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文刋登于2018年5月11日《今日临海》作者:朱建彪 图片翻拍:何丽萍)</h3><div><br></div><div> </div><div> </div> <h3><br></h3><div><br></div><div> 杨梅芳老师是我的忘年之交,亦师亦友,已年逾耄耋,双目失明,但耳聪且记忆好,思路清晰,近几年腿脚也不利索了,还是常要到我店里坐坐,都是家人或我派员工接送,有时我也会在生意打烊后去他家探望,聊些近来的时事,他更多聊的是陈年旧事,还要叫老伴杨兰菊老师把他的老相册和作品集拿出来让我欣赏,多次翻看后,杨老师的经历就好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呈现,也就有了写写他的冲动。</div><div> 杨梅芳,1936年出生于现临海市白水洋镇店前村,自幼聪颖好学,上学前,就能自己做连发毛纸铳,他做的竹蜻蜓是小玩伴当中飞得最高的。小学就读于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朱洗创立的店前小学,刻苦学习的他深受老师的喜爱,特别是他画的图画是全校最好的,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并让他画到黑板上供其他同学临摹。</div><div> 小学毕业以全优成绩考入临海振华中学,刚从乡下到了城里,爱钻研的杨梅芳就对电灯怎么会亮产生了兴趣,就循着线路到了配电房,拿起工具拆起了保险盒,造成了全校停电。那时大家阶级斗争的弦都绷得很紧,以为碰上了坏分子搞破坏,结果一查,竟是新生杨梅芳,校长就把他带到校长室查问,见自己闯了祸,杨梅芳也就一五一十把自己怎么想的说了出来,校长对他的鲁莽行为进行了批评,也喜欢上他这个爱钻研的学生,就让他来管理校广播室,这一管直至毕业,三年时间,他在广播室里学到了许多的电工、无线电知识。</div><div> 初中毕业,杨梅芳以十八取一的成绩考取当时临海的最高学府临海师范学校(现已并入台州学院),他的文学、美术特长也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校刋上也常有他的习作,还能与上一年级的学长郭修琳(著名大海画家)作为临师代表参加临海街头的大标语、大宣传画的设计制作。郭修琳毕业离校后,杨梅芳作为临师美术第一,独立完成制作了江厦街的巨幅宣传画。</div><div> </div> <h3>青年杨梅芳</h3> <h3><br></h3><div> 三年的师范生涯没有虚度,学有所成的杨梅芳分配到花园区中心校任教,教学之余,与几位文味相投的青年教师成立了“蓓蕾创作组”,写些诗歌、散文向报刋投稿,也偶有发表。每当收到稿费之时,总会拿出一部分与几位买些炒川豆、就着茶叶茶高谈阔论一番以示庆祝,“在那吃不饱的年代,那种成就感,心里真的很美!”杨老师说。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花园区委决定组建小报《前进报》,杨梅芳完成了组建任务并担任主编,成功配合了区委的宣传工作。闲不住的杨梅芳看到中心校有很多包装木料被当作柴火烧了,他就动起了脑筋,自学木工、油漆,制作成床头柜、木箱、小碗橱等供教职工使用,自此能工巧匠的名声不胫而走。</div><div> 当时在尤溪插队的知青也是美术爱者吴立民(现知名画家)就慕名拜他为师学习油漆手艺,杨梅芳就带他接了一整套家具的油漆活,边教边做,也与他切磋一些绘画技巧,或许是施教有方,也许是吴立民天赋秉异,做完一堂家具他就独立做起了手艺,不久就带起了徒弟,成为尤溪一带小有名气的“老师头”。吴立民后来专业习画成名之后,也有专程来白水洋看望杨老师,表达对启蒙师傅的感恩之情。</div><div> 工作上杨梅芳也意气风发,表现出色,他带的学生成绩优秀,其中有个叫吕超丁的学生总分是临海小升初考试的第一名,他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等称号;同时他还担任花园区全区教师的总辅导师;他也是当时毛主席提倡的游泳、手榴弹、射击三项全能活动比赛花园区总冠军;他的乒乓球水平在花园无人能敌,在临海也算一流,当时花园中心校乒乓球队在全县多次比赛中,除输给顾更生(省专业队转业)带领的临师附小乒乓球队,基本全无败绩而屈居亚军。</div><div> 文革初期,成为花园区文革领导小组成员(大民主选举产生),他脱稿作的政治形势报告,能从早上讲到天黑且无人退场。文革中期也因此被打成“二月逆流黑干将”、“黑笔杆”、“花联司坏头头”等名遭到关谷仓、戴高帽、挂水泥枪批斗游街等屈辱。</div><div> </div> <h3>与文友讨论创作</h3> <h3><br></h3><div> 文革后期,杨梅芳先后被调到双港区店前中学、“五·七”中学任物理教师,远离了政治运动,专心于教书育人外,也拾起了自己能工巧匠的“长门”。