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诚谢与见凉…</h3> <p>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14军、11军等部经26天炮火准备,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收复老山、者阴山等高地。经过数天激战,我军不仅守住了收复的阵地,还攻克了老山以东的八里河东山。</p><p>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我军进入部署的前沿阵地。二十八日五点五十六分,我军一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布防在以船头村(天保镇的驻地)为中心的猛硐乡、芭蕉坪、交趾城等,我军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火箭炮、加榴炮等257门各种火炮的巨响,颗颗炮弹飞向老山,覆盖了老山及其越南田蓬、马林、杨万船头、都龙、金平的越军步兵阵地、炮兵阵地、指挥所和仓库等414个目标,顿时老山方向红了半边天。我军老山主攻团和步兵官兵已经全副武装等候进攻命令。</p><p>经过5小时20分的激烈战斗,我军攻下老山主峰。击毙、击伤越军900余人,摧毁越军火炮30余门、军车20辆。我军牺牲官兵233人。</p><p>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41师,11军31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发起进攻!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即松毛岭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8] ,下午,两个主力营(122团1、2营)向船头村、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到5月15日(122团及友邻部队配合),又收复了八里河东山[1] 。</p><p>经过18天的血战,我边防部队收复老山、者阴山。</p> <p>1984年6月越军两次反攻老山,歼敌数量:某参战者作文《广为流传的老山松毛岭毙敌3700人是真实的么?》介绍:【根据本人当时的笔记。1984年8月21日,我们部队在文山州砚山县临战训练期间,通报了昆明军区前指关于两山作战的情况,对越军伤亡情况是这样记录的:第一阶段-炮火准备,4月2日至4月28日,歼敌1000余名(未报死伤俘具体人数,下同)。第二阶段-拔点作战,4月28日至5月2日,歼敌2000余名。</p> <p>1984年7.12大战,松毛岭要地、松毛岭是指老山主峰东侧662.6高地-那拉(村名)向东南方向延伸的一条山腿,因山上有松毛林而得名。这条山腿可以说是插入越军防线的"楔子",可控制重要的4号公路及清水口一带,成为越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我松毛岭一线,正处于老山与八里河东山之间盘龙江峡谷处,与当面越军占据的大小青山相比地势要低不少,越军从这里发起进攻地形是最有利的。而且占据这里,沿山梁向西一路攻击,就可直接威胁和控制老山主峰,这要比从南坡仰攻1442米高的主峰容易得多。这也是662.6高地-那拉方向一直是老山战斗最激烈的地方的重要原因。</p> <p>双方战备:我各方均作好准备,尤其是炮兵。12个炮连,加上4个坦克连。火力分配,分兵把口,在敌人可能接近的地方计划了拦阻火力,分地段,一个连负责一段。两个连顺公路乱打,逐段拦阻。三个火箭炮连,在149高地一个,在李海欣高地(142高地)一个,在结合部一个。诸元全数准备好,榴弹炮装上弹丸。火力计划代号"野猪",一说进"野猪状态",就装上了。根据各方的情报,我军判断越军应该于1984年7月12日凌晨将会有所行动。越军兵力为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的兵力。情报证实,于是我军加紧准备,囤积弹药。