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陈史】大家抽5分钟时间看看我们的陈家史,谈谈岭南西江流域陈氏历史文化,西江流域陈氏的发展。

广东省《陈氏族志》筹备组

<p class="ql-block"><b>  &nbsp; </b><b style="font-size: 20px;">岭南西江流域是珠江干流的西江,是华南区域社会最重要的航道之一。 西江流域,古称郁、浪水和牂牁江,是珠江流域内最大的干流水系。 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流经滇、黔、桂、粤4省(区),至广东省的广州与东江、北江交汇,合珠江三角洲诸河合称珠江,在磨刀门注入南海。 西江干流至广州珠江口全长2175公里, 流域面积 36.71万 平方公里 。占珠江全流域的78%,径流总量则占全流域72%。西江流域内有38个地级市、4个省会城市、200多个县区、1000多个城镇、34个少数民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岭南西江流域,岭南以六个省: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为岭南,以三十八个地区为西江流域,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韶关市,佛山市,江门市,湛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惠州市,梅州市,汕尾市,河源市,阳江市,清远市,东莞市,中山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以及贵州省的贵阳,曲靖,云南省的昆明,玉溪,开远等等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岭南西江流域,其沿岸“族类繁多”,文化差异大。作为历史上诸多重要事件发生地,西江流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b></p><h1><b>  我们对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的研究,始于2017年。很多学者将西江流域陈氏历史文化置于全国历史文化范畴中,阐明其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所处的位置。近年来,在“目光向下”的区域史研究理念影响下,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研究关注点发生了变化。国内外一些学者尝试将西江流域“瑶”、“壮”、“民”等不同族群的文化身份置于具体的时空脉络中进行审视,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但这些成果与其他区域的陈氏历史研究相比,其整体研究水平尚难以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学界并未出现对西江流域陈氏有全新且整体理解的学术成果,同时,具有理论反思性与对话性的研究成果仍较为欠缺。</b></h1><h1><b>  以为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的研究要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需要在新史学理念下重新理解西江流域陈氏社会构建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能与其他区域研究对话的概念与理论,为中国史研究的发展提供独特的研究范式与经验。要提高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的整体研究水平,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尤需注意新问题意识、新材料、新研究范围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结合自己过去的研究,提出几点思考,供地方陈氏族人批评指正。</b></h1><h1><b>  回归人文主义传统开展研究,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研究要取得突出成果,首先要摆脱科学主义思维的束缚,回归人文主义传统。在一段时间内,西江流域陈氏历史文化的研究更多地在追求客观的描述,满足于总结所谓的特点,少了几分历史研究的“理解之同情”。不少陈氏宗族研究者首先会将现代民族国家中的行政边界不自觉地置于陈氏历史研究之中,将行政的边界等同于社会的边界及文化的边界。</b></h1><h1><b> 因此,西江流域陈氏历史实际上在很长时间内是在广西或广东的框架下展开。由此一来,西江流域被划分得支离破碎,整体性的研究便大受影响。</b></h1><h1><b>  陈氏的研究者在思考西江流域陈氏历史在社会边界何在的问题时,必须要意识到这并非指客观的边界,而是存在于特定人群头脑中的陈氏文化观念。如在历史上游走于西江上的陈氏族人,其对家与空间的概念亦建立在流动的理解之上。倘若将今人的空间观念混淆于陈氏历史上西江流域陈氏族人的空间观念,我们的研究必定是隔靴搔痒,无法理解与把握西江流域的陈氏文化。因此,研究西江流域的陈氏历史文化,只有在细致区分与勾勒不同文化特有群体的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脉络之中,才能理解西江流域陈氏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具体活动,从而真正从宏观上把握西江流域的陈氏历史演变过程。</b></h1><h1><b>  新学术观点的产生往往有赖于新史料的出现。“目光向下”的区域史研究,尤重民间史料的发掘与利用。事实上,注重对民间陈氏历史文献的搜集与利用,是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研究传统的一大特点。</b></h1><h1><b> 过去,西江流域的民间陈氏历史文献搜集深受若干专题研究的影响,如太平天国相关研究等,由此导致民间陈氏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方面出现了地域不平衡与专题性过强的问题。已有的几次倍受关注的社会调查与文献搜集,基本集中在左右江民族地区与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的桂平地区,而在府江、贺江、南流江等流域则未见有细致、深入、系统的调查。同时,因专题研究的目的性过强,预设前提过多,调查人员在搜集时遗漏了许多有价值的陈氏历史文献,很多重要的史料亦未曾引起重视。</b></h1><h1><b>  如岭南西江流域曾是高要太守(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最为繁荣的历史地区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学界未出现过对岭南西江流域陈霸先(武帝)的文书、碑铭、档案的系统搜集与整理。</b></h1><h1><b>  岭南西江流域陈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流域一带有广信陈钦,陈元(父子状元),雷州陈文玉,江门陈巧法师,陈白沙(思想家)。翁源陈璘大将军,泷州陈法念,康州陈頵,新州陈鼎,高要陈秀一,高要陈绍魁,清远陈凤台,东莞陈伯陶,吴川陈兰彬,近代的海丰陈介仁,东莞陈冠杰,吴川陈阳南,云浮陈开枝名人达士等等。</b></h1><h1><b>  民间陈氏历史文献搜集整理的薄弱,是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对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的研究取得富有新意的解释,就必须深入基层社会,抢救性地全面搜集包括陈氏历史碑铭,雕刻技术、科仪书、契约、口述故事在内的各种文字与非文字文献。也只有在大规模挖掘新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推动西江流域陈氏历史研究的深入。</b></h1><h1><b>  以整体思维理解西江流域陈氏历史,全面而细致地了解陈氏族人生活与区域秩序、国家构建等关系,拓宽陈氏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是研究深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一段时间里,西江流域史陈氏历史文化的研究范围相对较窄,富有历史现场感与时间序列性的研究较为欠缺,如西江流域的陈氏环境史、灾荒史、瘟疫史、货币史、妇女史、儿童史,雕刻史等等领域均有待深入研究。</b></h1><h1><b>  研究新领域,并非仅是为了猎奇,而是要从不同的侧面重新理解西江流域陈氏的构建与演变。但研究范围的拓宽,必须建立在拥有新的问题意识与新史料的基础上。只有带着新的问题意识,透过民间陈氏历史资料与正史的结合,在结合国家典章制度、地方陈氏文化传统等问题的基础上,将这些新的研究领域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下,才能理解西江流域陈氏宗族文化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历史过程。</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 陈隶华 岭南西江流域陈氏文化研究学者 2018年5月</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独家撰写,欢迎转载,请注明原作者。</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要献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