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斯甲鲁</h3> <h3>金川斯甲鲁舞:古梨树下的漫访</h3><h3><br /></h3><h3>莫然文</h3><h3><br /></h3><h3>阿坝州金川县因流经域内的大渡河富含金沙而得名,这片有着黄金底色的土地,如今已看不到河滩上淘金者的身影。然而三月的金川,河谷两岸梨花已开满山坡,如云如雪,亦如洁白的哈达,披在大山的肩上。</h3><h3>听同行的朋友介绍说,金川地处四姑娘山系的腹部,海拔较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有"阿坝江南"之称,历史上曾经是东女国的故都,旅游资源丰富,但因交通不便,游人不多。金川的美景对于外界来说,依然披着神秘的面纱。</h3><h3><br /></h3><h3>震撼的祭祀演出</h3><h3><br /></h3><h3>3月20日是金川一年一度的"古树梨花节"的开幕日,我们一行人来到金川县庆宁乡参观古梨树的祭祀活动。金川栽种梨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金川雪梨因品质优异曾是"贡梨",如今也深得消费者喜爱。这里300年以上的古梨树比比皆是,这些熬过岁月风霜的古梨树如今仍枝繁叶茂,满树芳华。我们正观赏着梨花,突然听到低沉的法号声响了起来,庄重而悠远,紧接着一队着盛装,戴头盔、佩刀持弓的藏族汉子在一名持旗者的引导下步履沉着地步入祭祀场地中心。人群在短暂的安静之后突然骚动起来,有相机的游客纷纷抢占有利位置,不断地按动快门。这一瞬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藏区文化的震撼力!</h3><h3>同行的金川宣传部唐副部长介绍,他们表演的是金川特有"斯甲鲁"舞,汉语意译为"出征舞",2017年刚入选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h3>只见十来名高大的舞者,个个有着枣红色的脸庞,透出神采奕奕的阳刚之气。他们身着青红两色戏装,头戴饰有象雄文字的头盔,身披藤背,脚蹬高腰藏靴,背弓箭,挂短刀,戴护环,在一名旗手的引导下,或瞄准射击,或张弓搭箭,或挥刀劈砍。强劲的鼓点,烘托出嘉绒男子出征杀敌的勇猛刚性。</h3><h3>一旁有2名长号手、1名喇叭手、1名锣手、1名鼓手奏乐。鼓手是一名老者,虽已年迈,鼓声仍沉稳有力。经介绍得知老者名彭措,为"斯甲鲁"舞的传承人,演出结束后我在古梨树下对他进行了短暂的采访。</h3><h3>彭措老人出生于1943年,今年已75岁。他介绍说:参加今天表演的都是金川县集沐乡雅京村人。解放前雅京村为绰斯甲土司的领地,村里人平时从事生产,有技术的手艺人居多,逢年过节则为土司表演藏戏和跳锅庄。彭措老人的父亲和爷爷都表演藏戏,到他已经是三代传承。解放后演出活动逐渐停止,几近失传。近年来政府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他才重新表演起藏戏、跳起了"斯甲鲁"舞。</h3><h3>彭措老人自豪地指着场内的表演者说:"他们所跳的动作都是我教的!"</h3><h3>阿称是雅京村前任村支书,现任阿坝州藏学象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他中等个头,文雅而不失豪迈。匆匆赶到的他一见面就指着为我采访牵线搭桥的雅京村村长勒尔伍开起了玩笑。两人曾共事12年,是很好的朋友和同事。</h3><h3>阿称介绍说:"斯甲鲁是傩戏,也就是戏舞。集沐乡雅京村的斯甲鲁,是敬献山神的民间戏与舞融合的独特民俗,过去为土司专用舞蹈,一般是在祭祀活动后表演。解放前绰斯甲士司地区,饶丹士司地区都在跳,一年只能跳一次,上世纪50年代失传,2014年才整理挖掘,目前只有集沐乡雅京村传承。"</h3><h3>阿称进一步解释,斯甲鲁意为天兵,是嘉绒藏语方言的音译,草地藏语中称为"哈玛",故也被称为"哈玛舞"。藤背上的藏文是《索》本尊护法神,持旗者为护法巴丹,有领舞者的作用。斯甲鲁舞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表现手段,讲述一个故事、抒发一段感情,集歌、舞、剧于一身。</h3><h3>嘉绒藏族的宗教信仰认为万物有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历代藏族先民在敬山崇山,敬水崇水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的崇拜尤其突出,甚至可以说是藏族原始崇拜的基础。