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尊敬的家长朋友: </h3><h3> 您好!每年的4-7月份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幼儿园和学校是孩子聚集的地方,容易发生疫情,为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我园希望通过这些宣传,让您了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让我们共同做好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工作。</h3> <h3> 手足口病</h3><h3>什么是手足口病?</h3><h3> 手足口病由一类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其中0-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极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多数患儿一周内可自愈。以手、足、口、肛周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手足口病的患儿和无症状带病毒者。</h3> <h3>手足口病有何症状?</h3><h3>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h3><h3> 2.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不少孩子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h3><h3>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愈后良好。 </h3><h3>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h3><h3> 5.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h3> <h3> 疱疹性咽峡炎</h3><h3>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h3><h3> 手足口病还有一个"兄弟"疱疹性咽峡炎,总会被一同提起,它们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柯萨奇病毒和EV71为主。也就是说,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同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同临床表现。</h3><h3> 但其临床表现较手足口病轻,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自限性疾病,感染性较强,传播快,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h3> <h3>疱疹性咽峡炎有何症状?</h3><h3> 虽然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致病源头相同,表现症状却不太一样。</h3><h3> 疱疹性咽峡炎表现口腔有疱疹,而手足、膝盖、臀部没皮疹,但有些患儿可以先有口腔疱疹,之后手足等部位再出现皮疹,所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需密切观察手足膝盖臀部等部位有无皮疹出现。</h3> <h3>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h3><h3><br /></h3> <h3>如何防控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h3><h3>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h3><h3>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h3><h3> 3.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h3><h3> 4.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h3><h3> 5.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h3><h3>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h3> <h3>幼儿园预防措施<br /></h3><h3> 1.晨午检措施,是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内传播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可以及早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并及时就诊,家长送幼儿入园时,一定要带孩子在保健医生处进行晨检。</h3><h3> 2. 加强班级常规消毒措施:包括班级空气、地面、各类区角柜、玩具、幼儿日常生活用品、户外大型玩具、体育器械等。</h3><h3> 3.手足口病高发期间,班级已经做好各类消毒措施,为了减少各类交叉感染的机会,请家长接幼儿时,不要进入班级,耐心在门外等候。</h3><h3> 4.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口腔溃疡、手足疱疹等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就医,如有疑似症状但不能确诊的幼儿,我园建议该儿在家休息观察,暂停上幼儿园,为了保证全园每一名幼儿的健康,请家长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h3><h3> 5.如已确诊为"手足口病" 或"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进行居家隔离治疗,并及时告之本班老师或保健医生,以便我们加强班级消毒工作。隔离期满14天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痊愈证明返园,所在的班级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内,该班级的所有活动相对隔离,避免手足口病在大范围内传播。</h3> <h3> 为了您的孩子园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携手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谢谢您的合作!</h3><h3> 大龙街金海岸幼儿园</h3><h3> 2018年5月14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