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808080"> 2018年的5月4日,注定是个不平常的日子,苏州大学纺织和服装工程学院,原苏州丝绸工学院丝织专业74级的同学们,怀着对母校的眷恋,对老师们和林教官的敬意,对同窗的无限思念,从全国各地汇聚苏州,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返校活动,活动从4号的晚餐起一直延续到7号的返程。短短的几天时光,我们经历了重逢见面时的那份激动:伸出的双手握了又握,彼此呼唤着对方的大名或绰号紧紧相拥;欢聚时的那种快乐:我们一起切蛋糕庆节日,一起回校园与老师和林教官相聚,一起游盘门览西山,一起开怀畅饮,拍照留影……时时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师生、同学以及战友情;分别时又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哽咽掩面难舍难分。返校活动虽已结束,而与会者及因各种原因未能参会同学留存在心底的那份激动、感动、感恩之情却油然而生,久久不能挥去,不少同学在回程途中或家中通过微信表述了自己参加本次活动的感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现在让我们随着同学们拍摄的一些照片,去追随那几日弥足珍贵的瞬间(没按活动的顺序排列)。</font></h3> <h3>久别重逢 </h3><h3> 记得10年前的2008年5月,我们74级制丝、丝织、印染、美术四个专业联合搞过一次毕业30周年的师生联谊会,当时我们丝织甲乙两个班还有多人失联。10年过去了,甲班同学全都有了下落,乙班还有个别同学至今尚未取得联系。本次返校我们怀揣着见到同窗的渴望,考虑到随着年龄增长,大规模的同学聚会以后很难举行,借这次聚会见见10年乃至40年未见面的同学,想想激动,就盼着这一刻。也许是我们彼此分别时间太久,模样变化太大,还真有同学互相照面没认出来的:沈阳的张同学与丹东的尹同学乘坐同一节卧铺车厢,从沈阳到苏州26个小时竟没认出对方,直到苏州火车站打车去同一目的地时才认出了彼此;更有趣的是乙班有两位男同学,10年前还见过面,本次还有问路、候车两次照面也没认出对方。报到日的下午我基本上都在大厅内候着,迎接来自各地的同学,见到同学时那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我是一个不易动感情之人,但见面时那种欢呼雀跃、紧紧相拥、喜极而泣的情景也深深感染了我,很想把这瞬间拍摄下来,只怪我动作太慢,拍下来照片有些都是“马后炮”了,多少有些遗憾,但能亲眼所见,并从中感受那份同学情谊加以珍藏和回忆,我还是蛮激动和感动的。</h3> <h3><font color="#010101">菲菲,我的上下铺姐妹,虽然上海与苏州近在咫尺,10前你因刚做了手术没赶上聚会,后又失去联系,你让我们找得好辛苦。20年后能得以相见,我们同样欣喜有加。</font></h3> <h3> 分别了40年的同学今天终于聚到了一起,让我们彼此手拉着手,手搭着肩好好看个够,轻轻地问一声,老同学你好吗?</h3> <h3> 原甲班团支书厉宝华致欢迎词</h3> <h3> 琴琴与秀艳都是第一次参加全班同学的聚会,今日的“寿星”就是她俩啦,呵呵</h3> 40多年前我们在苏州相识相知,40年后又于五四青年节相逢,我们一起为节日庆生!愿心儿永远保持年轻和快乐。<div><br></div> <h3> 斟满酒,举起杯,为我们的重逢和友谊干杯!</h3> <h3>走进校园</h3><h3> 次日上午,天下着小雨,我们回到了梦回萦绕的校园,这里有我们太多的回忆。10年前曾来过此寻找当年的印记,只因没有足够时间停留,成了匆匆的过客。为此4日上午,我特抽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校园,虽然校园变化之大已没了当年的模样,倍感陌生,但透过教学大楼等建筑物的结构和所处位置,依然还能找到它们当年的一些“蛛丝马迹”,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又使我感到分外亲切。</h3> <h3>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坐落在北校区大门内的教学大楼,在这里,我们白天认真听老师授课,晚上挑灯夜读。翻看过无数次的毕业照就是以教肓大楼为背景的,相信每一位同学对教学大楼都有自己刻骨铭心的记忆。</h3> <h3>这还是我们晨练和体育活动的操场吗,怎么杂草丛生?后才听说纺织和服装工程学院已搬迁至新校区去了,没了学生这支生力军,操场也该是寿终正寝了哈。</h3> <h3> 这工科楼是我们离校后建造的,I0年前在此拍过毕业30年的合影照片,这照片你一定还保存着吧?</h3> <h3> 这就是我们当年食堂离教学楼最近的那扇大门了,梅花江南这几个字显然是后加上去的,以前好像有点什么的,对,好像有颗红五星,是吗?