做手艺需要很多得心应手的工具,买不到也买不起,他就钻到废品收购站里淘,淘不到就拣废材料自己做,台虎钳的翻砂、手摇钻的配件等都是他自己制图、刻模制作出来的。当年时髦的“三转一响”除了手表是买的,装配上汽油发动机的自行车是双港区第一辆最拉风的非人力自行车,绝对比现在宝马还威武;缝纫机是用自己制造的补鞋机与人换来的;电子管台式收音机是用淘来的电子原件装配的,在物资匮乏时期,真让别人眼红得不得了!老家建造房屋,石匠、泥瓦匠、木匠、油漆匠该干的活都让他一人干了,家具也是自己打的,严丝合缝,到现在还结实牢固,他制作的二胡做工考究,还是油光锃亮、音色优美……</div><div> </div> <h3>油画作品</h3> <h3><br></h3><div> “四人帮”垮台后不久,他出任双港区文化站站长,搞文化宣传经费严重不足,就动脑筋跑贷款办起了站办企业“双港印刷厂”,他招收的人员亦工亦演,实现了以工养文,这种模式可能在全国也属于他的首创。一时间,他的身边也美女如云,但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传奇,自始至终没有他的半句绯闻。他组建的双港区书画会是临海市第一个区级书画协会,本人也有幸成为他麾下的会员并结为挚友。他辖下的各乡文化员都是他任内新招的,从业务辅导到工作生活都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他的带领下,文化员队伍团结、优秀,成绩斐然,双港区的文化工作是临海市的先进典型,同时他是全市文化干部的辅导师,被评为临海市“文化先进工作者”并获奖章。直到现在,他辖下的文化员不管是转为公务员走上领导岗位,还是离职当了老板都把杨梅芳尊为“恩师”!</div><div> </div> <h3>油画作品</h3> <h3>本职工作之外,他还被区里指派为双港区首批土管员的辅导员;临海市体育局鉴于他的工作能力邀请他代表临海出席浙江省体育工作会议,为主编写《临海市体育发展规划》;他拍摄的“临海黄沙狮子”被《中国体育史》收录;他在职期间参与了临海历届各类展览的设计并画作。从事文化工作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油画、版画、自创铝版画等作品多幅作品刋登于各级报刋,是临海市美术创作发表最多的文化干部;他写的论述文、经验总结、报道类文章见诸报端不计其数;他创作的多副楹联被镌刻于亭台水榭……</h3> <h3>版面作品</h3> <h3>自创铝版画</h3> <h3>改革开放后,白水洋作为全国首家股份制企业发祥地,很多企业高薪聘请或邀他技术入股,都被一一谢绝,但照样热心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参与他们的法律文书、章程等起草。他发明的自动控温控水电热水器、自动报警输液器等二十余个专利都获国家专利局授权并免费赠予各企业,为白水洋的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看到白水洋的群众收不到清晰的电视图像,他又动起了脑筋,找资料先设计好转播塔图纸,但十几万的成本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几家受过他帮助的企业知道他的想法后慷慨解囊,电视转播塔顺利落成,解决了白水洋镇的电视信号接收问题,受到时任市广电领导的称赞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h3> <h3>国画作品</h3> <h3>退休后的杨梅芳也闲不住,经常被企业请去为他们出谋划策,指导技术。如昌泰白银加工厂新买的电解设备运行出了问题,请了搞电解机械的老师傅搞了四五天都无法解决,无奈之下还是想到双目几近失明的杨梅芳,在听取了有关机械各项指数后,凭着丰富的电学、机械知识,就被他“瞎指挥”两小时迎刃而解。直至现在,白水洋的电工遇到施工难题,照样还会向杨老师求教,更有其他乡镇及仙居、天台等地的慕名者把他当成了“万金油”,前来咨询法律等各类问题,不过他也确有“万金油”的功效。</h3> <h3>版画作品</h3> <h3>“遇到难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钻研不去动手就放弃了,首先在战略上藐视它,给自己信心;在战术上重视它,钻透摸懂就不难了!”杨老师如是说,也是如此做的。</h3> <h3>杨梅芳夫妇自画像</h3> <h3>回顾杨老师的历程,用当前的流行语可说是:满满的正能量。他那刻苦钻研、学以致用、乐于助人、为人师表的优秀品质值得当下年轻人的学习!要写他的事例太多,但本人才疏学浅,只能以短文表之,祝愿杨梅芳老师健康长寿,继续能为社会做出贡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