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

金榜

<h3>(一)</h3><h3>幼年听及的励志故事,曾经为之震撼不已,尽管多数人并不是完全说的清楚到底是谁“悬梁刺股”——似乎这也不怎么重要,因为大家都想引用这个故事树立一个刻苦学习的榜样。</h3><h3>当然,没有说清是一件好事,因为正是这个“悬梁刺股”的读书人,日后得到的结局竟然是——五马分尸,那是后来带给我的另一种惊讶。</h3><h3>要不然在后人的眼里会产生一种误会——原来刻苦学习得到的结果竟是不得好死,那么还有谁去认真学习,认真读书,所以这个故事,从来只能让世人看到开始,却尽量不让他们看到结局。</h3><h3>在那个时代,“五马分尸”这种待遇并非什么人都能得到,只有罪大恶极之人或者为国君王侯极为痛恨之人,比如那个商鞅。</h3><h3>那个时代,孔子一行人曾风尘仆仆的周游列国,但是最终得到的是“整个世界”的冷落,一代天骄惶惶如丧家之犬。</h3><h3>那个时代,还没有私塾,还没有《四书五经》,还没有秀才和状元,那时的儒家尚未生根发芽,只是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到处撒播那儒家的种子。</h3><h3>在中国农村俗语中,流传一句并非污秽的咒骂之语,那就是:你们这地方孔子没走到。</h3><h3>而中国古代该有多少孔子没有走到的地方,又有多少孔子虽然走到了,却也是白走一趟的地方,而苏秦正处于这个时代。</h3><h3>一面是礼崩乐坏,一面是看起来繁荣却让当初的人们感到迷茫的百家争鸣的“混乱”,似乎整个时代的人们都陷入了一种无序和无德。</h3><h3>苏秦生于一个普通的甚至是贫困的普通家庭。</h3><h3>关于他的历史记载,这次我不太相信司马迁,而是更加相信《战国策》,因为两者记载虽然差异不大,但是这次在关键之处,《史记》漏掉一些东西:</h3><h3>第一,司马迁漏掉了苏秦的家庭出身的具体描写,简单到这样几个字: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而一个人的出身对于他的生命来说至关重要。</h3><h3>第二,司马迁似乎歪曲了一部分苏秦的经历,特别是一些关键经历。</h3><h3>比如那次让苏秦改变人生的归来,《史记》记载: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h3><h3>而关于这次回家,《战国策》却是另外一个版本。</h3><h3>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袭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櫜,形容枯搞,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h3><h3>苏秦家境并非殷实,但是如果自己稍微勤劳一点,肯定衣食无忧,可惜他为什么要想不开,为何要铤而走险,冒着五马分尸的危险,以三寸之舌游走于刀枪剑戟之中。</h3><h3>他到底为了什么,其实,那个时代不光是苏秦一人,穿梭于列国之间的说客和门客极为常见,他们都为了一件东西,那就是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h3><h3>那是一个异常浮躁的时代,那是一个人们除了金钱物欲,几乎什么也不顾了的年代,除了挣扎在底层没有任何希望的人群,大凡有点能耐的都在为金钱、权力而苦斗。</h3><h3>苏秦只是其中一员而已,所以,苏秦大困而归,不会出现家人的笑话,因为在赤裸裸的金钱欲望和权力欲望之前,他们那沉重而愤怒的心理根本没有时间去笑话任何人,因为笑话他等于笑话自己,是往自己家庭的伤口撒盐。</h3><h3>所以《战国策》的描写才更加贴近历史事实,我想伤害苏秦最深的不是家人的笑话,或者说善意的劝导,而是那冷冰冰的鄙视。</h3><h3>爹不是爹,娘不是娘,儿子不是儿子,嫂子不是嫂子,媳妇不是媳妇......他们都是一类人,那物欲化下的小人,那所谓的亲情和爱情已经被弥漫在整个世界的功利所击溃。</h3><h3>在这个家庭没有爱,没有舐犊之情,没有父母的关心,没有家人询问这几年在外游说的生活,没有家人体贴一个没有背景的年轻人闯荡社会的艰辛,没有家人询问他风餐露宿带来身体上的伤痛,当他们看到一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苏秦回来,心里面已经什么都清楚了......