我14军40师119炮群配属119团的40师炮团(欠第4营、85加农炮营7连),赵扣斌团长部配备2.5个基数的弹药。前沿阵地为14军40师119团的士兵</p> <p>越军偷袭成功</p><p>03:00时,指挥部给出三个点,命令119炮群进行扰乱性射击,打一个齐射。而赵团长认为,一次齐射太少。通过电台联络前沿阵地,但前沿的答复是没有情况。于是赵团长对着沙盘问119团张又侠团长:假设越军凌晨5点出击,按步兵常规,部队现时应该在哪里?张团长指出,只能在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只能在阵地前500米以内,不会以外。但指挥部给的点是1000米以外。于是赵团长报告了炮兵指挥部并说明理由,得到指挥部的同意后,赵团长决定了三个点, 6个炮连一齐开火。隔了十分钟后,又打了第二次。前沿再次报告:"没有反应!" 于是发射照明弹,但前沿答复依旧。于是,大家都认为是情报有误,虚惊一场,除了一线警卫部队外,所有部队都放松了警惕并沉沉睡去。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很恐怖的。实际的情况是:越军已经潜伏到我军阵地前的500米以内地段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牺牲,兵员死伤惨重。但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顷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蛰伏如前, 重伤员至死不动,无线电也静默,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3] 。凌晨5点,越军偷偷地摸了上来,一瞬间,全线开火。我军立即还击,在黎明的黑暗之中,弹道发出的光亮密如雨丝。由于放松警戒,我守卫部队伤亡惨重,不久向其他部分请求支援。</p> <p>炮火打援142高地,尽管李海欣带领战士们拼死守卫,但炮火打完了(大大超过预定的控制数量两个基数),越军一个营还是占领了142高地。后勤支援,云南文山州和红河州全力支援,连运猪的车都换了运炮弹,老百姓也帮忙,不记代价的往上送。炮火收复:13:00,炮弹运到,119炮群重新发出怒吼,集中全部火力猛轰142高地,顿时,142高地上硝烟弥漫,一片火海,步兵一个排45人随着炮兵火力的延伸往上冲,一下子就收复了142高地,越军一个营只剩下6人活着。[4] 《揭秘老山系列之战的残酷血腥内幕》写的更详细,但有的传闻未必真实[5] 。整个上午消耗炮火一万多发,整天消耗3万多发(有的误传十多万发)。松毛岭上,越军数百名士兵全都是头冲着北方这个进攻方向,象晒的干鱼一样,很多士兵衣衫褴褛,连鞋都没有,可是身上 挂满了武器、手榴弹、子弹、刺刀。 中国守军当时都很慨叹,说看了这场面眼睛发酸,越南政府实在对不起这些勇敢的兵啊。炮击打援:越军二线部队出动摩托化部队一个团,紧急赶来支援。谁知中国方面炮 弹到的这样快,这一个团的车队刚过水口村,就遭到炮火打击,死伤一批。</p> <p>炮火长眼:双方都集中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炮火在对射,试图敲掉对方的炮兵阵地。大战中,我军炮兵还依据观测站指引、特别是新引进的相控阵雷达即炮位侦测雷达(越军一发炮就引来中国炮火的精准打击),对越军炮群阵地进行了准确的压制性打击,使越军炮兵损失惨重。中国炮兵数量多又有炮位侦测雷达,占压倒性优势,第二天早晨之前越军炮群全部被打哑。他还击得越多,追击过去的炮火就越多,他损失就越大。--越军刚刚打完一炮,不到一分钟就被连人带炮炸飞,越军曾经冒死转移阵地,可是在新的阵地上结果完全一样,甚至有中国炮弹打进了越南炮膛之说。--越军炮弹还在空中飞,中国炮弹已经出膛直奔越军炮兵阵地而去了。一边是盲目的覆盖性射击,一边是大炮盯着你脑门搂火,本来中国炮就比越南炮多好 几倍,于是,在步兵眼里,看见越军一发炮弹刚刚出炮口,一群中国炮弹已经象萤火虫一样跟过去了,很多越军火炮根本来不及开第二炮就被炸飞。步兵阵地上欢声 雷动。越军169炮兵旅的火炮越来越少,等到天快亮的时候,已经不是一群炮弹往一门越南大炮上招呼,而是越南人一开炮,中国炮兵的各个阵地就争先恐后的向 它开火,"一群群的炮弹象赶集一样"是炮兵团长赵扣斌回忆录里写的话[6] 。