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前些天,与好友约坐,我们差不多有两年没见面了,彼此别来无恙。</b></h1><h1></h1><h1><b><br></b></h1><b><br></b><h1><b>现在,虽说不见真人,但微信里是可以天天见到的,只要发朋友圈,似乎就没了生疏感,彼此的状态大都了然。以至于,大家都变懒了,我都怀疑照这么下去终有一天行为能力逐渐退化是极有可能的。</b></h1> <h1><b><br></b><b>你瞧瞧,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懒得说话,懒得张罗,懒得活动,懒得交往,如果肚子不饿是不是连饭都懒得吃了呢?真保不齐有这类主儿。</b><b><br></b><b><br></b><b><br></b><b>时间都去哪了?卖给了朋友圈,我们的生活统统让手机所左右。眼睛快瞎了,颈椎快断了,人情快没了,手指倒是好使了……从精神到肉体被手机这个大魔怪给彻底改造了。</b><b><br></b><b><br></b><b><br></b><b>席间,免不了细说一二。无意间瞟见好友头顶中央冒出一块空地来,我很是惊讶,心直口快的我,忍不住甩了一句:“看看,这脑子费的!大草原都快沙化了!你的头发都上哪儿去了呀?”</b></h1> <h1><b>说实在的,其实我很明白这其中缘由。微信可见,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涉及的工作达七八项之多。我纳闷不解,这人不累吗?能转的开吗?还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吗?是乐此不疲呢还是执迷其中呢?</b><b><br></b><b><br></b><b><br></b><b>一番聊天过后,果然如我所料,哪一项工作他都不想舍弃并甘于享受其中忙碌的快感和成就感,工作之外的生活几乎空白,工作时间里人特精神,干劲也十足。但八时间之外,立马变成另外一人,没了方向,劲头全无,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或是该玩耍些什么,更别提什么浪漫。用句俗话讲,这人是彻底把自己卖给工作了。</b></h1> <h1><b>我问他,“这样有意思吗?不枯燥吗?”</b><b><br></b><b><br></b><b>继而紧紧追问:“如果有一天,你退休了,你会怎样打理你的生活?有想过这个问题吗?难道就从没想过如何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b><b><br></b><b><br></b><b>又一句:“你知道吗?退休后的生活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可自由支配的、自己作主的、顺从内心的生活。”话音未落,便惹得他小鸡啄米式连连点头,似乎有所顿悟的样子。</b></h1> <h1><b>“那你好好地给我上一堂课吧,我听你的。”</b><b><br></b><b><br></b><b>于是,我无比严肃地和他念叨了起来,“如果你继续保持这个节奏下去,不出两年,你这脑袋估计就彻底沙漠化了。不过,倒也有好处。起码不用理发了,既省心又省钱啊!现在搞个孟非发型也算是潮人呐。”</b><b><br></b><b><br></b><b>只见他一脸茫然,估计是没弄明白孟非是何许人也。</b></h1> <h1><b>好吧,好的。</b><b><br></b><b><br></b><b>接下来的话题,自然是友情支招。</b><b><br></b><b><br></b><b>通过一番了解后,我发现真有几桩与他不相干的工作,可以说与他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我分析也就是为了图一名气,听着体面,出人出力就落一头衔而已。</b><b><br></b><b><br></b><b><br></b><b>我建议他从所有的工作中最多挑选出三项来,认真做,精致干。其余的统统断舍离,把节省下来的精力用于培养兴趣爱好,这个投资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将会是一生的陪伴,没有退休一说,是最养人怡情的投资,也是最值得、最有意义的事情。</b></h1> <h1><b>“断舍离?咋讲?”他一脸的迷惑。</b><b><br></b><b><br></b><b>“油腻”、“断舍离”和“素与简”,这是在2017年各类公众号里频繁出现的词,以此为要点的文章也是不胜枚举。细想一下,如果你经过断舍离后,自然便有了素与简的生活,也就没有了冯唐的油腻一说。</b></h1><h1></h1><h1><br></h1><h1><br></h1><h1><b>不可否认,现如今茫茫人海中,确有油腻一族的存在,我以为,冯唐这个词儿用得太贴切不过了,我给冯唐点一百个赞。</b></h1> <h1><b>好吧,那不如先来说说断舍离吧。</b><b><br></b><b><br></b><b>断舍离的创始人是日本的山下英子,她主张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她强调,如此一来,清空杂念,人生从此会提效30%。</b><b><br></b><b><br></b><b>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我是看了,可以肯定的是,断舍离是个好主意,好建议,好方法。