</h3><h3>所以父母看了一眼,懒得理他,老婆继续纺织,甚至没有人为他做一顿饭。</h3> <h3>(二)</h3><h3>写到这里,后世有些人也许觉得荒谬,其实在此之前,历史已经埋下了伏笔,为了苏秦外出求取功名,这个家庭付出了什么,那是黄金百斤,那是锦帽貂裘,那是全家几十年节衣缩食的财富,那是这个家庭最大的赌注,可是这个赌注,连同那浪费的时间化作乌有。</h3><h3>这种失望和愤怒,甚至是绝望,也许只有他的家人自己清楚。苏秦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怨什么,他唯有埋怨自己,而世人,你以为苏秦将匕首插到大腿是为了刻苦学习吗,那是在用自己的鲜血在立志。</h3><h3>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没有人会整天用一把刀插在大腿,任由鲜血流淌,不是伤口感染而死,就是失血过多而死。</h3><h3>我想,大概就是在他回家的那一晚,这一刀下去成就了以后那扭曲的佳话:悬梁刺股。</h3><h3>后来,我们知道,苏秦从一本《阴符》中得到了他玩转整个世界的利器。</h3><h3>于是,学成后他再一次出山,他成为了王中之王,以三寸不烂之舌将各怀心思的六国联合,身挂六国相印,这一次他要让那虎豹之国的秦国知道自己的厉害,他要让那鄙弃自己的秦王后悔不已,让他尝到马上就要有灭顶之灾的感觉,你再强大,恐怕真的受到六个国家的联合攻击,灭亡也只是在弹指之间。</h3><h3><br></h3> <h3>历史记载,苏秦成功的游说各个诸侯国之后,最终使六国形成合纵联盟,一致抗秦。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这是古代版盟军司令和联合国秘书长,他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h3><h3>合纵联盟结成后,苏秦自楚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洛阳。一路上车水马龙、一路上都是诸侯国送行的使者,此时的苏秦气派比得上帝王,甚至超越当初的任何一个帝王。周显王听到苏秦这个人感到害怕,于是派人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人到郊外犒劳。</h3><h3>苏秦此时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他那浩浩荡荡的车队路过了自己的家乡。</h3><h3>历史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战国策》以全景加特写的方式描述了一个丑态百出的迎亲场面:自己的父母诚惶诚恐,打扫房屋,清理街道,外出三十里迎接。他的老婆跪在地上不敢正眼看他,那位刁钻而蛮横的嫂子像一条蛇一样爬着前进,跪在他之前极其鄙视的小叔子脚下。</h3><h3>原文写到: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h3><h3>苏秦问嫂子怎么以前对待自己傲慢无礼而鄙视,而现在又是那么谦卑,嫂子说:因为你现在高高在上而又有钱。</h3><h3>苏秦仰天长叹:“天哪!人如果不能混不出人样子,连爹娘都不肯相认;而一旦升官发财,又变得战战兢兢。人生在世,有钱有势是多么的重要啊。”</h3><h3>这场面,简直是一群市侩小丑的集体表演,其喜剧效果不亚于果戈理的《钦差大臣》。</h3><h3>苏秦应该早就料到今天的局面,他挑衅性的提问只是想听到那句“真理”,他那人情练达的嫂子则应对如流。</h3><h3>他配合的表演,只为再一次证明自己的英明和正确性。</h3><h3>也许有人说,苏秦最后还是失败了,还是身首异处了,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对于苏秦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当整个世界的人都在飞蛾扑火,上演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剧情时,他只是这个剧情中比较出色的演员。