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 ——老舍语</font></b></div><div><br></div><div>今天,又是一年母亲节。2015年9月15日凌晨四点抚育关爱我近六十年的母亲去世。至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个年头了。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和天下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对于自己的儿女们都是无微不至的无私关爱和呵护。</div> <h3>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性格刚强而聪慧美丽的母亲。解放前的人都是吃过很多苦的,我的母亲也不例外。据我母亲说,外公外婆共生育十五个儿女带我幼年失去父亲的舅舅被我外公抚养一共是十六个。其余的可能由于解放前的医疗条件不好而离开。待我记事起只看见过连母亲一起才四个姊妹。大舅比我母亲大很多,他的儿子和我母亲都差不多一般大小。我母亲的乳名是“大满”,下面还有一个姨妈就自然是“小满”了。打小时候,外婆去世早,外公年事已高,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我母亲操持的。年纪不大的母亲就是俨然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我的姨妈就很是惧怕她的威严。稍有过失就是武力处理。很多年后,姨妈曾告诉我,一次因事没有听从母亲的,母亲则顺手拿着正在舀水的勺子就朝姨妈的头上砸去(那时的舀水勺子是用竹筒锯成斜角,边上安一竹把而制成),于是姨妈便是血流满面。自此姨妈于我母亲就是猫见老鼠一般。</h3><h3><br></h3> <h3>甫解放,仅十五岁的我姨妈就是受不了母亲苛暴而瞒着家里人,跟着解放军的队伍离家当兵去了。当母亲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姨妈已经去了部队集结的对河五里堆,外公家就住在城里的小东门码头。母亲便携着几块光洋搭渡船去对河看望我的姨妈,一便送行。也许还想把年幼懵懂的姨妈接回来。可是部队已经出发离开湘潭。回到家的母亲更是哭得涕泗滂沱。心里悔恨不已。很多年后母亲还为此事而愧疚。</h3><h3><br></h3> <h3>母亲性格的形成也行与她的苦难经历有关。</h3><h3>母亲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庭的困苦而给人做童养媳。是被外婆带到洞庭湖边的南县嫁给一个家庭还算殷实的人家。好像外婆和南县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外婆带着母亲,牵着姨妈就那么简简单单地把很小的母亲给嫁了。当时的彩礼好像是几十块光洋。就在当天的晚上,外婆一顿豪赌把卖女儿的钱输得精光便回到湘潭。从此年幼的母亲在异地他乡的南县乡村里开始了暗无天日的日子。早上天不亮要起床做一大家人的饭菜,人还不够高的母亲就搭着凳子上蒸笼煮饭。后来受不了这般折磨的母亲就果敢地趁着夜色逃离了。这些母亲是从来没有告诉过我的一段隐秘的故事,还是母亲病重时才单独告诉我表妹。母亲去世后表妹才告诉我的。听后我是泪如泉涌。母亲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困苦让自己的儿子知道,但在临终之时还是想通过表妹而让我知道她艰难困苦的身世。这就是一个刚毅而善良的母亲。把苦涩自己咽下。</h3> <h3>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由农村的地下党进入了新生的人民政府。被安排在株洲工作。母亲则以光荣军属安排在湘潭市机瓦厂工作。后来父亲调到湘西,母亲也就随之而去。在当时还很贫困且有着匪患的湘西大山里面和我父亲一起度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岁月。在我出生后,没有奶水,母亲就夜以继日地在昏黄的灯光下打毛衣赚钱以供奶妈钱。在过苦日子的时候,我在幼儿园里,母亲就把自己的午饭送给我吃,却说:“我不饿,已经吃过了。”则空着肚子去工作。长期如此就患上了“水肿病”。由于那个时候粮食紧张。母亲就结识了我父亲在偏远山区搞工作组的当地农民朋友。母亲抽出时间跑到近百多里外的乡下开荒垦地种包谷以补充家食。于此我的童年里挨饿的记忆就很少。这些都是母亲的勤劳而带给我的温饱而茁壮成长的。</h3> <h3>由于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贫困的日子,母亲是十分节俭的。有时候节约到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步。自我懂事起,吃饭是不能掉在地下的,一旦掉落地上,母亲则自己捡起吃掉。饭碗里更不能留下一颗饭粒,不然轻则呵斥,重则“栗壳奔”上头。如此,我们家里吃过饭后的碗都还是干干净净的,犹如没有使用过一般。