我们每个人都该拥有一套专属于当下的自我的断舍离。</b></h1> <h1><b>通过断舍离,你将重新认识身边的物品,理清物品与自己的关系;通过断舍离,你将重新认识你自己,找回对自己的了解和信任;通过断舍离,你将重新认识这世界,获取整个宇宙的支援和能量。</b><b><br></b><b><br></b><b>总之,通过参透,放下心执,致力于自我修行,即断行,舍行,离行。从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b></h1> <h1><b>对于中年的我们,断舍离似乎更为必要。繁华过后的素与简,定是从断舍离开始的。</b><b><br></b><b><br></b><b>中年的我们,可能真的需要重新整顿自己的生活。譬如,你可以自己动手洗洗衣服而不是送到洗衣店,自己洗,自己熨,然后挂起来,就这么简单的小事情,如果你是心甘情愿的去做,满怀喜悦的去做,那么当你看到经过自己双手而变得崭新如初的衣服时,你会自然地绽出笑容,会为自己的小小成就沾沾自喜一会儿,还会庆幸自个儿动手能力至少没退化,这不就是所谓的“小确幸”嘛。</b></h1> <h1><b>再譬如,有些人几乎天天在外面吃或者是叫外卖,还有些夫妻,从不开火,家里一点儿烟火气都没有。我始终认为,这些都是极其糟糕的生活习惯,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更别提什么热爱生活了。<br><br>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以从做饭中体现出来。所以,热爱生活,至少要从热爱做饭开始!民以食不天。做饭的意义不可小觑,做饭是最能凝聚家庭氛围感和促进夫妻感情和谐的事情。<br><br>婚姻中如果没有了烟火气,那就是不接地气,何来美满?何来幸福?在我眼里,家里的烟火气才是生活最美的样子,不是吗?浪漫也是需要人间烟火的。</b></h1> <h1><b>如果你好久没有自己动手做饭吃了,那是不是要打破一下这个不好的节奏,重新来过呢?</b><b><br></b><b><br></b><b>想想看,有多久没焖过米饭了?电饭锅还会用吗?一次做不好,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荤素搭配,合理膳食,对于单身来讲,可以自足自乐自在。</b><b><br></b><b><br></b><b>对于家庭来讲,氛围定是其乐融融。这样一来,哪儿来的什么三高?哪儿来的什么空虚寂寞冷?</b></h1> <h1><b>还譬如,闲暇之余,养养花,喂喂鱼,写写字,看看书,喝喝茶,会会友……</b><b><br></b><b><br></b><b>对于我,天秤座的软肋在我这儿统统存在,尤为突出的一个毛病就是选择困难症,比如,一款围巾,有好几种颜色,我似乎很难选择其一,通常的做法是,只要价格不贵,我就会多买几条,看似有了更多的选择,其实真正使用起来不过是挑着一个颜色用而已,最多用两个,完全做不到雨露均沾。这说明什么?内心太过贪执。这就需要断舍离之断。</b></h1> <h1><b>还有那没完没了的酒局,各种各样的圈子,形形色色的朋友圈……</b><b><br></b><b><br></b><b>如果你生怕漏掉一局一圈一友,那你真是上了社交的毒瘾,热闹过后是死亡一般的孤寂,再入局,再冷清,就这样,如此反复,欲罢不能,整个人就不好了。</b><b><br></b><b><br></b><b>这说明了什么?太要面子,喜欢伪饰,存在自欺。这就需要断舍离之舍。</b></h1> <h1><b>再比如,有些人在某行某业小有成就,略有知名。但却止于此,难于精进。</b></h1><h1></h1><h1><b><br></b></h1><h1><b><br></b></h1><h1><b>名片上恨不得排满各种头衔,钟情于当什么所谓的斜杠高端人士。于是乎,坐吃老本,不温不火,混迹江湖。</b></h1><h1></h1><h1><b><br></b></h1><h1><b><br></b></h1><h1><b>孰不知,真正的高人,都是低调到尘埃里的人,让人有种言说不尽的佩服。这又说明了什么?至少可以说明这类人不会归零,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归零的胆量和魄力。这就需要断舍离之离。</b></h1> <h1><b>生活是琐碎的,但如果我们做出真诚的努力,全情的投入,定会收获欣慰的笑容。</b><b><br></b><b><br></b><b>不是吗?中年的我们,应当更多地微笑,微笑对于生命真的非常重要,其中涵养着某种断舍离,笑看人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b></h1> <h1><b>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而不是止于过一种极简主义风格的生活。!</b><b><br></b><b><br></b><b>中年的我们,生活可以说什么都不缺,妻儿老小,衣食住行,名闻利养。但是,我们始终要有“放手”的勇气。因为,你终究有一天会与它们一一作别,也许不是一一,而是刹那诀别。</b></h1> <h1><b>中年的我们,丝毫不用担心失去什么。譬如友情、亲情和爱情,譬如名闻和利养,譬如你的皮囊,譬如你的梦想。</b><b><br></b><b><br></b><b><br></b><b>就如禅宗里的止观,你必须先有止,然后才能观,观而自在。此即《心经》所言,观自在。