</h3><h3>又有谁像他那样成功,他以三寸之舌做到万人之上,这已经是最大的成功,有他建立的六国同盟,那个最为强大的秦国吓到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h3><h3>能将六国联盟维持十五年已经是苏秦最大的成功。</h3><h3>后世人之所以鄙弃苏秦,除了他的悲剧下场,还有一点就是他作为一个间谍的身份,而且是死间,就是为了破坏他国随时可能死亡的间谍,这类间谍是不留退路的。</h3><h3>如果苏秦仅仅是一个间谍,那么他就过于渺小了,也不过是一个并未成功完成任务的特务而已。</h3><h3>一般的间谍最多是刺探情报,苏秦的作用并非如此,他是六国联盟的总负责人,根本不是一个间谍那么简单。</h3><h3>我认为,苏秦的辉煌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者,联合六国对抗强秦,保证了双方的力量均衡,自己的利益最大化。</h3><h3>后者成为燕国的间谍,几乎毁灭了齐国。</h3><h3>我认为:苏秦的所作所为,其实很简单,前者是为了报仇,是为了立功,我苏秦苦口婆心十次上书,换来的大败而归,所以现在我要让你知道是谁错了。后者是为了报恩,这个世界对于苏秦最有恩惠的人是谁,苏秦认为并非父母,也不是老婆,而是燕王,是燕国,在他的学说到处碰壁之时,是燕王为苏秦打开了成功之门,是燕王选择信任了这样一个只有一张嘴的落魄学子,将国家的命运交付与他。</h3><h3>苏秦进而才有资格在燕国的资助下,继续游说其他诸侯国,没有燕国的信任,他几乎没有可能打开他国的大门,更不要奢谈挂六国相印。</h3><h3>他有可能再一次灰溜溜的回到家里,甚至再也不想回家了。</h3> <h3>(三)</h3><h3>苏秦从来没打算成为间谍,但是却成了一个最为复杂而成功的间谍,一名死间。</h3><h3>这个世界,多数间谍都是为了金钱,许多人成为间谍是被他人收买,而苏秦做间谍,不是为了钱,也没有被收买。</h3><h3>他是为了自己,为了报恩,报答燕国给他打开的成功之门。有人说,在战国时代,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能用仁义道德来衡量,而我认为恰恰相反。</h3><h3>士为知己者死,苏秦的所作所为恰恰正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他并没有功成身退,成为一个利益的最大拥有者,他选择了将自己的路走到底,他没有带着黄金白银隐逸起来享清福,他选择了将自己置于最危险的境地,他选择了报答燕国的恩情。</h3><h3>燕国与当时比较强大的齐国有仇恨,所以他最后到了齐国做相国,只为了一件事——毁灭齐国。</h3><h3> 战国时期的齐国,是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到齐闵王当政时国力更是达到了顶峰。齐国向南打败了楚国,向西击败了赵、魏两国的联军,又联合赵、魏进攻秦国,帮助赵国灭掉了中山国,拓展疆土1000多里。</h3><h3>当时的燕国只是齐国北边力量很弱的一个国家。当时齐国乘燕国内乱之机攻打燕国,仅用了50天就攻占了燕国都城。所以后来的君王都想着复兴燕国,以报仇雪恨。</h3><h3>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插曲,也许正是这个插曲坚定了苏秦以死报恩的决心。</h3><h3>苏秦曾经私通燕易王的母亲,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苏秦。</h3><h3>其实,对于苏秦来说,这不是私通,而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品尝到的唯一一次爱情!</h3><h3>苏秦这是犯了大罪,燕王不杀他,宽恕了他就是有恩于他。</h3><h3>于是,苏秦做出了一个决绝的决定,去齐国做间谍,毁灭燕国的仇人。</h3><h3>所以《吕氏春秋·知度》一文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h3><h3>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很信任他,任用他为客卿。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并唆使他大兴土木,目的则是搞垮齐国经济,从而使燕国获利。