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留军营,战友聚古城!

桂花树(请勿送花)

<h3>拉那提空中草原牧场风景(一)</h3> <h3>拉那提空中草原牧场风景(二)</h3> <h3>尼勒克老街,从部队到县城就从这里经过</h3> <h3>尼勒克现在的建筑</h3> <h3>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陆军第七师二十一团36137部队营房旁边的尼勒克河和尼勒克新大桥</h3> <h3>  陆军第七师21团政治处曾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多少往事令人难忘。 &nbsp;</h3><h3></h3><h3> 曾记得:我们都是一个青春靓丽的热血青年,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对军人的崇敬,怀着一颗保卫祖国的红心,走进了军营。从一个懵懂的社会青年,经过部队熔炉的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nbsp;</h3><h3> 曾记得:嘹亮的军号声令我们紧张有序地生活战斗在军营;练兵场上的喊“杀”声让我们深感军人威风凛凛;行走时响彻云霄的“一二三四”队列口号,象一首激情高昂又悦耳动听的歌声;昂首阔步,整齐划一的队列步伐让人觉得军人的精神风貌就是与众不同。 &nbsp;</h3><h3> 曾记得:拓坯烧砖,挥刀砌墙,一穷二白建设我们的新营房;挖煤炭,种菜种粮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军人不朽的脊梁!打通天山公路运输线我们流血流汗,在险峻的天山上创造修筑公路的奇迹;铺设国防光缆坚硬的戈壁滩也留下了我们深深的脚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军人大无畏的英勇气慨。 &nbsp;</h3><h3> 曾记得:南疆部队在中越边境战场上接受着炮火中生与死的洗礼!我们北疆部队坚守在中苏边境的阵地上枕戈待旦,经受着时刻准备投入战争的考验!</h3>  曾记得:我们一茬茬入伍走进部队,走进21团政治处这个大家庭,又一茬茬退伍走出军营,我们把宝贵的青春芳华留在了军营,奉献给了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中,我们都一样终身无怨无悔。 &nbsp;<h3></h3><h3> 21团政治处的战友,现在我们都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都想在有生之年再见到昔日的老战友,在薛书伟,田家印,李孟荣三位主任的倡议和西安战友的精心组织与筹划下,2018年5月10日,我们在西安古城又相聚了。 &nbsp;</h3><h3> 亲爱的战友,分别几十年后,我们终于又见到了曾经熟悉的面庞,虽然被岁月无情的雕刻,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对彼此的思念。真是激动啊!真是高兴啊!一双双布满皱纹的老手,握了又握,张开双臂相互抱了又抱,激动的泪花把眼眶浸润。见面就问:老战友,几十年过去了,还记得我吗?你还好吗?这就是终身难忘的战友加兄弟般的情怀!</h3>政治处战友西安见面会合影 <h3>政治处战友西安见面会会徽标志</h3> <h3>21团政治处战友西安见面会上,播放了组委会为这次聚会设计的小型VT片,《那年,那月,那山,那水,那座军营》,一张张斑驳泛黄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一组组在部队昔日战友相处的画面,一个个熟悉的和不曾相识的面孔,又唤起我们对军营生活的回忆,又象回到: &nbsp;</h3><h3><h3><br></h3><h3> 那年,那月,那山,那水,那座军营! &nbsp;</h3><h3> 作者 李孟荣</h3><h3><br></h3><h3>49年前的那些岁月,</h3><h3>有一群身着戎装的热血青年,</h3><h3>他们满怀报国强边志向,</h3><h3>从河北石家庄,从山东、陕西,</h3><h3>从上海、江苏,从河南、四川,</h3><h3>从湖南、浙江,</h3><h3>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集合在西部边塞。</h3><h3>从此,嘹亮的军号,整齐的队列,</h3><h3>闪光的刺刀,</h3><h3>打破了这片宁静土地的沉寂。</h3><h3>西天山脚下,喀什河畔,新疆尼勒克县,</h3><h3>我们这支英雄的部队,</h3><h3>在这里写下不朽的诗篇!</h3></h3> <h3>我们不会忘记:</h3><h3><h3>塞外狼烟起,北国战云翻。</h3><h3>铁流滚滚西进,雄师驻守天山。</h3><h3>心系各族人民,鱼水交融亲密无间。</h3><h3>喀什河上架起连心桥,</h3><h3>南北变通途,军民尽欢颜。