神山信仰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宗教及民俗信仰,不但是宗教信仰,也是民俗信仰,成为藏族最基本的价值观。智慧的祖先为了纪念神山,就把对神山的崇拜以歌舞娱乐的方式庄重的表达出来。如出征、部落械斗、大的佛事活动等,都要到神山举行煨桑、跳锅庄等类祈祷和祭祀活动,逐渐产生了向山神祭祀的"斯甲鲁"仪式。</h3><h3>大渡河、岷江水滋润着金川两岸肥沃的土地,村寨也建在了依山傍水的地方。广大藏族儿女们,洋溢着笑容,过着依山傍水,小桥人家的生活,用古老的祭祀方式,表演着"斯甲鲁"舞,祭祀上苍,感谢上苍赐予了这片土地的和平、富裕。大山庇佑着怀抱中的这个民族,这个民族守护着这座大山,山人本为一体。</h3><h3><br /></h3><h3>历史:曾为宫廷御舞</h3><h3><br /></h3><h3>斯甲鲁的本源是藏戏,藏戏是藏族地区古老的文化活动。据《土司志》载:藏历(士狗年)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即公元758年),苤教大师顿巴兰卡师徒在"戈空狮子庙"应饶丹土司之邀,参加岭青宫与拉丁雍仲寺庙竣工典礼就表演了藏戏。</h3><h3>藏戏诞生以后,经过很多民间艺人的加工、充实、丰富和提高,到17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艺术形式。在近代历史上,由于各地业余的、自发剧团的演出很多,由于传承谱系、地方语言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称谓及内容方面的差异,慢慢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形成流派。</h3><h3>嘉绒地区的藏戏演出历史较为悠久,最早的戏班是金川的祁青戏班。唐顺宗水贞元年(805年),嘉绒藏戏得到著名语言、文学、编译大师毗若遮那的传播推广,发展出了绰斯甲(今金川周山)、赞拉、沃日(今小金县境内)等戏班。从此,藏戏不仅在祁青部落上演,而且开始向嘉绒18部落流传,并最终演变成了当今嘉绒藏戏的各种流派。由此可知,金川藏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h3><h3>历史上嘉绒藏戏的主要戏班有金川县的祁青、绰斯甲戏班;马尔康的党坝、松岗、卓克基、梭磨戏班,小金县的赞拉、俄日戏班;理县的甲卡、斯大大戏班,汶川县的夺列戏班;宝兴县的穆坪戏班;丹巴县的巴底、丹东戏班等。不过,斯甲鲁却是历史上最有名气的藏戏。在清朝乾隆皇帝时期,斯甲鲁一度成为宫廷御舞。</h3><h3>1747年,大金川安抚司莎罗奔逐渐强盛,出兵攻掠小金川地区,形成叛乱。清廷派兵前往弹压,莎罗奔进行反抗,于是有乾隆十二至十四年和乾隆三十六至四十一年的两次金川战役。</h3><h3>乾乾隆皇帝两次用兵金川,调集全国25个省的10余万兵力,耗银一亿多两,前后费时29年,可见战争之酷烈、抵抗之顽强。而乾隆皇帝也将这两次战争视为自己的"十大武功",并占有其二。</h3><h3>清军回军之时,不仅遵旨将大小金川的头人及其家属解送北京安插,而且带走了70余名匠人和专习歌舞的"番童"。这批"番童"在乾隆皇帝为出征将士举行的庆功宴上表演了锅庄和藏戏,乾隆皇帝看后,甚为垂爱,并把它们作为宫廷演出的压轴节目。</h3><h3>乾隆皇帝为此还作了一首长诗《四月二十八日紫光阁凯宴成功诸将士》,并在诗中的夹注提到:"阿桂等所俘番童,有习锅庄,乃斯甲鲁者(即番中傩戏也)亦命陈之宴次。"斯甲鲁由此也成为金川藏戏的正式译名。</h3><h3>从此,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锅庄和斯甲鲁进入了清朝宫廷。此后虽然史料上再无记载,不过现今居住在北京香山的金川藏人后裔,仍相传祖上逢年过节要专门进宫表演歌舞。</h3><h3>阿称认为"斯甲鲁"汉译为"出征舞"不能准确表达"斯甲鲁"的原义,虽然在将士出征时也会进行"斯甲鲁"仪式。不过,由于嘉绒藏军在清朝两次抗击外敌的战争中的卓越表演和付出的重大牺牲,斯甲鲁的出征含义在民间意识和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强化。