不到八个小时,越军一个加强炮兵旅,就被活活打瘫在阵地上。</p> <p>169高地,中国炮火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打击越军炮火,令越南人莫名其妙(他们当时还不了解炮位侦测雷达这种中国进口不久的新科技产品),越军领导以为是169高地的瞭望哨起了决定性作用,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它,否则炮兵无法提供火力掩护,他们发疯一样的猛攻169高地。这个高地上只有一个中国步兵排。老山作战打到第二天中午,中国炮兵的炮弹打光了,有一个小时的火力缺口。越军援军冲上来,全力拿下了八里河东山与松毛岭之间的 169等多个高地。169高地是松毛岭二线的门户,此前越军已经在150高地打开了中国军队阵地缺口。</p> <p>大反攻:中国军队七月十三日下午的大反攻提供了充分条件,中国军队收复几个丢失的高地。炮战影响:这一次炮战意义深远,从近的影响说,为中国军队大反攻提供了条件,从远的影响说,此后越南炮兵基本失去了和中国炮兵进行对等炮战的勇气,若干越军指挥官曾经进行过尝试,没有一次不是输得很惨。这一战确立了 中国方面在老山战线的火力优势。自从1984年一战,越南就不再在前线一个地方放置师级重兵了。越改方针:中国炮兵有炮位侦测雷达即相控阵雷达、占压倒性优势。后来,越军在第三次北光会议上重新确定其当前作战方针为:游击袭扰,消耗我有生力量。此后,在老山战区,虽然战斗不断,团级规模的攻防战也打了若干次,但越军再未主动组织师级规模的进攻作战,7·12之战成为越军的绝唱。歼敌数量问题:网上流传 "7.12一战,越军在松毛岭上留下了3700多条生命,我军牺牲了632名官兵"。真相如何?误以为7·12大战就是松毛岭大战,某参战者作文《广为流传的老山松毛岭毙敌3700人是真实的么?》介绍:【14军史料记载(这次作战主要是14军打的):老山7·12大战,"守备部队共毙伤越军3300余人,其中毙敌1300余人,伤敌2000人左右,俘敌5人。"另网上传言"我军此战(指老山7·12大战)共歼灭越军官兵3700多名,其中毙敌1700多人。"考虑到14军之外的部队(如11军、军区炮兵第4师、各边防团等)也有战果,后一组数字也是可以接受的。注意:歼敌是包括毙、伤、俘三个方面(本方统计损失还要加失踪、非战斗减员等)。】【7·12大战越军共有4个攻击方向,有四个方向的战斗,而且,越军未发起进攻前,我炮兵即向敌集结和潜伏地域清水口子一带炮击,造成越军进攻集结部队的重大损失。减去多方面因素的死亡,老山7·12大战,松毛岭上(这个主战场)的越军尸体应在一千具上下。7·12大战不等于松毛岭大战】</p><p>中国参战者回答问题:越军动员了1.8万兵力,但炮兵、工兵(有一个建制工兵团)、通信兵、防化兵、后勤兵、各级指挥机构人员等其他二线部队,数量很多,在一线参与进攻的步兵不到1万人。此一战越军伤亡3700余人,一线步兵的损失率已达到三分之一,战斗力不强了。核心问题是,我炮兵有炮位侦测雷达,占压倒性优势,越军的炮步兵都只能送死。</p> <p>122团(35211)老山地区对越作战经过 <1983年12月至1984年12月>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级命令配属四十师担任老山地区拔点作战任务,全团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六日十九时,由石屏向麻栗坡地区机动,一路夜行晓宿,历时二昼三夜,行程四百三十公里,于二月十九日凌晨集结于麻栗坡县茨竹坝地区,待命行动。一、炮战<四月二日至二十七日>,又称“一·四”工程,我团100炮连参加作战,射击六十一次,摧毁敌人火力点二十一个。二、老山地区作战经过<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一日>,四月二十八日凌晨,我团原为老山主峰助攻,因一一八团进展顺利,上级令我团卷击清水、那拉地区。于是我三营于二十九日从82号高地抵541号高地。团结心:三营在143号、541号高地展开,八连首先攻占敌146号高地,尔后七连在354号高地展开,攻占262号高地;九连随七连后跟进,准备在262号 高地展开,攻占150、169、151号高地,就地转入防御。