉门青在与情敌的决斗中,砍掉了对方的头,自己腹部却也中了一刀,腹中的肠子流出来,形成了绵延的冰川。</h3><h3>在主峰东南山脊与西山脊汇合处为希夏邦马中峰8008米。</h3><h3>主峰东南2.6千米处为希夏邦马东南峰(班马利峰)7486米。</h3><h3>主峰东南5.7千米处为希夏邦马南峰(雅南利峰)7119米。</h3><h3>主峰西北7千米处为希夏邦马西峰(勃隆利峰)7292米。</h3><h3>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处,分别有8008米7966米的两个峰尖。</h3><h3><br /></h3> <h3>珠穆朗玛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它的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是世界最高峰。是中国跨越四个县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的中心所在。</h3><h3>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称为珠穆朗玛峰。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印度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号从拉孜出发,经日喀则,白朗,江孜,浪卡子,羊湖到达拉萨。</b></h1> <h3>江孜古堡</h3> <h3>卡若拉冰川</h3> <h3>拉萨布达拉宫</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号从拉萨经林芝,波密(住波密),然乌湖,巴宿,左贡(住如美),芒康,巴塘,理塘,雅江(住雅江),新都桥,康定,泸定回到成都,结束旅程。</b></h1> <h3>波密的春天</h3> <h3>海子山</h3> <h3>理塘草原</h3> <h3>从新都桥远眺贡嘎雪山</h3> <h3>回到成都品正宗川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