</h3><h3>1790年,廓尔咯侵犯西藏,清政府命四川总督鄂辉和大将陈德领兵4000进军西藏,同时又从金川、小金等地抽调5000名嘉绒藏兵出征。1791年8月,出征的嘉绒藏兵在打箭炉集结完毕后,乡亲们为这些勇士们举行了盛大的壮行仪式,为他们向神灵祈祷,祝愿他们获胜立功、平安而归。</h3><h3>率领嘉绒藏兵的是墨尔多将军,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很快将入侵者打败,并赶出了国境。后来墨尔多将军回到故乡嘉绒,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和敬重。嘉绒藏兵英勇善战的威名从此也名扬天下。</h3><h3>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和金川土司阿木镶率嘉绒藏兵2000人再次奉命出征抗击英军。阿木镶率嘉绒勇士百余人为前锋攻入被英军占据的宁波城,虽因后援不继全部牺牲,但却给英军以沉重打击。此战也成为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不多的亮点。</h3><h3>由于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加上清朝的腐败、统帅的指挥无方,参战的2000名藏族勇士大都战死疆场。他们的为国牺牲使出征时藏区群众为他们送行时的仪式带上了悲壮的色彩,"斯甲鲁"也如此!</h3><h3><br /></h3><h3>抢救:发掘历史记忆</h3><h3><br /></h3><h3>金川在解放前属于绰斯甲土司和饶丹土司的领地,雅京村属于绰斯甲土司。千百年来,逐渐成为为绰斯甲土司跳锅庄和"斯甲鲁"者的聚居地。村里人的技艺世代传承,呈典型的家族传承模式。</h3><h3>阿称介绍:"每年绰斯甲士司,饶丹士司,在冬天统一的时间地点念经7天至13天叫格热底,庙会或是一个节日的最后一天早上6点开始跳斯甲鲁,几十上百喇嘛活佛念经,煨桑,开始出场,先出场是老鹰捉兔子,过了是猴子戏,最后出场是斯甲鲁,每个寨子出十几个,跳这舞有2至3百人。"</h3><h3>不过,解放后由于土司制度的瓦解,村里人都转向专一从事生产,新生代的雅京人逐渐已淡忘了斯甲鲁,频临失传。</h3><h3>作为雅京人的阿称,对于血液里流淌的民族文化有着本能的爱好,在担任村支书后的2014年,开始组织发掘研究本地的传统文化。</h3><h3>"2015年我在村上用了6个月时间每天到金川周边乡村,遍访当年绰斯甲,饶丹地区的老人,最后才挖掘的斯甲鲁。我1人,真的用了我6个月时间。"</h3><h3>阿称的遍访虽然很有成就,但也不容乐观。斯甲鲁只有彭措老人会跳,他家已是三代传承,但那时候小,很多细节已经淡忘。衣服,藤背,鞋,手上拿的道具,则是从很多老人们的一点点纪忆中拼凑起来的。而搜集的一些文献,很多也还没有翻译。</h3><h3>不过,由于阿称等人及时的努力,开始做这项工作,斯甲鲁从频临失传的境地中得到了复生。如今,雅京村已经有30多人会跳斯甲鲁舞,彭措老人也将他的全部技艺传授给了年轻的阿吉。</h3><h3>假设一下,如果没有阿称等人及时的发掘,再过些年那些老人们故去之后,斯甲鲁就会真正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了。</h3><h3>不知不觉,祭祀活动已经结束,阿称和他的伙伴们收拾起戏装道具准备离开。我远远望见一名老者凝神地向着我们这边张望,面露安详的微笑,便向前和他攀谈起来。老人介绍自己叫罗啟亮,万林乡苟尔光村人,今年74岁。他说:"很多年没见到斯甲鲁表演了。以前三月初七、初八、初九都要朝拜山神,举行转山、祭祀山神活动,就会跳锅庄,跳斯甲鲁舞。"</h3><h3>罗啟亮老人说着说着两眼放光,有些激动起来,"以前我也能跳,爷爷教爸爸,我爸爸教我的。现在跳不动啰!"</h3><h3>金川是嘉绒藏戏的发端之地,历史最为悠久的祁青、绰斯甲戏班均活跃于境内,千百年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由于抢救发掘的时间较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斯甲鲁舞的复活,只是金川非遗宝藏中冰山中的一角。</h3><h3>古梨树下的金川斯甲鲁舞,让我们清晰品味到当年那个时代的民俗宗教文化,对于塑造金川的现代人文形象也有重要的作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