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08年5月14日傍晚六时,从阿坝铝厂进入映秀,公路震毁,只能走四公里的“生死路”。</h3><h3> 这是一条临时踩出来的道路,左边是塌陷的山坡、右边是急流。余震不断,如果有乱石翻滚下来,我们要么砸死、要么只有跳江淹死。</h3><div> 在挺进映秀的队伍中,一位小姑娘引起我的注意———她只身一人,什么行李也没携带就往震中映秀走去,她可能见到年纪大,气喘吁吁,行走缓慢,还不时提醒我:“叔叔,走这边,这边好走”,“从这里走,这里不危险”;“走过这段泥泞路就进入映秀了。”</div><div> 她怎么对这条临时路这么熟悉?</div><div> 一打听,她是映秀漩口中学学生,地震时被同学从震毁的校舍中救了出来。</div><div> 5月14日,她爸爸从漩口镇赶到学校接她回家,父女俩已走过了这段“生死线”,在阿坝铝厂下方的临时“码头”,已上了部队冲锋舟,准备撤离。</div><div> 她硬是又跳下船,头也不回地奔回映秀,那里有位同学在等她。 </div><div> 我们在“生死路” 上相遇,行程匆匆,没有留下双方的姓名,我随手拍下了这张照片。</div><div> 也正是有了这张照片,我见到漩口中学的学生拿出数码相机调出照片,同学们告诉我,她叫贾燕。那天冒险赶回学校,是要与一位男同学在一起。而那位男同学的母亲,在这次地震中遇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