</h3> <h3> 两排顶梁柱子见证了你我当年一日三餐在此就餐时的那付馋相,它的内存大着呢,记录着当年苏丝院师生用餐和会议所有的信息,不信,你把它的“外套”脱了,探个究竞,哈哈。</h3> <h3> 女生宿舍楼可完全面目全非了,只有当年晒衣被的平台似乎还在,瞅个空档溜了进去,见到内部还是筒子楼的结构和卫生间原先的样子,才确定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宿舍楼了,不过男生宿舍却再也找不到了踪影,早些年已被拆除重新盖了新楼。</h3> <h3> 还记得食堂南边的池塘吗?就是它呀。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离开校园已整整4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数往事都已成了过眼烟云,唯有那存在心中的校园仍使我魂牵梦萦,也许用不了多久,这些尚存的也将随城市改造后无处可寻,而存在心底的那份念想却已深深扎根,挥之不去,愿这几张照片同样唤起你的校园情结,回忆当年你和同学们的一些有趣故事,记得分享喔。</h3> <h3>师恩难忘</h3><h3>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一一老师:穿越时空,我们仿佛看到当年您循循善诱,认真施教的身影,您的辛勤付出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今天,我们回到母校看望您,我们之中并没有人有什么值得向您炫耀的,但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将学识问心无愧地贡献给了我国丝绸业的发展和祖国四化建设中,这就是我们用最好的方式报答您的教育之恩,请老师接受学生们的这番心意。对您,我们将永远怀着深深的敬意!</h3> <h3><font color="#010101">师生座谈会由乙班团支书杨靖主持,场内场外师生亲密交谈、互赠书画、拍照留影、举杯共饮,这一切就围绕着同一主题,我们由衷地祝愿:祝老师们身体健康!</font></h3> <h3> 我的恩师朱俊芳老师是我的丝织学专业老师,因工作关系和私人交情,我与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10年前,我和杜建伟一起与您合影,留下了这张宝贵的照片;今天让我敬您一杯,老师您的恩情我将永生不忘。</h3> <h3> 多少双手伸到了一起,我们把酒杯高高举起,为老师们的健康和长寿,干杯!</h3> <h3>军营情长</h3><div> 我们大多同学都没当过兵,谈何军营情长?呵呵,我们都不曾忘了四十多年前常熟虞山脚下为期一个月的那次军训吧。兵营里,我们在军人教官们的悉心指导下,学队列、学操练,学射击、练投弹……甲班学军9班班长林教官是浙江慈溪人,年龄与我班最小的隋民相仿,我的这位小老乡,过硬的军事素质与为人谦和的处事待人令我对军营中的兵弟弟刮目相看,林班长的身先士卒赢得了男生们的敬重。而他与我家先生投缘只因林是班长,我先生是班副,记得先生曾给我讲起过与林班长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偶遇一事……今天,林班长也来到了会场与我们相聚,兵营里结下的友谊至今仍还延续实属佳话了,我再将几个瞬间作一回放与大家分享,相信你对军营情长的含义会有更深的理解。林教官是我甲班微信群中一员,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林班长。</div><div><br></div> <h3>10年前三十周年时林班长与男生们的合影</h3> <h3>40多年前常熟虞山军营合影</h3> <h3> 2016年的5月,应林班长热情相邀,在他的家乡达蓬山,留下了部分同学的身影。</h3> <h3>5月3日,林班长、兔儿、晓华、行知老者、包包分别从慈溪、嵊州、杭州及苏州汇集上虞,代同学们看望了身体尚在康复中的冯金松同学。</h3> <h3>让我们举杯:</h3><h3>祝愿冯金松同学身体早日康复</h3><h3>祝愿林班长生活幸福美满、事业有成</h3><h3>祝愿我们的友谊永存</h3><h3>干杯!</h3><h3><br></h3> <h3>同学情深</h3><h3> 青山在,人未老,同学情正浓;岁月增,水长流,情怀依旧深。在本片段中的第一张照片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乙班薛银海同学和他的夫人,不是因为他俩照得出镜,实在是他们的故事感天动地,为了与同学相聚,薛同学克服了腿脚上的不便,备了轮椅和拐杖特地从江苏如皋让外甥开车到苏州。除了这张照片和集体照外,在我的的相册中实在很难找到薛与其他同学合影的照片了。薛同学,别遗憾,你虽没拥有更多的合影照片,但当你看到同学们亲密无间的合影,看到老同学们灿烂的笑脸时,你同样会感到欣慰的,等到下次咱们再相会时,愿你已康复如初,让我们一起为你祈福!</h3><h3><br></h3> <h3> 天津的田姐终于找到了,自毕业后我们一直没有你的消息,琴琴凭着执着,硬是通过各种渠道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才找到了你。