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当历史进入到了2018年,它将永不停步。历史的脚步像翻页一样,一天一天地永远地向前迈进。此文惜日(过去上山下乡1966年到1978年)指的是1968年的那个年代,今天,当然指的是2018年的当下时代。</h3><h3> </h3><h3> 相隔五十年,</h3><div> 天翻地变化,</div><div> 历史不重演,</div><div> 但它恰相反。</div><div><br></div><div> 上山下乡,</div><div> 祖国需要,</div><div> 广阔天地,</div><div> 大有作为。</div><div><br></div><div> 进城务工,</div><div> 精彩人生,</div><div> 酸甜苦辣,</div><div> 宝贵财富。</div> 上山下乡1968年是祖国需要,<div> 进城打工2018年是历史必然。</div><div> 过去,1968年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刚刚开始,</div><div> 今天,2018年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速度减慢。</div><div> 过去上山下乡,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反修防修,百年大计。</div><div> 今天进城务工,世界大军,浩浩荡荡,史无前例,永载史册。</div><div><br></div> <h3> 过去是计划经济,国民经济软弱,工业发展不足,城市里就业岗位少。无法安排青年就业。</h3><h3> 今天是市场经济,国民经济扩大,工业充分发展,城市里就业岗位多,还缺大量劳动力。</h3> <h3> 过去,上山下乡去西边,去边彊经济欠发达的地方。</h3><h3> 今天,进城务工去东边,去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h3><h3> 过去,上山下乡到艰苦的地方去,父母牵肠。</h3><div> 今天,进城务工到艰辛的地方去,父母挂肚。</div> <h3> 过去,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几年共是一千多万人。</h3><h3> 今天,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一年共是一千多万人。</h3><div> 过去,上山下乡,全国多年总共不超过两千万人,</div><div> 今天,进城务工,全国几年总共超过两亿以上人。</div> <h3> 过去,上山下乡,农村青年限制进城。全国79年到81年,3年清退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一千多万。比.如,清退的有农场付业工,临时工,还有车站重体力劳动的搬运工等……。</h3><h3> 今天,进城务工,是劳动力进入市场后,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起配制作用的结果。只要有一技,可走遍天下。</h3> <h3> 过去,上山下乡响应党的号召,全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上山下乡工作。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h3><h3> 今天,进城务工,市场确在召唤。劳务输出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各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特别是内陆欠发展的省份,劳务输出人数前几年,一个省每年达到几百万人。城市是一个人生战场,在那里可以施展才能,实现个人梦想。</h3> <h3> 过去,上山下乡,生产队劳动,一个人一天收入仅一角钱。有时是一天收入只有八分,甚至亏损,干一天什么都没有。广大农民和知识青年一个样。甚至更苦,年年如此。</h3><div> 今天,进城务工,务工者每月拿上3千元,4千元都不算多。因为他(她)们在各个岗位,如建筑工地,风吹日晒,贡献青春,任劳任怨。各自展现了独特的人生风彩,年年如此。</div> 过去,上山下乡,曾有多少个精神创伤,艰以痊愈。<div> 今天,进城务工,曾有多少个喜怒悲伤,放飞梦想。</div><div> 过去,上山下乡,还有执着的人们,始终爱着这片大地,至今还居住在生活在原下乡的地方,享受大自然的人生安排。</div><div> 今天,进城务工,经过努力奋斗的务工者,获得了收获,靠自己的勤劳致富了。在城市购买房子居住的,忙碌着,享受着城市的繁华热闹。</div> <h3> 过去上山下乡,使无数城市青年接融了中国广大农村,也了解了中国最底层的农民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以前从未去过农村。只有了解农村农民的生活,才算了解了中国社会。同时,上山下乡也算是乡村旅游吧!</h3><h3> 今天 进城务工,也使广大的农村青年,走进了城市,了解了城市里生活的快节奏。他们中很多人以前从未出远门,可今天走南闯北,在努力工作之余,也在观光城市的美丽风景。</h3><h3> </h3> <h3> 过去的上山下乡,1978年10月国家宣布停止这项工作,全部结束。</h3><h3> 今天的进城务工,农村剩余苈动力很多,却永远不会停止,不会结束。</h3><h3> 过去下乡,</h3><h3> 今天进城。</h3><h3> 五十年变化之大,</h3><h3> 确确实实刚相反。</h3> 五十年有变化,也有没变化。<div>不论是过去的上山下乡,</div><div>还是今天的进城务工,</div><div>都是国家需要的,也是历史的,必然的。</div><div>大家共同为国分忧是不变的。是永恒的。</div><div>这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情怀。</div> <h3> 过去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h3><h3> 今天进城,到最艰辛的地方去。</h3><h3> 大家共同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勤劳的本色没有变,中国人民具有的质朴品质没有变。</h3><h3> </h3> <h3> 过去上山下乡,今天进城务工。</h3><h3> 大家都在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h3><div> 大家都在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了和正在谱写着一代人的命运。</div><div> 过去的知青,已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主力。</div><div> 今天务工者,也必将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留下精彩。</div> <h3> 过去上山下乡,今天进城务工。</h3><h3> 大家共同经历了一个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阶段,也亲身体验了一个人生的酸甜苦辣过程。</h3><h3> 这段经历共同地锻炼了每个人的意志。这段经历在每个人的心里,将留下永生难忘的回忆是一样的。这是人生的最大财富。</h3><h3> 这段经历大家共同经历了艰苦丶艰辛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磨练。只有经受苦难的人们,才是富有的人们。这是人生的无价之宝。</h3> <h3> 今惜五十年,只是个简单的舒。这个五十年,年年的天天都日新月异。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幸福都是大家奋斗而来的。今天我们要珍惜过去,在新时代的旗帜下,更加地奋斗,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h3><h3><br></h3> <h3> 此文只是个简单的上山下乡与进城务工对比。当然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希望你提点意见,给予批评,发表个人观点,我们可以共同交流沟通。一定把先进的思想和精神力量传承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