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小一起长大却又分别几十年的发小,如今坐在一起喝小酒、聊大天。聊着聊着,竟聊出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计划——去宋家兄弟的老家小兰村看看。</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 今年四月,重新建立联系的发小聚会在顺风酒店喝小酒、聊大天。</font></h5> <h3> 从上海出发,我们重又体验绿皮火车的速度。五个人坐在低矮的底层卧铺上从逝去的父母聊到健在的邻居,从天真的童年聊到鹤发的老年,声声感叹日月的流逝,世事的造化。</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从上海到保定的绿皮火车</font></h5> <h3> 堂弟小六带着儿子来车站接我们,并为我们接风。午饭后直奔保定军校。</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宋堂弟请我们吃当地美食白家罩饼</font></h5> <h3> <b>保定陆军军官学校</b>简称保定军校,创办于1902年的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停办于1923年,校址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006年5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走进军校大门,不由的让人肃然起敬。</font></h5> <h3> <b>直隶总督署</b>,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br></h3> <h3> 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古人为官之道</font></h5> <h3> 宋家兄弟的老家是河北保定易县良岗镇小兰村。傍晚时分,我们来到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受到宋家堂弟夫妇的盛情款待。</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小兰村自然风貌很美</font></h5> <h3> 在村里散步,乡亲们听说是老宋的儿子及朋友们回村,都停下脚步和我们聊两句,言语间充满对宋叔叔的敬重。</h3> <h3> 在老乡们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抗战时杨成武指挥黄土岭战斗司令部遗址,可惜没有人打理,房屋已经破败不堪了。</h3> <h3> 易县是当年八年抗战时期晋察冀一分区八路军的驻地,当地留下很多抗战遗迹。易县“南北周慈小”这五个地方都曾经是一分区司令部所在地。一分区其他领导机关,还有主力团的驻扎地也都在距司令部不远的这五个地方附近。
“南”指的是易县的南管头村,后来的南管头镇,今天的狼牙山镇。
一分区八路军进入易县之后,1939年初,第一个司令部就设在这里。这里发生过很多抗战故事,包括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
“北”是易县指的北娄山村,今天北娄山烈士陵园所在地。
这里原本是孟阁臣司令部所在地,1940年成为新的一分区司令部所在地。</h3><h3>
“周”指的是易县的周庄。
1942年的一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当时杨成武身兼一地委书记,所以一地委机关也设在这里。
周庄在用作一分区司令部以前,很长时间是晋察冀党政军领导机构在一分区的办事处。</h3><h3>
“慈”指的是满城县的慈家台村。
1943年形势恶化后,一分区司令部迁到这里,1944年初的一分区整风也在这里。
“小”指的是易县西部的小兰村,也就是宋家兄弟的老家,我们特来拜访的地方。
它是抗战八年期间一分区司令部的最后一个驻扎地,政治部也在一起。一分区也是在这里接到了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br></h3> <h3>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平时常听宋家兄弟说起,总以为离得有点远。今天身处青山绿水的小兰村,穿行于砖房土路间,倾听乡亲们诉说的抗战故事,寻觅点点滴滴的战争遗迹,不由对这片土地肃然起敬。</h3><h3> 聊天中发小们谈到一首好听的歌:《天下乡亲》,我对旋律不敏感,但这首歌的歌词却非常适合这片土地,就用它做了本篇的背景音乐。</h3> <h3> 但是这片英雄的土地,现在还依然贫困。小兰村位于易县西部山区,距县城60公里,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资源贫瘠。据2016年统计,全村210户650人中有贫困户118户331人,贫困户占比高达56%。</h3> <h3> 这两年,小兰村被列为“十三五”扶贫开发、精准脱贫贫困村。扶贫工作组带着项目下乡,和乡亲们携手同心奋力脱贫、增收致富。小兰村118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金、股金、林下经济收入、红薯粉条深加工等项目,让小兰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活力。</h3><h3> 希望小兰村的明天更美好。</h3> <h3> 宋家堂弟是小兰村村委会干部,支委委员,村里家里忙的团团转。除了地里的活儿,还养了50多头驴。晚饭后,我们去了养驴场,这些高大帅气的动物竟然如此的温顺呆萌,引来大家阵阵笑声。</h3> <h3> 堂弟媳操持家务,还开了一家小超市,经营日常用品,为乡亲们提供便利。她多才多艺,曾带领她的团队在当地的广场舞比赛中得奖,被誉为“乌兰山下一枝花”。每晚,她们在暮色中翩翩起舞。</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高潮是个活泼可爱的年轻“老头”,很快就融入的小兰村的晚年生活。傍晚,他和中老年妇女一起跳起广场舞,身形灵活,跳的有模有样。</font></h5> <h3> 小兰村四面环山,宋堂弟家对面的山上有座小庙,庙里供着观音菩萨。本着自己走过路过不错过的宗旨,清晨和发小沿着小路上山,拜见观音娘娘,鸟瞰小兰村。<br></h3> <h3> 第二天宋堂弟开车带我们游览白石山景点,路上多次停车,给我们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有侵华日军残酷杀害一百多名抗战军民的“寨头惨案”;有八路军击毙日军山地作战专家、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之战;还有我们熟悉的王二小和白求恩的故事。<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石碑记载了抗日军民的壮烈,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兽行。</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陈汉文老汉今年86岁了,当年亲眼见到阿部规秀被炸死在他家院子里</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纪念馆里陈列着很多抗战故事的实物和图片,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王二小和白求恩。</font></h5> <h3> <b>白石山</b>,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南15公里,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最高峰佛光顶海拔2096米。