</h3><h3>后来,苏秦说服湣王,齐王给他高官厚禄,他承诺倾燕国之力帮助齐国,两家合谋伐宋。齐王封他为武安君。燕国出兵两万人助齐伐宋。</h3><h3>自从齐国灭宋之后,齐国引燃了灭亡自己的导火索,开始了自己的“死亡之路”,直到天下厌之,国民疲弊,天下攻齐。</h3><h3>齐国破宋之后,其余诸国恐惧齐国因此坐大,在赵将韩徐为和魏相孟尝君的主导下,秦、赵、魏、韩、燕五国相约合纵攻齐。</h3><h3>公元前285年,乐毅统帅五国联军,进攻齐国。</h3><h3>此时,齐湣王终于醒悟过来,全都是被苏秦一人所害。幡然醒悟的他把苏秦抓起来,他始终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世上居然有如此不可思议之人。</h3><div>影视剧的台词这样写到,齐缗王反问身边人:你见过间者吗?你可曾见过官至丞相,为三国君王之间者?</div><div>又反问苏秦:你已经权倾天下,富贵荣华应有尽有,你又为何这样做?</div><div>……</div><h3>公元前284年,苏秦因反间罪,被齐国车裂于市。</h3><h3>同年,齐湣王被赶来“援齐”的楚将淖齿杀死。</h3><h3>5年之中,乐毅攻下齐国70余城,皆为燕郡县,唯余莒与即墨二城。</h3><h3>后来燕王以骑劫代替乐毅指挥,但是被齐国的田单击败,齐复国,可惜自此之后,一蹶不振。</h3><h3>苏秦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了齐国国君的死亡,并差点导致齐国灭亡。燕国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报仇雪恨了,而苏秦,带着微笑被五马分尸的时候,应该料到齐国的灾难,在五匹马将他分裂之前,他想了什么,他想到的肯定不是齐国将如何倒霉,我认为也许是那两个他最为刻骨铭心的时刻,一个是终于有人重用自己了,一个是终于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这个人不是那个曾经看着他灰头土脸回家,却不闻不问,装作看不见,继续织布的老婆,而是燕国的那个他不该遇见的女人......</h3><h3>当整个世界都将苏秦拒之门外的时候,包括自己的家人都抛弃了他的时候,是燕王选择了他,成就了他,所以,他不会去报答自己的父母之恩,不会选择和自己的老婆白头偕老,却以自己的性命去报答燕王的知遇之恩。</h3><h3>他不会爱上自己的老婆,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在最新拍摄的《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苏秦在即将被车裂之时,仰望苍穹,心中唯一的伤悲是自己那个曾经私通的王后。</h3><h3>台词这样写:人世无常,人情冷暖,奔忙一生,碌碌无为,然无奈悲苦之一生,若能遇见斗沙片刻之美好,已足矣。</h3><h3>画面中,是苏秦回忆与王后初见的美好......</h3><h3>我们不可能知道苏秦当初怎么想,但是我认为,这几句台词已经最大限度的还原了苏秦当时的状态。</h3><h3>接着是战马的嘶鸣,是马夫拼命在抽打,是苏秦的头颅、胳膊、大腿被撕裂,是鲜血伴着雨水流淌......</h3><h3>苏秦的死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个近代名人王国维,他的绝命诗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h3><h3>我认为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向死而生。王国维知道他不属于这个时代,自己迫切的需要死亡,而苏秦知道自己的死间,是必死无疑,可是他们的选择都很坚决。</h3><h3>看到苏秦,总让我想起一首歌曲的歌词: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远离那些许久不变的悲哀......</h3><h3>远离那个当初鄙弃他后来又敬畏他的家,远离那个妻子漠然织布的家,远离这个虚伪而残酷的世界,即使以五马分尸的方式离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