</h3><h3>北山伐木,建窑烧砖,砌墙拱顶,军工自建,新营房矗立在尼勒克河西岸。</h3>我们不会忘记:</h3><h3><h3>墩麻扎常年驻守,山散洞屯兵,</h3><h3>走打吃住野营拉练,</h3><h3>这样训练好,风餐露宿,不畏严寒。</h3><h3>光缆施工挥汗如雨,</h3><h3>官兵足迹踏遍群山。</h3><h3>军人使命肩上扛,痛击三股势力,</h3><h3>反恐维稳战斗在最前沿。</h3><br><br></h3> <h3>我们不会忘记:</h3><h3><h3>酷暑严冬铸劲旅,风雪迷漫把兵练。</h3><h3>煤矿农场勤劳作,次生林里笑语欢。</h3><h3>洒热血,卫国门,尽精忠,</h3><h3>无私奉献、披肝沥胆。</h3>我们不会忘记:</h3><h3>在政治处那个团结和谐的群体中,</h3><h3>老主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h3><h3>干部战士教学相长,</h3><h3>为兵服务人人争先。</h3><h3>下基层,上阵地,</h3><h3>到现场,培树典型,</h3><h3>总结经验。</h3><h3>拿起笔能写,操起枪会练。</h3><h3>全能的政治机关,堪称人才高地,干部摇篮!<br></h3> <h3>我们没有忘记:</h3><h3><h3>斗转星移,岁月流转,</h3><h3>绿色方阵里结下的战斗情谊,</h3><h3>就像陈年的伊犁老窖,</h3><h3>淳厚绵长,历久弥坚。</h3><h3>而今,战友相聚在古城西安,</h3><h3>相拥无语,把酒言欢。</h3><h3>说不尽的别离话语,</h3><h3>道不完的兄弟情缘。</h3>我们没有忘记:</h3><h3><h3>喀什河水奔腾不息,</h3><h3>百里画廊风光无限。</h3><h3>能文能武驰骋疆场,</h3><h3>风华正茂镇守边关。</h3><h3>9904,</h3><h3>36137,</h3><h3>武警8663,</h3><h3>无论代号怎么改变,</h3><h3>深深镌刻在脑海里的,</h3><h3>就是陆军七师,</h3><h3>步兵第二十一团。</h3><h3>祝福吧战友情谊源远流长,</h3><h3>兄弟情缘一生相伴!</h3><h3><br></h3><h3>注:以上照片不是战友见面会VT上播放的,是我保存的老照片,未能收集所有战友的老照片,不能一一展现老战友的当年风釆,抱歉!</h3></h3> <h3>原来部队司令部,政治处的营门。</h3> <h3>我们曾经的家——司令部和政治处办公地址</h3> <h3>  在西安战友见面会上,战友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之情,还有在部队时对首长的培养感激之情,同时还有对战友的祝福之情。</h3> <h3>21团政治处战友在西安见面会上,薛书伟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语重心长的讲话,回顾了我们部队曾经的历史,赞扬了政治处战友们为部队所作的功绩,讲述了战友们离开部队在地方上,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给战友们送去了祝福,愿战友们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nbsp;</h3><h3><br></h3><h3> 21团政治处战友聚会上的见面话 薛书伟 </h3><h3> 2018年5月12日 &nbsp;</h3><h3><br></h3><h3> 先说点感受。听了几位战友的发言,第一点感受,是们21团政治处藏龙卧虎,人オ济济,精英倍出啊!大家的发言妙语连珠,激情飞扬,动人心魄,感人至深,我都不如道怎么说话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话要说时词语穷了!第二点感受就是大家对军队,对我们21团,对对治处,对相处共事的战友深深的爱,浓浓的情,重重的义,经历了时间风雨的洗礼环境变化的考验,历久弥新,历久弥坚,更值得珍爱,珍惜,成为我们终生的珍藏! &nbsp; </h3><h3> 下边说几句心里话,今天,能見到21团政治处这么多老战友,新战友,非常兴,这机会非常值得,也非常有意义。首先要感谢这次会面的首倡者组织者孟荣,新乐,荣海,万才,志平,家恩,小平等诸位战友。这么多同志参加,充分说明大家对那段经历,那段战友情谊的珍爱。究其原因,我想还是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地点,特殊的身份决定的。那时,文化大命还在进行中,珍宝岛事件,铁列克提事件发生,苏修已成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我们原来的大后方成了最薄弱最危险的前线。