十时二十五分,一一九团炮群按计划向146高地实施炮火准备,但因地形复杂、雾大视度不良,部队行进迟缓,未能及时展开攻击,团前指令三营长到八连组织战斗,迅速向146高地发起攻击。十四时零五分,团炮火依呼唤再次压制146高地,八连于十四时二十分进至146高地西南侧二百米一线,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七连从143高地东侧直插 145号至147号高地之间。此时,146号高地守敌以密集火力阻击我进攻,营请求上级炮火压制146高地,同时迅速展开部队。十四时二十五分,八连一排 从东南侧、三排从西北侧向146高地发起攻击,二排在西南侧正面牵制。七连沿146号高地北侧和东北侧发起攻击,支援八连战斗,三排加强第三班向262号 高地发起进攻。此时,146、262号高地敌迫击炮、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向我猛烈射击,副营长、八连副连长和一排长相继负伤,配属八连作战的师防化连喷火排 排长牺牲,我攻击受挫。十五时二十分,八连调整部署,再次攻击并占领敌第一道堑壕,由于敌火力密集,我伤亡较大,各班、各排英勇顽强、密切配合、交替掩 护,但向主峰攻击时仍久未凑效。至下午八时,八连组织了以排长白谊民为首的八人突击队,从敌防御薄弱处摸上了主峰,在正面攻击的配合下,依托有利地形,上下夹击,才一举摧毁了敌三一三师一二二团二营营部。攻占了146高地,战斗中,八连七班机枪手段平英勇顽强,猛冲猛打,负伤后部分肠子外流,仍坚持战斗, 先后毙敌五名、伤敌三名,第三次负伤后壮烈牺牲。七连三排在副连长的带领下,于十五时四十分攻占262号高地,十八时攻占168高地并就地防御。九连在七连后跟进至262号高地,十八时攻占了172号高地。四月三十日七时三十分,九连继续向150、168、227号等高地发起攻击,一排在151号攻击,二排在262号展开向159号攻击,三排在二排后跟进至149号展开对169号进行攻击,激战两小时,先后占领了敌150、168、227、223、166号等高地。完成攻击任务后,三营各连迅速巩固阵地,清剿残敌,改造工事,抗敌反扑。至五月一日十八时三十七分,奉命与一一九团三营移交阵地,分两批阎着头寨、南榔撤至曼文,那谢地域休整待命。</p><p>三、八里河东山进攻战斗<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五日凌晨一时,一营从马关坡西侧开始秘密推进,二营二时从芭蕉坪东侧秘密推进,其间我临时炮群以二至三门火力对敌人实施妨碍射击,敌人也向我方 1019号高地和一营行进线路射击炮弹10余发。四时五十分,三连在34号高地西侧突出部200米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位置,五时四十分二连在34号高地西 北侧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五时三十分四连在31号高地北侧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其余各连均在五时以前到达指定位置,五时五十分,无线电开机并沟通了联络。六时,我炮兵对34、35、36、33、32、31号高地实施火力急袭,此时二连距炸点80米左右,根据地形又推进了30米,在距敌50米出开辟通路,三 连在距炸点180处推进50米,九人触雷负伤,连组织在34号高地西南侧开辟通路,四连也推至31号高地50米出。六时十五分,炮火急袭转为火力支援,一线攻击分队突发冲击,二连一、三排分别从西侧和西北侧突出冲击,在距敌30米处遭敌炮火和前沿火力射击,伤亡35 人,战斗英雄副连长谢国华、一排长宋信来牺牲,三排长负伤。一、三排猛扑入敌堑壕并转入壕内追击,六时三十分占领了敌34号高地并向南侧副34号高地冲 击,二排至34号高地东北侧加入战斗,向北侧副34号高地冲击,敌炮兵此时压制34、副34号高地,我方又伤亡6人,七时十七分,二连攻占了副34号高地 并就地转入防御。三连六时五十五分在伤亡8人的情况下攻占了34号高地西南侧突出部,形成对外正面,一排向35号高地发起攻击。四连于六时二十分占领了 31号高</p> <p>地,七时十五分攻占33号高。五连也前进至31号高地附近,六连一排在友邻发起冲击时,向933号高地实施佯攻,有效地配合了主攻分队的战斗。