(至今我还是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剩余的菜,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我母亲可以用她的方法保存几天。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有汤的剩菜吃后重新在炉火上煮得滚开,再千万不能闯动,二天就不会发餿,再加点新的菜煮,味道还真的不错。剩饭如馊了,就用簸箕把饭粒扒散在太阳底下晒干,再用少许的油炒,炒得金黄灿灿的,喷香喷香的。这也就是我们儿时的最可口的零食了,那味道也不逊于现在的“麦当劳”“肯德基”啦。就是母亲的勤俭持家,家里是永远看不见浪费现象的。儿时的我走出去总比同龄的孩子也穿得略好一点点。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都是穿的土布衣裳,没有经过染料染的就是带黄灰色的,经过多次的浆洗就逐渐变白了。开始新土布衣服浆洗后像纸壳一样坚硬(洗衣服后用米汤浆后,一挺括,二下次再洗容易),刮得颈脖子生疼。我就抗拒不穿,而母亲不但强迫我穿上,还要把顶上面的扣子扣好。为了使自己儿子穿得更体面一些。为了更体面,母亲就买一床带着蓝条新的床单送到染铺里面染成学生蓝后(估计床单比布匹便宜抑或是不要布票),再去裁缝店量体裁衣的做一套学生装的衣服。去裁缝店量尺寸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母亲很会规划家庭的日常生活。孩子走出去体体面面的母亲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母亲喜爱打麻将,到晚年闲着的时候就打麻将,打的是一元钱一炮的,到2000年以后打这么小的麻将,几乎难得找到人。母亲却走路到几里远的地方找小麻将馆打。彼时母亲不是没有钱,为的还是节约。母亲的一辈子就是节约过来的。也常常告诫我“老鼠子也要留出隔年粮”。</h3> <h3>母亲笑起来很美。严厉起来也常常使我发怵。好强的母亲辛劳操持就是要使家庭在人们的眼中活得有尊严。不准自己的孩子去别人家吃东西。人家给的东西不能擅自接受。必须经过大人的同意,这就是母亲给我定的家规。我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如若遭到同伴小孩的欺负,母亲则挺身而出的牵着我的手去对方家里辩理。非要对方赔礼道歉方才罢休。如我无理那就是一顿“笋子炒肉”。于是我也就成为了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了。</h3> <h3>母亲还是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常以慈悲为怀,济贫扶难。对自己克勤克俭,对有困难的人则是大方有加。经常毫不吝啬地接济一些有困难的身边人。也时常教导我要善良待人。“不修今生修来世”是母亲的口头禅。每个月的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和月底两天都是要吃斋念佛的。经常把自己省吃的菜油一壶一壶地往庙里捐。我父亲则只能有怨而不敢言。</h3> <h3>母亲没有读过书。仅认识的字都是解放后参加工作后学会的。晚年的母亲经常提起以前在株洲的时候进过识字班,还上过主席台带过大红花。那种回忆往事的时候,母亲的笑颜灿烂如孩童一般。母亲喜欢看电视。每当看见电视画面里出现北京的时候,便呢喃着:“以前你爸爸要带她去北京游玩,没有去成。”我感觉到母亲的心愿是想去北京看看。我也曾想等我不要几年就退休。一定要带母亲去北京而完成老人的心愿。然而不曾想到就在我即将退休还差几个月的时间。母亲却生病去世。这是我一生最痛心遗憾的事情,也是这几年来一直萦绕我难以释怀的悔恨。愿母亲在天之灵以大慈大悲的佛心能够宽恕我这个不孝之子吧!</h3> <h3>母爱,是一滴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它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学以母爱为题,其文章便滋润蕴藉;音乐以母爱为题,其曲调便轻柔优美,余韵绵绵。</h3><h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伟大而无私的,做儿女的倾尽所有也难以报答父亲的养育深恩之万一。值此母亲节之际我现在只能以古联以抒我的无限感怀。</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b></font></h3><h3></h3><h3><font color="#ed2308"><b>只少十月怀胎;</b></font></h3><font color="#ed2308"><b>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b></font><h3><font color="#ed2308"><b>也当泣血三年。</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母亲</b><br></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8年5月13日于湘潭二纺厂</b></h3>