中年的我们都是一杯泥水,只有安处良久,方得澄净,而后有明。</b></h1> <h1><b>事实上,你越是担心失去就会越发的放不下,放不下的执著,终将作茧自缚。</b><b><br></b><b><br></b><b>当你接受无常时,也会了悟无常,便有了一种无畏和珍惜。对失去的无所畏惧,对余生每个当下的倍加珍惜;当你觉知贪执的念头时,便会刻刻醒觉;当你的心由多数时间的躁动不安进入常态的寂静平淡时,你便步入了觉醒的旅行。俗话说,活明白了。</b></h1> <h1><b>中年的我们,走在繁华都市,打动你的一定不会是高楼大厦,很可能就是眼前那一棵刚刚苏醒发芽的柳树。</b><b><br></b><b><br></b><b>中年的我们,心要更接近于植物的自然与温柔,而非建筑的坚硬与冷漠。即能接受美丽生动的一面,又能面对落叶飘零的可能。</b><b><br></b><b><br></b><b>不恋过往,不期未来,舍离诸多执念,安然处于当下,自然地微笑,自然地活着,醒觉,坚定,无畏。学会与万物和解,与生活和解,与执念和解。</b></h1> <h1><b>哲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当中这么写到:“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b><b><br></b><b><br></b><b>就像飞鸿踏雪泥,终极之孤独,亦为终极断舍离。</b></h1> <h1><b>可见,一个人的精神层次越高,所追求的越是素与简,当然必定是经过了断舍离的洗礼。</b><b><br></b><b><br></b><b>前几天听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孤寡老人,拿了一个包裹送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中,老人说他上个厕所去去就来,可是老人这一走就没折回来。工作人员连忙打开包裹,大家惊呆了!里面是一沓沓的整捆钱,一共二十二万元。其中有刚打好捆的,像是刚从银行取来的,还有几捆有些发旧了,除此还有两捆是用皮圈扎起来的。工作人员说,这个老人之前来咨询过,老伴去世多年,膝下无儿女,有退休金的他可以说衣食无忧,看电视得知贫困山区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因为家里穷拿不出钱来不得已放弃了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令老人很是揪心,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他想到了无偿捐款,不留名,不求名利,但求心安。这不就是断舍离吗?</b></h1> <h1><b>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一个人来,曾感动过万千网友的被称作“最美拾荒人”的名叫韦思浩的老人。</b><b><br></b><b><br></b><b>让人惊讶的是,韦老的真实身份并非什么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而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1958年,他毕业于当时的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老人每月有5600元退休金。<br></b><b>虽然生活在繁华都市,但韦老却如隐士般,屏蔽了当今社会的浮华与喧嚣,他所留下的再简单不过,只有两件:读书和行善。这不也是断舍离吗?</b></h1> <h1><b>没错,对于韦老,他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财富的积累,而在于精神的追求和灵魂的宁馨,唯一能显示他的“富有”的,只有一整书架的图书,这便是他的全部。</b><b><br></b><b><br></b><b>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我眼及之处并非你所及之处,我心所到之处并非你心所往之处。</b><b><br></b><b><br></b><b>常常是,你看到的并非是我看到的,如果我们的目光所及,我们的心中所想都是那么的契合,那就该偷乐了,说明我们同处在一个频道,至少又多了一个可以说话聊天的人。</b></h1> <h1><b>林清玄在散文集《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中写道:“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愈是内在芬芳,愈是朴素单纯。”</b><b><br></b><b><br></b><b>爱花的人看到这儿,是不是不得不佩服林清玄的观察力?文人多是感情细腻、用心细致、热爱生活的人,确是如此。</b><b><br></b><b><br></b><b>一个人的内心越丰盈,他所追求的越是朴素自然。</b></h1> <h1><b>好了,文不能悉意,略陈寥寥。</b><b><br></b><b><br></b><b>我也想要素与简的生活,我必须要断舍离。<br></b><b>不多说了,就先从收拾衣柜开始吧,让断舍离的暴风雨来得猛烈些吧,要狠,要准,我去断舍离了。</b></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