今日重逢,实属不易,我们为琴琴的执着点赞!诸如此类寻找同学人和事还有不少,每当在微信群中得知某某同学找到了,大家都会欣喜若狂,这真是:同学情意深似海,每一位都将是同学们永远的牵挂。</h3> <h3>不是我偏心,也不是我不愿意放更多的照片,而是美篇存放不了,我只能按自己的意愿作些取舍,在此对老同学说一声对不起了。其实在这几天相聚的日子里,无论在下榻的饭店、校园,还是游览的盘门景区、西山景区,可谓是走到哪里照片一路拍到哪里,所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珍藏的相册,依我看,各位一定请把自己的相册妥妥保管好了啊,或许若干年后,你所保存的相片在不经意中竟成了同学们争相传看的“香饽饽”了,哈哈哈</h3> <h3>甲班第一小组的合影</h3> <h3>乙班姐妹花</h3> <h3>老田和老房东</h3> <h3>陈小宏和陆露,同桌+上下铺姐妹</h3> <h3>朱卫华和陆露,同组+同舍姐妹</h3> <h3> 甲班第二小组毕业30年与毕业40年合影留念。10年前除了陆锡明一个不少全来了,而今又先后走了王玉荣和杜新民。</h3> <h3> 我同宿舍的姐妹:张亚飞、田正云:、尹秀艳、吕秀杰及祝兴华。我的好友杜建伟于6年前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深深怀念离我们先去的所有同学。</h3> <h3>浙江老乡合影:李樟兔、祝兴华、陆锦祥及王银军</h3> <h3>王占仁与肖元根</h3> <h3>祝兴华和郭秋菊</h3> <h3> 这两位乙班兄弟与我先生关系不错,嘿嘿,夫君的朋友自然也是我的朋友喽。</h3> <h3> 我们虽已是退休一族,但我们依然年轻,风姿绰约,风采不减当年。</h3> <h3>让心儿飞起来</h3> <h3>练功</h3> <h3>郭永新和吴爱然</h3> <h3>七个葫芦娃</h3> <h3>去西山景区游览途中,车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任善祥、高迪、李蜀明同学为大家献歌助兴。</h3> <h3>又到了该说分别的时刻了,让我们再合张影,握手话别。</h3> <h3>泪眼盈盈</h3> <h3>双手掩面</h3> <h3>心中似有千万语,总也说不够,让我们再互相瞧个够,期待下次的重逢。</h3> <h3> 送君千里总有别,分别的时刻终究到了,苏州再见,老同学再会啦……</h3> <h3> 相见的时间总是感到特别的短,几天的功夫恨不能当作更多的天数来用。愿我们同学间的友情像丝绸一样继续延伸,以前是,现在是,以后必定还会是。趁我们现在还有时间,身体尚可,我们同学间结伴旅行,包丽云、陆露和祝兴华近两年结伴游安徽、山东、山西等地,玩兴正嗨,游到哪,顺便看望在当地的老同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忙乎,乐乎。2016年12月,李雪梅、陆露。包丽云、祝兴华、厉宝华相聚济南大明湖。</h3> <h3>2017年11月王敏、陈小宏、陆露、包丽云、祝兴华相聚上海</h3> <h3> 甲班的老大姐张玉英因身体原因,30周年与40周年均未在同学中露面,今将2004年国庆期间陆露、祝兴华、张玉英在王敏家的合影放在本篇中,她还是你记忆中的张大姐吗?</h3> <h3>感谢</h3><div> 这次四十周年返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首先让我们感谢两位团支书厉宝华和杨靖,感谢他们的周密策划和通力合作。</div> <h3> 其次感谢两位女地主郭永新和包丽云,她们不辞辛劳,联系老师,安排食宿,并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谢谢她俩的付出!</h3> <h3> 当然更应感谢每位参会的同学们,你们舍弃小家为大家,克服出门不便的困难,从全国各地不顾千山万水不辞辛劳赶到苏州,只为与老同学相聚。你们的到来,其实还得感谢你们的另一半,有他(她)们的大力支持保证了我们同学会的顺利举行,因个体的情况不同,支持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同行相陪的爱妻型,有贤惠有加的贤内助型,更多的是在家默默承担照看第三代,让另一半安心参加同学会的,无论属于哪一类哪一型,我们都感谢另一半的支持和付出。</h3><h3> 在美篇制作过程中,我本人得到了陆露的指点,隋民、陆锦祥、王福禄。徐亚联、任善祥等同学的照片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业界前辈钱同源先生在看了本篇后指出了几处错字(现已改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h3><h3> 在完成本美篇后我也来句感言:如果有来世,我们继续做同学,有你们一路同行,真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