那时最流行也是我们最喜爱的歌曲之一,就是”毛主底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我们正是抱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保卫祖国,保卫边疆,这样简单而崇高的信念和决心,义无反顾地奔赴西北边疆的,而正是这种简单和崇高使大家的战友情谊纯净而真诚,朴实而牢固,特别是经过这些年金钱至上的政治生态严重污梁之后,更深切认识到那种简单和崇高的宝贵而更加怀念和珍惜。这正如经过严重的雾霾之后才更加怀念尼勒克的清新空气,体验了河湖污染的恶臭之后才更加怀念麻扎山上那潭泉水的清澈甘甜,了解了那些书记官员和将军们在冠冕堂皇的说辞下进行的肮脏交易后,才更悟到简单而崇高,真诚而纯洁的战友情谊是多么难得而珍贵。的确,那时我们日子过得很清苦,但很充实,很乐观。没多少文化娱乐活动,偶尔看场电影,看一场付群武那帮小兄弟的演出,也觉得很开心。逢年过节没什么山珍海味,喝一杯伊犁大曲也很痛快,很过瘾。星期天到家里吃碗面条也能记几十年。几十年过去,大家都走上不同的岗位,从事不同的行业,自然也有不同的业绩。不管当了什么长,成了什么家,或什么工,什么员,也不管有没有值得炫耀的功绩,荣誉,对那段看似平凡的经历都充满深深的怀念。对曾经一块工作过的战友,不论职务年龄上有多少差别,都充满思念和友爱之情。对工作过的那个地方也充满深情的回忆和眷恋,时至今日,有不少同志撰文写诗,把尼勒克,伊犁,基至新疆称为第二故乡,加以赞美歌颂。不论这几十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环境和生态发生过什么变化,我们仍然可以很坦然,很自豪地对我们的战友,同学,朋友和我们的后人说,我们无愧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无愧于那段风华正茂的岁月和那颗赤诚火热的心,无愧于我们曾经服役的那支部队,无愧于那个简单朴实的称呼,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21团政治处的主任、股长、干事、组长、书记、放映员、报导员、演出队员,等等,等等。总之,我们为曾经作为21团的一员,21团政治处的一员而感到光荣,骄傲和自豪。 &nbsp;</h3><h3> 战友们,朋友们,参加今天会的有40后,50后,60后,不知有没有70后。去年找去看望高良德,他说他80岁了,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快要扣响另一个十年的大门了。老高、老朱都有同感吧?时间,并不像墙上的时钟那么斯文。岁月,有时像月光下的湖面微波粼粼,静谧而美妙。有时又像大河奔流,波涛汹涌,一泻千里。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忆苦思甜的激励下奋发搏击,经历过创业过程中的饥饿和贫穷。虽军旅一生,却没有親历过战争,然而,让国家和人民免受战火的毁残和伤痛,享受和平与安宁,不正是军人的崇高使命和最大荣耀!我们有一段共同的经历,也是我们共同引以为傲的资本,它比什奖牌更珍贵,更值得珍惜。我们共同经历过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阵痛和走过的弯路,也享受到它带来的繁荣。有快乐,也有过忧虑。但我们永远是乐天派,心里充满自信,也充满阳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坚信,不管是风和日丽,风平浪静,还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只要我们真正始终坚定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思想的旗织,就一定能破浪远航,实现梦想。 &nbsp;</h3><h3> 最后,我想说句与大家共勉的话,不论是40后,50后,60后,70后,珍惜我们那段共同的经历,坚守那简单而崇高的信念和理想,又要与时俱进,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的每一步,唱好美好时代,美好人生的每一乐章! &nbsp;</h3><h3> 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天天快乐! 谢谢!谢谢!珍重!珍重!</h3> <h3>21团政治处战友在西安见面会上,西安战友——高级摄影技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艺术摄影协会会员,延安市摄影协会理事,黄陵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石荣海,向战友们赠送他的摄影作品《光影瞬间》。</h3> <h3>战友,相聚虽然短暂,思念却是永远。今后又是天各一方,离别虽长久,但对战友的牵挂却始终在心头。现在我们都是两鬓斑白,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最后用一首歌曲《祝你健康》祝战友们都平安健康!幸福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