经过六十二分钟的激战,我团各攻击分队攻占了敌长期盘踞的31、32、33、34、副34和35 号高地,奇迹般地完成了八里河东山拔点作战任务,使我军边境一线防御态势更加趋于完善和稳定。四、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越军为夺回被我收复的老山、八里河东山诸要点,其第二军区司令员武立坐镇河江,副司令“密”、副参谋长“胜”在那顿督战,三一三、三五六、三一六师师长分别在968高地、清水、汉杨亲自指挥,于1984年7月11日对我发动了加强师规模的进攻。7月12日凌晨,敌148团1营和特工一个连的兵力,利用夜暗和浓雾,秘密进至八里河东山东侧38、40号高地地区,另以一个加强连秘密进至30、副30号高地,企图对我二营六连实施主要攻击,夺占高地。7时50分,敌以一个营的兵力分别由40号高地沿小路向34、副34号高地南侧43、44号高地向 33、34号高地冲击,坚守副34号前沿的我六连一排在敌逼近我南侧前沿约30米处,于8时5分一齐开火,歼敌一部,三排以33号的重机枪压制44号高地之敌;四连三排(欠七班)依托34号高地顽强阻击并呼唤团炮群压制纵深之敌和黄泥坝978号高地、50号高地敌炮兵和后续梯队。战至8时20 分,击退敌第一次冲击,敌弃尸30多具退至39、40号高地以西;9 时10 分,敌经调整,以两个连由43号西北侧和44号高地向34、33号高地发起冲击,同时敌29号高地高机向28、30、31、34号高地猛烈扫射;42、 43、44号高地之敌用重机枪、无座力炮向34、副34、33号高地猛烈射击;我六连三排在32、33号高地顽强阻击,一排二班在34号高地北侧和东侧阻 击敌人;9 时40分,四连一排进至34号高地西侧准备投入战斗。10时10分,敌一个营向我34号高地东、南、北三面发起进攻,六连一排在34号高地顽强阻击,四连三排(欠七班)、六连六班积极协同作战,持续战斗40 分钟,敌推进至我方前沿30至50米,并用重武器向我进攻,营部命令四连一排一个班和一挺重机枪进入34号和副34号之间待 机,五连于10时40分由芭蕉坪向八里河推进,准备加入战斗。11时30分,越军炮火袭击五连阵地,封锁马鞍山东南侧小路,八里河村西侧河沟及八里河村至东山之间 地段。12时40分,敌一个加强连由29号高地山背向30号高地西北侧发起进攻,同时,用髙机在29号高地压制我30、31、33号高地。掩护步兵冲锋。 我团炮群继续压制敌纵深炮兵和黄泥坝附近步兵。12时50分,敌集中约两个连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副34、29号高地攻击,并以高机和968号高地的萨格尔导弹向32、33、34、副34号高地射击,共向我方发射萨格尔导弹71枚,各阵地有线电话全部炸断。但我军英勇顽强、主动协同,战至13时10分,击退了敌军的连续进攻。至此,我团连续击退敌团规模两个波次、15次轮番攻击,毙敌248人,伤敌240人,摧毁敌85加农炮两门,75无座力炮一门,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我团圆满完成老山、八里河东山作战任务后,于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一日移交阵地,撤至平寨、马家湾、南洞一线,分别担任师预备队和防敌袭扰、阻敌穿插、保障 师侧翼安全的任务。我122团(35211部)以牺牲近100人、伤近600人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12月4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与陆军12军36师交班,撤至马关县大栗树地区休整,于12月13日班师凯旋。</p><p>注:此资料摘录自原昆明军区所编《两山战例》、希望参与作战的当年战友进一步补充完整!</p> <h3>以上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诚谢与见凉…</h3> <h3>墓碑与原战场图片由“老山爱心自愿者协会”与部分当年作战战友提供,在此向该协会与部分当年作战战友致谢并军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