<br></h3> <h3> 白石山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山上奇峰林立,绝壁横陈,险壑纵布,到处直上直下如刀削斧劈,少曲线,多棱角。尤其是峰林地貌带,高差大,密度大,是我国惟一的大理岩峰林景观。</h3> <h3> 为了不耽误宋堂弟的工作,第三天开始我们自己驾车出游,首先去了白洋淀。</h3> <h3> <b>白洋淀风景区</b>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境内。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白洋淀由堤防围护,淀内壕沟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水村掩映。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2007年,安新县白洋淀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h3> <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自从小时候读了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就对那一片“苇子”心神驰往,今天终于如愿以偿。</font></h3> <h3> 白洋淀因电影《小兵张嘎》而驰名中外。 </h3><h3> 雁翎队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功绩卓著,被冀中军区评为抗日先进集体。他们使用过的排子船、大抬杆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吕正操、杨成武将军先后到白洋淀指导安新的抗日工作,景点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为大背景,经诙谐幽默的方式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搞笑又感人的抗战故事。<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调皮”的高潮和雕塑“嘎子”摔跤</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天真好,坐船游览白洋淀。绿波涟漪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可惜我们没赶上满淀荷花的季节,只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font></h5> <h3> 游完白洋淀,老苏提出想去看看父亲的老家。到都到了,肯定要帮他完成夙愿。绕了一大圈,打听了几个派出所,才找到他父亲说的东堤村,老人就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可惜逢节假日,村委会关门。老苏的信息不全,年代又久远,村里已经找不到认识苏伯伯的人了。</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寻根未着,老苏遗憾的站在村委会的牌子下拍照留念。</font></h5> <h3> 易县附近的景点真不少。在去清西陵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这块石碑。石碑雄伟,可惜底下的广告大煞风景。</h3> <h3> 易县旅游胜地众多,特别是清西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游人,紫荆关险中蕴秀的古塞风光,浑厚的文物、军事历史底蕴,将随清西陵一起成为易县一处新的旅游胜地。</h3><h3> 尽管距紫荆关只有十公里路,但这次由于没有列入计划,时间来不及只得忍痛放弃。</h3> <h3> 这里网补一下:<b>紫荆关</b>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h3> <h3> <b>清西陵</b>位于河北保定易县,是清朝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多位后妃、阿哥、王公的陵寝所在地。这里的陵园建筑宏伟大气,殿宇、神道、雕塑等或壮丽或精致非常丰富,陵园区内种植了大量的松树,现已成为蔚然的古松林,环境清幽古朴。</h3> <h3> 从西陵去狼牙山途径荆轲公园。便下车登高瞻仰荆轲塔,体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h3> <h3> <b>荆轲塔</b>在易县城西南一公里处的荆轲山村村南的荆轲山山顶上,形如利剑,直指苍天。塔高26米,须弥座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白色。每层八隅各悬风铃,清风摆动,清脆悦耳,音传四野。</h3><h3> 荆轲塔是为古义士荆轲而建,又称圣塔院塔,塔建在荆轲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时荆轲馆故址,也是荆轲的衣冠冢。冢高34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h3><h3> 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 <br></h3> <h3> <b>狼牙山</b>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其风景秀丽,号称有“五坨二十六峰”,为易州十景之一。狼牙山是河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因八路军五名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出名。</h3> <h3>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h3><h3>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h3> <h3> 奋力登上狼牙山,瞻仰英烈“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峰顶对面的玻璃栈道正在维修,无法体验。</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即将离开小兰村,我们一行与堂弟及堂弟媳合影留念</font></h5> <h3> 归程我们选择从石家庄飞回上海,堂弟送行路上又带我们参观满城汉墓。</h3> <h3> <b>满城汉墓</b>位于保定市满城县县城西侧,是西汉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之墓,两座墓室规模很大,曾出土过上万件珍贵的文物,其中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更是全国知名的国宝级文物,也因此满城汉墓被很多人所熟知。</h3> <h3> 下图中的长信宫灯等原物是全国知名的国宝级文物,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这里的是高仿。</h3> <h3> 在保定的最后一餐,宋堂弟请我们品尝当地特色名吃驴肉火烧。</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小米粥就驴肉火烧,真香!</font></h5> <h3> 这段日子里认识了一种落叶乔木“槐”,这种树北方较多(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主),常植于屋边、路边。树皮灰棕色,嫩枝暗绿褐色,奇数现状复叶,互生。每年4、5月开花,花期10-15天左右。洋槐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听说过槐花,看过以槐花为名的电视剧,也吃过槐花蜜,现在见到了槐花。</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槐花(洋槐)为多生花,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盛开时成簇状,重叠悬垂。小花多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b04fbb">槐花以黄色或黄白色多见,也有其他颜色如紫红色</font></h5> <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在这槐花飘香的日子里,我们告别了小兰村,告别了宋堂弟,告别了这片英雄的土地。</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坐在面包车里,看着宋堂弟聚精会神的驾车,高速路边闪过成排的槐树,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清香,想着这几日的经历和小兰村乡亲的热情,不禁赞道:</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立夏风暖昼渐长,<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告别小兰返故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堂弟驾车送出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路槐花一路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